一种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



背景技术:

复合加工是机械加工领域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加工工艺之一。是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复合加工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一台机床上实现。复合加工应用最广泛,难度最大,就是车铣复合加工。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相当于一台数控车床和一台加工中心的复合。

目前国内的车铣复合加工机床一般为类似车床的卧式结构,在主轴和尾顶之间,或在两主轴之间设置可调节运动的刀塔,刀塔可以装夹车刀以及用于驱动铣刀转动的转轴,这样一来,该机床就具有车削和铣削的功能了。

但是,现有的车铣复合机床的在对零件的侧面、端面进行钻孔、镗孔加工时,刀塔会因y轴部分由机械叠加引起的间隙而导致其加工过程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零件加工精度相对较低,无法加工出精度较高的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在y轴移动组件上安装钳制器,在零件端面、侧面进行钻孔、镗孔加工时通过钳制器将y轴滑动座固定,以提高结构刚性,从而保证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设置有用于装夹工件的主轴单元和用于与所述主轴单元配合进行加工的加工单元;所述主轴单元包括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主轴相对设置移动尾顶,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移动尾顶之间形成加工区;所述加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移动尾顶之间;所述加工单元包括刀塔以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刀塔与所述床身之间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所述加工区内移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在靠近所述第一主轴和靠近所述移动尾顶之间往复移动的z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移动组件上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靠近和远离所述加工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x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组件上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所述x轴移动组件上做升降运动的y轴移动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线轨、y轴滑动座以及y轴驱动机构,所述y轴滑动座活动配置于所述y轴线轨,所述y轴驱动机构与所述y轴滑动座驱接,以用于驱动所述y轴移动组件在所述y轴线轨上往复运动,所述刀塔设置在所述y轴滑动座的上部;所述y轴滑动座与所述y轴线轨之间设置有y轴滑块以及钳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z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呈水平设置,所述z轴移动组件与所述x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30°,所述x轴移动组件与所述y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呈90°。

进一步地,所述钳制器包括主体以及安装垫板;所述主体活动套接于所述y轴线轨,所述安装垫板一侧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安装垫板另一侧与所述y轴滑动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钳制器内开设有套装于所述y轴线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相对两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接触板,两所述接触板可在靠近和远离所述y轴导轨相对两侧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y轴线轨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嵌置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凹槽截面呈“v”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拖板、z轴线轨以及z轴驱动机构,所述z轴线轨安装于所述床身,所述z轴拖板与所述z轴线轨滑动配合,所述z轴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床身并与所述z轴拖板驱接,所述x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拖板上;所述z轴线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第一主轴的旋转轴线、所述移动尾顶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滑动座、x轴线轨、立柱以及x轴驱动机构;所述x轴线轨设置在所述z轴拖板上,所述x轴滑动座的底部与所述x轴线轨滑动配合,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x轴滑动座的上部,所述y轴线轨设置于所述立柱,所述x轴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z轴拖板并与所述x轴滑动座驱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固定在所述床身上,所述移动尾顶滑动安装在所述床身上,并可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主轴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的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线轨、y轴滑动座以及y轴驱动机构,y轴移动组件设置在x轴移动组件及z轴移动组件之上,用于加工零件端面、侧面部分,刀塔设置在y轴滑动座的上部。y轴滑动座与y轴线轨之间设置有y轴滑块以及钳制器,当该机床对零件的侧面、端面进行钻孔、镗孔加工时,置于y轴滑动座与y轴线轨之间的钳制器打开,能够让y轴滑动座定位精度更高,提高结构刚性,消除y轴部分由机械叠加引起的间隙,保证更高的切削需求,从而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y轴线轨与钳制器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y轴线轨与钳制器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0、床身;20、第一主轴;30、移动尾顶;40、加工区;50、刀塔;60、z轴移动组件;61、z轴拖板;62、z轴线轨;63、z轴驱动机构;70、x轴移动组件;71、x轴滑动座;72、x轴线轨;73、x轴驱动机构;80、y轴移动组件;81、y轴线轨;811、导向凹槽;82、y轴滑动座;83、y轴驱动机构;84、y轴滑块;85、钳制器;851、主体;8511、导向槽;8512、接触板;8513、嵌置块;852、安装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为了提高车铣复合机床的加工精度,特别针对零件端面进行钻孔、镗孔时的精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钳制器85的车铣复合机床,该机床包括作为设备整体支撑基础的床身10,床身10上设置有用于装夹工件的主轴单元和用于与主轴单元配合进行加工的加工单元,在该机床使用过程中,主轴单元装夹工件并带动工件旋转,加工单元对旋转中的工件进行相应的加工工作。

具体的,主轴单元包括第一主轴20、与第一主轴20相对设置移动尾顶30,第一主轴20和移动尾顶30之间形成加工区40;加工单元设置在第一主轴20和移动尾顶30之间并能在加工区40内移动,以完成相应的加工。

加工单元包括刀塔50以及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置在刀塔50与床身10之间并可带动刀塔50在加工区40内移动,加工单元则负责对工件本身进行切削加工;进一步,调节组件包括可在靠近第一主轴20和靠近移动尾顶30之间往复移动的z轴移动组件60、设置在z轴移动组件60上并可带动刀塔50在靠近和远离加工区40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x轴移动组件70、设置在x轴移动组件70上并可带动刀塔50在x轴移动组件70上做升降运动的y轴移动组件80,本例中,床身10具有倾斜于加工区40的安装台,z轴移动组件60安装在该安装台上,z轴移动组件60的运动轨迹呈水平设置,具体与第一主轴20、移动尾顶30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z轴移动组件60与x轴移动组件70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30°,x轴移动组件70与y轴移动组件80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呈90°,x轴移动组件70与y轴移动组件80朝加工区40方向倾斜。

为了提高零件端面钻孔、镗孔的加工精度,y轴移动组件80包括y轴线轨81、y轴滑动座82以及y轴驱动机构83,y轴滑动座82活动配置于y轴线轨81,y轴驱动机构83与y轴滑动座82驱接,以用于驱动y轴移动组件80在y轴线轨81上往复运动,刀塔50设置在y轴滑动座82的上部,y轴滑动座82与y轴线轨81之间设置有y轴滑块84以及钳制器85,y轴滑块84一侧与y轴滑动座82相固定,另一侧活动套设于y轴线轨81以让y轴滑动座82能够沿y轴线轨81的设置方向相对滑动,钳制器85一侧与y轴滑动座82相固定,另一侧同样活动套设于y轴线轨81,并能在钳制y轴线轨81和松开y轴线轨81之间进行状态切换,在工件的侧面或端面需要进行钻孔、镗孔等加工时,y轴滑动座82移动到相应位置后停止运行,通过打开钳制器85,使钳制器85钳制y轴线轨81,使y轴滑动座82与床身10之间岗亭结构得到提升,消除y轴部分由机械叠加从而引起的间隙,保证完成更高的切削要求,经过测试,增设了钳制器85后的y轴滑动座82,整体刚性提升60%。

作为钳制器85的具体实施方式,钳制器85包括主体851以及安装垫板852,主体851活动套接于y轴线轨81,安装垫板852一侧安装于主体851,安装垫板852另一侧与y轴滑动座82固定连接,便于钳制器85的安装。

钳制器85内开设有套装于y轴线轨81的导向槽8511,导向槽8511相对两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接触板8512,两接触板8512可在靠近和远离y轴导轨相对两侧的方向上往复移动,钳制器85可以采用气压推动或油压推动,以控制接触板8512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y轴线轨81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导向凹槽811,导向槽8511的相对两槽壁上形成有与导向凹槽811形状相匹配的嵌置块8513,导向凹槽811与嵌置块8513截面呈“v”字形,导向凹槽811与嵌置块8513的底端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横向设置,避免钳制器85从y轴线轨81中脱出,钳制过程中,嵌置块8513楔紧于导向凹槽811,提高钳制力。

此外,z轴移动组件60包括z轴拖板61、z轴线轨62以及z轴驱动机构63,z轴线轨62安装于床身10,z轴拖板61与z轴线轨62滑动配合,z轴驱动机构63设置于床身10并与z轴拖板61驱接,x轴移动组件70设置在z轴拖板61上,z轴线轨62的运动轨迹与第一主轴20的旋转轴线、移动尾顶30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x轴移动组件70包括x轴滑动座71、x轴线轨72、立柱以及x轴驱动机构73,x轴线轨72设置在z轴拖板61上,x轴滑动座71的底部与x轴线轨72滑动配合,立柱设置在x轴滑动座71的上部,y轴线轨81设置于立柱,x轴驱动机构73设置于z轴拖板61并与x轴滑动座71驱接。

第一主轴20固定在床身10上,移动尾顶30滑动安装在床身10上,并可在靠近和远离第一主轴20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本例中,z轴线轨62、x轴线轨72、y轴线轨81均采用两条,而每一条y轴线轨8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y轴滑块84,钳制器85设置在两y周滑块之间。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工件端面钻孔、镗孔的加工精度,以使机床能够满足更高的加工要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所述床身上设置有用于装夹工件的主轴单元和用于与所述主轴单元配合进行加工的加工单元;

所述主轴单元包括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主轴相对设置移动尾顶,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移动尾顶之间形成加工区;所述加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移动尾顶之间;

所述加工单元包括刀塔以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刀塔与所述床身之间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所述加工区内移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在靠近所述第一主轴和靠近所述移动尾顶之间往复移动的z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移动组件上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靠近和远离所述加工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x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组件上并可带动所述刀塔在所述x轴移动组件上做升降运动的y轴移动组件;

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线轨、y轴滑动座以及y轴驱动机构,所述y轴滑动座活动配置于所述y轴线轨,所述y轴驱动机构与所述y轴滑动座驱接,以用于驱动所述y轴移动组件在所述y轴线轨上往复运动,所述刀塔设置在所述y轴滑动座的上部;

所述y轴滑动座与所述y轴线轨之间设置有y轴滑块以及钳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呈水平设置,所述z轴移动组件与所述x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30°,所述x轴移动组件与所述y轴移动组件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夹角呈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制器包括主体以及安装垫板;

所述主体活动套接于所述y轴线轨,所述安装垫板一侧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安装垫板另一侧与所述y轴滑动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制器内开设有套装于所述y轴线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相对两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接触板,两所述接触板可在靠近和远离所述y轴导轨相对两侧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线轨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两槽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嵌置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凹槽截面呈“v”字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拖板、z轴线轨以及z轴驱动机构,所述z轴线轨安装于所述床身,所述z轴拖板与所述z轴线轨滑动配合,所述z轴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床身并与所述z轴拖板驱接,所述x轴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拖板上;

所述z轴线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第一主轴的旋转轴线、所述移动尾顶运动轨迹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滑动座、x轴线轨、立柱以及x轴驱动机构;

所述x轴线轨设置在所述z轴拖板上,所述x轴滑动座的底部与所述x轴线轨滑动配合,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x轴滑动座的上部,所述y轴线轨设置于所述立柱,所述x轴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z轴拖板并与所述x轴滑动座驱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固定在所述床身上,所述移动尾顶滑动安装在所述床身上,并可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主轴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钳制器的车铣复合机床,属于一种机床设备,床身上设置有主轴单元和加工单元;加工单元包括刀塔以及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Z轴移动组件、设置在Z轴移动组件上的X轴移动组件、设置在X轴移动组件的Y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线轨、Y轴滑动座以及Y轴驱动机构,Y轴滑动座活动配置于Y轴线轨,Y轴驱动机构与Y轴滑动座驱接,以用于驱动Y轴移动组件在Y轴线轨上往复运动,刀塔设置在Y轴滑动座的上部;Y轴滑动座与Y轴线轨之间设置有Y轴滑块以及钳制器,在工件端面钻孔、镗孔时,启用钳制器,能够有效提高工件端面钻孔、镗孔的加工精度,以使机床能够满足更高的加工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省;牛保琴;曹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台茂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