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可以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利用模板将混凝土成型部支撑时,需要利用支撑装置先将模板支撑。
然而,用于支撑模板的现有支撑装置功能单一,支撑装置的顶部顶座不能根据被支撑模板的长度进行调节性使用,因此其实用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将其顶部顶座设置左、中、右三部分,令左、右两部分顶座对称于中部顶座的两侧,通过电动控制的方式,可令左、右两顶座左右调节,从而可加大顶座的支撑面积,可对多种尺寸的模板形成底部支撑,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落装板、踩架、撑板、马达、支撑杆、内顶座、导向杆、左顶座、右顶座、操作孔、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留槽,吊耳,丝杠和螺纹套,所述落装板的底面安装有左右两组吊耳,所述落装板的顶面安装有四处支撑杆,四处所述的支撑杆顶部安装有内顶座,所述内顶座的左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所述内顶座的右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所述左顶座配合于左侧两处导向杆上,所述右顶座配合于右侧两处导向杆上,所述内顶座的左右两侧均还镶嵌有一处轴承,通过轴承在所述内顶座的左右两侧均还安装有一处丝杠,两处所述的丝杠内端头均还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位于内顶座的底部腔中,所述内顶座、左顶座以及右顶座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落装板的顶面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动作轴上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顶部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左顶座和右顶座均为顶部开设有操作孔的扣腔结构,所述左顶座和右顶座的外侧面底部均还开设有预留槽。
作为优选,所述落装板的顶面还焊接有左右两处踩架,所述踩架为l形的弯架,两处所述的踩架分别朝左右两侧水平伸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有落装板,落装板底部设置有吊耳,在实际使用时将本装置通过吊耳固定在现有的剪叉式升降架上,达到升高动作的目的,并在落装板顶部通过四根支撑杆安装中部顶座,又在中部顶座两侧各设置了一个顶座,并通过马达驱动的方式利用锥齿轮令侧部顶座对称于中部顶座两侧左右移动,从而可调节支撑面积与支撑位置,因此可更加灵活的对混凝土底部多位置或多尺寸的模板形成调节支撑,提高了实用性。
2.底部设置有左右两处踩架,形成了人踩部件,实际使用时剪叉机构不但可将本装置举升,而还可对两名工作者同步向上支撑,举升后的操作者可对被支撑的模板利用工具锤由底部向上敲打作业,令模板所支撑的混凝土施工层达到人工夯实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此图底部的交叉机构为现有的剪叉机构,为了说明本装置是配套在这机构上使用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各机构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工作时举例说明示意图(图中a、b以及c分别表示被支撑的三片示例模板)。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落装板;2、踩架;3、撑板;4、马达;5、支撑杆;6、内顶座;7、导向杆;8、左顶座;9、右顶座;10、操作孔;11、转轴;12、主动锥齿轮;13、从动锥齿轮;14、轴承;15、预留槽;16、吊耳;17、丝杠;18、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5,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落装板1、踩架2、撑板3、马达4、支撑杆5、内顶座6、导向杆7、左顶座8、右顶座9、操作孔10、转轴11、主动锥齿轮12、从动锥齿轮13、轴承14,预留槽15,吊耳16,丝杠17和螺纹套18,落装板1的底面安装有左右两组吊耳16,此吊耳16是用于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安装在剪叉式的升降架上,令其具有升降特性,而剪叉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另述(图1中有所表示,位于落装板1底部的交叉结构,但不再用序号标记),本设计所要提到的是:还在落装板1的顶面安装有四处支撑杆5,四处支撑杆5的顶部安装有内顶座6,内顶座6的左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7,内顶座6的右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7,左顶座8配合于左侧两处导向杆7上,右顶座9配合于右侧两处导向杆7上,由此使得本支撑装置的顶部支撑件是由中部的内顶座6、左右两侧的左顶座8和右顶座9构成,并且内顶座6、左顶座8以及右顶座9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本装置顶部具有三工位式的支撑结构。
并且如图5所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利用内顶座6、左顶座8以及右顶座9可同时支撑三处不同位置的模板(a、b、c),又如图3、图4所示,内顶座6的左右两侧均还镶嵌有一处轴承14,通过轴承14在内顶座6的左右两侧均还安装有一处丝杠17,两处的丝杠17内端头均还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3,从动锥齿轮13位于内顶座6的底部腔中,又由于落装板1的顶面安装有马达4,马达4的动作轴上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1,并且转轴11的顶部安装有主动锥齿轮12,主动锥齿轮12与从动锥齿轮13啮合,因此受现有外部电源控制下令马达4通电工作,从而令转轴11带着主动锥齿轮12同步旋转动作,主动锥齿轮12旋转时会令从动锥齿轮13同步旋转,由此使得两从动锥齿轮13外端头所连接的丝杠17同步旋转,最终令配合在丝杠17和导向杆7上的左顶座8和右顶座9左右调节。
具体的:左顶座8和右顶座9均为开设有操作孔10的扣腔结构,左顶座8和右顶座9的外侧面底部均还开设有便于人为操作时由一侧伸入扣腔中的预留槽15。
具体的:所述落装板1的顶面还焊接有左右两处踩架2,所述踩架2为l形的弯架,两处所述的踩架2分别朝左右两侧水平伸展,左右两踩架2构成了人踩部件,实际使用时施工人员可站在踩架2上,现有技术的剪叉机构不但可将本装置举升,而还可将两名工作者一并举升,举升后的操作者可对被支撑的模板利用工具锤和敲打杆由穿过左顶座8或右顶座9上的操作孔10向上敲打作业,令左顶座8或右顶座9所支撑的混凝土施工层达到人工夯实的目的,本装置的功能性得以提高。
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在实际施工时,根据建筑顶部位置模板所在的位置及数量,可令马达4通电工作,马达4通电旋转时促使转轴11顶部安装的主动锥齿轮12与从动锥齿轮13啮合,由此使得两从动锥齿轮13外端头所连接的丝杠17同步旋转,最终令配合在丝杠17和导向杆7上的左顶座8和右顶座9左右调节,可将混凝土底部用于对混凝土建筑层定形的三处模板(图中用a、b、c表示)同时支撑,较现有的单工位式顶座机构,提高了顶升面积及作用模板的数量,拓展了应用范围,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也可站在踩架2上同步上升,手臂上伸进入左顶座8和右顶座9中,利用施工锤由操作孔10敲打左顶座8和右顶座9顶部所支撑的模板对它们进行夯实作业,提高了功能性。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1.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落装板(1)、踩架(2)、撑板(3)、马达(4)、支撑杆(5)、内顶座(6)、导向杆(7)、左顶座(8)、右顶座(9)、操作孔(10)、转轴(11)、主动锥齿轮(12)、从动锥齿轮(13)、轴承(14),预留槽(15),吊耳(16),丝杠(17)和螺纹套(18),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装板(1)的底面安装有左右两组吊耳(16),所述落装板(1)的顶面安装有四处支撑杆(5),四处所述的支撑杆(5)顶部安装有内顶座(6),所述内顶座(6)的左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7),所述内顶座(6)的右侧焊接有前后两处导向杆(7),所述左顶座(8)配合于左侧两处导向杆(7)上,所述右顶座(9)配合于右侧两处导向杆(7)上,所述内顶座(6)的左右两侧均还镶嵌有一处轴承(14),通过轴承(14)在所述内顶座(6)的左右两侧均还安装有一处丝杠(17),两处所述的丝杠(17)内端头均还安装有从动锥齿轮(13),所述从动锥齿轮(13)位于内顶座(6)的底部腔中,所述内顶座(6)、左顶座(8)以及右顶座(9)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装板(1)的顶面安装有马达(4),所述马达(4)的动作轴上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的顶部安装有主动锥齿轮(12),所述主动锥齿轮(12)与从动锥齿轮(13)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座(8)和右顶座(9)均为顶部开设有操作孔(10)的扣腔结构,所述左顶座(8)和右顶座(9)的外侧面底部均还开设有预留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装板(1)的顶面还焊接有左右两处踩架(2),所述踩架(2)为l形的弯架,两处所述的踩架(2)分别朝左右两侧水平伸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