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说是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电气连接的重要元件,在连接器插头插座未插合时,插合界面裸露,受外界干扰或者多个插针接触件之间受静电影响产生电位差,从而影响内部电路工作的稳定性,特别对于一些高精场合使用时,极易对内部电路造成不可挽救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针对上述隐患研发的带短路功能的连接器,如专利2017103512503的连接器,采用的插针经簧片穿接短路板结构,簧片结构单薄,在长期不插合或插合状态下,极易弹性失效,无法复位与短路板接触,其短路功能失效,有效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簧片失效隐患,使用寿命长的自短路连接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的头壳体内经插头绝缘体穿接多个插针,插座的座壳体内经插座绝缘体穿接多个对应插合插针前段的插孔,插针的前段伸出穿接一短路板,短路板与头壳体内壁凸台或与插头绝缘体之间抵紧设置弹簧,插针前段与插头绝缘体之间的插针中段上设置绝缘套管,其特征是:所述插针的前段为轴向中心开槽的弹性分叉结构,弹性分叉结构的开槽长度大于短路板厚度,所述头壳体外接卡帽,卡帽前端内壁设置一只或多轴圆周均布、轴向的旋合凸头,头壳体前端外壁上设置一道以上插合键槽;所述座壳体内壁设置一道以上对应插合键槽插接的插合凸键,座壳体外壁上设置一道或多道圆周均布、对应旋合旋合凸头的旋合螺旋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为刚性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帽中部经两凸台相互配合抵紧连接头壳体外壁,卡帽后端内壁设置卡圈配合套接在头壳体外壁的挡圈锁紧连接头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管延伸至插头绝缘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的前段端部倒角,所述插孔的插合孔口倒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轴向中心开槽的弹性分叉结构插针与短路板插合,在弹性分叉结构弹性张开时使得插针与短路板接触实现短路,能有效避免簧片失效导致的短路失效问题,有利于提高短路性能的稳定,延长连接器的安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头壳体1、插针绝缘体2、插针3、绝缘套管4、弹性分叉头部5、短路板6、弹簧7、插合键槽8、卡帽9、旋合凸头10、卡圈11、挡圈12、座壳体13、插孔绝缘体14、插孔15、插合凸键16、旋合螺旋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2所示: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的头壳体1内经插头绝缘体2穿接多个插针3,插针3的前段伸出穿接一短路板6,短路板6与头壳体内壁凸台或与插头绝缘体之间抵紧设置弹簧7,插针3的前段为轴向中心开槽的弹性分叉结构5,弹性分叉结构5的开槽长度大于短路板6厚度,插针3前段与插头绝缘体之间的插针中段上设置绝缘套管4,绝缘套管延伸至插头绝缘体内;头壳体1外接卡帽9,卡帽前端内壁设置一只或多轴圆周均布、轴向的旋合凸头10,卡帽中部经两凸台相互配合抵紧连接头壳体外壁,卡帽后端内壁设置卡圈11配合套接在头壳体外壁的挡圈12锁紧连接头壳体,头壳体前端外壁上设置一道以上插合键槽8;插座的座壳体13内经插座绝缘体14穿接多个对应插合插针前段的插孔15,座壳体内壁设置一道以上对应插合键槽插接的插合凸键16,座壳体外壁上设置一道或多道圆周均布、对应旋合旋合凸头的旋合螺旋槽1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较好的插接性能,插孔设计为刚性插孔;将插针的前段端部倒角,配对插孔的插合孔口倒角。
1.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插头的头壳体内经插头绝缘体穿接多个插针,插座的座壳体内经插座绝缘体穿接多个对应插合插针前段的插孔,插针的前段伸出穿接一短路板,短路板与头壳体内壁凸台或与插头绝缘体之间抵紧设置弹簧,插针前段与插头绝缘体之间的插针中段上设置绝缘套管,其特征是:所述插针的前段为轴向中心开槽的弹性分叉结构,弹性分叉结构的开槽长度大于短路板厚度,所述头壳体外接卡帽,卡帽前端内壁设置一只或多轴圆周均布、轴向的旋合凸头,头壳体前端外壁上设置一道以上插合键槽;所述座壳体内壁设置一道以上对应插合键槽插接的插合凸键,座壳体外壁上设置一道或多道圆周均布、对应旋合旋合凸头的旋合螺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孔为刚性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卡帽中部经两凸台相互配合抵紧连接头壳体外壁,卡帽后端内壁设置卡圈配合套接在头壳体外壁的挡圈锁紧连接头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套管延伸至插头绝缘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针的前段端部倒角,所述插孔的插合孔口倒角。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