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对于现有的桌面插座,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在桌面上安装安装盒,将插座通过螺钉等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安装盒内,但这样的安装方式较为繁琐,需要借助工具安装,且无法随意移动位置,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调节壳,调节壳与外壳本体匹配设置,外壳本体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壳盖上开设有插孔,外壳本体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设有上承靠沿,调节壳的上端围绕调节壳设有下承靠沿,上承靠沿位于下承靠沿的上方,调节壳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以及内调节齿,外调节齿与内调节齿对应设置,外调节齿位于外壳本体的外壁,外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一凸棱,第一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一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一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一凸棱设置的第一弧面;内调节齿位于调节壳的内壁,调节壳的内壁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垂直于调节壳设置,调节槽的长度竖直贯穿调节壳,内调节齿设于调节槽内,内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二凸棱,第二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二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二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二凸棱设置的第二弧面,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匹配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凸棱具有水平面以及斜面,水平面位于斜面的上方,水平面以及斜面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的长度设置,水平面水平设置,水平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的外壁,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下侧边连接,斜面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的外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槽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边。
优选的技术方案,外调节齿至少设有两组,多组外调节齿均匀分布在外壳本体上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技术方案,外壳本体的内壁上凸出设有凸沿,凸沿设有两组,两组凸沿相对设置在外壳本体中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凸沿沿着外壳本体的内壁设置,外壳本体的相邻的两侧内壁相连的夹角处凸出设有加厚部,凸沿的下表面与加厚部的上端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插座时,在安装桌板上预先开设于外壳本体的外壁匹配的安装孔,将外壳本体由上至下插入安装孔内,上承靠沿承靠在安装桌板的桌面,下调节壳位于安装桌板的下方,由下至上套在外壳本体的外壁上,下承靠沿顶住安装桌板的下表面,通过上承靠沿以及下承靠沿的共同作用夹紧安装桌板,将插座固定在安装桌板上,并且调节壳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通过调节调节壳在外壳本体上的位置,改变上承靠沿与下承靠沿之间的距离,可以夹持不同厚度的安装桌板,通过该方式使安装插座的方式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本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可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本体;101、上承靠沿;2、调节壳;201、下承靠沿;3、壳盖;4、外调节齿;401、第一凸棱;4011、第一弧面;4012、水平面;4013、斜面;5、凸沿;6、加厚部;7、调节槽;701、倒边;8、内调节齿;801、第二凸棱;8011、第二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1上的调节壳2,调节壳2围绕外壳本体1包覆在外壳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调节壳2与外壳本体1匹配设置,调节壳2的中空部与外壳本体1的外壁的形状以及尺寸对应一致。
外壳本体1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3,壳盖3上开设插孔,插孔与外壳本体1内部连通,外壳本体1的内部用于安装插座的内芯模组。
外壳本体1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1设有上承靠沿101,调节壳2的上端围绕调节壳2设有下承靠沿201,上承靠沿101位于下承靠沿201的上方。
安装插座时,在安装桌板上预先开设于外壳本体1的外壁匹配的安装孔,将外壳本体1由上至下插入安装孔内,上承靠沿101承靠在安装桌板的桌面,下调节壳2位于安装桌板的下方,由下至上套在外壳本体1的外壁上,下承靠沿201顶住安装桌板的下表面,通过上承靠沿101以及下承靠沿201的共同作用夹紧安装桌板,将插座固定在安装桌板上。
调节壳2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1上移动,通过调节调节壳2在外壳本体1上的位置,改变上承靠沿101与下承靠沿201之间的距离,可以夹持不同厚度的安装桌板。
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4以及内调节齿8,外调节齿4位于外壳本体1的外壁,外调节齿4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内调节齿8位于调节壳2的内壁,内调节齿8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外调节齿4与内调节齿8对应,外调节齿4与内调节齿8之间相互咬合产生干涉。
外调节齿4包括若干第一凸棱401,第一凸棱401在外壳本体1的外壁上凸出设置,第一凸棱401具有一定长度,第一凸棱401的长度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凸棱401凸出的顶端设有第一弧面4011,第一弧面4011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弧度,第一弧面4011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401的长度设置,若干第一凸棱40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即若干第一凸棱401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
调节壳2的内壁上开设有调节槽7,调节槽7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并且调节槽7的长度贯穿调节壳2的高度,即调节槽7的两端分别位于调节壳2的上下两端面,内调节齿8位于调节槽7内,内调节齿8包括若干第二凸棱801,第二凸棱801与第一凸棱401匹配设置,第二凸棱801在调节槽7内凸出设置,第二凸棱801具有一定长度,第二凸棱801的长度水平设置,并且第二凸棱801凸出的顶端具有第二弧面8011,第二弧面8011形成竖直防线上的弧度,第二弧面8011的长度沿着第二凸棱801的长度设置,若干第二凸棱80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即若干第二凸棱801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
调节壳2的材质采用弹性材质,推动调节壳2在外壳本体1上移动,外调节齿4与内调节齿8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调节壳2在外壳本体1上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二凸棱801嵌于相邻两个第一凸棱401之间,或者说是,第一凸棱401嵌于相邻两个第二凸棱801之间,从而将调节壳2限定在该处位置。
第一凸棱401具有水平面4012以及斜面4013,水平面4012位于斜面4013的上方,水平面4012以及斜面4013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401的长度设置,水平面4012水平设置,水平面4012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4011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4012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1的外壁,斜面4013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4011的下侧边连接,斜面4013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1的外壁连接。
通过水平面4012顶住第二凸棱801的下端,避免调节壳2下坠,通过斜面4013便于向上推动调节壳2。
调节槽7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边701,便于第一凸棱401在滑入调节槽7。
外调节齿4至少设有两组,多组外调节齿4均匀分布在外壳本体1上相对的两侧,通过上述可知外调节齿4与内调节齿8对应设置,即内调节齿8设有若干组,与外调节齿4一一对应,通过多组外调节齿4围绕外壳本体1均匀分布,在调节调节壳2时,外壳本体1与调节壳2的各处受力均匀,安装更稳定。
外壳本体1的内壁上凸出设有凸沿5,凸沿5设有两组,两组凸沿5相对设置在外壳本体1中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壳盖3的两端承靠在两组凸沿5上。
凸沿5沿着外壳本体1的内壁设置,外壳本体1的相邻的两侧内壁相连的夹角处凸出设有加厚部6,凸沿5的下表面与加厚部6的上端面连接,凸沿5承靠在加厚部6的上端面,加强了凸沿5的负荷,并且外壳本体1的夹角处经过加厚处理,增强了外壳本体1的牢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调节壳,调节壳与外壳本体匹配设置,外壳本体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壳盖上开设有插孔,外壳本体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设有上承靠沿,调节壳的上端围绕调节壳设有下承靠沿,上承靠沿位于下承靠沿的上方,调节壳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以及内调节齿,外调节齿与内调节齿对应设置,外调节齿位于外壳本体的外壁,外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一凸棱,第一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一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一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一凸棱设置的第一弧面;内调节齿位于调节壳的内壁,调节壳的内壁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垂直于调节壳设置,调节槽的长度竖直贯穿调节壳,内调节齿设于调节槽内,内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二凸棱,第二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二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二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二凸棱设置的第二弧面,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匹配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第一凸棱具有水平面以及斜面,水平面位于斜面的上方,水平面以及斜面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的长度设置,水平面水平设置,水平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的外壁,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下侧边连接,斜面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的外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调节槽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外调节齿至少设有两组,多组外调节齿均匀分布在外壳本体上相对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的内壁上凸出设有凸沿,凸沿设有两组,两组凸沿相对设置在外壳本体中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插座外壳,其特征在于,凸沿沿着外壳本体的内壁设置,外壳本体的相邻的两侧内壁相连的夹角处凸出设有加厚部,凸沿的下表面与加厚部的上端面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