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阀组件装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液压阀是一种用压力油操作的自动化元件,它受配压阀压力油的控制,通常与电磁配压阀组合使用,可用于远距离控制水电站油、气、水管路系统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中的液压阀为长方体,液压阀的各个面上均有孔,如阻尼孔是用于装配阻尼和阀座,比例阀孔用于装配比例阀,堵头孔用于装配堵头,梭阀孔用于装配梭阀孔,这些组件在装配时都需要注意位置的问题,而目前液压阀的装配均是人工手动装配,其装配过程是人工手动将这些配件一个一个的放入对应的孔内,且有些配件在装配的时候需要先放入密封圈,而密封圈比较小,孔的上部直径大于密封圈的直径,所以在手动放入密封圈时,密封圈在进入孔内有较大可能倾斜,则密封圈的放置位置会偏移,达不到装配的要求,人工手动装配的效率也比较低,装配的质量也较差,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这种高效率自动装配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将阻尼、阀座、比例阀、堵头以及梭阀装配在液压阀上的装配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包括机架、储料台以及取件机械手,所述储料台用于储放液压阀,所述机架内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包括有滑动机构、装配工位、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梭阀装配机构以及拧紧机构,所述装配工位位于滑动机构上,所述取件机械手将储料台上的初始液压阀夹取至装配工位上,所述取件机械手上设有转动部,所述取件机械手通过转动部将装配工位上的液压阀进行转位翻面,所述装配工位通过滑动机构在工作台上水平运动以使装配工位经过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以及梭阀装配机构,所述拧紧机构位于滑动机构上方;

所述阻尼压装机构包括第一配件台、第一吸料组件以及封边组件,所述第一配件台上放置有阻尼和阀座,所述第一吸料组件用于将第一配件台上的阻尼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内,所述第一吸料组件还用于将第一配件台上的阀座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的上方,当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封边组件下方时,所述封边组件向下运动至装配阀座后的液压阀阻尼孔内底面,且向阻尼孔的内底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以使阻尼孔的内底面形成一个环形阀槽,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拧紧机构下方,所述拧紧机构向下给予阀座一个转动的力以使阀座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比例阀装配机构包括第二配件台、第三配件台、第四配件台、第二吸料组件、第三吸料组件以及第一吹管,所述第二配件台上放置有o型圈,所述第三配件台上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四配件台上放置有比例阀,所述第一吹管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吹管的进口端设置在第四配件台的上方,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第二吸料组件下方时,所述第二吸料组件将第二配件台上的o型圈带动至装配有阀座后的液压阀比例阀孔内,所述第三吸料组件将所述第三配件台上的第一密封圈带动至第四配件台上的比例阀上,以使第一密封圈套压在比例阀上,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第一吹管的出口端下方时,所述第一吹管给予第四配件台上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一个吸力,以使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落在液压阀的比例阀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拧紧机构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向下给予比例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比例阀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堵头装配机构包括第五配件台、第六配件台以及第四吸料组件以及第五吸料组件,所述第五配件台上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六配件台上放置有堵头,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所述第四吸料组件下方时,所述第四吸料组件将第五配件台上的第二密封圈带动至第六配件台内的堵头上,以使第二密封圈套压堵头上,所述第五吸料组件用于将第六配件台上装配有第二密封圈的堵头带动至液压阀的堵头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拧紧机构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向下给予堵头一个转动的力以使堵头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拧紧机构上包括有上料组件,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储料盘,所述储料盘内放置有钢珠,当所述滑动机构带动所述装配工位至上料机构下方时,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储料盘内的钢珠带动至装配堵头拧紧后液压阀的梭阀孔内;

所述梭阀装配机构包括第七配件台、第八配件台、第六吸料组件以及第二吹管,所述第七配件台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八配件台上放置有梭阀,所述第二吹管包括吸口端和滑出端,所述吸口端位于所述第八配件台的上方,当所述滑动机构带动所述装配工位平移至滑出端的下方时,所述第六吸料组件用于将第七配件台上的第三密封圈带动至第八配件台上的梭阀上,以使所述第三密封圈套压在堵头梭阀上,所述第二吹管给予第八配件台上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一个向上的吸力,以使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从滑出端滑出落在液压阀的梭阀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装配工位平移至拧紧机构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向下给予梭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梭阀旋紧在液压阀上。

优选的,所述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以及梭阀装配机构均包括有输送组件,所述阻尼压装机构的输送组件包括阻尼输送导轨、阀座输送导轨、阻尼振动盘以及阀座振动盘,所述第一配件台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一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料板,所述第一滑料板的一侧边缘设有阻尼槽和阀座槽,所述阻尼输送导轨一端与阻尼振动盘相通,所述阀座输送导轨一端与阀座振动盘相通,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滑料板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阻尼输送导轨的另一端与阻尼槽相通,所述第一位置为第一滑料板整体位于第一滑槽内,当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滑料板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阀座输送导轨的另一端与阀座槽相通,所述第二位置为第一滑料板一端位于第一滑槽外且阻尼槽位于第一配件台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比例阀装配机构的输送组件包括o型圈振动盘、o型圈输送导轨、第一密封圈振动盘、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比例阀储料台、比例阀输送导轨以及第二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二配件台上设有第二滑槽和第三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滑料板,所述第二滑料板的一侧边缘设有o型圈槽,所述o型圈输送导轨与所述o型圈振动盘相通,所述第三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二滑料板在第二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二滑料板上的o型圈槽与所述o型圈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所述第三配件台上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第三滑料板,所述第三滑料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振动盘相通,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三滑料板在第三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三滑料板上的第一密封圈槽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所述第四配件台上设有第四滑槽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四滑槽内设有第四滑料板,所述第四滑料板的一侧边缘设有比例阀槽所述比例阀输送导轨与比例阀储料台相通,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比例阀储料台内的比例阀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比例阀进入比例阀输送导轨内,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第四滑料板在第四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四滑料板上的比例阀槽与所述比例阀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

优选的,所述堵头装配机构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盘、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堵头储料台、第五平移动力源以及堵头输送导轨,所述第五配件台包括第五滑槽和第六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五滑槽内设有第五滑料板,所述第五滑料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密封圈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振动盘相通,所述第六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五滑料板在第五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上的第二密封圈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所述堵头输送导轨与所述堵头储料台相通,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堵头储料台内的堵头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堵头进入堵头输送导轨内,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驱动第五滑料板在第五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上的堵头槽与所述堵头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

优选的,所述梭阀装配机构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盘、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梭阀振动盘以及梭阀输送导轨,所述第七配件台包括第六滑槽和第七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六滑槽内设有第六滑料板,所述第六滑料板的一侧边源设有第三密封圈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与所述第三密封圈振动盘相通,所述第七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六滑料板在第六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六滑料板上的第三密封圈槽与所述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所述梭阀输送导轨与所述梭阀振动盘相通,所述第八配件台包括第七滑槽和第八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七滑槽内设有第七滑料板,所述第七滑料板的一侧边设有梭阀槽,所述第八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七滑料板在第七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七滑料板上的梭阀槽与所述梭阀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料组件、第二吸料组件、第三吸料组件、第四吸料组件、第五吸料组件以及第六吸料组件组件均包括移动组件和吸料头,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横向导轨、第九平移动力源、第十平移动力源以及横板,所述横板连接在第九平移动力源上,所述吸料头位于横板的底面,所述第九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十平移动力源在横向导轨上水平运动,以使横板上的吸料头对准或偏离配件台的正上方,所述第十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横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横板上的吸料头靠近或远离配件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料组件的吸料头包括吸杆、压杆以及第十一平移动力源,所述吸杆套设在压杆外表面,所述吸杆一侧设有与吸杆连接的气管,所述第十一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压杆向下平移以使压杆将吸杆底部的阻尼压在阻尼孔底部;所述第二吸料组件的吸料头包括压轴、推套以及第十二平移动力源,所述推套设在压轴外表面,所述推头底部呈倒锥形,所述第十二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推头向下平移以使推头将压轴底部的o型圈推出压轴至比例阀孔内底面;所述第五吸料组件的吸料头包括磁杆、杆套以及第十三平移动力源,所述杆套套设在磁杆外表面,所述第十三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磁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磁杆贴紧或脱离堵头。

优选的,所述第三吸料组件的吸料头、第四吸料组件的吸料头以及第六吸料组件的吸料头均包括密封圈套杆、密封圈管套以及第十四平移动力源,所述密封圈管套套设在密封圈套杆外表面,所述密封圈套杆底部呈圆台状,所述密封圈管套由若干扩张片组成,各扩张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十四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密封圈套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密封圈套杆插入或脱离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封边组件包括支架、底板、压管、缓冲弹簧以及第十五平移动力源,所述缓冲弹簧位于底板与支架上,所述压管穿过底板,所述压管的底部设有凸环,所述压管内部中空,所述压管的内圈直径大于阻尼的直径和阀座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件台、第二配件台、第三配件台、第四配件台、第五配件台、第六配件台、第七配件台以及第八配件台的上均设有到位检测头,所述到位检测头用于检测各配件进入对应的配件槽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工作台上设置滑动机构以及位于滑动机构上的装配工位,装配工位可以通过滑动机构实现两个方向的滑动,装配工位用于夹持液压阀,在滑动机构的边上设置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以及梭阀装配机构,这样当液压阀需要装配对应的组件时,滑动机构即可驱动装配工位在工作台上滑动至对应的机构下方,解决了无需人工再放置至对应的装配区;阻尼压装机构包括吸杆和压杆,吸杆和压杆是在一个组件内,通过吸杆对第一配件台上的阻尼进行吸取后,移动组件带动吸杆以及压杆一起移动到液压阀的阻尼孔内,吸杆一直伸入至阻尼孔内扶正阻尼,随后通过压杆向下压,以使阻尼不歪斜,再通过吸杆与压杆的往复运动将第一配件台上的阀座运输至阻尼孔上,最后通过封边组件对阻尼孔内底面进行封边,这个阻尼的自动装配解决了人工装配而位置不正的缺陷;通过比例阀装配机构分别将o型圈以及自动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放入比例阀孔内,随后通过拧紧机构对比例阀进行旋紧,通过堵头装配机构将自动装配第二密封圈的堵头放入堵头孔内,随后通过拧紧机构对堵头进行旋紧,通过上料机构将钢珠吹入梭阀孔内后,再通过梭阀装配机构将自动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放入梭阀孔内,随后通过拧紧机构对梭阀进行旋紧,所有组件的装配均为自动,解决了人工装配的效率低、装配位置偏移、装配质量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栅栏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上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阻尼压装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封边组件的剖视图和第一吸料组件处吸料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比例阀装配机构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b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吸料组件处吸料头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堵头装配机构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0中c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五吸料组件处吸料头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拧紧机构的背后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拧紧机构的前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梭阀装配机构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机构及装配工位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机架;2、储料台;3、取件机械手;31、转动部;4、工作台;41、滑动机构;411、横向滑轨;412、纵向滑轨;421、移动夹块;422、固定块;42、装配工位;43、阻尼压装机构;431、第一配件台;432、第一吸料组件;4321、吸杆;4322、压杆;4323、十一平移动力源;433、封边组件;4331、支架;4332、底板;4333、压管;4334、缓冲弹簧;44、比例阀装配机构;441、第二配件台;442、第三配件台;443、第四配件台;444、第二吸料组件;4441、压轴;4442、推套;4443、第十二平移动力源;445、第三吸料组件;446、第一吹管;45、堵头装配机构;451、第五配件台;452、第六配件台;453、第四吸料组件;454、第五吸料组件;4541、磁杆;4542、杆套;4543、第十三平移动力源;46、梭阀装配机构;461、第七配件台;462、第八配件台;463、第六吸料组件;464、第二吹管;47、拧紧机构;471、上料组件;48、储料盘;5、阻尼输送导轨;6、阀座输送导轨;7、阻尼振动盘;8、阀座振动盘;9、第一滑槽;10、第一平移动力源;11、第一滑料板;111、阻尼槽;112、阀座槽;12、o型圈振动盘;13、o型圈输送导轨;14、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5、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6、比例阀储料台;17、比例阀输送导轨;18、第二平移动力源;19、第二滑槽;20、第三平移动力源;21、第二滑料板;211、o型圈槽;22、第三滑槽;23、第三滑料板;231、第一密封圈槽;24、第四滑料板;25、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6、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7、堵头储料台;28、第五平移动力源;29、堵头输送导轨;30、第五滑槽;301、第五滑料板;311、第二密封圈槽;32、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3、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4、梭阀振动盘;35、梭阀输送导轨;36、第六滑槽;37、第六滑料板;371、第三密封圈槽;38、第七滑料板;39、移动组件;391、横向导轨;392、第十平移动力源;393、横板;40、到位检测头;401、密封圈套杆;402、密封圈管套;403、第十四平移动力源;101、栅栏;47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而目前液压阀的装配均是人工手动装配,其装配过程是人工手动将这些配件一个一个的放入对应的孔内,且有些配件在装配的时候需要先放入密封圈,而密封圈比较小,孔的上部直径大于密封圈的直径,所以在手动放入密封圈时,密封圈在进入孔内有较大可能倾斜,则密封圈的放置位置会偏移,达不到装配的要求,人工手动装配的效率也比较低,装配的质量也较差,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这种高效率自动装配的设备,具体结构如图1-16所示,包括机架1、储料台2以及取件机械手3(如图1所示,机架1的工作窗口、储料台2以及机械手外部有一个栅栏101围着,主要是一个防护作用),储料台2用于储放液压阀,机架1内包括有工作台4,工作台4上包括有滑动机构41、装配工位42、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梭阀装配机构46以及拧紧机构47(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以及梭阀装配机构46均是设置在滑动机构41一侧的,装配工位42可以通过滑动机构41依次经过这些机构),装配工位42位于滑动机构41上,取件机械手3将储料台2上的初始液压阀夹取至装配工位42上,取件机械手3上设有转动部31,取件机械手3通过转动部31将装配工位42上的液压阀进行转位翻面(由于液压阀通过取件机械手3放置在装配工位42上后是一个面朝上的,如果按正常情况下,首先是带有阻尼孔的一侧面是朝上的,当阻尼压装完之后需要进行反面将带有其他孔的一侧面朝上进行装配),装配工位42通过滑动机构41在工作台4上水平运动以使装配工位42经过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以及梭阀装配机构46,拧紧机构47位于滑动机构41上方(滑动机构41包括两条水平位于工作台4上的横向滑轨411和纵向滑轨412,横向滑轨411与纵向滑轨412垂直,横向滑轨411铺设在各机构前,装配工位42设置在纵向滑轨412上,纵向滑轨412滑动连接在横向滑轨411上,滑轨的滑动以及装配工位42的滑动均是通过气缸驱动的,且装配工位42上还设有固定块422以及移动夹块421,移动夹块421也是通过气缸驱动的),拧紧机构47是包括四根不同尺寸的螺杆472组成,四根螺杆472分别匹配对应四个机构所需要装配的组件,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以及梭阀装配机构46均包括有输送组件;

如图4-6所示,阻尼压装机构43包括第一配件台431、第一吸料组件432以及封边组件433,第一配件台431上放置有阻尼和阀座,第一吸料组件432用于将第一配件台431上的阻尼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内,第一吸料组件432还用于将第一配件台431上的阀座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的上方,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封边组件433下方时,封边组件433包括支架4331、底板4332、压管4333、缓冲弹簧4334以及第十五平移动力源(气缸),缓冲弹簧4334位于底板4332与支架4331上,当压管4333下压时需要有一个缓冲力,而缓冲弹簧4334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压管4333穿过底板4332,压管4333的底部设有凸环,这样下压时才会有环形阀槽,压管4333内部中空,压管4333的内圈直径大于阻尼的直径和阀座的直径,封边组件433向下运动至装配阀座后的液压阀阻尼孔内底面,且向阻尼孔的内底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以使阻尼孔的内底面形成一个环形阀槽,阀座通过拧紧机构47向下旋紧后,阀座的外圈会旋入环形阀槽,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阀座一个转动的力以使阀座旋紧在液压阀上;阻尼压装机构43的输送组件包括阻尼输送导轨5、阀座输送导轨6、阻尼振动盘7以及阀座振动盘8,第一配件台431上设有第一滑槽9和第一平移动力源10(气缸),第一滑槽9内设有第一滑料板11,第一滑料板11的一侧边缘设有阻尼槽111和阀座槽112,阻尼输送导轨5一端与阻尼振动盘7相通,阀座输送导轨6一端与阀座振动盘8相通,第一平移动力源10驱动第一滑料板11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一位置时,阻尼输送导轨5的另一端与阻尼槽111相通,第一位置为第一滑料板11整体位于第一滑槽9内(气缸能够驱动第一滑料板11在第一滑槽9内滑动的,当正常情况下阻尼输送导轨5是与阻尼槽111相通,该为第一位置,这时阻尼能够通过阻尼输送导轨5进入阻尼槽111内,随后第一滑料板11受到气缸驱动滑动一段距离使带有阻尼的阻尼槽111位于第一配件台431的中间处,该位置为第二位置,方便后续的吸料头的吸取),当第一平移动力源10(气缸)驱动第一滑料板11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二位置时,阀座输送导轨6的另一端与阀座槽112相通,第二位置为第一滑料板11一端位于第一滑槽9外且阻尼槽111位于第一配件台431的中间(第一滑料板11在第二位置的时候,原本在第一滑料板11一侧中间的阀座槽112移动到了一边正好与阀座输送导轨6相通)。

如图7-9所示,比例阀装配机构44包括第二配件台441、第三配件台442、第四配件台443、第二吸料组件444、第三吸料组件445以及第一吹管446,第二配件台441上放置有o型圈,第三配件台442上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四配件台443上放置有比例阀,第一吹管446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吹管446的进口端设置在第四配件台443的上方,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第二吸料组件444下方时,第二吸料组件444将第二配件台441上的o型圈带动至装配有阀座后的液压阀比例阀孔内,第三吸料组件445将第三配件台442上的第一密封圈带动至第四配件台443上的比例阀上,以使第一密封圈套压在比例阀上,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第一吹管446的出口端下方时,第一吹管446给予第四配件台443上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一个吸力,以使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落在液压阀的比例阀孔上,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比例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比例阀旋紧在液压阀上;比例阀装配机构44的输送组件包括o型圈振动盘12、o型圈输送导轨13、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4、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比例阀储料台16、比例阀输送导轨17以及第二平移动力源18(气缸),第二配件台441上设有第二滑槽19和第三平移动力源20(气缸),第二滑槽19内设有第二滑料板21,第二滑料板21的一侧边缘设有o型圈槽211,o型圈输送导轨13与o型圈振动盘12相通,第三平移动力源20(气缸)驱动第二滑料板21在第二滑槽19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二滑料板21上的o型圈槽211与o型圈输送导轨13相通或错位;第三配件台442上设有第三滑槽22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气缸),第三滑槽22内设有第三滑料板23,第三滑料板23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密封圈槽231,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与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4相通,第四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三滑料板23在第三滑槽22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三滑料板23上的第一密封圈槽231与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相通或错位;第四配件台443上设有第四滑槽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气缸),第四滑槽内设有第四滑料板24,第四滑料板24的一侧边缘设有比例阀槽比例阀输送导轨17与比例阀储料台16相通,第二平移动力源18(气缸)驱动比例阀储料台16内的比例阀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比例阀进入比例阀输送导轨17内,第四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四滑料板24在第四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四滑料板24上的比例阀槽与比例阀输送导轨17相通或错位。

如图10-12所示,堵头装配机构45包括第五配件台451、第六配件台452以及第四吸料组件453以及第五吸料组件454,第五配件台451上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六配件台452上放置有堵头,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第四吸料组件453下方时,第四吸料组件453将第五配件台451上的第二密封圈带动至第六配件台452内的堵头上,以使第二密封圈套压堵头上,第五吸料组件454用于将第六配件台452上装配有第二密封圈的堵头带动至液压阀的堵头孔上,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堵头一个转动的力以使堵头旋紧在液压阀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五吸料组件454和第六吸料组件463具有同一个移动组件39,即位于同一块横板393上,第五吸料组件454和第六吸料组件463分别位于横板393的两端,相当于能够完成密封圈套压的目的,第五吸料组件454和第六吸料组件463也能分别设有一个移动组件39);堵头装配机构45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5、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堵头储料台27、第五平移动力源28(气缸)以及堵头输送导轨29,第五配件台451包括第五滑槽30和第六平移动力源(气缸),第五滑槽30内设有第五滑料板301,第五滑料板301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密封圈槽311,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与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5相通,第六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五滑料板301在第五滑槽30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301上的第二密封圈槽311与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相通或错位;堵头输送导轨29与堵头储料台27相通,第五平移动力源28(气缸)驱动堵头储料台27内的堵头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堵头进入堵头输送导轨29内,第五平移动力源28(气缸)驱动第五滑料板301在第五滑槽30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301上的堵头槽与堵头输送导轨29相通或错位,本实用新型中的堵头储料台27有两个,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装配的液压阀有两种,一大一小,因此需要有两个不同大小尺寸的堵头,而相对的第五滑槽30内的第五滑料板301上也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堵头槽,第五滑料板301完全位于第五滑槽30内为正常情况,一个堵头槽与堵头输送导轨29相通,另一个堵头槽位于第五滑料板301的一侧边缘的中间,第五滑料板301的滑动方向是朝向第二个堵头输送导轨29的。

如图2、14、15所示,拧紧机构47上包括有上料组件471,工作台4上还设有储料盘48,储料盘48内放置有钢珠,当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至上料机构下方时,上料机构用于将储料盘48内的钢珠带动至装配堵头拧紧后液压阀的梭阀孔内;

如图13所示,梭阀装配机构46包括第七配件台461、第八配件台462、第六吸料组件463以及第二吹管464,第七配件台461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八配件台462上放置有梭阀,第二吹管464包括吸口端和滑出端,吸口端位于第八配件台462的上方,当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滑出端的下方时,第六吸料组件463用于将第七配件台461上的第三密封圈带动至第八配件台462上的梭阀上,以使第三密封圈套压在堵头梭阀上,第二吹管464给予第八配件台462上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一个向上的吸力,以使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从滑出端滑出落在液压阀的梭阀孔上,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梭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梭阀旋紧在液压阀上;梭阀装配机构46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2、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梭阀振动盘34以及梭阀输送导轨35,第七配件台461包括第六滑槽36和第七平移动力源(气缸),第六滑槽36内设有第六滑料板37,第六滑料板37的一侧边源设有第三密封圈槽371,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与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2相通,第七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六滑料板37在第六滑槽36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六滑料板37上的第三密封圈槽371与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相通或错位,梭阀输送导轨35与梭阀振动盘34相通,第八配件台462包括第七滑槽和第八平移动力源(气缸),第七滑槽内设有第七滑料板38,第七滑料板38的一侧边设有梭阀槽,第八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七滑料板38在第七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七滑料板38上的梭阀槽与梭阀输送导轨35相通或错位。

第一吸料组件432、第二吸料组件444、第三吸料组件445、第四吸料组件453、第五吸料组件454以及第六吸料组件463组件均包括移动组件39和吸料头,移动组件39包括横向导轨391、第九平移动力源(气缸)、第十平移动力源392(气缸)以及横板393,横板393连接在第九平移动力源(气缸)上,吸料头位于横板393的底面,第九平移动力源(气缸)驱动第十平移动力源392(气缸)在横向导轨391上水平运动,以使横板393上的吸料头对准或偏离配件台的正上方,第十平移动力源392(气缸)驱动横板39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横板393上的吸料头靠近或远离配件台。

如图6所示,第一吸料组件432的吸料头包括吸杆4321、压杆4322以及第十一平移动力源4323(气缸),吸杆4321套设在压杆4322外表面,吸杆4321一侧设有与吸杆4321连接的气管,第十一平移动力源4323(气缸)驱动压杆4322向下平移以使压杆4322将吸杆4321底部的阻尼压在阻尼孔底部;如图9所示,第二吸料组件444的吸料头包括压轴4441、推套4442以及第十二平移动力源4443(气缸),推套4442设在压轴4441外表面,推头底部呈倒锥形,第十二平移动力源4443(气缸)驱动推头向下平移以使推头将压轴4441底部的o型圈推出压轴4441至比例阀孔内底面;如图12所示,第五吸料组件454的吸料头包括磁杆4541、杆套4542以及第十三平移动力源4543(气缸),杆套4542套设在磁杆4541外表面,第十三平移动力源4543(气缸)驱动磁杆454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磁杆4541贴紧或脱离堵头。

如图11所示,第三吸料组件445的吸料头、第四吸料组件453的吸料头以及第六吸料组件463的吸料头均包括密封圈套杆401、密封圈管套402以及第十四平移动力源403(气缸),密封圈管套402套设在密封圈套杆401外表面,密封圈套杆401底部呈圆台状,密封圈管套402由若干扩张片组成,各扩张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第十四平移动力源403(气缸)驱动密封圈套杆40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密封圈套杆401插入或脱离密封圈。

如图4-10所示,由于各配件台上的导轨需要将配件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配件槽内,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检测配件是否完全进入配件槽,因此在第一配件台431、第二配件台441、第三配件台442、第四配件台443、第五配件台451、第六配件台452、第七配件台461以及第八配件台462的上均设有到位检测头40,到位检测头40用于检测各配件进入对应的配件槽位置。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的液压阀组件装配分为前序步骤、阻尼压装步骤、比例阀装配步骤、堵头装配步骤以及梭阀装配步骤,后四个步骤没有特定的顺序,以下描述以上述各步骤为依次顺序;

前序步骤:首先取件机械手3将储料台2上的液压阀夹取至装配工位42上,装配工位42上的移动夹块421紧紧夹住液压阀,随后装配工位42通过滑动机构41滑动至阻尼压装机构43一侧;

阻尼压装步骤:当载有初始液压阀的装配工位42滑动至阻尼压装机构43一侧时,阻尼压装机构43中的阻尼振动盘7以及阀座振动盘8振动,阻尼振动盘7中的阻尼通过阻尼输送导轨5输送至第一配件台431上,阀座振动盘8中的阀座通过阀座输送导轨6输送至第一配件台431上,由于第一配件台431上有水平的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均与阻尼输送导轨5以及阀座输送导轨6垂直,第一滑槽9内有第一滑料板11,第一滑料板11一端与气缸连接,第一滑料板11靠近输送导轨一侧边缘设有两个槽,第一滑料板11滑动方向的一端导轨为阀座输送导轨6,当第一滑料板11完整位于第一滑槽9内时,第一滑料板11上的阻尼槽111刚好与阻尼输送导轨5相通,阻尼输送导轨5内的阻尼进入阻尼槽111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检测完之后第一滑料板11受到气缸驱动将带有阻尼的阻尼槽111带动至中间位置,这时横板393受到移动组件39的驱动将横板393前端的吸料头带至第一滑料板11的阻尼槽111上方,移动组件39继续驱动横板393下移以使吸料头下移,吸料头内的吸杆4321受到气压的原因将阻尼吸起,随后受到移动组件39的继续驱动移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内,由于阻尼孔的直径大于阻尼的直径,所以吸杆4321是一直有个吸力扶持着阻尼在阻尼孔底部,当气压回来原来值吸杆4321释放吸力,吸杆4321内的压杆4322向下将阻尼轻压在阻尼孔的底部,另一个原本位于中间位置的阀座槽112刚好移动到与阀座输送导轨6相通的地方,阀座输送导轨6内的阀座进入阀座槽112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检测完之后第一滑料板11复位,带有阀座的阀座槽112回到中间位置后吸料头通过移动组件39移出阻尼孔外且平移至阀座槽112上方通过吸杆4321吸取阀座,继而通过移动组件39将阀座带至阻尼孔内,也是吸杆4321释放吸力后通过压杆4322轻压一下,完成之后装配工位42通过滑动机构41滑动一段距离至封边组件433下方,封边组件433的压管4333向下朝向装配阻尼和阀座的阻尼孔,压管4333内部中空,压管4333内圈的直径大于阀座和阻尼的直径,压管4333受到气缸驱动向下套入阀座和阻尼后继续向下对阻尼孔下方施加一个压力后使阻尼孔底部形成一个环形阀槽,该过程为封边,当封边完之后压管4333复位,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至拧紧机构47下方,拧紧机构47的螺杆472对准阀座后向下转动,以使阀座拧紧在阻尼孔上,且阀座的底部嵌入在环形阀槽内;

比例阀装配步骤:当完成阻尼压装步骤后滑动机构41会驱动装配工位42在某一位置时,取件机械手3会夹起装配工位42上的液压阀,然后通过转动部31将液压阀带有比例阀孔的一侧面翻转朝上,翻转好之后装配工位42上的移动夹块421夹紧液压阀,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移动至第二吸料组件444下方,o型圈振动盘12不断振动向o型圈输送导轨13内输送o型圈,第二配件平台上的第二滑料板21通过气缸驱动能在第二滑槽19内滑动,第二滑料板21上有o型圈槽211,当第二滑料板21完全位于第二滑槽19内时,o型圈输送导轨13正好与o型圈槽211相通,o型圈输送导轨13内的o型圈输送至o型圈槽211内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随后第二滑料板21受到气缸驱动在第二滑槽19内滑动以使o型圈槽211与o型圈输送导轨13错开,且o型圈槽211位于第二配件台441的中间处,第二吸料组件444的吸料头通过移动组件39位移至载有o型圈的o型圈槽211上方,移动组件39驱动压轴4441对准o型圈的内圈下压,由于压轴4441的直径比o型圈的内圈直径稍微大一点,压轴4441下压能压入o型圈的内圈使o型圈套在压轴4441上,随后压轴4441通过移动组件39移动至液压阀的比例阀孔内,且伸入比例阀孔至内底部,套设在压轴4441外的推套4442向下将压轴4441上的o型圈往下推,以使o型圈推下后平整的位于比例阀孔的内底部;其次,o型圈装好后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移动到第一吹管446的出口端下方,且第一出管的出口端对准液压阀的比例阀孔,在此之前,一侧的比例阀储料台16上的气缸驱动推板将一整排的比例阀推至比例阀输送导轨17内,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4不断振动盘内的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向第三配件平台内送,第三配件台442上的第三滑料板23通过气缸在第三滑槽22内滑动,第三滑料板23上有第一密封圈槽231,当第三滑料板23完全位于第三滑槽22内时,第一密封圈槽231是位于第三吸料组件445的吸料头下方,即第一密封圈槽231与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不相通,两者错位,当气缸驱动第三滑料板23向第三吸料组件445的吸料头相反方向滑动时,以使第一密封圈槽231与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相通后,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将第一密封圈输送至第一密封圈槽231内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随后第三滑料板23受到气缸驱动在第三滑槽22内滑动以使载有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位于第三吸料组件445的吸料头正下方,吸料头的密封圈套杆401向下将第一密封圈内圈压,以使第一密封圈套在密封圈套杆401内,与此同时,一侧的第四配件台443上的第四滑料板24通过同方式将比例阀槽滑至与比例阀输送导轨17相通,比例阀输送导轨17将比例阀输送至比例阀槽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之后又滑动将载有比例阀的比例阀槽移动至一端,第三吸料组件445上的吸料头通过移动组件39移动至第四配件台443上方且正好是位于比例阀上方,随后密封圈套杆401向上移动,由于密封圈套杆401底部呈圆台状的,密封圈管套402可以张开,因此密封圈管套402能够将密封圈套杆401上的第一密封圈向下推出,且推入比例阀上,由于比例阀的上端直径较大,因此在套设第一密封圈时,比例阀是倒着的,第四滑料板24移动套好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至第一吹管446的进口端下方,第一吹管446将倒着的比例阀吹向液压阀的比例阀孔上,这样比例阀才会正着位于比例阀孔上,最后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至拧紧机构47下方,拧紧机构47的螺杆472对准比例阀后向下转动,以使堵头拧紧在比例阀孔上;

堵头装配步骤:当完成比例阀装配步骤后滑动机构41会驱动装配工位42在某一位置,取件机械手3会夹起装配工位42上的液压阀,然后通过转动部31将液压阀带有堵头孔的一侧面翻转朝上,翻转好之后装配工位42上的移动夹块421夹紧液压阀,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移动至第五吸料组件454下方,由于堵头装配机构45中的第四吸料组件453中的吸料头和第五吸料组件454中的吸料头均是设置在一块横板393上的,用于套压第二密封圈的吸料头位于前侧,用于吸取安装堵头的吸料头位于后侧,首先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5振动将第二密封圈输送至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内,再由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向第五配件台451上输送,第五配件台451上的第五滑料板301通过气缸在第五滑槽30内滑动,与之前的运动方式相同,第五滑料板301滑动时第五滑料板301上的第二密封圈槽311和第二密封圈导轨相通,这时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将第二密封圈输送至第二密封圈槽311内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之后,第五滑料板301复位带着载有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槽311滑至一端,且位于吸取密封圈的吸料头下方,密封圈套杆401下移插入第二密封圈的内圈将第二密封圈套在密封圈套杆401上,随后通过移动机构移至第六配件平台上,与此同时,一侧的堵头储料台27上的气缸驱动推板将一整排的堵头推至堵头输送导轨29内,堵头输送轨道再向第六配件平台上输送,而第六配件平台上的第六滑料板37通过气缸在第六滑槽36内滑动,与之前的运动方式相同,第六滑料板37滑动时第六滑料板37上的堵头槽和堵头输送轨道相通,这时堵头输送轨道将堵头输送至堵头槽内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之后,第六滑料板37滑动使堵头槽与堵头输送机构错开,且带有堵头的堵头槽移动至吸取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圈套杆401下方,随后密封圈套杆401向上移动,由于密封圈套杆401底部呈圆台状的,密封圈管套402可以张开,因此密封圈管套402能够将密封圈套杆401上的第二密封圈向下推出,且推入堵头上,由于堵头的上部直径较小,第二密封圈能够直接套在上面,而无需倒着套入,因此移动组件39带动横板393回移,即吸取密封圈的吸料头复位回去重新吸取密封圈,这时正好横板393另一端的第五吸料组件454位于套有第二密封圈的堵头正上方,磁杆4541受到气缸驱动下移通过磁力吸住堵头,由于堵头为金属材质,所以能够被吸起,当下一个第二密封圈需要套入时,移动组件39又驱动横板393移动,这时磁杆4541移动到堵头孔正上方,通过气缸驱动磁杆4541将堵头放入堵头孔上,然后通过杆套4542向下移动将堵头推出,最后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至拧紧机构47下方,拧紧机构47的螺杆472对准堵头后向下转动,以使堵头拧紧在堵头孔上;

梭阀装配步骤:当完成堵头装配步骤后滑动机构41会驱动装配工位42在某一位置,取件机械手3会夹起装配工位42上的液压阀,然后通过转动部31将液压阀带有梭阀孔的一侧面翻转朝上,翻转好之后装配工位42上的移动夹块421夹紧液压阀,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移动至拧紧机构47的下方,拧紧机构47背侧的上料机构对准液压阀的梭阀孔,储料盘48内装有钢珠,储料盘48将钢珠抖出通过吹管连接在拧紧机构47背侧的上料机构上,上料机构通过气缸驱动管子伸入梭阀孔后再将钢珠吹入梭阀孔内,随后滑动机构41继续驱动装配工位42移动至第二吹管464的滑出端下方,然后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2将第三密封圈输送至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内,再有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向第七配件台461上输送,第七配件台461上的第七滑料板38通过气缸在第七滑槽内滑动,当第七滑料板38一部分滑出第七滑槽时,第七滑料板38上的第三密封圈槽371和第三密封圈导轨相通,这时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将第三密封圈输送至第三密封圈槽371内后由到位检测头40检测是否到位,之后,第七滑料板38复位带着载有第三密封圈的第三密封圈槽371滑至一端,且位于吸取密封圈的吸料头下方,密封圈套杆401下移插入第三密封圈的内圈将第三密封圈套在密封圈套杆401上,随后通过移动机构移至第八配件平台上,与此同时,一侧的梭阀振动盘34将梭阀通过梭阀输送轨道向第八配件台462上输送,然后通过到位检测头40检测,密封圈的吸料头移动至梭阀上方,随后密封圈套杆401向上移动,由于密封圈套杆401底部呈圆台状的,密封圈管套402可以张开,因此密封圈管套402能够将密封圈套杆401上的第三密封圈向下推出,且推入梭阀上,而由于梭阀的上部直接较大,需要将梭阀倒着进行套入第三密封圈,因此套完后的梭阀通过第八滑料板在第八滑槽内滑动至第二吹管464的吸口端下方,通过第二吹管464吹向液压阀的梭阀孔内,最后滑动机构41带动装配工位42至拧紧机构47下方,拧紧机构47的螺杆472对准梭阀后向下转动,以使梭阀拧紧在梭阀孔上;

液压阀组件装配完之后,滑动机构41再将装配工位42滑至中间处,取件机械手3将装配完整的液压阀夹取至储料台2上,再重新夹取新的初始液压阀开始装配。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储料台(2)以及取件机械手(3),所述储料台(2)用于储放液压阀,所述机架(1)内包括有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上包括有滑动机构(41)、装配工位(42)、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梭阀装配机构(46)以及拧紧机构(47),所述装配工位(42)位于滑动机构(41)上,所述取件机械手将储料台上的初始液压阀夹取至装配工位上,所述取件机械手(3)上设有转动部(31),所述取件机械手(3)通过转动部(31)将装配工位(42)上的液压阀进行转位翻面,所述装配工位(42)通过滑动机构(41)在工作台(4)上水平运动以使装配工位(42)经过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以及梭阀装配机构(46),所述拧紧机构(47)位于滑动机构(41)上方;

所述阻尼压装机构(43)包括第一配件台(431)、第一吸料组件(432)以及封边组件(433),所述第一配件台(431)上放置有阻尼和阀座,所述第一吸料组件(432)用于将第一配件台(431)上的阻尼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内,所述第一吸料组件(432)还用于将第一配件台(431)上的阀座带动至初始液压阀的阻尼孔的上方,当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封边组件(433)下方时,所述封边组件(433)向下运动至装配阀座后的液压阀阻尼孔内底面,且向阻尼孔的内底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以使阻尼孔的内底面形成一个环形阀槽,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所述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阀座一个转动的力以使阀座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比例阀装配机构(44)包括第二配件台(441)、第三配件台(442)、第四配件台(443)、第二吸料组件(444)、第三吸料组件(445)以及第一吹管(446),所述第二配件台(441)上放置有o型圈,所述第三配件台(442)上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四配件台(443)上放置有比例阀,所述第一吹管(446)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吹管(446)的进口端设置在第四配件台(443)的上方,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第二吸料组件(444)下方时,所述第二吸料组件(444)将第二配件台(441)上的o型圈带动至装配有阀座后的液压阀比例阀孔内,所述第三吸料组件(445)将所述第三配件台(442)上的第一密封圈带动至第四配件台(443)上的比例阀上,以使第一密封圈套压在比例阀上,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第一吹管(446)的出口端下方时,所述第一吹管(446)给予第四配件台(443)上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一个吸力,以使装配第一密封圈的比例阀落在液压阀的比例阀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比例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比例阀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堵头装配机构(45)包括第五配件台(451)、第六配件台(452)以及第四吸料组件(453)以及第五吸料组件(454),所述第五配件台(451)上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六配件台(452)上放置有堵头,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所述第四吸料组件(453)下方时,所述第四吸料组件(453)将第五配件台(451)上的第二密封圈带动至第六配件台(452)内的堵头上,以使第二密封圈套压堵头上,所述第五吸料组件(454)用于将第六配件台(452)上装配有第二密封圈的堵头带动至液压阀的堵头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堵头一个转动的力以使堵头旋紧在液压阀上;

所述拧紧机构(47)上包括有上料组件(471),所述工作台(4)上还设有储料盘(48),所述储料盘(48)内放置有钢珠,当所述滑动机构(41)带动所述装配工位(42)至上料组件(471)下方时,所述上料组件(471)用于将储料盘(48)内的钢珠带动至装配堵头拧紧后液压阀的梭阀孔内;

所述梭阀装配机构(46)包括第七配件台(461)、第八配件台(462)、第六吸料组件(463)以及第二吹管(464),所述第七配件台(461)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八配件台(462)上放置有梭阀,所述第二吹管(464)包括吸口端和滑出端,所述吸口端位于所述第八配件台(462)的上方,当所述滑动机构(41)带动所述装配工位(42)平移至滑出端的下方时,所述第六吸料组件(463)用于将第七配件台(461)上的第三密封圈带动至第八配件台(462)上的梭阀上,以使所述第三密封圈套压在梭阀上,所述第二吹管(464)给予第八配件台(462)上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一个向上的吸力,以使装配第三密封圈的梭阀从滑出端滑出落在液压阀的梭阀孔上,当所述滑动机构(41)驱动装配工位(42)平移至拧紧机构(47)下方时,所述拧紧机构(47)向下给予梭阀一个转动的力以使梭阀旋紧在液压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压装机构(43)、比例阀装配机构(44)、堵头装配机构(45)以及梭阀装配机构(46)均包括有输送组件,所述阻尼压装机构(43)的输送组件包括阻尼输送导轨(5)、阀座输送导轨(6)、阻尼振动盘(7)以及阀座振动盘(8),所述第一配件台(431)上设有第一滑槽(9)和第一平移动力源(10),所述第一滑槽(9)内设有第一滑料板(11),所述第一滑料板(11)的一侧边缘设有阻尼槽(111)和阀座槽(112),所述阻尼输送导轨(5)一端与阻尼振动盘(7)相通,所述阀座输送导轨(6)一端与阀座振动盘(8)相通,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10)驱动所述第一滑料板(11)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阻尼输送导轨(5)的另一端与阻尼槽(111)相通,所述第一位置为第一滑料板(11)整体位于第一滑槽(9)内,当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10)驱动所述第一滑料板(11)在水平面上平移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阀座输送导轨(6)的另一端与阀座槽(112)相通,所述第二位置为第一滑料板(11)一端位于第一滑槽(9)外且阻尼槽(111)位于第一配件台(431)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阀装配机构(44)的输送组件包括o型圈振动盘(12)、o型圈输送导轨(13)、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4)、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比例阀储料台(16)、比例阀输送导轨(17)以及第二平移动力源(18),所述第二配件台(441)上设有第二滑槽(19)和第三平移动力源(20),所述第二滑槽(19)内设有第二滑料板(21),所述第二滑料板(21)的一侧边缘设有o型圈槽(211),所述o型圈输送导轨(13)与所述o型圈振动盘(12)相通,所述第三平移动力源(20)驱动所述第二滑料板(21)在第二滑槽(19)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二滑料板(21)上的o型圈槽(211)与所述o型圈输送导轨(13)相通或错位;所述第三配件台(442)上设有第三滑槽(22)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三滑槽(22)内设有第三滑料板(23),所述第三滑料板(23)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密封圈槽(231),所述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振动盘(14)相通,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三滑料板(23)在第三滑槽(22)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三滑料板(23)上的第一密封圈槽(23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输送导轨(15)相通或错位;所述第四配件台(443)上设有第四滑槽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四滑槽内设有第四滑料板(24),所述第四滑料板(24)的一侧边缘设有比例阀槽,所述比例阀输送导轨(17)与比例阀储料台(16)相通,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18)驱动所述比例阀储料台(16)内的比例阀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比例阀进入比例阀输送导轨(17)内,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第四滑料板(24)在第四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四滑料板(24)上的比例阀槽与所述比例阀输送导轨(17)相通或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装配机构(45)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5)、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堵头储料台(27)、第五平移动力源(28)以及堵头输送导轨(29),所述第五配件台(451)包括第五滑槽(30)和第六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五滑槽(30)内设有第五滑料板(301),所述第五滑料板(301)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密封圈槽(311),所述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振动盘(25)相通,所述第六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五滑料板(301)在第五滑槽(30)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301)上的第二密封圈槽(311)与所述第二密封圈输送导轨(26)相通或错位;所述堵头输送导轨(29)与所述堵头储料台(27)相通,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28)驱动所述堵头储料台(27)内的堵头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堵头进入堵头输送导轨(29)内,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28)驱动第五滑料板(301)在第五滑槽(30)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五滑料板(301)上的堵头槽与所述堵头输送导轨(29)相通或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梭阀装配机构(46)的输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2)、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梭阀振动盘(34)以及梭阀输送导轨(35),所述第七配件台(461)包括第六滑槽(36)和第七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六滑槽(36)内设有第六滑料板(37),所述第六滑料板(37)的一侧边源设有第三密封圈槽(371),所述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与所述第三密封圈振动盘(32)相通,所述第七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六滑料板(37)在第六滑槽(36)内水平运动以使第六滑料板(37)上的第三密封圈槽(371)与所述第三密封圈输送导轨(33)相通或错位,所述梭阀输送导轨(35)与所述梭阀振动盘(34)相通,所述第八配件台(462)包括第七滑槽和第八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七滑槽内设有第七滑料板(38),所述第七滑料板(38)的一侧边设有梭阀槽,所述第八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七滑料板(38)在第七滑槽内水平运动以使第七滑料板(38)上的梭阀槽与所述梭阀输送导轨相通或错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组件(432)、第二吸料组件(444)、第三吸料组件(445)、第四吸料组件(453)、第五吸料组件(454)以及第六吸料组件(463)组件均包括移动组件(39)和吸料头,所述移动组件(39)包括横向导轨(391)、第九平移动力源、第十平移动力源(392)以及横板(393),所述横板(393)连接在第九平移动力源上,所述吸料头位于横板(393)的底面,所述第九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十平移动力源(392)在横向导轨(391)上水平运动,以使横板(393)上的吸料头对准或偏离配件台的正上方,所述第十平移动力源(392)驱动所述横板(39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横板(393)上的吸料头靠近或远离配件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组件(432)的吸料头包括吸杆(4321)、压杆(4322)以及第十一平移动力源(4323),所述吸杆(4321)套设在压杆(4322)外表面,所述吸杆(4321)一侧设有与吸杆(4321)连接的气管,所述第十一平移动力源(4323)驱动所述压杆(4322)向下平移以使压杆(4322)将吸杆(4321)底部的阻尼压在阻尼孔底部;所述第二吸料组件(444)的吸料头包括压轴(4441)、推套(4442)以及第十二平移动力源(4443),所述推套(4442)设在压轴(4441)外表面,所述推套(4442)底部呈倒锥形,所述第十二平移动力源(4443)驱动所述推套(4442)向下平移以使推套(4442)将压轴(4441)底部的o型圈推出压轴(4441)至比例阀孔内底面;所述第五吸料组件(454)的吸料头包括磁杆(4541)、杆套(4542)以及第十三平移动力源(4543),所述杆套(4542)套设在磁杆(4541)外表面,所述第十三平移动力源(4543)驱动所述磁杆(454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磁杆(4541)贴紧或脱离堵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料组件(445)的吸料头、第四吸料组件(453)的吸料头以及第六吸料组件(463)的吸料头均包括密封圈套杆(401)、密封圈管套(402)以及第十四平移动力源(403),所述密封圈管套(402)套设在密封圈套杆(401)外表面,所述密封圈套杆(401)底部呈圆台状,所述密封圈管套(402)由若干扩张片组成,各扩张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十四平移动力源(403)驱动所述密封圈套杆(40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密封圈套杆(401)插入或脱离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组件(433)包括支架(4331)、底板(4332)、压管(4333)、缓冲弹簧(4334)以及第十五平移动力源(4335),所述缓冲弹簧(4334)位于底板(4332)与支架(4331)上,所述压管(4333)穿过底板(4332),所述压管(4333)的底部设有凸环,所述压管(4333)内部中空,所述压管(4333)的内圈直径大于阻尼的直径和阀座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台(431)、第二配件台(441)、第三配件台(442)、第四配件台(443)、第五配件台(451)、第六配件台(452)、第七配件台(461)以及第八配件台(462)的上均设有到位检测头(40),所述到位检测头(40)用于检测各配件进入对应的配件槽位置。

技术总结
一种液压阀组件自动装配设备,包括机架、储料台以及取件机械手,所述储料台用于储放液压阀,机架内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上包括有滑动机构、装配工位、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梭阀装配机构以及拧紧机构,所述装配工位位于滑动机构上,所述取件机械手将储料台上的初始液压阀夹取至装配工位上,所述取件机械手上设有转动部,所述取件机械手通过转动部将装配工位上的液压阀进行转位翻面,所述装配工位通过滑动机构在工作台上水平运动以使装配工位经过阻尼压装机构、比例阀装配机构、堵头装配机构以及梭阀装配机构,所述拧紧机构位于滑动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自动将阻尼、阀座、比例阀、堵头以及梭阀装配在液压阀上。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徐志鹏;曹松晓;蒋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计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