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7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源,在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量用尽后,需要为其充电,充电时需要将插电枪或充电插头插在插座上;电动车辆在充电时通常需要6小时以上,或跨夜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插座会发热,过热的插座或插头易会影响充电效率、造成线路烧坏或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在主板上安装热敏电阻从而实现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包括前板、设置在所述前板后侧面的后壳,所述前板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电路板和卡位筒,所述卡位筒内设置有插座铜片,所述插座铜片分别通过导体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充电插口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导体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测温电路,所述测温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电路包括ntc热敏电阻、第六十八电阻、第六十九电阻和第三十九电容,所述ntc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3v3电源,所述ntc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十八电阻和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ntc热敏电阻设置在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导体连接位置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模块或gprs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内部包括语音芯片、功放芯片、flash存储和扬声器。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的内侧对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风扇,所述前板上对应所述风扇设置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两侧设置有侧块,所述侧块上间隙配合的设置有小轴,所述小轴的一侧一体连接有轻质的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出风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块。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温电路来检测导体和电路板的温度,在温度超限后停止充电或减小电流,从而实现充电插座的降温,能够及时的对插电插座的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充电插座过热,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语音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前板(1)、电路板(2)、扬声器(4)、外框(5)、小轴(6)、风扇

(7)、盖板(8)、侧块(9)、过滤块(10)、进风口(11)、卡腿(12)、侧板(13)、卡位筒(14)、散热孔(15)、后壳(16)、ntc热敏电阻(rt2)电阻、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和第三十九电容(c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包括前板1、设置在前板1后侧面的后壳16、设置在壳或前板1外围的侧板13和扣盖在侧板13上的外框5,侧板13上设置有安装孔,前板1上设置有充电插口,后壳16的内侧设置有电路板2和卡位筒14,卡位筒14内设置有插座铜片,插座铜片塞在卡位筒14中实现位置固定,插头在使用时其插片插入到插座铜片中,插座铜片分别通过导体连接至电路板2上,导体可以是导线也可以是铜片;电路板2上集成有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充电插口通断的开关电路,电路板2上靠近导体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测温电路,测温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内部采用型号为stm32f103vct6的主控芯片。

进一步的,测温电路包括ntc热敏电阻rt2、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和第三十九电容c39,ntc热敏电阻rt2的第一端连接3v3电源,ntc热敏电阻rt2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十八电阻r68和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一端,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二端连接至主控芯片的i/o口,第六十九电阻r69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三十九电容c39的第一端,第三十九电容c39的第二端和第六十八电阻r68的第二端接地;设置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和第三十九电容c39的目的是滤波,降低电流波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ntc热敏电阻rt2设置在电路板2上相对于导体连接位置的背面,从而与导体的位置更近且两者之间绝缘。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模块或gprs模块,语音模块内部包括语音芯片、功放芯片、flash存储和扬声器4;在使用时,插电插座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互联网上的云系统,用户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连接充电插座的云系统,从而实现扫码支付,充电起始控制、充电起始通知、超温报警等功能,插电插座连接手机已在目前的智能充电插座领域广泛使用,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当测温模块检测到温度达到70℃会向用户发出预警,在温度达到90℃时停止充电并向用户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前板1的内侧对应电路板2设置有风扇7,前板1上对应风扇7设置有出风口,风扇7采用尺寸小于10*10cm的微型风扇7,如采用型号为mf17080v2-1000c-a99或jsd-12038a2hbl的微型风扇7。

进一步的,出风口的两侧设置有侧块9,侧块9上间隙配合的设置有小轴6,小轴6的一侧一体连接有轻质的盖板8,如轻质塑料、镀膜纸质的盖板8,盖板8盖设在出风口上;盖板8的目的是防尘,风扇7启动吹风时,风扇7可以将盖板8吹的翘起来从而实现后壳16内部的散热;小轴6和盖板8的数量均可为多个。

进一步的,前板1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块10,过滤块10可采用过滤海绵块或过滤泡棉块,也可采用多层具有框架支撑的无纺布层实现过滤;后壳16的下部设置有开口,后壳16的内壁下部设置有卡腿12,过滤块10从开口塞入到后壳16并卡在卡腿12与后壳16的内壁之间实现固定;开口的宽度小于侧板13至前板1的距离,在需要更换过滤块10的时候,从侧板13上取下外框5将过滤块10拿出更换即可。

进一步的,卡位筒14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5;便于插座铜片的热量散出被气流带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包括前板、设置在所述前板后侧面的后壳,所述前板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电路板和卡位筒,所述卡位筒内设置有插座铜片,所述插座铜片分别通过导体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充电插口通断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导体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测温电路,所述测温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电路包括ntc热敏电阻、第六十八电阻、第六十九电阻和第三十九电容,所述ntc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3v3电源,所述ntc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十八电阻和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六十九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tc热敏电阻设置在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导体连接位置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wifi模块或gprs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内部包括语音芯片、功放芯片、flash存储和扬声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内侧对应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风扇,所述前板上对应所述风扇设置有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设置有侧块,所述侧块上间隙配合的设置有小轴,所述小轴的一侧一体连接有轻质的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出风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监测温度的充电插座,包括前板、设置在所述前板后侧面的后壳,所述前板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电路板和卡位筒,所述卡位筒内设置有插座铜片,所述插座铜片分别通过导体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充电插口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导体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测温电路,所述测温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温电路来检测导体和电路板的温度,在温度超限后停止充电或减小电流,从而实现充电插座的降温,能够及时的对插电插座的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充电插座过热,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市茂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