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组装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



背景技术:

液压铰链是铰链的一种,又称阻尼铰链,是指在提供一种利用高密度油体在密闭容器中定向流动,达到缓冲效果理想的一种消声缓冲铰链。现有公开的液压缓冲铰链包括臂身、梅花块、兜仔、底座、调节丝和尾螺丝,臂身的一端与梅花块的一端通过销钉插接在一起,梅花块远离臂身的一端与兜仔通过u型针插接在一起,臂身远离梅花块的一侧开有卡口,调节丝的凸头沿环形开设有环形槽,调节的凸头螺纹贯通臂身,使凸头的环形槽凸出臂身设置;底座的一端开设有划口,尾螺丝与底座远离划口的一侧螺纹连接,使尾螺丝的螺帽和螺杆部分凸出设置,且凸出的厚度大于臂身的厚度。当臂身与底座配合,且朝向尾螺丝的位置滑动,使尾螺丝靠近其螺帽的螺杆与卡口插接,调节丝的环形槽与划口插接,继续锁紧尾螺丝和调节丝,使臂身和底座相对固定,组成液压缓冲铰链整体结构(如图18所示)。

当前的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方式主要是通过工装夹具配合手工作业来实现液压缓冲铰链的安装。在安装底座、调节丝和尾螺丝时,是先通过手工的方式将调节丝的凸头与臂身螺纹贯通,使调节丝的环形槽凸出于臂身与底座的配合端;到下一个工序,将臂身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配合,使调节丝的环形槽与开口插接配合,最后利用人工再把尾螺丝与底座螺纹连接,同时使尾螺丝的螺帽压紧臂身的卡口边沿。

由于人工组装方式在效率上相对比较慢,同时调节丝旋入臂身时是要刚刚好把调节丝的环形槽凸出来,使得环形槽与底座的划口相互平齐正对,而通过人工旋入调节丝的形式往往不能较好的把握好调节丝旋入的深度,因此经常会出现底座的划口与调节丝的环形槽无法良好配合的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与此同时,由于产品的使用需求,调节丝的环形槽并不是滑动配合至划口的末端,致使调节丝与底座相互卡死,难以活动,应当将调节丝调节至开口的中心与调节丝中心之间约为2毫米的距离,而通过人工调节的形式往往难以控制,同样会导致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智能安装方式良好地组装底座同时降低底座安装不良率的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绕其轴线分列设置有若干放置底座的治具,所述机架设置有将底座逐个放至治具上的压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对治具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的尾螺丝预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抓取臂身至所述治具的底座上的臂身抓取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对底座上的臂身安装调节丝的调节丝安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推动底座与臂身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的推动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将尾螺丝锁紧的尾螺丝锁紧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展开臂身的兜仔的兜仔展开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从所述治具内取出底座和臂身整体的机械手组件。

进一步得,所述压装组件、尾螺丝预装组件、臂身抓取组件、调节丝安装组件、推动组件、尾螺丝锁紧件、兜仔展开组件和机械手组件依次环绕所述转盘设置。

进一步得,若干所述治具绕所述转盘轴线等角度分列设置,所述治具开设有供底座插接限位的限位槽。

进一步得,所述压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外连接有向外传输底座的供料轨道,所述供料轨道远离所述进料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治具经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所述供料轨道设置有限制底座从所述开口掉出的复位件,机架设置有伸出端朝向所述复位件设置且解除所述复位件限制底座从所述开口掉出的压动缸。

进一步得,所述复位件包括与所述供料轨道铰接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部分封闭所述开口,所述铰接板与所述供料轨道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料轨道连接。

进一步得,所述臂身抓取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有传输臂身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放入臂身的圆弧轨道,所述传输轨道靠近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支撑台设置有朝向转盘中心伸出的拉动缸,所述拉动缸的伸出端连接有上下伸展的伸出缸,所述伸出缸的伸出端连接有转动缸,所述转动缸的转动端连接有夹持所述缺口内臂身的夹持缸。

进一步得,所述机架朝向所述转盘的顶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顶出缸,所述顶出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开设有感应槽,所述连接块设置有槽型感应器,所述槽型感应器的感应端朝向所述感应片设置,所述感应片连接有朝向所述治具上的臂身连接调节丝位置绕转盘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且贯通所述转盘的抵接杆,所述感应片与所述顶出缸之间连接有复位件。

进一步得,所述治具远离所述转盘轴线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推动缸,所述推动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朝向所述通槽设置的推杆,所述转盘设置有朝向所述治具设置的限位缸。

进一步得,所述兜仔展开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组合台,所述组合台连接有位于所述转盘上方且伸出端朝向所述治具绕转盘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的压紧缸,所述组合台连接有展开缸,所述展开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推动兜仔展开的压轮。

进一步得,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加高台,所述加高台连接有传送导轨,所述传送导轨朝向所述转盘的顶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加高台设置有移动缸,所述移动缸的伸出端朝向所述传送导轨设置,所述移动缸的伸出端设置有搬运缸,所述搬运缸的伸出端设置有夹持所述治具内的产品的夹紧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通过设置机架,以机架作为载体用以安装不同的零部件,通过设置转盘,利用转盘的转动作用,使转盘的治具没转动一定的角度后,治具与不同的零部组件正对,以便于不同零部组件对转盘上的治具进行不同的操作步骤,通过转动转盘使其中一个治具与压装组件正对,以便于利用压装组装将底座放置在治具内,从而达到上料的作用;当安装了底座的治具与尾螺丝预装组件正对,利用尾螺丝预装组件对治具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同时保持尾螺丝处于带入而未锁紧的状态;当通过转动转盘使预装尾螺丝的底座与臂身抓取组件正对,利用臂身抓取组件抓取臂身放置在治具的底座上方,使得臂身与底座达到预先安装配合的状态;当通过转动转盘使装了臂身的治具与推动组件正对,利用推动组件的推动及定位作用,在定位臂身的前提下,通过推动底座使底座与臂身的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从而使底座与臂身组成一体结构,利用智能机械安装调节丝和推动安装底座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底座与调节丝出现卡死的情况,从而提高底座与臂身配合的整体结构的合格率,通过自动化代替人工组装底座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底座安装的精准度,同时每个生产出来的臂身和底座整体基本一致,在提高生产合格率的同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底座组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组装机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架和转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压装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机架和压装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机架和尾螺丝预装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尾螺丝预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机架和臂身抓取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机架和臂身抓取组件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调节丝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推动组件和尾螺丝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兜仔展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机架和机械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机械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兜仔和臂身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转盘;12、圆盘;13、治具;131、限位槽;132、通槽;14、收纳槽;141、连接块;2、压装组件;21、进料箱;22、供料轨道;221、开口;23、固定台;24、复位件;241、铰接板;242、复位弹簧;243、压动缸;244、压动块;245、定位缸;246、定位杆;3、尾螺丝预装组件;31、安装台;32、第一螺丝机;33、第一螺丝打入头;34、第一管道;35、第一振筛机;4、臂身抓取组件;41、支撑台;42、传输轨道;421、缺口;43、圆弧轨道;44、传输皮带;441、驱动电机;45、立板;451、安装板;452、滑轨;46、拉动缸;47、伸出缸;48、转动缸;49、夹持缸;491、夹臂;5、调节丝安装组件;51、顶出缸;52、安装筒;53、导杆;54、槽型感应器;55、感应片;551、感应槽;552、导向块;56、抵接杆;57、抵接缸;58、抵接板;59、加长台;591、第二螺丝机;592、第二螺丝打入头;6、推动组件;61、固定板;611、横板;62、推动缸;63、推杆;64、限位缸;65、限位块;7、尾螺丝锁紧件;71、第三螺丝机;72、螺丝刀头;8、兜仔展开组件;81、组合台;82、压紧缸;83、压紧块;84、展开缸;85、连接杆;86、压轮;9、机械手组件;91、加高台;92、传送导轨;921、传送带;922、传送电机;923、入料口;93、长条板;931、导向轨道;94、移动缸;95、搬运缸;96、夹紧缸;961、夹紧臂;97、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包括呈中空长方体设置且支撑于地面的机架1,机架1内安装有供电电源(图中未示出)及用于控制和传递工作信号的工控机(图中未示出),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通过电机控制的转盘11,电机的轴线与转盘11的轴线同轴设置,转盘11的顶面绕其轴线等角度安装有八个用于放置定位底座的治具13,八个治具13至转盘11轴线的距离均一致,转盘11通过电机每次转动45度后暂停一段时间用于组装机工作。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将底座逐个放放置在治具13上的压装组件2。

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逐次对治具13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的尾螺丝预装组件3,尾螺丝预装组件3每次对带动尾螺丝向底座内转动两圈的深度;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逐次抓取臂身放置至治具13的底座上的臂身抓取组件4;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对底座上的臂身安装调节丝的调节丝安装组件5,使调节丝的环形槽刚好凸出于臂身朝向底座的一侧;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推动底座与臂身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的推动组件6;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将已与臂身的调节丝配合的底座的尾螺丝锁紧的尾螺丝锁紧件7,使尾螺丝压紧臂身从而使底座和臂身组成一体结构;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展开臂身的兜仔的兜仔展开组件8;机架1的顶面安装有从治具13内取出底座和臂身整体的机械手组件9。

压装组件2、尾螺丝预装组件3、臂身抓取组件4、调节丝安装组件5、推动组件6、尾螺丝锁紧件7、兜仔展开组件8和机械手组件9沿转盘11的转动方向依次环绕转盘11间隔45°分布设置,其中推动组件6与尾螺丝锁紧件7为组成一体结构。

参照图2至图4所示,转盘11的顶面绕转盘11转动方向等角度分布设置有从“1”到“8”显示的字样,字样位于治具13的一侧,以便于区别不同的治具13,治具13靠近转盘11的边沿位置,治具13呈长方体设置,治具13的顶面开设有供底座插接限位的限位槽131,当底座与限位槽131插接时,底座远离其直槽的一端凸出于治具13远离转盘11轴线的侧面设置,底座可在限位槽131内沿朝向转盘11轴线的方向滑动。机架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圆盘12,圆盘12位于转盘11的上方且与转盘11同轴设置,治具13位于圆盘12边沿与转盘11边沿之间的位置,治具13远离圆盘12的侧面开设有与限位槽131相连通的通槽132。

具体的,通过设置在转盘11上设置“1”到“8”的字样,以便于区别不同的装置组件,同时便于判断底座安装至臂身的具体步骤,通过在治具13设置限位槽131,以便于安装和限位底座,减少底座从治具13内掉出的情况。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压装组件2包括位于机架1一侧且支撑于地面上的用于放置底座的进料箱21,进料箱21为振筛器,进料箱21外连通有向外传输底座的供料轨道22,供料轨道22远离进料箱21的一端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与机架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的固定台23,供料轨道22远离进料箱21的一端凸出固定台23设置,供料轨道22远离进料箱21一端的朝向机架1顶面的底面贯通有开口221,开口221朝向治具13的限位槽131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且转盘11每转动45°,其中一个治具13的限位槽131均会与开口221正对设置,供料轨道22经过进料箱21的振筛器的进料作用将底座传输至开口221的位置,供料轨道22安装有限制底座从开口221处掉出的复位件24。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复位件24包括两个与供料轨道22铰接的铰接板241,两个铰接板241的连线方向与转盘11的圆周面相切设置,两个铰接板241与供料轨道22之间的铰接轴分别位于开口221沿两个铰接板241连线方向的两端,铰接板241与供料轨道2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复位弹簧242,复位弹簧242的一端与铰接板24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42的另一端与供料轨道22固定连接,固定台23位于供料轨道22的开口221的上方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压动缸243,压动缸243为气缸,压动缸243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供料轨道22的开口221的压动块244。当压动缸243利用压动块244挤压开口221处的底座时,复位弹簧242拉伸使铰接板241绕其铰接轴向外翻转,同时开启开口221,使底座与治具13上的限位槽131插接配合;当压动缸243复位,复位弹簧242复位并且带动铰接板241复位。

参照图3和图6所示,圆盘12顶面远离其轴线的一侧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定位缸245,定位缸245的伸出端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朝向机架1顶面的供料轨道22的开口221的定位杆246,当压动缸243压动底座至与治具13的限位槽131插接限位时,定位缸245通过推动定位杆246穿过通槽132后推动底座,使底座凸出于治具13远离圆盘12的侧面。

具体的,通过设置进料箱21和供料轨道22,利用进料箱21将底座通过供料轨道22向转盘11的位置传输,由于转盘11每转动45度,就会暂停一次,以便于各种组装机构安装底座,通过在供料轨道22设置与转盘11治具13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正对的开口221,当转盘11暂停使,使其中一个治具13与开口221正对,通过压动缸243压动开口221处的底座并压动铰接板241,铰接板241绕其铰接轴转动后开启开口221,使底座与限位槽131插接,当压动缸243复位,利用弹簧的复位作用,使铰接板241复位至部分封闭开口221的状态,从而限制底座从开口221处掉出。与此同时,通过在圆盘12上设置定位缸245,利用定位缸245推动定位杆246向治具13上底座方向推动,从而使压装组件2放置在治具13上的底座均位于治具13的同一个位置,以便于后续的工作。

参照图8至图9所示,尾螺丝预装组件3包括与机架1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的安装台31,安装台3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第一螺丝机32,第一螺丝机32的工作端连接有第一螺丝打入头33,第一螺丝机32的第一螺丝打入头33朝向治具13上底座装入尾螺丝部位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第一螺丝打入头33连通有提供尾螺丝的第一管道34,机架1的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第一振筛机35,第一管道34远离第一螺丝机32的一端与第一振筛机35相连通。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一螺丝机32向治具13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以便于后续在推动底座使底座与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的同时,尾螺丝与臂身的卡口插接,从而达到实现底座与臂身安装配合的前序操作。

参照图10至图12所示,臂身抓取组件4包括与机架1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的支撑台41,支撑台4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传输臂身的传输轨道42,传输轨道42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顶面相互平行设置,传输轨道42靠近机架1的一端朝向转盘11的轴线设置,传输轨道42远离支撑台41的一端的顶面连通有导向放入臂身的圆弧轨道43,圆弧轨道43远离传输轨道42的一端的通道口朝上设置,圆弧轨道43的圆弧开口221朝向机架1的转盘11设置,传输轨道42的底面设置有传输皮带44,以传输臂身向靠近机架1的位置运动,传输皮带44远离机支撑台41的一端的侧面安装有驱动传输皮带44转动的驱动电机441。

参照图10至图12所示,传输轨道42靠近支撑台41一端的顶面开设有与传输轨道42内相连通的缺口421,缺口421大于臂身的大小,顶板位于支撑台41的一侧同螺丝锁附连接有立板45,立板45呈长条状,立板45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顶面相互垂直设置,立板45远离机架1的一端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安装板451,安装板45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拉动缸46,拉动缸46的伸出端的伸缩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1的方向运动,拉动缸46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伸出缸47,安装板451朝向伸出缸47的侧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滑轨452,滑轨452的长度方向与拉动缸46的伸出端的伸缩方向一致,伸出缸47朝向安装板451的侧面安装有与滑轨452滑动连接的滑槽(图中未示出),伸出缸47的伸出端朝下设置,伸出缸47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缸48,转动缸48的转动端朝下设置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缺口421内臂身的夹持缸49,夹持缸49是一种气动式利用扭簧的复位作用实现夹持作用的夹持式气缸,夹持缸49的两个夹持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时开合的夹臂491。

具体的,通过在传输轨道42末端设置放入已经安装了兜仔的臂身的圆弧轨道43,以便于将臂身沿圆弧轨道43下放至传输轨道42内,利用驱动电机441的驱动作用带动传输皮带44转动并且带动传输轨道42上的臂身向转盘11的方向运动,从而达到传输臂身的效果;通过在传输轨道42靠近转盘11一侧的顶面开设缺口421,利用拉动缸46伸出端的伸缩作用从而带动伸出缸47、转动缸48和夹持缸49整体向沿与缺口421正对的治具13和缺口421之间连线的方向移动,当移动至夹持缸49与缺口421正对时,伸出缸47伸出转动缸48和夹持缸49使夹持缸49的夹持端伸入缺口421内夹持臂身,伸出缸47和拉动缸46先后复位,利用转动夹持缸49,使夹持的臂身转动至可与治具13上的底座配合的位置,利用伸出缸47朝向治具13上的底座伸出夹持的臂身,使得臂身与底座预先配合。

参照图3和图13所示,机架1的顶面开设有收纳槽14,收纳槽14的槽口朝向转盘11设置,收纳槽14的槽内壁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连接块141,连接块141呈长条状设置,连接块1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机架1的顶面设置,连接块141完全收纳于收纳槽14内,连接块141远离收纳槽14槽口的一端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顶出缸51,顶出缸51的伸出端朝上设置且固定连接有复位件24,复位件24包括与顶出缸51的伸出端固定连接的安装筒52,安装筒52的筒口朝上设置,安装筒52内插接有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一端与安装筒52的筒底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筒52插接的导杆53,导杆53远离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一侧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感应片55,感应片55位于安装筒52外,感应片55的侧面开设有感应槽551,连接块14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槽型感应器54,槽型感应器54为用于感应槽551口的传感器,槽型感应器54的感应端呈类“凹”型设置,槽型感应器54的感应端的类“凹”型开口221包裹感应片55设置。

参照图3和图13所示,连接块141朝向安装筒52的侧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导向块552,导杆53远离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和感应片55的一端与导向块552插接限位,导杆53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杆56,抵接杆56的轴线与导杆53的轴线共线设置,抵接杆56的顶端朝向治具13上的臂身连接调节丝连接位置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圆盘12的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抵接缸57,地接缸的伸出端水平朝向收纳槽14设置,抵接缸57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板58。当转盘11转动45°暂停后,抵接缸57带动抵接板58与其中一个治具13上的臂身抵接,并向远离转盘11轴线方向推动臂身及底座整体,以保持臂身和底座整体保持不动,同时抵接杆56与该治具13上的臂身和底座整体正对设置,顶出缸51带动抵接杆56贯通转盘11和正对的治具13后,与臂身连接调节丝的孔位底面共面,等待调节丝安装组件5在臂身上安装调节丝。

参照图3和图13所示,调节丝安装组件5装入调节丝的结构和尾螺丝锁紧件7锁紧尾螺丝的结构均与尾螺丝预装组件3装入尾螺丝的结构相似。调节丝安装组件5包括与机架1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的加长台59,加长台59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第二螺丝机591,第二螺丝机591的工作端连接有第二螺丝打入头592,第二螺丝机591的第二螺丝打入头592朝向治具13上底座装入尾螺丝部位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第二螺丝打入头592连通有提供尾螺丝的第二管道(图中未示出),机架1的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第二振筛机(图中未示出),第二管道(图中未示出)远离第二螺丝机591的一端与第二振筛机(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当第一螺丝机32向臂身装入调节丝时,调节丝与抵接杆56的顶端抵接,并推动抵接杆56带动导杆53和感应片55向下运动,当槽型感应器54感应到感应片55的感应槽551时,槽型感应器54触发并向第二螺丝机591传输信号以暂停第二螺丝机591工作,同时使第二螺丝机591复位,使调节丝的环形槽每次刚好装入臂身内。

具体的,通过设置收纳槽14,以便于将顶出缸51收纳于收纳槽14内,与此同时,通过设置槽型感应器54,利用顶出缸51推动导杆53、感应片55和抵接杆56向上运动,使得抵接杆56贯通转盘11后与臂身连接调节丝位置的底面,共面设置,利用第二螺丝机591向臂身装入调节,调节丝穿过臂身的同时,会与抵接杆56抵接,利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并且推动抵接杆56、感应片55和导杆53向下运动,当槽型感应器54感应到感应片55的感应槽551时,则表明调节丝已刚好装入臂身内,槽型感应器54触发并向第二螺丝机591传输信号使第二螺丝机591暂停工作,同时顶出缸51复位,以完成调节丝的安装过程。由此,通过槽型感应器54感应到感应槽551的方式,来控制调节丝装入的深度,使得第二螺丝机591每次装入调节丝的距离均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参照图3和图14所示,推动组件6包括与机架1顶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的固定板61,固定板61远离转盘11的侧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横板611,横板61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推动缸62,推动缸62的伸出端朝向转盘11设置,推动缸62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贯通固定板61的推杆63,推杆63朝向治具13的底座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上。圆盘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缸64,限位缸64的缸体朝向转盘11的治具13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轮廓线倾斜向下设置,限位缸64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由橡胶制成的限位块65。

参照图3和图14所示,尾螺丝锁紧件7包括通过螺丝与固定板61锁附连接的第三螺丝机71,第三螺丝机71的工作端连接有螺丝刀头72,第三螺丝机71的螺丝刀头72朝向治具13上底座装入尾螺丝部位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当治具13绕转盘11转动45°暂停后,限位缸64带动限位块65与臂身的兜仔抵接,以固定臂身,推动缸62带动推杆63向底座方向推动,以推动底座使底座与臂身的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与此同时,第三螺丝机71利用第三螺丝打入头72将底座的尾螺丝锁紧,并且使尾螺丝的螺帽压紧臂身的卡口,从而使得底座和臂身组成一体结构。

具体的,由于转盘11没转动45度后暂停一段时间,当转盘11暂停使,其中一个治具13与推动缸62的伸出端正对,利用限位缸64伸出限位块65抵紧臂身,以减少臂身活动,利用推动缸62伸出推杆63以推动底座凸出于治具13的侧面,从而使底座与臂身的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同时使底座的尾螺丝螺杆靠近其螺帽的一端与臂身的卡口插接配合,从而达到进一步将底座与臂身预装在一起的效果。进一步的,在保持推动缸62利用推杆63推动底座,以及限位缸64推动限位块65抵紧臂身的状态,利用第三螺丝机71将底座的尾螺丝锁紧,并且使尾螺丝的螺帽与卡口抵接,从而使底座和臂身组成一体结构。

参照图3和图15所示,兜仔展开组件8包括通过螺丝与机架1顶面锁附连接的组合台81,组合台8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位于转盘11上方且伸出端朝向治具13绕转盘11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的压紧缸82,压紧缸82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压紧臂身的压紧块83。组合台8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的展开缸84,展开缸84的伸出端朝向转盘11设置,展开缸84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与组合台81插接的连接杆85,连接杆85远离展开缸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轮86,两个压轮86沿展开缸84的伸出端的伸缩方向避开治具13上的臂身且与臂身的兜仔两侧相互正对设置,压紧块83位于两个压轮86之间的位置,用于推动并展开兜仔。当治具13转动45°暂停后,其中一个治具13与兜仔展开组件8正对设置,压紧缸82伸出压紧块83挤压并固定臂身,展开缸84通过伸出连接杆85,使两个压轮86向同一兜仔的方向运动,利用压轮86推开兜仔的同时使兜仔完全展开,并保持展开状态。

具体的,通过设置压紧缸82,利用压紧缸82伸出压紧块83压紧臂身和底座整体,利用展开缸84伸出连接杆85,利用连接杆85末端的压轮86推动臂身的兜仔翻开,从而实现展开兜仔的效果,并且使展开的兜仔保持展开的状态。

参照图16和图17所示,机械手组件9包括通过螺丝与机架1顶面锁附连接的加高台91,加高台9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传送导轨92,传送轨道内安装有传送产品的传送带921,传送导轨92的侧面安装有驱动传送带921运动的传送电机922,传送导轨92靠近转盘11一端的顶面开设有入料口923,加高台91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朝向入料口向下倾斜设置的倒料板97,加高台91位于传送轨道的上方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长条板93,长条板93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移动缸94,移动缸94的伸出端的伸缩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1轴线位置运动,移动缸94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搬运缸95,长条板93朝向搬运缸95的侧面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导向轨道931,搬运缸95朝向长条板93的侧面开设有与导向轨道931滑动连接的连接槽(图中未示出),导向轨道931的长度方向与移动缸94的伸出端的伸缩方向一致,搬运缸95的伸出端朝下设置,搬运缸95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治具13内的臂身和底座整体产品的夹紧缸96,夹紧缸96与夹持缸49属于同一类型的气缸,夹紧缸96的两个夹持端均固定连接有夹紧臂961。

具体的,转盘11转动45度暂停后,其中一个安装了兜仔展开的臂身和底座整体的治具13与机械手组件9正对,利用移动缸94移动搬运缸95和夹紧缸96至靠近并与该治具13正对,利用搬运缸95伸出夹紧缸96,使夹紧缸96夹紧治具13上的臂身和底座整体,搬运缸95和移动缸94复位,使得夹紧缸96的夹持端与传送导轨92的入料口923正对,利用搬运缸95向靠近入料口923的位置伸出夹紧缸96,解除夹紧缸96夹紧臂身和底座整体的状态,使臂身和底座整体放置在导料板97上,从而下放置传送导轨92,使底座和臂身整体放置在传送导轨92的传送带921上,驱动传送电机922带动传送带921转动并运输底座和臂身整体向外传输,并且完成底座的安装操作。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机架1,以机架1作为载体用以安装不同的零部件,通过设置转盘11,利用转盘11的转动作用,使转盘11的治具13没转动一定的角度后,治具13与不同的零部组件正对,以便于不同零部组件对转盘11上的治具13进行不同的操作步骤,通过转动转盘11使其中一个治具13与压装组件2正对,以便于利用压装组装将底座放置在治具13内,从而达到上料的作用;当安装了底座的治具13与尾螺丝预装组件3正对,利用尾螺丝预装组件3对治具13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同时保持尾螺丝处于带入而未锁紧的状态;当通过转动转盘11使预装尾螺丝的底座与臂身抓取组件4正对,利用臂身抓取组件4抓取臂身放置在治具13的底座上方,使得臂身与底座达到预先安装配合的状态;当通过转动转盘11使装了臂身的治具13与推动组件6正对,利用推动组件6的推动及定位作用,在定位臂身的前提下,通过推动底座使底座与臂身的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从而使底座与臂身组成一体结构,利用智能机械安装调节丝和推动安装底座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底座与调节丝出现卡死的情况,从而提高底座与臂身配合的整体结构的合格率,通过自动化代替人工组装底座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底座安装的精准度,同时每个生产出来的臂身和底座整体基本一致,在提高生产合格率的同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绕其轴线分列设置有若干放置底座的治具,所述机架设置有将底座逐个放至治具上的压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对治具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的尾螺丝预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抓取臂身至所述治具的底座上的臂身抓取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对底座上的臂身安装调节丝的调节丝安装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推动底座与臂身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的推动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将尾螺丝锁紧的尾螺丝锁紧件,所述机架设置有展开臂身的兜仔的兜仔展开组件,所述机架设置有从所述治具内取出底座和臂身整体的机械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压装组件、尾螺丝预装组件、臂身抓取组件、调节丝安装组件、推动组件、尾螺丝锁紧件、兜仔展开组件和机械手组件依次环绕所述转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若干所述治具绕所述转盘轴线等角度分列设置,所述治具开设有供底座插接限位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压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外连接有向外传输底座的供料轨道,所述供料轨道远离所述进料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治具经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所述供料轨道设置有限制底座从所述开口掉出的复位件,机架设置有伸出端朝向所述复位件设置且解除所述复位件限制底座从所述开口掉出的压动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复位件包括与所述供料轨道铰接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部分封闭所述开口,所述铰接板与所述供料轨道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料轨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臂身抓取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有传输臂身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放入臂身的圆弧轨道,所述传输轨道靠近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支撑台设置有朝向转盘中心伸出的拉动缸,所述拉动缸的伸出端连接有上下伸展的伸出缸,所述伸出缸的伸出端连接有转动缸,所述转动缸的转动端连接有夹持所述缺口内臂身的夹持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朝向所述转盘的顶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顶出缸,所述顶出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开设有感应槽,所述连接块设置有槽型感应器,所述槽型感应器的感应端朝向所述感应片设置,所述感应片连接有朝向所述治具上的臂身连接调节丝位置绕转盘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且贯通所述转盘的抵接杆,所述感应片与所述顶出缸之间连接有复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治具远离所述转盘轴线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推动缸,所述推动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朝向所述通槽设置的推杆,所述转盘设置有朝向所述治具设置的限位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兜仔展开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组合台,所述组合台连接有位于所述转盘上方且伸出端朝向所述治具绕转盘转动形成的轨迹线设置的压紧缸,所述组合台连接有展开缸,所述展开缸的伸出端连接有推动兜仔展开的压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加高台,所述加高台连接有传送导轨,所述传送导轨朝向所述转盘的顶面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加高台设置有移动缸,所述移动缸的伸出端朝向所述传送导轨设置,所述移动缸的伸出端设置有搬运缸,所述搬运缸的伸出端设置有夹持所述治具内的产品的夹紧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缓冲铰链的底座组装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转盘,转盘绕其轴线分列设置有若干放置底座的治具,机架设置有将底座逐个放至治具上的压装组件,机架设置有对治具上的底座预装尾螺丝的尾螺丝预装组件,机架设置有抓取臂身至治具的底座上的臂身抓取组件,机架设置有对底座上的臂身安装调节丝的调节丝安装组件,机架设置有推动底座与臂身调节丝的环形槽插接配合的推动组件,机架设置有将尾螺丝锁紧的尾螺丝锁紧件,机架设置有展开臂身的兜仔的兜仔展开组件,机架设置有从治具内取出底座和臂身整体的机械手组件。具有通过智能安装方式良好地组装底座以及提高底座安装合格率,同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梁大伟;吴辉;张堂梁;霍敏耀;邱新福;陈游国;曾伟;宋玉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本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