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空间结构体系不断发展,一些较先进的设计形式出现在了网架结构中,如网架弦杆高空拼装。高空补杆是网架拼装常见的工序,简单的拼装结构可以只采用汽车吊,操作人员采用吊篮即可施工操作。但对于结构复杂的拼装作业,由于吊篮的操作空间小,施工人员不能灵活走位操作,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或无法进行施工;同时,由于钢管的直径较大、壁厚较厚、单根钢管重量大、对接拼装精度要求高、拼装过程较复杂,采用吊篮实施高空补杆拼装施工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能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且具有拆装方便、荷载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网架结构的空中补杆施工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台围栏、吊装支架和固定板;一对平台围栏对称设置在平台主体的两侧部,且一对平台围栏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吊装支架,吊装支架为倒u形结构并固定在平台主体上;一对水平悬挑的网架下弦杆分别贯穿一对平台围栏上的吊装支架,使平台主体通过吊装在一对网架下弦杆上,且位于混凝土结构柱的外侧;固定板预埋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柱内,平台主体的后端底部与固定板焊接固定。

所述的平台主体包括踏板、边框和腹杆;边框为若干根钢方管连接构成的目字形结构,踏板安装在边框的底部;若干根腹杆分别设置在目字形结构的边框内,若干根腹杆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的两侧部。

所述的踏板、边框和腹杆焊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平台围栏包括立杆、围栏钢筋和挡板;若干根纵向的立杆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的边框上,若干根水平的围栏钢筋间隔绑扎在若干根立杆之间,形成网状围栏结构,挡板铺设在网状围栏结构上。

所述的网架下弦杆与吊装支架的连接处通过钢筋绑扎连接,钢筋、网架下弦杆与吊装支架之间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坚固稳定、节能环保、减少施工机械使用量、制作方便、易于取材、成本低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抗风荷载能力强,承载能力强,高空状态极其稳定,便于网架结构的空中补杆施工,对于网架钢管中存在多套管及结构复杂的构件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3、本实用新型由于操作空间大,便于人工测量调整钢构件定位,焊接误差更小更精准,仰焊、平焊、俯焊等多种操作方位均可,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方便,作业平台的一端为刚结点并与原混凝土结构柱内埋设的固定板焊接,另一端为铰结点并挂在网架下弦杆上,拆除时先拆铰结点,后拆刚结点,拆除人员站在原混凝土结构柱上即可完成拆装操作,安全有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的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安装示意图。

图中,1平台主体,11踏板,12边框,13腹杆,2平台围栏,21立杆,22围栏钢筋,23挡板,3吊装支架,4固定板,5网架下弦杆,6混凝土结构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平台主体1、平台围栏2、吊装支架3和固定板4;一对平台围栏2对称设置在平台主体1的两侧部,且一对平台围栏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吊装支架3,吊装支架3为倒u形结构并固定在平台主体1上;一对水平悬挑的网架下弦杆5分别贯穿一对平台围栏2上的吊装支架3,使平台主体1通过吊装在一对网架下弦杆5上,且位于混凝土结构柱6的外侧;固定板4预埋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柱6内,平台主体1的后端底部与固定板4焊接固定。

所述的平台主体1包括踏板11、边框12和腹杆13;边框12为若干根钢方管连接构成的目字形结构,踏板11安装在边框12的底部;若干根腹杆13分别设置在目字形结构的边框12内,若干根腹杆13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1的两侧部。

所述的踏板11、边框12和腹杆13焊接成一体结构。优选的,边框12可采用尺寸为3010*250*250*5mm的钢方管焊接制成,腹杆13的尺寸为60*60*3mm,腹杆13的间距为526mm,边框12和腹杆13的材质为q235b钢。踏板11的尺寸为5800*8400mm,平台主体1的尺寸为6300*8400mm,可满足同时6~8人同时在平台上作业,操作空间大,能堆放一定的建筑材料,便于施工。

所述的平台围栏2包括立杆21、围栏钢筋22和挡板23;若干根纵向的立杆21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1的边框12上,若干根水平的围栏钢筋22间隔绑扎在若干根立杆21之间,形成网状围栏结构,挡板23铺设在网状围栏结构上,可防止人员或物料掉落。优选的,围栏钢筋22的直径为25mm,立杆21的间隔宽度为3010mm,立杆21的高度为1350mm。

所述的网架下弦杆5与吊装支架3的连接处通过钢筋绑扎连接,钢筋、网架下弦杆5与吊装支架3之间焊接固定,优选的,可采用25mm钢筋绑扎,强度高,承载能力强。

优选的,吊装支架3可采用三根根70*70*10mm的钢管焊接构成。

优选的,固定板4可采用300*200*20mm的钢板,固定板4预埋在混凝土结构柱6的顶部,便于平台主体1的安装固定。

施工时,可在地面拼装完成平台主体1,将平台主体1吊装至施工高度,将平台主体1通过吊装支架3吊装在网架下弦杆5,并通过钢筋绑扎和焊接固定。平台主体1的底部与预埋在混凝土结构柱6内的固定板4焊接固定,拆装方便,可站在混凝土结构柱6进行平台主体1的拆装作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平台主体(1)、平台围栏(2)、吊装支架(3)和固定板(4);一对平台围栏(2)对称设置在平台主体(1)的两侧部,且一对平台围栏(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吊装支架(3),吊装支架(3)为倒u形结构并固定在平台主体(1)上;一对水平悬挑的网架下弦杆(5)分别贯穿一对平台围栏(2)上的吊装支架(3),使平台主体(1)通过吊装在一对网架下弦杆(5)上,且位于混凝土结构柱(6)的外侧;固定板(4)预埋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柱(6)内,平台主体(1)的后端底部与固定板(4)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台主体(1)包括踏板(11)、边框(12)和腹杆(13);边框(12)为若干根钢方管连接构成的目字形结构,踏板(11)安装在边框(12)的底部;若干根腹杆(13)分别设置在目字形结构的边框(12)内,若干根腹杆(13)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1)的两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踏板(11)、边框(12)和腹杆(13)焊接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台围栏(2)包括立杆(21)、围栏钢筋(22)和挡板(23);若干根纵向的立杆(21)间隔布置在平台主体(1)的边框(12)上,若干根水平的围栏钢筋(22)间隔绑扎在若干根立杆(21)之间,形成网状围栏结构,挡板(23)铺设在网状围栏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网架下弦杆(5)与吊装支架(3)的连接处通过钢筋绑扎连接,钢筋、网架下弦杆(5)与吊装支架(3)之间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平台主体(1)、平台围栏(2)、吊装支架(3)和固定板(4);一对平台围栏对称设置在平台主体的两侧部,且一对平台围栏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吊装支架,吊装支架为倒U形结构并固定在平台主体上;一对水平悬挑的网架下弦杆(5)分别贯穿一对平台围栏上的吊装支架,使平台主体通过吊装在一对网架下弦杆上,且位于混凝土结构柱(6)的外侧;固定板预埋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柱内,平台主体的后端底部与固定板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能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且具有拆装方便、荷载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网架结构的空中补杆施工中。

技术研发人员:李昭;杨志鹏;陈波;刘创;罗浩;熊勋昌;陈礼吉;陈彬;梁凤强;周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