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源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电器,在室内电路安装时,插座一般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由于使用者使用电器时常常会有不同的位置需求,而一般的电器的电源线长度有限,此时需要用到插座延长线。
插座延长线一般包括插头、电源连接线以及插座,在插座上设置有供电器插入的插孔。通过将插座延长线的插头插到墙壁上的固定插座上,拉动电源连接线至需要使用的位置,再将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延长线上的插座上,即可任意改变插座的使用位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使用插座延长线时,插座一般水平放置于地面,插孔开口竖直朝向远离地面的一侧,电器插头拔出后,周围环境中的灰尘容易落入插孔内,导致电器与插座接触不良,影响插座延长线的使用效果,甚至发热形变引发火灾,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插孔内灰尘的堆积,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包括:插头、插座以及连接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的电源连接线,所述插座远离所述电源连接线的一侧开设有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插座远离所述电源线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外翻边,所述防尘盖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翻边相适配的内扣边,所述插座外壁与所述防尘盖外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尘盖、外翻边、内扣边以及连接条,在外翻边与内扣边的相互配合下,防尘盖与插座相互扣合,防尘盖可以有效减少灰尘进入插孔内的情况,连接条可以将防尘盖与插座相连接,可以有效防止防尘盖丢失,以保证防尘盖良好的防尘效果。通过此方案,当插座上的插孔空闲时,可以将防尘盖扣合于插座上,从而减少插孔内灰尘的堆积。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条中部为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插座侧壁之间设置为第一支撑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防尘盖之间设置为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坡面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形变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坡面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可以保证防尘盖与插座之间的稳固连接,坡面部可以使连接条更容易弯折,方便形变部发生形变。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块,所述防尘盖远离所述插座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块相适配的第二卡扣块,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块与所述连接条位于所述插座的同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卡扣块与第二卡扣块,当需要使用插座时,将防尘盖打开后,可以方便地将第一卡扣块与第二卡扣块相互扣合,减小防尘盖发生晃动而影响插座的使用效果,当需要盖合防尘盖时,通过向靠近电源连接线的一侧挤压防尘盖,可以方便地使第一卡扣块与第二卡扣块分离。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尘盖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侧设置有拨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拨片,拨动拨片可以方便地使防尘盖与插座分离。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座靠近所述电源连接线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端,所述插座远离所述电源连接线的一端设置为矩形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球形端与矩形头,在插座使用过程中,球形端可以保证插孔始终朝向水平方向,降低灰尘进入插孔内的可能,而矩形头可以增加插座的稳定性,减小插座发生滚动而影响插座的使用效果。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球形端靠近所述电源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包裹所述电源连接线的保护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护套,可以使电源连接线与插座的稳固连接,降低电源连接线在与插座连接处发生弯折、转动或被外力拉扯而断裂的可能。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套包括多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圈,防护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可以增加保护套的形变能力,增强保护套对电源连接线的保护作用,减小电源连接线断裂的可能。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圈上贯穿开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防护圈外轮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形变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形变口,当防护圈发生形变时,形变口可以方便防护圈快速恢复原样,保证保护套对电源连接线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电源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防尘盖、外翻边、内扣边以及连接条,在外翻边与内扣边的相互配合下,可以使防尘盖盖合于插座上,有效减少灰尘进入插孔内,连接条可以将防尘盖与插座相连接,可以有效防止防尘盖丢失,以保证防尘盖良好的防尘效果;
2.通过设置形变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坡面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可以增加防尘盖与插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坡面部可以方便形变部发生形变;
3.通过设置限位块,当需要使用插座时,通过防尘盖打开,再将防尘盖盖合面卡合于限位块远离插孔的一侧,可以减小防尘盖发生晃动,保证插座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防尘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插头;11、电源连接线;12、插孔;20、插座;21、球形端;22、矩形头;221、外翻边;23、防滑纹;24、保护套;241、防护圈;242、形变口;30、连接条;301、形变部;302、第一支撑部;303、第二支撑部;304、坡面部;31、防尘盖;311、内扣边;32、拨片;33、第一卡扣块;331、第一卡扣片;332、第二卡扣片;34、第二卡扣块;341、第三卡扣片;342、第四卡扣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参照图1和图2,电源插头10防护结构包括插头10、插座20以及将插头10与插座20相连接的电源连接线11,其中,在插座20远离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开设有插孔12,在本实施例中,插孔12包括双孔与三孔,可以适配多种电器。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20包括球形端21与矩形头22,球形端21固定在插座20靠近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矩形头22固定在球形端21远离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其中,插孔12开设于矩形头22远离球形端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矩形头22为正方形,且矩形头22的边角均设置为倒角,减小磕碰到插座20而受伤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提高插座20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插座20放置于水平承载面上使用,球形端21可以保证插孔12的插入口始终朝向水平方向,减少灰尘进入插孔12内的情况;而矩形头22的靠近承载面的一侧外壁可以与承载面相贴合,增加插座2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球形端21中部外壁环设有防滑纹23,可以增大球形端21与承载面的接触面积,增大球形端21与承载面的摩擦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插座20在承载面上的稳定性,减少插座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滚动的情况。
另外,在球形端21靠近电源连接线11的一端固定有保护套24,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套24为多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圈241,防护圈241的内径与电源连接线11的外径相适配,且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圈24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保护套24可以对电源连接线11靠近插头10的部分进行限位,减小电源连接线11靠近插座20部分发生晃动的幅度,从而可以降低电源连接线11在晃动过程中断裂的可能。
此外,在防护圈241上开设有形变口242,在本实施例中,形变口242贯穿开设于中部位置的防护圈241上,且形变口242的延伸方向与防护圈241的轮廓延伸方向相一致。当防护圈241被挤压或拉伸形变时,可以带动形变口242形变,由于防护圈241具有一定的弹性,部分防护圈241挤压或拉伸形变口242后可迅速恢复初始状态,以保证对电源连接线11的保护效果。
在矩形头22一侧外壁中点处固定有连接条30,在连接条30远离插座20的一侧固定有防尘盖31,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盖31为与矩形头22相适配的矩形盖,矩形头22的转角均设置为弧形倒角,当防尘盖31与插座20盖合时,连接条30整体弯折成u形。
另外,在防尘盖31远离连接条30的一侧外壁中部固定有拨片32,在本实施例中,拨片32远离防尘盖31一侧的边角均设置为倒角,方便操作者操作,降低拨片32刮伤划伤操作者的可能。通过拨动拨片32可以方便地打开防尘盖31。
在矩形头22远离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边缘环绕固定有外翻边221,在防尘盖31盖合面内壁边缘环绕固定有内扣边311,在本实施例中,内扣边311与外翻边221相适配,防尘盖31盖与矩形头22通过内扣边311与外翻边221相盖合。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条30包括:形变部301、第一支撑部302、第二支撑部303以及坡面部304,形变部301为连接条30中间部分,第一支撑部302为形变部301与插座20侧壁部分,第二支撑部303为形变部301与防尘盖31侧壁之间的部分,坡面部304为第一支撑部302与第二支撑部303相互靠近的一侧,方便形变部301发生弯折盖合防尘盖31。
当防尘盖31盖合于插座20上时,形变部301弯折,第一支撑部302与第二支撑部303相平行。
参照图1和图3,在矩形头22与连接条30相连接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卡扣块33,第一卡扣块33的截面呈“l”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块33包括第一卡扣片331以及第二卡扣片332,其中,第一卡扣片331与矩形头22连接有连接条30的一侧相垂直,第二卡扣片332与矩形头22侧壁相平行,且第二卡扣片332位于第一卡扣片331靠近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
在防尘盖3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扣块33相扣合的第二卡扣块34,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扣块34包括第三卡扣片341与第四卡扣片342,第三卡扣片341与防尘盖31的顶壁相垂直,而第四卡扣片342与防尘盖31顶壁相平行,且第四卡扣片342固定于第三卡扣片341靠近连接条30的一侧。
当防尘盖31打开时,第一卡扣块33与第二卡扣块34相互扣合,此时,连接条30处于伸长拉紧状态,在连接条30、第一卡扣块33和第二卡扣块34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减小防尘盖31产生晃动,保证插座20良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包括:插头(10)、插座(20)以及连接所述插头(10)与所述插座(20)的电源连接线(11),所述插座(20)远离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开设有插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0)上设置有防尘盖(31),所述插座(20)远离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外翻边(221),所述防尘盖(3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翻边(221)相适配的内扣边(311),所述插座(20)外壁与所述防尘盖(31)外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条(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30)中部为形变部(301),所述形变部(301)与所述插座(20)侧壁之间设置为第一支撑部(302),所述形变部(301)与所述防尘盖(31)之间设置为第二支撑部(30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30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03)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坡面部(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0)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块(33),所述防尘盖(31)远离所述插座(2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块(33)相适配的第二卡扣块(34),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块(33)与所述连接条(30)位于所述插座(20)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31)远离所述连接条(30)的一侧设置有拨片(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0)靠近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端(21),所述插座(20)远离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一端设置为矩形头(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端(21)靠近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一端设置有包裹所述电源连接线(11)的保护套(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4)包括多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圈(2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源插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241)上贯穿开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防护圈(241)外轮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形变口(24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