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踢脚线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室内装饰踢脚线,是指用于地面与装饰面收边、收口的装饰线。一方面,由于装饰面与地面的转接处最容易受潮、受脏,使用踢脚线可以使墙体和地面结合得更加牢固,减小墙体的变形。另一方面,踢脚线也可以减少墙体因受外力碰撞而导致的变形和破坏。此外,踢脚线对室内装饰也起到一定的保护和美化作用。

现有的踢脚线只能应用于一种厚度的装饰板收口工作,不能根据装饰板的厚度进行灵活调整,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踢脚线不能根据装饰板的厚度灵活调整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包括踢脚线本体和活动挡条,踢脚线本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踢脚线本体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沿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布置的腰型孔,活动挡条包括连接板和侧板,连接板垂直于侧板,连接板插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紧固件穿过腰型孔,装饰板底部卡接在侧板与踢脚线本体形成的卡槽中。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灯带。

进一步地,灯带下方设置有挡片,侧板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一卡脚,挡片一端放置在第一卡脚上、另一端放置在踢脚线本体上的第二卡脚上。

进一步地,灯带下方的踢脚线本体上设置有弧形反光板。

进一步地,弧形反光板与踢脚线本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固板,加固板垂直于底板。

进一步地,墙面上设置有l形的限位条,限位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固定安装在墙面上,底板插接在第二侧板与地面之间。

进一步地,踢脚线本体上设置有凹槽,踢脚线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螺栓固定安装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踢脚线本体的底板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螺栓将踢脚线本体安装在墙面上,螺栓的头部位于踢脚线本体的凹槽内,形成沉头式安装,避免影响装饰板安装。活动挡条的连接板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滑动,从而调整位置,调整好位置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实现根据装饰板的厚度而灵活调整。第二安装板的下方设置灯带,灯带通过弧形反光板反射光线,提高装饰效果,高透光的挡片为灯带提供保护。弧形反光板背面与踢脚线本体的底板之间设置加固板,提高踢脚线本体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可以根据装饰板的厚度灵活调整卡槽宽度,并且设置灯带提高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中踢脚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中踢脚线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中活动挡条的立体图。

其中,1-踢脚线本体;11-第一安装板;111-腰型孔;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卡脚;14-弧形反光板;15-底板;16-加固板;17-凹槽;2-活动挡条;21-连接板;22-侧板;221-第一卡脚;3-紧固件;4-灯带;5-挡片;6-限位条;61-第一侧板;62-第二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包括踢脚线本体1和活动挡条2,踢脚线本体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踢脚线本体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第一安装板11上设置有多个沿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布置的腰型孔111,活动挡条2包括连接板21和侧板22,连接板21垂直于侧板22,连接板21插接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连接板21通过紧固件3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上,紧固件3穿过腰型孔111,装饰板底部卡接在侧板22与踢脚线本体1形成的卡槽中。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第二安装板12的下方设置有灯带4。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灯带4下方设置有挡片5,侧板22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一卡脚221,挡片5一端放置在第一卡脚221上、另一端放置在踢脚线本体1上的第二卡脚13上。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灯带4下方的踢脚线本体1上设置有弧形反光板14。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弧形反光板14与踢脚线本体1的底板15之间设置有加固板16,加固板16垂直于底板15。

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踢脚线本体1上设置有凹槽17,踢脚线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螺栓固定安装在凹槽17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踢脚线本体的底板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螺栓将踢脚线本体安装在墙面上,螺栓的头部位于踢脚线本体的凹槽内,形成沉头式安装,避免影响装饰板安装。活动挡条的连接板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滑动,从而调整位置,调整好位置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实现根据装饰板的厚度而灵活调整。第二安装板的下方设置灯带,灯带通过弧形反光板反射光线,提高装饰效果,高透光的挡片为灯带提供保护。弧形反光板背面与踢脚线本体的底板之间设置加固板,提高踢脚线本体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可以根据装饰板的厚度灵活调整卡槽宽度,并且设置灯带提高装饰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墙面上设置有l形的限位条6,限位条6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第一侧板6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底板15插接在第二侧板62与地面之间。

安装踢脚线本体之前,先将限位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踢脚线本体安装时,将底板插接在第二侧板与地面之间,限位条的第二侧板抵在加固板上,初步定位踢脚线本体,便于踢脚线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11表面设置有沉槽,腰型孔111设置在沉槽内,使得紧固件可以实现沉头安装,避免紧固件头部影响装饰板,使得装饰板安装在踢脚线本体、第一安装板、侧板三者形成的凹槽中时,安装更稳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踢脚线本体(1)和活动挡条(2),所述踢脚线本体(1)固定安装在墙面上,所述踢脚线本体(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设置有多个沿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布置的腰型孔(111),所述活动挡条(2)包括连接板(21)和侧板(22),所述连接板(21)垂直于所述侧板(22),所述连接板(21)插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2)之间,所述连接板(21)通过紧固件(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所述紧固件(3)穿过所述腰型孔(111),装饰板底部卡接在所述侧板(22)与所述踢脚线本体(1)形成的卡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下方设置有灯带(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4)下方设置有挡片(5),所述侧板(22)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一卡脚(221),所述挡片(5)一端放置在所述第一卡脚(221)上、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踢脚线本体(1)上的第二卡脚(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4)下方的所述踢脚线本体(1)上设置有弧形反光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光板(14)与所述踢脚线本体(1)的底板(15)之间设置有加固板(16),所述加固板(16)垂直于所述底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上设置有l形的限位条(6),所述限位条(6)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所述第一侧板(61)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所述底板(15)插接在所述第二侧板(62)与地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本体(1)上设置有凹槽(17),所述踢脚线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墙面上,所述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17)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包括踢脚线本体和活动挡条,踢脚线本体固定安装在墙面上,踢脚线本体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沿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布置的腰型孔,活动挡条包括连接板和侧板,连接板垂直于侧板,连接板插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紧固件穿过腰型孔,装饰板底部卡接在侧板与踢脚线本体形成的卡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的踢脚线安装结构,可以根据装饰板的厚度灵活调整卡槽宽度,并且设置灯带提高装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伟;张玉良;阚涛;师宇辉;胡红胜;刘太雷;黄荣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