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框拼装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人防门就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人防门分类比较鲜明,有普通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活门槛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等多种人防设备。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对门框进行拼装的焊接工装,但现有的焊接工装为固定框架,只能焊接固定尺寸的门框;焊接其他尺寸的门口需要设置另外一个焊接工装,现有的焊接工装无法满足各种门框的需求。此外,制作出来的尺寸和角度上存在误差,不符合要求,导致产品的报废率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包括两个固定座、门框固定架、电机和安装于所述门框固定架上的夹持组件;所述门框固定架包括连接杆、配重杆、活动杆、宽度调节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前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配重杆连接;
所述宽度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宽度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装置、两个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动杆。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宽度调节杆设有多个销孔,多个所述销孔沿所述宽度调节杆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活动杆两端的底面分别设有连接销,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插销连接。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限位块和推杆机构,所述推杆机构的输出端朝向限位块设置。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前端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的中部左侧;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另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的中部右侧;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设有所述第一夹持装置。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宽度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
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左端,所述第二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右端。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宽度调节杆还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的右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连接;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还包括水平调整装置,所述水平调整装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活动杆的两端。
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和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转动轴一侧,且所述套筒内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并从所述套筒的顶面伸出;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设有握持部。
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中,所述活动杆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第四夹持装置,所述第四夹持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配合夹持门框。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杆与水平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固定座1、门框固定架2、电机3、夹持组件4、水平调整装置5;
连接杆21、配重杆22、活动杆23、宽度调节杆24、转动轴25;
第一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装置42、第三夹持装置43、第四夹持装置44;
限位块411、推杆机构412;
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第一调节杆241、第二调节杆242、辅助支架243;第一支架243a、第二支架243b、销孔244;调节螺杆51、套筒52、握持部5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图2中的坐标和术语“上端”、“下端”、“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包括两个固定座1、门框固定架2、电机3和安装于所述门框固定架2上的夹持组件4;所述门框固定架2包括连接杆21、配重杆22、活动杆23、宽度调节杆24和转动轴25;所述转动轴2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座1转动连接;所述电机3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1,且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25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21位于所述转动轴25的前侧;所述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25和所述配重杆22连接;
所述宽度调节杆24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5的后侧;所述活动杆23与所述宽度调节杆24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第一夹持装置41、两个第二夹持装置42和第三夹持装置43,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1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1,两个所述第二夹持装置42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5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夹持装置43设置在所述活动杆23。
门框包括四条框边,其中两条为长框边,两条为短框边。门框固定架2通过夹持组件4夹持门框的四条框边,使门框的四条框边能够固定在门框固定架2上,便于后续焊接的过程。其中,一条长框边通过第一夹持装置41固定于连接杆21,另一条长框边通过第三夹持装置43固定于活动杆23;而两条短框边通过第二夹持装置42,分别固定于转动轴25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装置42和第三夹持装置43的夹持,四条框边能够首尾相连,形成门框结构。
在四条框边固定好后,即可对四条框边的相连处进行焊接,使四条框边固定连接成门框;在焊接好门框的一面需要对门框翻面时,可以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门框固定架2中的转动轴25进行转动;而转动轴25转动时,带动连接杆21和活动杆23转动,使得夹持在门框固定架2上的四条框边翻面,便于对门框的另一面进行焊接。
由于门框的框边的重量较大,为了提高门框固定架2的刚性,避免因框边的重量过大而形变的问题,连接杆21、活动杆23和宽度调节杆24均采用较为重的铁制成,而连接杆21设于转动轴25的前侧,活动杆23和宽度调节杆24设于转动轴25的后侧,导致转动轴25前后两侧的重量不平衡,使得门框固定架2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变成前倾状态,降低焊接的效果。因此设置配重杆22,用于平衡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前后两侧的重量,解决门框固定架2向前倾斜的问题,使门框固定架2能够与水平面平行,避免制作出来的尺寸和角度上存在误差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电机3和转动轴25,在焊接好门框的一面需要对门框翻面时,可以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门框固定架2进行翻动,使门框翻面,便于对门框的另一面进行焊接操作;由于门框固定架2设有夹持组件4,在门框翻面过程中,门框的四条框边位移小,形变量小,因此,不易损坏已经焊接好的部分。当电机3停止运作时,转动轴25保持固定,不会受到外力而转动。
此外,请参照图3,还设有活动杆23和宽度调节杆24,用户可根据待焊接门框的大小,调整活动杆23在宽度调节杆24上的位置,以改变第一夹持装置41与第三夹持装置43之间的距离,使得该距离与门框的宽度相适应,实现对不同宽度的门框进行固定焊接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宽度调节杆24设有多个销孔244,多个所述销孔244沿所述宽度调节杆24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活动杆23两端的底面分别设有连接销(未标示出),所述活动杆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41和第二调节杆242插销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活动杆23通过插销与宽度调节杆24连接,销孔244的位置根据实际各种门框的宽度进行设置。当需要焊接的门框宽度改变时,可以将活动杆23从宽度调节杆24中拔出,按照所需的宽度,将活动杆23的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销孔244中,改变第一夹持装置41与第三夹持装置4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待焊接门框的宽度,实现门框固定架2可以对不同大小形状的门框进行固定焊接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装置42和第三夹持装置4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限位块411和推杆机构412,所述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朝向限位块411设置。
第一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装置42和第三夹持装置43实际为相同的结构,都包括限位块411和推杆机构412;其中,推杆机构412与外部电源连接,限位块411与框边的形状相适配;固定框边时,用户需要将框边放置限位块411上;通过控制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伸出,缩短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与限位块411的距离,使得控制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将框边紧紧压在限位块411上;通过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与限位块411配合,实现夹持框边的目的。在取下焊接好的门框时,控制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缩回,增长推杆机构412的输出端与限位块411的距离,即可将门框在门框固定架2中移出。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21包括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5的前端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22的中部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5的前端另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22的中部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均设有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1。
连接杆21用于固定门框其中一条长框边,与设置单个连接杆21相比,长框边的重量均匀分摊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原理,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与长框边的两端固定,解决了焊接过程中长框边晃动的问题,使长框边更加稳定,避免制作出来门框的尺寸和角度上存在误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宽度调节杆24包括第一调节杆241和第二调节杆242;所述第一调节杆241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5的左端,所述第二调节杆242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5的右端。宽度调节杆24与活动杆23可拆卸地连接,同理地,与设置单个宽度调节杆24相比,活动杆23的重量均匀分摊到第一调节杆241和第二调节杆242;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原理,第一调节杆241、第二调节杆242与活动杆23的两端固定,解决了焊接过程中活动杆23晃动的问题,使活动杆23更加稳定,避免制作出来门框的尺寸和角度上存在误差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所述宽度调节杆24还包括辅助支架243,所述辅助支架243包括第一支架243a和第二支架243b;
所述第一支架243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25的后侧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243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的右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25的后侧连接。
宽度调节杆24只有一端与转动轴25连接,另一端悬空;当门框的宽度很大时,活动杆23需要安装在宽度调节杆24悬空的一端,由于宽度调节杆24和长框边的重量较大,宽度调节杆24与转动轴25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因此,需要设置辅助支架243,将部分重量转移到辅助支架243上,增强宽度调节杆24与转动轴25的稳定性,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度调节杆与转动轴25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在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的左侧,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第一支架243a和转动轴25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在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的右侧,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第二支架243b和转动轴25形成另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这两个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还能够限制第一调节杆241或第二调节杆242的悬空一端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位移,维持宽度调节杆24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及图4,具体地,所述门框拼装焊接工装还包括水平调整装置5,所述水平调整装置5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活动杆23的两端;
所述水平调整装置5包括调节螺杆51和套筒52,所述套筒52设置在所述活动杆23朝向所述转动轴25一侧,且所述套筒52内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杆51的上端与所述套筒52螺纹连接,并从所述套筒52的顶面伸出;所述调节螺杆51的下端设有握持部511。
由于活动杆23与宽度调节杆24通过插销连接,因此,夹持在活动杆23上的长框边的水平高度可能高于短框边的水平高度,导致夹持在活动杆23上长框边不能与其他的框边处于同一平面上,造成焊接角度的误差。因此设置水平调整装置5,通过握持握持部511旋转调节螺杆51,调整调节螺杆51从套筒52的顶面伸出的长度,使调节螺杆51的上端顶住短框边靠近活动杆23的一侧,使短框边靠近活动杆23的一侧与夹持在活动杆23上长框边持平,达到缩小焊接角度的误差目的。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23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第四夹持装置44,所述第四夹持装置44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装置42和第三夹持装置4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夹持装置44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42配合夹持门框。
当门框的宽度非常大时,短边框的两端也会产生晃动,导致焊接的门框出现尺寸和角度的误差,因此设置第四夹持装置44。第四夹持装置44与第二夹持装置42配合使用,用于夹持短框边,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原理,第四夹持装置44与第二夹持装置42分摊短边框的重量,避免短边框的两端晃动的问题,增强了门框的焊接效果,提高焊接精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座、门框固定架、电机和安装于所述门框固定架上的夹持组件;所述门框固定架包括连接杆、配重杆、活动杆、宽度调节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前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配重杆连接;
所述宽度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宽度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装置、两个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
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左端,所述第二调节杆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节杆设有多个销孔,多个所述销孔沿所述宽度调节杆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活动杆两端的底面分别设有连接销,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插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限位块和推杆机构,所述推杆机构的输出端朝向限位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前端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的中部左侧;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另一侧,另一端的底面连接于所述配重杆的中部右侧;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设有所述第一夹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节杆还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的左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的右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后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调整装置,所述水平调整装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活动杆的两端;
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和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转动轴一侧,且所述套筒内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并从所述套筒的顶面伸出;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设有握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拼装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第四夹持装置,所述第四夹持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第三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配合夹持门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