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属于汽车开关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汽车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开关的各部分组成零件也趋向于多样化、精细化发展。其中,汽车开关中的很多小零件需要多面加工,在加工时,需要人工将小零件进行装夹定位、加工,再翻面重新进行装夹定位、加工,加工繁琐,劳动强度大,需要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并且每次只能加工一件,加工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包括下模板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位板和上模板;在下模板上表面均布有多个放置槽,放置槽与元件外形相匹配且稍大于元件外形;在定位板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与元件外形相适配,在第一卡槽旁边开设有加工槽;在上模板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位置相对应凸起,凸起上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同的第二卡槽。
在前述下模板、定位板和上模板底面分别设有与放置槽位置相对应的基准孔。
前述下模板上的放置槽呈多排均布设置;定位板上的第一卡槽和上模板上的第二卡槽均为与每排放置槽位置对应的长形槽。
在前述下模板、定位板和上模板上分别设有一对相互贯通的定位销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其包括下模板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位板和上模板,在下模板上表面均布有多个放置槽,放置槽与元件外形相匹配且稍大于元件外形;在定位板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卡槽,在第一卡槽旁边开设有加工槽;在上模板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位置相对应凸起,凸起上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同的第二卡槽。使用时,将多个元件一一放置在下模板的放置槽内,并用定位板的第一卡槽卡紧固定,从第一卡槽旁边的加工槽进行元件的逐一焊接加工,完成后取出定位板,更换上模板将元件卡紧固定,翻转模板使下模板朝上,再取出下模板,是元件留在上模板上,最后可以进行后续工序加工,一次性完成元件的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三块配合使用的板材,即可一次性完成多个元件的加工,加工效率高,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汽车开关小元件靠人工单件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包括下模板1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位板2和上模板3;在下模板1上表面均布有多个放置槽101,放置槽101与元件外形相匹配且稍大于元件外形;在定位板2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第一卡槽201,且第一卡槽201与元件外形相适配,在第一卡槽201旁边开设有加工槽202;在上模板3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凸起301,凸起30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201相同的第二卡槽302。使用时,将待加工元件逐一放置在下模板放置槽101内,通过定位板上的第一卡槽201夹紧限位,工作人员从加工槽202处即可进行元件加工,完成后取下定位板2,再用上模板3夹紧,翻转模板并取出下模板1,是元件留在上模板3上,进行后续工序加工,一次性完成元件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下模板1、定位板2和上模板3上分别设有一对相互贯通的定位销孔1.1,保证定位更加精确。
在下模板1、定位板2和上模板3底面分别设有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的基准孔1.2,不仅更加便于上模板、定位板和上模板的定位加工,而且便于元件装夹。
下模板1上的放置槽101呈多排均布设置;定位板2上的第一卡槽201和上模板3上的第二卡槽302均为与每排放置槽101位置对应的长形槽。不仅更加便于加工,而且使用更加便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保密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1)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位板(2)和上模板(3);在下模板(1)上表面均布有多个放置槽(101),放置槽(101)与元件外形相匹配且稍大于元件外形;在定位板(2)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卡槽(201),且第一卡槽(201)与元件外形相适配,在第一卡槽(201)旁边开设有加工槽(202);在上模板(3)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的凸起(301),凸起(30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201)相同的第二卡槽(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模板(1)、定位板(2)和上模板(3)底面分别设有与放置槽(101)位置相对应的基准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板(1)上的放置槽(101)呈多排均布设置;定位板(2)上的第一卡槽(201)和上模板(3)上的第二卡槽(302)均为与每排放置槽(101)位置对应的长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定位及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模板(1)、定位板(2)和上模板(3)上分别设有一对相互贯通的定位销孔(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