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5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设备上的电气连接结构多为外部电缆接触件通过插头固定,内部电缆接触件与设备上的插座装配进行固定,设备内外电气连接通过头座插合实现。现有结构较难实现设备的单独密封,同时设备端的电缆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使其设置具有内外两插接端的插座,通过该内插接端与设备内插头线缆组件的插合连接解决现有设备插座接线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具有内外两个插接端的插座和分别与该插座两插接端对插的位于设备内的内部插头线缆组件和位于设备外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与该插座壳体注塑一体成型的具有与内部插头线缆组件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一连接头和与外部插头线缆组件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二连接头的双接头接触件。

前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的外插头壳体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实现与插座壳体插合面密封的密封体。

前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密封体被所述外插头壳体前端套设的绝缘压接套压紧挡止在插座壳体上的阶梯面上。

前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插座壳体上对密封体挡止限位的阶梯面边缘向前延伸形成挡止在密封体后端外侧的边沿。

前述的电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部插头线缆组件和内部插头线缆组件的接触件安装孔前端供插座端接触件插入的位置均具有插合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备的插座端将接触件和壳体一体注塑,形成一个壳体组件,从而实现设备的单独密封,避免插座内部密封不到位造成的设备密封问题;同时,在设备内部安装一个内部插头,电缆和接触件装配形成一个插头组件后,再和设备端插座插合,减少了设备端的电缆安装难度,从而实现了设备内外的电气转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内部插头线缆组件

2:插座

3:外部插头线缆组件

4:插座壳体

5:双接头接触件

7:密封体

9:外插头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具有内外两个插接端的插座2和分别与该插座两插接端对插的位于设备内的内部插头线缆组件1和位于设备外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3。其中所述插座2包括插座壳体4和与该插座壳体4注塑一体成型的双接头接触件5,该双接头接触件5具有与内部插头线缆组件1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一连接头和与外部插头线缆组件2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二连接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接头接触件5为两端均为连接针头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头线缆组件的接触件均为插孔接触件,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插头线缆组件3与插座2插合连接时,该外部插头线缆组件3的外插头壳体9外周设有用于实现与插座壳体4之间的插合面密封的密封体7。

较佳的,所述密封体7后端面与外插头壳体9上的阶梯面挡止限位,该外插头壳体前端还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器断开时密封体7脱离外插头壳体9的绝缘压接套。在较佳的,所述外插头壳体上对密封体后端面挡止限位的阶梯面边缘具有向前延伸挡止在密封体后端外侧,防止密封体在轴向力下由阶梯面边缘脱离的边沿,但并不限定于此。较佳的,所述密封体上设有用于实现与插座壳体之间过盈密封的凸筋,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外部插头线缆组件和内部插头线缆组件的接触件安装孔前端供插座端接触件插入的位置均设有导向结构,如倒角,以便于插座端接触件进入该孔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具有内外两个插接端的插座和分别与该插座两插接端对插的位于设备内的内部插头线缆组件和位于设备外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与该插座壳体注塑一体成型的具有与内部插头线缆组件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一连接头和与外部插头线缆组件内的接触件插合适配的第二连接头的双接头接触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的外插头壳体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实现与插座壳体插合面密封的密封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密封体被所述外插头壳体前端套设的绝缘压接套压紧挡止在插座壳体上的阶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插座壳体上对密封体后端面挡止限位的阶梯面边缘向前延伸形成挡止在密封体后端外侧的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部插头线缆组件和内部插头线缆组件的接触件安装孔前端供插座端接触件插入的位置均具有插合导向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具有内外两个插接端的插座和分别与该插座两插接端对插的位于设备内的内部插头线缆组件和位于设备外的外部插头线缆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插接端的插座,并在设备内部安装一个内部插头,通过该内部插头与设备端插座插合,减少了设备端的电缆安装难度,从而实现了设备内外的电气转接。

技术研发人员:宋凯亮;韩小慧;袁彦鹏;赵冠浩;李刘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