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框架和具有这种保持框架的插接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插接连接件的保持框架,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连接件,其具有壳体,布置在该壳体中的保持框架以及容纳在该保持框架中的多个接触插入件。



背景技术:

这种保持框架用于例如在插接连接件上模块化使用接触插入件。在这样的保持框架上可以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接触插入件,以便与保持框架一起插入到插接连接件部件或插接连接件的壳体中并与壳体相连。以这种方式,接触插入件可以以模块化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经由保持框架布置在插接连接件中或其上。

这样的接触插入件可以具有例如一个或多个电触头。在这种情况下,接触插入件一方面与引至插接连接件的电线相连,另一方面形成插接触头,通过该插接触头,插接连接件可以与配合的插接连接件啮合以进行电接触。

这种模块化的接触插入件具有可灵活组合的优点,因此可灵活使用插接连接件。

如果将接触插入件附接在保持框架上,则必须将接触插入件保持在保持框架上,以便能够将保持框架与接触插入件一起例如固定在插接连接件上。在由de102012110907a1已知的保持框架中为此规定,第二保持框架部件可以附接在第一保持框架部件上,该第一保持框架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的突起元件的凹口,以便以此方式锁定位于凹口中的突起元件,并由此锁定在保持框架上。

在由de202012103360u1已知的保持框架中,在框架壁上设有两种凹口。可以将接触插入件的突起元件以啮合的方式推入到框架壁的一个上部边缘上的第一凹口中,而接触插入件的销状部可以以卡合的形式与开口形式的第二凹口啮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框架,其使得能够将接触插入件简单地附接至保持框架并且可靠地将接触插入件锁定在保持框架上,同时容易地将接触插入件从保持框架移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有利的扩展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框架具有基础框架和布置在该基础框架上的弹簧元件。基础框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和两个相对的端壁,这两个侧壁和两个端壁包围基础框架的内部腔室,可以沿引入方向将接触插入件引入其中,其中侧壁分别具有指向内部腔室方向的内表面,并且分别具有背离内部腔室的外表面。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将引入到基础框架的内部腔室中的接触插入件保持在基础框架上,其中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布置在基础框架的侧壁上,并且其中弹簧元件分别由弯曲的金属丝弹簧元件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设定,通过弹簧元件将接触插入件固定在保持框架中,该弹簧元件分别由金属丝通过弯曲成金属丝弹簧元件而形成。金属丝优选地由诸如弹簧钢的弹性材料制成。金属丝或金属丝弹簧元件优选具有圆形的横截面,以使其不具有任何锋利的边缘或拐角,其会损坏固定框架和/或接触插入件,或者可能难以利用弹簧元件将接触插入件引入到夹紧位置。另外,与从弹簧金属片上冲压出的弹簧元件相反,这种类型的金属丝弹簧元件可以通过将金属丝相应地弯曲成期望的形状而简单且廉价地制造。对于所使用的每个接触插入件优选使用两个弹簧元件,以便能够可靠地将接触插入件固定到保持框架上。这两个弹簧元件优选彼此相对地布置在保持框架上。接触插入件优选地通过形成在接触插入件上的闩锁凸耳固定到保持框架上,这些闩锁凸耳在固定状态下借助于弹簧元件将其夹持在相应的弹簧元件和基础框架的侧壁之一之间。弹簧元件优选在将接触插入件引入到保持框架中之前布置在基础框架上,使得当接触插入件引入到保持框架中时,接触插入件以其闩锁凸耳插入并卡入在弹簧元件和侧壁之间形成的自由空间中。该自由空间优选通过侧壁的上边缘和弹簧元件形成,使得该自由空间可以形成窗口状的开口,其可以由侧壁的上边缘和弹簧元件来限定。

弹簧元件优选这样布置在基础框架上,使得弹簧元件围绕侧壁的下边缘。在该区域中,弹簧元件优选以这样的方式弯曲,使得其可以基本上以u形的方式围绕其所位于的侧壁的相应下边缘。通过围绕基础框架的下边缘,可以特别可靠地实现弹簧元件在基础框架上的布置以及由此的固定。侧壁的下边缘优选是在侧壁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边缘,并且从接触插入件的引入方向看,其布置在侧壁平行于下边缘延伸的上边缘的下方。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弹簧元件在基础框架的侧壁上的固定,可以在侧壁上形成底切,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可以从后方钩在底切上。通过将弹簧元件分别钩在底切上,可以防止弹簧元件从基础框架上意外释放。底切优选地分配给每个弹簧元件。对应于弹簧元件在侧壁上的布置,底切可以形成在侧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底切可以通过在侧壁上的自由切口来形成。底切可以形成为销状的。销形构造可以具有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形状。弹簧元件优选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钩住底切,使得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围绕相应的底切。

弹簧元件优选地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其分别具有第一保持区域和第二保持区域,其中接触插入件在固定状态下通过第一保持区域被固定到基础框架上,并且其中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通过第二保持区域直接固定在基础框架上。因此,每个弹簧元件优选具有两个彼此分离的保持区域,其具有不同的功能。第一保持区域可以用于将接触插入件固定在相应的侧壁上,并且第二保持区域用于将弹簧元件本身固定在侧壁上。第一保持区域可以与侧壁的上边缘一起形成并限定自由空间,接触插入件可以通过其闩锁凸耳卡入该自由空间中。第一保持区域优选与第二保持区域相对地形成在弹簧元件上,使得第一保持区域可以形成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而第二保持区域可以形成弹簧元件的相对的第二端部。

第二保持区域可以优选地这样形成以用于直接固定在基础框架上,使得弹簧元件可以以其第二保持区域围绕相应的侧壁的下边缘并且可以从后方钩在底切之一上。

可以进一步设定,弹簧元件的第一保持区域和第二保持区域从相应的弹簧元件所跨越的平面中弯出,其中,弹簧元件的第一保持区域和第二保持区域优选地可以沿相同的方向从平面中弯出。可以通过保持区域从相应的弹簧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弯出来改善保持区域的功能。

为了改善保持区域的稳定性,弹簧元件在第一保持区域和/或第二保持区域中可以形成为u形弯曲的。如果第一保持区域形成为u形弯曲的,则在固定状态下,指向第二保持区域的方向的u形的下边缘可以压到接触插入件的相应的闩锁凸耳上,以便将接触插入件的闩锁凸耳相对于侧壁,尤其是相对于基础框架侧壁的上边缘固定。如果第二保持区域形成为u形弯曲的,则第二保持区域可以以其u形包围基础框架的侧壁上相应的底切,以便钩在底切后面。

为了能够实现弹簧元件在基础框架的相应侧壁上确定的定位,可以在侧壁上形成引导槽,该引导槽优选地沿引入方向延伸,其中,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可以至少区域性地插入引导槽中。因此,引导槽优选地横向于基础框架的侧壁的纵向延伸而延伸。引导槽优选形成得足够深,以使得插入的弹簧元件不从引导槽突出。由此可以实现,弹簧元件不从侧壁突出,并且由此弹簧元件不会增加保持框架在插接连接件的壳体中的空间需求。弹簧元件优选以其形成在第一保持区域和第二保持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插入引导槽中。该中央区域可以具有金属丝弹簧元件的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接片,其中,这两个接片可以分别插入引导槽中。对于每个弹簧元件,由此可以在相应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引导槽。

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可以布置在侧壁的外表面上。

替代性地可以规定,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可以布置在侧壁的内表面上。

为了在引入到保持框架中时能够位置精确,确定地引导接触插入件,可以在侧壁上形成接片,该接片可以从侧壁的上边缘突出,其中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可以分别延伸到两个此种接片之间的区域中。这些接片可以实现弹簧元件以及接触插入件的侧向支撑。

为了提高弹簧作用,可以将侧壁在弹簧元件布置区域中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由此,除了弹簧元件之外,还可以通过基础框架来实现弹簧作用。因此,在弹簧元件布置区域中,侧壁区域性地可以具有弹性,使得其可以在限定的极限内变形。侧壁的变形弹性例如可以通过减少侧壁的相应区域中的材料来实现。如果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与侧壁的内表面接触,将侧壁设计成区域性可弹性变形的则是特别有利的。

优选可在侧壁上形成狭缝形的缺口以形成变形弹性。狭缝形的缺口可以形成在侧壁上的引导槽的延长部中。狭缝形的缺口优选地邻接于侧壁的上边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一种插接连接件来实现,该插接连接件具有壳体,布置在该壳体中的保持框架以及容纳在该保持框架中的多个接触插入件,其中该保持框架如上所述地设计和扩展。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的保持框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弹簧元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础框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础框架的示意图,在该基础框架上布置有弹簧元件,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保持框架的示意性俯视图,该保持框架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

图6示出了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保持框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弹簧元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所示的基础框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所示的基础框架的示意图,其上布置有弹簧元件,

图10示出了图6所示的具有插入的接触插入件的保持框架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插接连接件的保持框架100,该保持框架可以插入到插接连接件的壳体中。

保持框架100具有基础框架110,该基础框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111、112和两个相对的端壁113、114。侧壁111、112与端壁113、114成直角地布置。基础框架110具有内部腔室115,其由两个侧壁111、112和两个端壁113、114限定或包围。通过将接触插入件200沿引入方向r引入到基础框架110中并由此引入到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中,将接触插入件200引入到该内部腔室115中。

为了将引入到基础框架110中的接触插入件200固定在基础框架110上,保持框架100具有多个弹簧元件116,该弹簧元件在如图1所示的固定状态下布置在基础框架110上,尤其是在基础框架110的侧壁111、112上。对于每个接触插入件200,设定两个弹簧元件116,其中,可以通过弹簧元件116将形成在接触插入件200上的闩锁凸耳210相对于基础框架110,尤其是相对于基础框架110的侧壁111、112夹紧,以将接触插入件200固定在基础框架110上。

图2示出了单独示出的相应的弹簧元件116。弹簧元件116由弯曲的金属丝弹簧元件形成。通过由金属丝形成弹簧元件116,弹簧元件116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弹簧元件116具有中央区域117以及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中央区域117形成在两个保持区域118、119之间。中央区域117由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接片120、121形成。两个接片120、121形成弹簧元件116的纵向面。两个保持区域118、119形成弹簧元件116的横向于纵向面布置的端面。

如图1所示,第一保持区域118用于在固定状态下将接触插入件200固定在基础框架110上。弹簧元件116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基础框架110上,即,在基础框架110的侧壁111、112的上边缘122与弹簧元件116的第一保持区域118之间形成窗口状开口形式的自由空间123,接触插入件200的闩锁凸耳210可以卡入并可以固定在其中。弹簧元件116通过其第一保持区域118可以通过闩锁凸耳210将接触插入件200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使得闩锁凸耳210可以搁置在侧壁111的上边缘122上。在此,第一保持区域118具有u形,该u形向闩锁凸耳210的方向弯曲,使得指向第二保持区域119的方向的u形或第一保持区域118的下边缘124搁置在闩锁凸耳210上,并且该闩锁凸耳210搁置在侧壁111的上边缘122上。

第二保持区域119用于将弹簧元件116直接固定在基础框架110上,方法是使第二保持区域119直接抵靠在基础框架110上并固定在其上。为此目的,第二保持区域119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围绕侧壁111、112的下边缘125。第二保持区域119也具有u形。在第二保持区域119的区域中,弹簧元件116被打开,使得形成弹簧元件116的金属丝的两个端部126、127彼此相对。

如尤其在图3和图4中可以看到的,在两个侧壁111、112上形成有底切128,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可以钩在底切128上。底切128分配给每个弹簧元件116。如在图4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弹簧元件116可以以其第二保持区域119钩在底切128后方,使得u形的第二保持区域119包围底切128。

在图1至图5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底切128形成在侧壁111、112的内表面129上。弹簧元件116在此在固定状态下布置在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上,其中弹簧元件116的第二保持区域119包围侧壁111、112的下边缘125,以便能够钩在形成在内表面129上的底切128的后方。

在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上形成有引导槽131,其在引入方向r上或横向于侧壁111、112的纵向延伸而延伸。引导槽131彼此平行地延伸。每个弹簧元件116分配有两个引导槽131,其中弹簧元件116以其中央区域117的两个接片120、121插入引导槽131中。两个保持区域118、119布置在引导槽131的外部。

弹簧元件116未完全布置在平面e中,而是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从弹簧元件116所跨越的平面e中弯出。与此相对,弹簧元件116的中央区域117位于所跨越的平面e中。这里,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均在相同的方向上从平面e弯出。两个保持区域118、119以这样的方式从平面e弯出,使得其在固定状态下朝着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的方向弯曲或者在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的方向上突出。通过沿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的方向突出,既可以改善第一保持区域118与接触插入件200的闩锁凸耳210的贴靠,又可以使第二保持区域119更好地从后方钩住底切128。

在侧壁111、112上形成有接片132,其从侧壁111、112的上边缘122突出或超出。如在图1和图4中可见,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分别延伸到两个这样的接片132之间的区域中。在接触插入件200的引入状态下,闩锁凸耳210也分别定位在两个这样的接片132之间,使得接片132能够对弹簧元件116以及接触插入件200进行侧向支撑。

图5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保持框架100的俯视图,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弹簧元件116的第一保持区域118在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的方向上弯曲。

图6至图10示出了保持框架100的另一设计方案,其类似于图1至图5所示的设计方案。然而,在图6至图10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弹簧元件116未布置在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上,而是将弹簧元件116布置在侧壁111、112的内表面129上。

如在图6、8和9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在此在侧壁111、112的内表面129上形成有引导槽131,弹簧元件116以其中央区域117的两个接片120、121插入在该引导槽中。

底切128形成在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上,使得弹簧元件116在此从内表面129朝向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围绕侧壁111、112的下边缘125。

在图6至图10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弹簧元件116以其两个保持区域118、119从由弹簧元件116所跨越的平面e弯出,使得两个保持区域118、119远离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弯曲,因此,两个保持区域118、119远离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指向。

由于在图6至图10所示的设计方案中的弹簧元件116具有比在图1至图5所示的设计方案中更小的弹簧作用,因此在图6至图10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侧壁111、112在弹簧元件116布置的区域中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

为了形成变形弹性,在侧壁111、112上形成有狭缝状的缺口133。狭缝状的缺口133形成在侧壁111、112上的引导槽131的延长部中,使得狭缝状的缺口133连接到每个引导槽131上。狭缝状的缺口133形成为与侧壁111、112的上边缘122邻接。狭缝状的缺口133与接片132相邻地形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0保持框架

110基础框架

111侧壁

112侧壁

113端壁

114端壁

115内部腔室

116弹簧元件

117中央区域

118第一保持区域

119第二保持区域

120接片

121接片

122上边缘

123自由空间

124下边缘

125下边缘

126端部

127端部

128底切

129内表面

130外表面

131引导槽

132接片

133缺口

200接触插入件

210闩锁凸耳

e平面

r引入方向。


技术特征:

1.用于插接连接件的保持框架(100),所述保持框架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200),

所述保持框架具有基础框架(110),其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111、112)和两个彼此相对的端壁(113、114),其中两个侧壁(111、112)和两个端壁(113、114)包围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接触插入件(200)能够沿引入方向(r)引入所述内部腔室中,其中侧壁(111、112)分别具有指向内部腔室(115)方向的内表面(129),并且分别具有背离内部腔室(115)的外表面(130),

并且所述保持框架具有在固定状态下将引入到基础框架(110)的内部腔室(115)中的接触插入件(200)保持在基础框架(110)上的弹簧元件(116),

其中弹簧元件(116)在固定状态下布置在基础框架(110)的侧壁(111、112)上,并且

其中弹簧元件(116)分别由弯曲的金属丝弹簧元件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16)围绕侧壁(111、112)的下边缘(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侧壁(111、112)上形成底切(128),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从后方钩在所述底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16)分别具有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其中接触插入件(200)在固定状态下通过第一保持区域(118)被固定到基础框架(110)上,并且其中弹簧元件(116)在固定状态下通过第二保持区域(119)直接固定在基础框架(1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16)以其第二保持区域(119)围绕相应的侧壁(111、112)的下边缘(125)并且从后方钩在底切(128)之一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16)的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从相应的弹簧元件(116)所跨越的平面(e)中弯出,其中,弹簧元件(116)的第一保持区域(118)和第二保持区域(119)沿相同的方向从平面(e)中弯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16)在第一保持区域(118)和/或第二保持区域(119)中为u形弯曲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侧壁(111、112)上形成引导槽(131),所述引导槽沿引入方向(r)延伸,其中,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至少区域性地插入引导槽(13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布置在侧壁(111、112)的外表面(13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布置在侧壁(111、112)的内表面(12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侧壁(111、112)上形成接片(132),所述接片从侧壁(111、112)的上边缘(122)突出,其中在固定状态下,弹簧元件(116)分别延伸到两个此种接片(132)之间的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将侧壁(111、112)在弹簧元件(116)布置区域中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持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在侧壁(111、112)上形成狭缝形的缺口(133)以形成变形弹性。

14.插接连接件,所述插接连接件具有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保持框架(100)以及容纳在所述保持框架(100)中的多个接触插入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框架(100)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形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持框架,用于容纳接触插入件,该保持框架具有基础框架,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和两个彼此相对的端壁,其中两个侧壁和两个端壁包围基础框架的内部腔室,可以沿引入方向将接触插入件引入其中,其中侧壁分别具有指向内部腔室方向的内表面,并且分别具有背离内部腔室的外表面,并且具有在固定状态下将引入到基础框架的内部腔室中的接触插入件保持在基础框架上的的弹簧元件,其中弹簧元件在固定状态下布置在基础框架的侧壁上,并且其中弹簧元件分别由弯曲的金属丝弹簧元件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卢卡斯·布里洛;曼纽尔·通克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