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电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cellvoltagemonitoring,cvm)控制器主要是用一个电连接器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先将双极板插入至电连接器上,再经过电线将讯号或电能传送到cvm控制器件上,以进行数据和能量转换。

但是,由于不同客户的双极板规格不同,不同的双极板对电连接器的设计要求不同,现有的电连接器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还需要多个其他辅助器件来完成与双极板的连接,以使其具备正常的功能,这使得双极板与电连接器的组装变得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方便组装双极板与电连接器,并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所述双极板具有嵌入臂,所述嵌入臂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一侧用于供所述双极板的连接端插接;所述连接器主体在靠近所述双极板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插接孔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对应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设置;

多个接触端子,多个所述接触端子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所述插接孔的另一侧,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导通,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以及

止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所述双极板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销呈l型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销包括第一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自所述第一插槽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侧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销的侧壁上凸设有凸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插槽内对应所述凸部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凸部卡入所述定位孔内并与其内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止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部呈三角形分布于所述止位销的侧壁上;

所述定位孔呈“凸”字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背对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料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背对所述双极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靠近所述插接孔的端部设置;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插接孔内并与多个所述接触端子抵接,以限制多个所述接触端子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销包括限位销本体及凸设于所述限位销本体上的多个止位臂、卡接臂和限位臂;

多个所述止位臂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所述插接孔内并与多个所述接触端子一对一抵接;

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所述限位臂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限位臂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相邻边的两侧壁分别贴合,以限制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宽度方向移动;

所述卡接臂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卡接臂分设于两所述限位臂的两侧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的槽壁对应所述卡接臂的卡接端的位置设有卡槽,两所述卡接臂的卡接端分别扣入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的卡槽内,以限制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销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插槽的数量为两组,且多个所述插接孔呈两列排布,两所述限位销及其对应的第二插槽分别位于两列所述插接孔的一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

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

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为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以及

电锥,包括多个双极板,每一所述双极板均具有嵌入臂,所述嵌入臂上设有限位槽,多个所述双极板的嵌入臂一对一地插设于所述电连接的多个插接孔内,所述嵌入臂与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抵接,且所述电连接器的止位销插设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所述双极板移动;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一侧用于供所述双极板的连接端插接;所述连接器主体在靠近所述双极板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插接孔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对应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设置;

多个接触端子,多个所述接触端子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所述插接孔的另一侧,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导通,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以及

止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所述双极板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该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多个接触端子及止位销;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插接孔的一侧用于供双极板的连接端插接,连接器主体在靠近双极板的一端设有连通插接孔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对应双极板的限位槽设置,多个接触端子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的另一侧,接触端子的一端用于与双极板抵接导通,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止位销插设于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双极板的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移动,提高了双极板与电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方便组装双极板与电连接器,并满足了客户的功能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电锥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电锥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及止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及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电锥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示例性技术中,电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cellvoltagemonitoring,cvm)控制器主要是用一个电连接器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先将双极板插入至电连接器上,再经过电线将讯号或电能传送到cvm控制器件上,以进行数据和能量转换。

但是,由于不同客户的双极板规格不同,不同的双极板对电连接器的设计要求不同,电连接器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还需要多个其他辅助器件来完成与双极板的连接,以使其具备正常的功能,这使得双极板与电连接器的组装变得十分麻烦。

为了方便组装双极板与电连接器,并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电连接器,可应用于电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板类结构与控制器或电路板进行连接,此处不限定该电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用于连接电锥20的双极板21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图未示出),双极板21具有设有限位槽21a的嵌入臂;电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100、多个接触端子200及止位销300;连接器主体100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100a,插接孔100a的一侧用于供双极板21的连接端插接;结合图4,连接器主体100在靠近双极板21的一端设有连通插接孔100a的第一插槽100b,第一插槽100b对应双极板21的限位槽21a设置;多个接触端子200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100a的另一侧,接触端子200的一端用于与双极板21抵接导通,接触端子200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止位销300插设于第一插槽100b内并卡入至双极板20的限位槽21a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21移动。

其中,连接器主体100可由一个塑胶件一体成型制造或多个塑胶件组装而成,并形成上述的多个插接孔100a,多个插接孔100a可呈一排或多排设置,每一排的插接孔100a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以供接触端子200嵌入,多个插接孔100a可为贯通设置,一端供接触端子200插入,另一端可供电锥20双极板21的连接端插入,以使其与接触端子200抵接导通。

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200可为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金属导体,可呈长条状设置,并可设有多个卡接部,以嵌设固定于插接孔100a内,接触端子200一端的形状可与电锥20的双极板21抵接处的形状相适配,接触端子200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11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的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双极板21可通过止位销300限位固定于插接孔100a的一侧,止位销300可为常见的插销,也可为根据连接器主体100及双极板21的形状、连接强度或方便组装的目的等来设计特定的结构,止位销300的材质可为塑胶,也可为金属,此处,对止位销300的具体结构及其材质均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主体100的插接孔100a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规格,每一插接孔100a内可设计为供一个或多个双极板21插入固定,为了方便组装,通常是设置为一个插接孔100a内可让一组双极板21(每组双极板21的数量为多个)插入,此处,对每一插接孔100a内可供插接的双极板21的数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该电连接器10的连接器主体100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100a,插接孔100a的一侧用于供双极板21的连接端插接,连接器主体100在靠近双极板21的一端设有连通插接孔100a的第一插槽100b,第一插槽100b对应双极板21的限位槽21a设置,多个接触端子200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100a的另一侧,接触端子200的一端用于与双极板21抵接导通,接触端子200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止位销300插设于第一插槽100b内并卡入至双极板20的限位槽21a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21移动,提高了双极板21与电连接器10的连接稳定性,方便组装双极板21与电连接器10,并满足了客户的功能需求。

为了方便双极板21组装,在一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4,止位销300可呈l型设置。当然,在一些其他应用场景里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止位销300,例如柱状或板状结构与柱状结构的组合等,此处不限。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止位销300可包括第一侧板310及与第一侧板310连接的第二侧板320,第二侧板320自第一插槽100b插设于限位槽21a内,第一侧板310盖设于第一插槽100b的槽口上。其中,第一侧板310与第二侧板320相互垂直,以形成上述呈l型的止位销300。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7,第二侧板320背对第一侧板310一侧的侧壁上可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料孔320a。如此设置,以避免第二侧板320的壁厚过大而导致缩水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缩水的第二侧板320与双极板21之间的贴合度较差,使得电连接器10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因而,本实施例中的止位销300设置件减料孔320a可提升电连接器10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为了使止位销300固定于第一插槽100b内,避免其沿连接器主体100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提升双极板21与电连接器10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4,该止位销300的侧壁上可凸设有凸部301,连接器主体100的第一插槽100b内对应凸部301的位置可形成有定位孔100d,凸部301卡入定位孔100d内并与其内壁抵接,以限制止位销300沿连接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其中,凸部301可为两组,两组凸部301分别设于止位销300的两侧壁上,与之对应的定位孔100d的数量及位置可与其做适配设计。

本实施例中,每组凸部301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凸部301呈三角形分布于止位销300的侧壁上;定位孔100d可呈“凸”字形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00上并与第一插槽100b连通。定位孔100d的孔壁与凸部301抵接,以将止位销300在连接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限位设置于第一插槽100b内。

为了避免接触端子200在插接孔100a内移动,以提升该电连接器10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连接器主体100上背对双极板21的一端可设有第二插槽100c,第二插槽100c靠近插接孔100a的端部设置;电连接器10还可包括限位销400,限位销400插入至第二插槽100c和插接孔100a内并与多个接触端子200抵接,以限制多个接触端子200沿连接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限位销400可包括限位销本体410及凸设于限位销本体410上的多个止位臂420、卡接臂430和限位臂440;多个止位臂420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100a内并与多个接触端子200一对一抵接,以限制接触端子200在插接孔100a内移动;第二插槽100c包括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限位臂440的数量为两个,两限位臂440分别插设于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内并与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相邻边的两侧壁分别贴合,以限制限位销400沿连接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卡接臂430的数量为两个,两卡接臂430分设于两限位臂440的两侧并分别插设于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内,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内的槽壁对应卡接臂430的卡接端的位置设有卡槽,两卡接臂430的卡接端分别扣入于第一子插槽100c1和第二子插槽100c2内的卡槽内,以限制限位销400沿连接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销400的止位臂420用于与接触端子200抵接将接触端子200限位于止位臂420的端部与插接孔100a的孔壁之间,避免了接触端子200晃动而出现间断性断连或彻底断开的情况发生。而限位销400的限位臂440用于将限位销400自身固定于第二插槽100c内,使其无法沿连接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限位销400的卡接臂430卡接于第二插槽100c内的卡槽内,以使限位销400无法沿连接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7,限位销400的数量可为两个,第二插槽100c的数量为两组,且多个插接孔100a呈两列排布,两限位销400及其对应的第二插槽100c分别位于两列插接孔100a的一侧。如此设置,以将每列的插接孔100a内的接触端子200均限位固定住,避免其晃动而出现与双极板21断连的情况发生。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更多组的限位销400及前述的止位销300,以分别固定接触端子200和双极板21,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组件,该控制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10,该电连接器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器组件包括上述电连接器10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电连接器1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4,该控制器组件包括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图未示出)、电连接器10及电锥20;电连接器10为如上的电连接器10,电连接器10的接触端子200的一端通过导线11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电锥20包括多个双极板21,每一双极板21均具有嵌入臂,嵌入臂上设有限位槽21a,多个双极板21的嵌入臂一对一地插设于电连接的多个插接孔100a内,嵌入臂与电连接器10的接触端子200抵接,且电连接器10的止位销300插设于电连接器10的第一插槽100b内并卡入至双极板20的限位槽21a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21移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4,电连接器10可包括连接器主体100、多个接触端子200及止位销300;连接器主体100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100a,插接孔100a的一侧用于供双极板21的连接端插接;连接器主体100在靠近双极板21的一端设有连通插接孔100a的第一插槽100b,第一插槽100b对应双极板21的限位槽21a设置;多个接触端子200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100a的另一侧,接触端子200的一端用于与双极板21抵接导通,接触端子200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止位销300插设于第一插槽100b内并卡入至双极板20的限位槽21a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21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所述双极板具有嵌入臂,所述嵌入臂上设有限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一侧用于供所述双极板的连接端插接;所述连接器主体在靠近所述双极板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插接孔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对应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设置;

多个接触端子,多个所述接触端子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所述插接孔的另一侧,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导通,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以及

止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所述双极板的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所述双极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销呈l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销包括第一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自所述第一插槽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侧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销的侧壁上凸设有凸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插槽内对应所述凸部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凸部卡入所述定位孔内并与其内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止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部呈三角形分布于所述止位销的侧壁上;

所述定位孔呈“凸”字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背对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料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背对所述双极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靠近所述插接孔的端部设置;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插接孔内并与多个所述接触端子抵接,以限制多个所述接触端子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包括限位销本体及凸设于所述限位销本体上的多个止位臂、卡接臂和限位臂;

多个所述止位臂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所述插接孔内并与多个所述接触端子一对一抵接;

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所述限位臂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限位臂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相邻边的两侧壁分别贴合,以限制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宽度方向移动;

所述卡接臂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卡接臂分设于两所述限位臂的两侧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的槽壁对应所述卡接臂的卡接端的位置设有卡槽,两所述卡接臂的卡接端分别扣入于所述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内的卡槽内,以限制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插槽的数量为两组,且多个所述插接孔呈两列排布,两所述限位销及其对应的第二插槽分别位于两列所述插接孔的一侧。

10.一种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

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

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以及

电锥,包括多个双极板,每一所述双极板均具有嵌入臂,所述嵌入臂上设有限位槽,多个所述双极板的嵌入臂一对一地插设于所述电连接的多个插接孔内,所述嵌入臂与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抵接,且所述电连接器的止位销插设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所述双极板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其中,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双极板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双极板具有设有限位槽的嵌入臂;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多个接触端子及止位销;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呈贯通设置的插接孔,插接孔的一侧用于供双极板的连接端插接;连接器主体在靠近双极板的一端设有连通插接孔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对应双极板的限位槽设置;多个接触端子一对一地插设于多个插接孔的另一侧,接触端子的一端用于与双极板抵接导通,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压监测控制器连接;止位销插设于第一插槽内并卡入至限位槽内,以限制多个双极板移动。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电连接器的结构,方便组装,提升了装配效率及连接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彭太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