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



背景技术:

桌面插座,通常是安装在会议桌或者办公桌上等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桌面插座通常具有三角插孔以及usb插孔,在生产时往往是直接将各种导电的铜片或者功能元器件安装在插座外壳中,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先生产插座外壳,再将导电铜片或者功能元器件等安装在插座外壳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各个组件分散存在,不利于互换,由于插座外壳是整个插座的支撑以及外围保护,因此极易遭受碰撞而损坏,当插座外壳损坏时,需要将分散的组件一个个拆卸再重新组装至新的插座外壳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外壳,插座外壳内安装有插座模组,插座模组可拆卸安装于插座外壳内,插座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内安装有插座的导电组件,模组外壳采用绝缘材料,插座外壳的顶端以及模组外壳的顶端分别设有与插座的导电组件相对应的插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插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调节壳,调节壳与外壳本体匹配设置,外壳本体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外壳本体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设有上承靠沿,调节壳的上端围绕调节壳设有下承靠沿,上承靠沿位于下承靠沿的上方,调节壳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均设有第一扣脚,模组外壳上设有与第一扣脚相匹配的第二卡扣,模组外壳上具有卡扣孔,第二卡扣位于卡扣孔内,第二卡扣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的下端与卡扣孔的下边沿固定连接,第二弹片的上端朝向模组外壳的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卡沿,第二卡沿的外侧边通过倾斜向下的斜面与第二弹片连接,第二卡沿顶住第一扣脚的下端,模组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扣脚对应的第二承靠沿,第二承靠沿承靠在第一扣脚的上端;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凸沿,壳盖承靠在凸沿的上端,模组外壳的顶端设有若干扣脚孔,扣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扣脚,卡盖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二扣脚对应的第三卡扣,第三卡扣上具有与第二扣脚匹配的卡孔,第三卡扣扣在第二扣脚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以及内调节齿,外调节齿与内调节齿对应设置,外调节齿位于外壳本体的外壁,外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一凸棱,第一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一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一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一凸棱设置的第一弧面;内调节齿位于调节壳的内壁,调节壳的内壁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垂直于调节壳设置,调节槽的长度竖直贯穿调节壳,内调节齿设于调节槽内,内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二凸棱,第二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二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二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二凸棱设置的第二弧面,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匹配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凸棱具有水平面以及倾斜面,水平面位于倾斜面的上方,水平面以及倾斜面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的长度设置,水平面水平设置,水平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的外壁,倾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下侧边连接,倾斜面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的外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模组外壳包括绝缘底座以及位于绝缘底座上方的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下端开口并与绝缘底座匹配,绝缘外壳罩在绝缘底座上并与绝缘底座可拆卸连接,绝缘底座上表面安装插座的导电组件,插座的导电组件包括三脚插座组件以及usb插座组件,绝缘底座上还设有线束进口,插口包括分别与三脚插座组件以及usb插座组件对应的三脚插口和usb插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三脚插座组件包括呈三角形分布在绝缘底座上的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内分别设有用于导电的火线铜片、零线铜片以及地线铜片,三脚插座组件还包括电流过载开关,电流过载开关上具有电流输入端子与电流输出端子,电流输出端子与火线铜片电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的上方设有保险片,保险片呈“t”形设置,保险片包括火线遮挡部、零线遮挡部以及地线遮挡部,火线遮挡部、零线遮挡部以及地线遮挡部分别位于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的上方,地线连接部的上端具有倾斜部,倾斜部由地线遮挡部的上端朝向远离火线遮挡部以及零线遮挡部的方向,并且向下倾斜,保险片的上表面设有弹簧连接部,弹簧连接部连接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弹簧连接部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绝缘外壳上靠近火线插口以及零线插口一侧的内壁,保险片连接有导向结构,通过导向结构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导向结构包括设于绝缘外壳顶部内壁上的导向槽,导向槽呈“t”形设置,导向槽与绝缘外壳顶端的三脚插口对应,保险片嵌入导向槽内,导向槽与保险片对应设置,导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火线槽、零线槽以及地线槽,保险片上的火线遮挡部位于火线槽内,零线遮挡部位于零线槽内,地线遮挡部位于地线槽内,地线槽具有导向部,导向部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变窄,导向部的尺寸与保险片的地线遮挡部的宽度相匹配,通过导向部驱使保险片仅能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移动,地线槽的两侧侧壁的下端分别朝向地线槽的内侧凸出设有承靠部,保险片的遮挡部承靠在承靠部的上表面,从而将保险片安装在导向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usb插座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功能元器件,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绝缘底座上,绝缘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一承靠沿,电路板嵌入安装槽内承靠在第一承靠沿上,安装槽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电路板的第一卡扣,若干第一卡扣沿着安装槽的边沿均匀分布,第一卡扣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具有弹性,第一弹片下端与安装槽边沿连接,第一弹片的上端朝向安装槽内侧凸出设有第一卡沿,第一卡沿的下端抵住电路板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插座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同时生产插座外壳和插座模组,然后再将插座模组安装在插座外壳中,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将分散的组件一个个依次安装在插座外壳中,先将三角插座组件以及usb插座组件集成在绝缘外壳内形成插座模组,能快速的安装在插座外壳内,加快了生产效率;并且,并且插座模组整体易于互换,当插座外壳损坏时,直接将整个插座模组拆卸安装至新的插座外壳上,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f-f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壳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本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壳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模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模组内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座模组内部俯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保险片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槽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槽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插座外壳;101、外壳本体;1011、上承靠沿;102、调节壳;1021、下承靠沿;103、壳盖;2、插座模组;201、绝缘外壳;202、绝缘底座;2011、第二承靠沿;3、外调节齿301、第一凸棱;3011、第一弧面;3012、水平面;3013、倾斜面;4、第三卡扣;401、卡孔;5、第一扣脚;6、内调节齿;601、第二凸棱;6011、第二弧面;7、三脚插座组件;701、火线插口;702、零线插口;703、地线插口;8、电流过载开关;9、保险片;901、火线遮挡部;902、零线遮挡部;903、地线遮挡部;904、弹簧连接部;10、弹簧;11、usb插座组件;1101、电路板;12、第一卡扣;1201、第一弹片;1202、第一卡沿;13、安装槽;14、散热孔;15、导向槽;1501、火线槽;1502、零线槽;1503、地线槽;1504、导向部;1505、承靠部;16、第二卡扣;1601、第二弹片;1602、第二卡沿;17、扣脚孔;1701、第二扣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包括插座外壳1,插座外壳1内安装有插座模组2,插座模组2可拆卸安装于插座外壳1内,插座模组2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内安装有插座的导电组件,插座的导电组件是指现有技术中插座内部实现其功能的各零件的集合,模组外壳采用绝缘材料,插座外壳1的顶端以及模组外壳的顶端分别设有与插座的导电组件相对应的插口,插口用于插插头。

插座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101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101上的调节壳102,调节壳102围绕外壳本体101包覆在外壳本体101的侧壁上设置,调节壳102与外壳本体101匹配设置,调节壳102的中空部与外壳本体101的外壁的形状以及尺寸对应一致。

外壳本体101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103,壳盖103上开设插口,即插座外壳1上的插口位于壳盖103上。

外壳本体101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设有上承靠沿1011,调节壳102的上端围绕调节壳102设有下承靠沿1021,上承靠沿1011位于下承靠沿1021的上方。

安装插座时,在安装桌板上预先开设与外壳本体101的外壁匹配的安装孔,将外壳本体101由上至下插入安装孔内,上承靠沿1011承靠在安装桌板的桌面,调节壳102位于安装桌板的下方,由下至上套在外壳本体101的外壁上,下承靠沿1021顶住安装桌板的下表面,通过上承靠沿1011以及下承靠沿1021的共同作用夹紧安装桌板,将插座固定在安装桌板上。

调节壳102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通过调节调节壳102在外壳本体101上的位置,改变上承靠沿1011与下承靠沿1021之间的距离,可以夹持不同厚度的安装桌板。

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3以及内调节齿6,外调节齿3位于外壳本体101的外壁,外调节齿3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内调节齿6位于调节壳101的内壁,内调节齿6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外调节齿3与内调节齿6对应,外调节齿3与内调节齿6之间相互咬合产生干涉。

外调节齿3包括若干第一凸棱301,第一凸棱301在外壳本体101的外壁上凸出设置,第一凸棱301具有一定长度,第一凸棱301的长度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凸棱301凸出的顶端设有第一弧面3011,第一弧面3011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弧度,第一弧面3011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301的长度设置,若干第一凸棱30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即若干第一凸棱301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

调节壳102的内壁上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并且调节槽的长度贯穿调节壳的高度,即调节槽的两端分别位于调节壳的上下两端面,内调节齿6位于调节槽内,内调节齿6包括若干第二凸棱601,第二凸棱601与第一凸棱301匹配设置,第二凸棱601在调节槽内凸出设置,第二凸棱601具有一定长度,第二凸棱601的长度水平设置,并且第二凸棱601凸出的顶端具有第二弧面6011,第二弧面6011形成竖直防线上的弧度,第二弧面6011的长度沿着第二凸棱601的长度设置,若干第二凸棱60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即若干第二凸棱601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

调节壳102的材质采用弹性材质,推动调节壳102在外壳本体101上移动,外调节齿3与内调节齿6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调节壳102在外壳本体上101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二凸棱601嵌于相邻两个第一凸棱301之间,或者说是,第一凸棱301嵌于相邻两个第二凸棱601之间,从而将调节壳102限定在该处位置。

第一凸棱301具有水平面3012以及倾斜面3013,水平面3012位于倾斜面3013的上方,水平面3012以及倾斜面3013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301的长度设置,水平面3012水平设置,水平面3012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3011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3012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101的外壁,倾斜面3013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3011的下侧边连接,倾斜面3013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1011的外壁连接。

通过水平面3012顶住第二凸棱601的下端,避免调节壳下坠,通过倾斜面3013便于向上推动调节壳。

调节槽的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边,便于第一凸棱301在滑入调节槽。

外调节齿3至少设有两组,多组外调节齿3均匀分布在外壳本体101上相对的两侧,通过上述可知外调节齿3与内调节齿6对应设置,即内调节齿6设有若干组,与外调节齿3一一对应,通过多组外调节齿3围绕外壳本体101均匀分布,在调节调节壳102时,外壳本体101与调节壳102的各处受力均匀,安装更稳定。

外壳本体102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均设有第一扣脚5,模组外壳上设有与第一扣脚5相匹配的第二卡扣16,模组外壳上具有卡扣孔,第二卡扣16位于卡扣孔内,第二卡扣16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片1601,第二弹片1601的下端与卡扣孔的下边沿固定连接,第二弹片1601的上端朝向模组外壳的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卡沿1602,第二卡沿1602的外侧边通过倾斜向下的斜面与第二弹片1601连接,第二卡沿1602顶住第一扣脚5的下端,模组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扣脚5对应的第二承靠沿2011,第二承靠沿2011承靠在第一扣脚5的上端;外壳本体101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凸沿,壳盖103承靠在凸沿的上端,模组外壳的顶端设有若干扣脚孔17,扣脚孔17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扣脚1701,壳盖10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二扣脚1701对应的第三卡扣4,第三卡扣4上具有与第二扣脚1701匹配的卡孔401,第三卡扣4扣在第二扣脚上1701,第三卡扣4插入扣脚孔17中,第二扣脚1701嵌入卡孔401中。

模组外壳包括绝缘底座201以及位于绝缘底座201上方的绝缘外壳202,绝缘底座202以及绝缘外壳201避免导电漏电,绝缘外壳201下端开口并与绝缘底座202匹配,绝缘外壳201包括顶板以及侧壁,侧壁连接于顶板的下表面,侧壁围绕顶板的边沿设置在绝缘外壳的下端形成开口,绝缘外壳201罩在绝缘底座202上并与绝缘底座20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例如螺栓连接,插座的导电组件安装在绝缘底座202上,并且位于绝缘外壳201内,由绝缘外壳201罩住,插座的导电组件包括三脚插座组件7以及usb插座组件11,绝缘底座202上还设有线束进口,火线、零线以及地线通过线束进口接入绝缘外壳201内并与三脚插座组件7以及usb插座组件11连接,绝缘外壳201的顶端具有分别与三脚插座组件7以及usb插座组件11对应的三脚插口和usb插口。

三脚插座组件7包括呈三角形分布在绝缘底座上的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内分别设有用于导电的火线铜片、零线铜片以及地线铜片,三脚插座组件7还包括电流过载开关8,电流过载开关8上具有电流输入端子与电流输出端子,电流输出端子与火线铜片电连接。

公知的,在电学上有口诀“左零右火,地线在上”,三脚插座组件7中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说明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的位置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

电流过载开关8能够保证输入电流不高于额定电流,从线束进口接入的火线与电流过载开关8的电流输入端子连接,电流从火线输入电流过载开关8后从电流过载开关8的电流输出电子通向火线铜片,地线铜片以及零线铜片分别与接入的地线以及零线电连接。

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的上方设有保险片9,保险片9形成呈“t”形,保险片9包括火线遮挡部901、零线遮挡部902以及地线遮挡部903,火线遮挡部901、零线遮挡部902以及地线遮挡部903分别位于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的上方,保险片9的上表面设有弹簧连接部904,弹簧连接部904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与弹簧连接部904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绝缘外壳上靠近火线插口701以及零线插口702一侧的内壁,保险片9连接有导向结构,通过导向结构沿着弹簧10的长度方向移动。

自然状态下,保险片9遮挡住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防止导电的物体伸入三脚插座组件7内引发触电事故。现有技术中的三脚插头上具有火线插片、零线插片以及地线插片。地线遮挡部703的上端具有倾斜部,倾斜部由地线遮挡部703的上端朝向远离火线遮挡部701以及零线遮挡部702的方向,并且向下倾斜,倾斜部与地线插口对应。三脚插头插入三脚插座组件7时,先将三脚插头的地线插片插入地线插口703,插入过程中,地线插片抵在倾斜部的斜上向下移动挤压保险片的地线遮挡部903,使弹簧10压缩,保险片9的火线遮挡部901以及零线遮挡部902从火线插口701以及零线插口702的上方挪开,露出火线插口701以及零线插口702,使三脚插头的火线插片以及零线插片得以插入。

导向结构包括设于绝缘外壳顶部内壁上的导向槽15,导向槽15呈“t”形设置,导向槽15与绝缘外壳201顶端的三脚插口对应,保险片嵌入导向槽内15,导向槽15与保险片9对应设置,导向槽15包括相互连通的火线槽1501、零线槽1502以及地线槽1503,保险片9上的火线遮挡部901位于火线槽内1501,零线遮挡部902位于零线槽1502内,地线遮挡部903位于地线槽1503内,火线槽1501、零线槽1502以及地线槽1503的尺寸大于火线遮挡部901、零线遮挡部902以及地线遮挡部903的尺寸,满足保险片9在导向槽15内移动时所需要的空间。

地线槽1503具有导向部1504,导向部1504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变窄,导向部1504的尺寸与保险片9的地线遮挡部903的宽度相匹配,通过导向部1504驱使保险片9仅能沿着弹簧10的长度方向移动,地线槽1503的两侧侧壁的下端分别朝向地线槽1503的内侧凸出设有承靠部1505,保险片9承靠在承靠部1505的上表面,从而将保险片9安装在导向槽15内。

安装时,将保险片9先安装在导向槽15内,弹簧10的一端与保险片9上的弹簧连接部904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绝缘外壳201上靠近火线插口701以及零线插口702一侧的内壁,保险片9上的火线遮挡部901、零线遮挡部902以及地线遮挡部903分别与绝缘外壳201上的三脚插口的三个插口相对应,然后将绝缘外壳201罩在绝缘底座0202上,保险片9上的火线遮挡部901、零线遮挡部902以及地线遮挡部903分别位于三脚插座组件7的火线插口701、零线插口702以及地线插口703的上方。

usb插座组件11包括电路板1101,电路板1101上安装功能元器件,功能元器件为usb插座组件11现有技术中实现其功能的各种元器件,电路板1101可拆卸连接在绝缘底座202上。

绝缘底座202上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设有安装承靠沿,电路板1101嵌入安装槽13内承靠在安装承靠沿上,现有技术中电路板110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安装有功能元器件,通过安装承靠沿,在电路板1101与安装槽13的底部之间形成可以容纳安装在电路板的下表面上的功能元器件的空间,安装槽13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电路板的第一卡扣12,若干第一卡扣12沿着安装槽13的边沿均匀分布,通过第一卡扣12将电路板1101固定在安装槽13内。

第一卡扣1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片1201,第一弹片1201具有弹性,第一弹片1201下端与安装槽13边沿连接,第一弹片1201的上端朝向安装槽13内侧凸出设有第一卡沿1202,第一卡沿1202的下端抵住电路板110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卡沿1202的下端与安装承靠沿之间夹住电路板1101进行固定。

绝缘底座202上具有若干散热孔14,若干散热孔14位于电路板1101下方,电路板1101上的功能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热,并且功能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中会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可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外壳,插座外壳内安装有插座模组,插座模组可拆卸安装于插座外壳内,插座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内安装有插座的导电组件,模组外壳采用绝缘材料,插座外壳的顶端以及模组外壳的顶端分别设有与插座的导电组件相对应的插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插座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套设在外壳本体外壁上的调节壳,调节壳与外壳本体匹配设置,外壳本体的上端匹配设有壳盖,外壳本体的外壁上围绕外壳本体设有上承靠沿,调节壳的上端围绕调节壳设有下承靠沿,上承靠沿位于下承靠沿的上方,调节壳通过调节结构在外壳本体上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均设有第一扣脚,模组外壳上设有与第一扣脚相匹配的第二卡扣,模组外壳上具有卡扣孔,第二卡扣位于卡扣孔内,第二卡扣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的下端与卡扣孔的下边沿固定连接,第二弹片的上端朝向模组外壳的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卡沿,第二卡沿的外侧边通过倾斜向下的斜面与第二弹片连接,第二卡沿顶住第一扣脚的下端,模组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扣脚对应的第二承靠沿,第二承靠沿承靠在第一扣脚的上端;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凸沿,壳盖承靠在凸沿的上端,模组外壳的顶端设有若干扣脚孔,扣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扣脚,卡盖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二扣脚对应的第三卡扣,第三卡扣上具有与第二扣脚匹配的卡孔,第三卡扣扣在第二扣脚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调节结构包括外调节齿以及内调节齿,外调节齿与内调节齿对应设置,外调节齿位于外壳本体的外壁,外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一凸棱,第一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一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一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一凸棱设置的第一弧面;内调节齿位于调节壳的内壁,调节壳的内壁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垂直于调节壳设置,调节槽的长度竖直贯穿调节壳,内调节齿设于调节槽内,内调节齿包括若干第二凸棱,第二凸棱的长度水平设置,若干第二凸棱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第二凸棱的顶端具有沿着第二凸棱设置的第二弧面,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匹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凸棱具有水平面以及倾斜面,水平面位于倾斜面的上方,水平面以及倾斜面的长度沿着第一凸棱的长度设置,水平面水平设置,水平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上侧边连接,水平面的另一侧边连接外壳本体的外壁,倾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一弧面的下侧边连接,倾斜面的另一侧边朝下倾斜延伸与外壳本体的外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模组外壳包括绝缘底座以及位于绝缘底座上方的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下端开口并与绝缘底座匹配,绝缘外壳罩在绝缘底座上并与绝缘底座可拆卸连接,绝缘底座上表面安装插座的导电组件,插座的导电组件包括三脚插座组件以及usb插座组件,绝缘底座上还设有线束进口,插口包括分别与三脚插座组件以及usb插座组件对应的三脚插口和usb插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三脚插座组件包括呈三角形分布在绝缘底座上的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内分别设有用于导电的火线铜片、零线铜片以及地线铜片,三脚插座组件还包括电流过载开关,电流过载开关上具有电流输入端子与电流输出端子,电流输出端子与火线铜片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的上方设有保险片,保险片呈“t”形设置,保险片包括火线遮挡部、零线遮挡部以及地线遮挡部,火线遮挡部、零线遮挡部以及地线遮挡部分别位于火线插口、零线插口以及地线插口的上方,地线连接部的上端具有倾斜部,倾斜部由地线遮挡部的上端朝向远离火线遮挡部以及零线遮挡部的方向,并且向下倾斜,保险片的上表面设有弹簧连接部,弹簧连接部连接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弹簧连接部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绝缘外壳上靠近火线插口以及零线插口一侧的内壁,保险片连接有导向结构,通过导向结构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导向结构包括设于绝缘外壳顶部内壁上的导向槽,导向槽呈“t”形设置,导向槽与绝缘外壳顶端的三脚插口对应,保险片嵌入导向槽内,导向槽与保险片对应设置,导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火线槽、零线槽以及地线槽,保险片上的火线遮挡部位于火线槽内,零线遮挡部位于零线槽内,地线遮挡部位于地线槽内,地线槽具有导向部,导向部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变窄,导向部的尺寸与保险片的地线遮挡部的宽度相匹配,通过导向部驱使保险片仅能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移动,地线槽的两侧侧壁的下端分别朝向地线槽的内侧凸出设有承靠部,保险片的遮挡部承靠在承靠部的上表面,从而将保险片安装在导向槽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组式桌面插座,其特征在于,usb插座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功能元器件,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绝缘底座上,绝缘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一承靠沿,电路板嵌入安装槽内承靠在第一承靠沿上,安装槽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电路板的第一卡扣,若干第一卡扣沿着安装槽的边沿均匀分布,第一卡扣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具有弹性,第一弹片下端与安装槽边沿连接,第一弹片的上端朝向安装槽内侧凸出设有第一卡沿,第一卡沿的下端抵住电路板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组式桌面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插座外壳内安装有插座模组,插座模组可拆卸安装于插座外壳内,插座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内安装有插座的导电组件,模组外壳采用绝缘材料,插座外壳的顶端以及模组外壳的顶端分别设有与插座的导电组件相对应的插口。在插座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同时生产插座外壳和插座模组,然后再将插座模组安装在插座外壳中,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将分散的组件一个个依次安装在插座外壳中,能快速的安装在插座外壳内,加快了生产效率;并且,并且插座模组整体易于互换,当插座外壳损坏时,直接将整个插座模组拆卸安装至新的插座外壳上,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成;柯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