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0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仓。



背景技术:

随着需求的提高,户外组串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做越大,输出的电流也越来越高,对应的线缆也越来越粗,而关于线缆的接线问题也越来越多。

目前,传统的逆变器接线方式是在接线仓上采用防水接头进行防水,而由于防水接头的孔径和规格的限制,安装工人在安装时,需要现场拆卸机器的防水接头,再将线缆穿入防水接头,然后压接线端子,最后接线并装回防水接头,其过程较为繁琐。

同时,由于防水接头是尼龙材料,且线缆过粗,因此,当线缆锁紧在箱体上时,防水接头容易被线缆拉扯至脱落甚至断裂,以导致接线仓的防护性能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仓,旨在解决现有接线仓的接线方式过程繁琐,且接线仓的防护性能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接线仓,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以及与所述方形开口一端连通的第一半圆形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所所述固定板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所述箱体的方形开口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开口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丝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丝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开口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的导向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面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盖板通过固定件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在箱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开口的边缘为圆角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的边缘为圆角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向内设置有第一突出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向内设置有第二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箱体一侧设置u形开口,该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和第一半圆形开口,再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与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且固定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上。因此,在安装线缆时,只需压好线缆端子,再在线缆上缠绕配套的密封胶带,然后,将缠绕密封胶带的线缆部通过方形开口卡入第一半圆形开口内,最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安装在箱体上,而固定板安装后会压缩密封胶条,以实现进线口的密封效果,这种接线仓不仅可以简化接线过程,且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来提升对线缆的固定性,以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脱落或断裂,从而提升接线仓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仓拆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仓安装在逆变器上且还未安装盖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第一固定孔;3、安装开口;4、安装孔;5、u形开口;6、固定板;7、第一突出部;8、第一半圆形开口;9、方形开口;10、第二半圆形开口;11、第二突出部;12、第二螺纹孔;13、第四螺纹孔;14、导向槽;15、第一螺纹孔;16、第三螺纹孔;17、盖板;18、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以及与所述方形开口一端连通的第一半圆形开口;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所述固定板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设置有所述u形开口的所述箱体一侧,且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通过在箱体一侧设置u形开口,该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和第一半圆形开口,再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与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且固定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上。因此,在安装线缆时,只需压好线缆端子,再在线缆上缠绕配套的密封胶带,然后,将缠绕密封胶带的线缆部通过方形开口卡入第一半圆形开口内,最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安装在箱体上,而固定板安装后会压缩密封胶条,以实现进线口的密封效果,这种接线仓不仅可以简化接线过程,且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来提升对线缆的固定性,以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脱落或断裂,从而提升接线仓的防护性能。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仓,如附图1所示,包括:箱体1、固定板6、以及盖板17(如附图3所示)。

具体地,如附图4所示,该接线仓用于逆变器18的接线。还可以适用于汇流箱、路灯、空调室外机等一些用电设备的接线。

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箱体1的一侧(底面或侧面)设置有u形开口5,如附图2所示,u形开口5包括:前端的方形开口9、以及与方形开口9一端连通的第一半圆形开口8。

其中,如附图2所示,方形开口9的两端为开口端,第一半圆形开口8的开口端与方形开口9的一开口端连同以形成u形开口5。

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箱体1上有两面为敞开状态的面,分别为第一敞开面和第二敞开面,且第一敞开面和第二敞开面对应设置。当然,根据实际需求,第一敞开面和第二敞开面也可以相邻设置。

其中,第一敞开面用于显露箱体1内部,以便于线缆的安装,第二敞开面用于显露逆变器18上的线缆接口,以便于线缆与线缆接口连接。

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盖板17与箱体1的第一敞开面对应,且通过螺丝连接(粘贴连接、铆接、卡接等)的方式与箱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附图2所示,固定板6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半圆形开口8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10。

其中,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两端对应连接后两个开口形成一个圆形,当然,这是当线缆为圆形时。

若线缆为其它结构时,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则会根据线缆的形状进行改变,比如线缆为椭圆形时,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两端对应连接后两个开口则会形成一个椭圆形。

进一步地,u型开口5以及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口径以最大线缆的截面直径为标准进行设定,以使不同规格的线缆均能通过缠绕胶条来卡入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内。

当然,u型开口5以及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口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设定。

具体地,固定板6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箱体1的方形开口9上。

其中,如附图2所示,方形开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15,固定板6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15对应(数量及孔径均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2,固定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螺丝穿入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5和第二螺纹孔12固定在箱体1的方形开口9上。

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方形开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孔15、三个第一螺纹孔15、四个第一螺纹孔15等。

具体地,固定板6两侧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方形开口9两侧的长度,以避免固定板6固定在方形开口9上后长度突出而无法安装盖板17。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一侧设置u形开口5,该u形开口5包括方形开口9和第一半圆形开口8,再通过在固定板6上设置与第一半圆形开口8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10,且固定板6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1上。因此,在安装线缆时,只需压好线缆端子,再在线缆上缠绕配套的密封胶带,然后,将缠绕密封胶带的线缆部通过方形开口9卡入第一半圆形开口8内,最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6安装在箱体1上,而固定板6安装后会压缩密封胶条,以实现进线口的密封效果,这种接线方式不仅可以简化接线过程,且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来提升对线缆的固定性,以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6脱落或断裂,从而提升接线仓的防护性能。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半圆形开口8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6,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螺纹孔16对应的第四螺纹孔13,固定板6通过螺丝穿入对应的第三螺纹孔16和第四螺纹孔13固定在箱体1上。

具体地,第四螺纹孔13的孔径与第三螺纹孔16的孔径相同,第一半圆形开口8的半径与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半径相同,以便于使对应的第四螺纹孔13和第三螺纹孔16能通过螺丝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半圆形开口8的两端设置第三螺纹孔16,在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两端设置第四螺纹孔13,从而使固定板6可进一步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以提升固定板6与箱体1连接的稳固性,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6脱落或断裂。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方形开口9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14,固定板6的两侧设置有与导向槽14对应的导向部(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通过在方形开口9的两侧设置导向槽14,在固定板6的两侧设置导向部从而使固定板6在安装时能具有一个导向作用,以便于第一螺纹孔15对应第二螺纹孔12、第三螺纹孔16对应第四螺纹孔13,进而便于固定板6的安装。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箱体1的一面设置有安装开口3(为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第二敞开面),安装开口3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4。

具体地,安装开口3的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能显露逆变器18上的线缆接口为准。

具体地,安装开口3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十个安装孔4,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孔4也可以设置六个、八个、九个、十一个等,且还可以不均匀设置。

具体地,安装孔4的内壁为螺纹结构,可通过螺丝穿过安装孔4固定在逆变器18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的一面设置安装开口3,可便于显露逆变器18的线缆接口,以便于接线,而在安装开口3的边缘设置多个安装孔4,可便于箱体1与逆变器18的连接,且能提升连接的稳固性。

实施例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箱体1一面(为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第一敞开面)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盖板17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出),盖板17通过固定件穿入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和第二固定孔固定在箱体1上。

具体地,第一固定孔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箱体1一面的四个角上。当然,根据实际需求,第一固定孔2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五个、六个等,且还可以设置在箱体1一面的其余位置上。

具体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2的数量相同,且在盖板17盖设在箱体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的面上时,第二固定孔的位置与第一固定孔2的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地,第一固定孔2和第二固定孔的内壁为螺纹结构,此时,固定件为螺丝;若第一固定孔2和第二固定孔的内壁为平滑结构时,固定件为铆钉或螺栓。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一面的边缘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2,在盖板17上设置第二固定孔,且盖板17通过固定件穿入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和第二固定孔固定在箱体1上,从而可以提升盖板17与箱体1连接的稳固性,避免盖板17脱落,影响防护性(防水、防尘、防虫等)。

实施例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u形开口5的边缘为圆角结构,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边缘为圆角结构。

本实施例通过将u形开口5与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边缘设置为圆角结构,从而可以避免u形开口5与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边缘过于尖锐而将线缆割断,以更好的保护线缆。

实施例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半圆形开口8向内设置有第一突出部7,第二半圆形开口10向内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1。

具体地,第一半圆形开口8还可以向外设置第一突出部7,第二半圆形开口10也可以向我设置第二突出部11,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具体地,第三螺纹孔16设置在第一突出部7上,第四螺纹孔13设置在第二突出部11上,这样可便于第三螺纹孔16和第四螺纹孔13的设置,且能提升设置第三螺纹孔16和第四螺纹孔13后的强度,避免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由于开设螺纹孔而导致强度过弱。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半圆形开口8上向内设置第一突出部7,在第二半圆形开口10上向内设置第二突出部11,从而不仅可以增加线缆与第一半圆形开口8、第二半圆形开口10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加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处的强度,这样当拉扯线缆时,可分散线缆的拉扯力,以避免线缆的拉扯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固定扳脱落或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安装线缆时,只需压好线缆端子,再在线缆上缠绕配套的密封胶带,然后,将缠绕密封胶带的线缆部通过方形开口9卡入第一半圆形开口8内,最后,通过螺丝将固定板6安装在箱体1上,而固定板6安装后会压缩密封胶条,以实现进线口的密封效果,这种接线仓不仅可以简化接线过程,且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来提升对线缆的固定性,以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6脱落或断裂,从而提升接线仓的防护性能。还使固定板6可进一步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以提升固定板6与箱体1连接的稳固性,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6脱落或断裂。还使固定板6在安装时能具有一个导向作用,以便于第一螺纹孔15对应第二螺纹孔12、第三螺纹孔16对应第四螺纹孔13,进而便于固定板6的安装。还便于显露逆变器18的线缆接口,以便于接线,且能提升连接的稳固性。还可以提升盖板17与箱体1连接的稳固性,避免盖板17脱落,影响防护性。还可以避免u形开口5与第二半圆形开口10的边缘过于尖锐而将线缆割断,以更好的保护线缆。不仅可以增加线缆与第一半圆形开口8、第二半圆形开口10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加第一半圆形开口8和第二半圆形开口10处的强度,这样当拉扯线缆时,可分散线缆的拉扯力,以避免线缆的拉扯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固定扳脱落或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接线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以及与所述方形开口一端连通的第一半圆形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所述固定板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所述箱体的方形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开口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丝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丝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开口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的导向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面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盖板通过固定件穿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在箱体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开口的边缘为圆角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的边缘为圆角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向内设置有第一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向内设置有第二突出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线缆固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接线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U形开口包括:方形开口、以及与所述方形开口一端连通的第一半圆形开口;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所述固定板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设置有所述U形开口的所述箱体一侧,且所述第二半圆形开口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口对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仓不仅可以简化接线过程,且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来提升对线缆的固定性,以避免拉扯线缆时固定板脱落或断裂,从而提升接线仓的防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