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usb音频转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音频转接器。
背景技术:
usb音频转接器是一种电子配件,能连接电子设备上的usb接口和音频线插头,目前市面上的usb音频转接器的端子结构较复杂,导致修模频率较高和自动化组装效率低,影响生产成本,冲压生产及后工序电镀过程中容易导致端子会有轻微变形,容易导致自动化组装插端插坏及影响自动机正产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音频转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包括有音频线插头、端子、usb插头,端子与音频线插头电性连接,端子与usb插头连接,端子包括有铜套、塑料外壳和后盖,铜套安装在塑料外壳顶端,塑料外壳与后盖通过连接片连接,后盖安装在塑料外壳底端。
作为优选,塑料外壳设置有安装槽,后盖设置有安装块,安装槽与安装块连接。
作为优选,端子设置有音频线接口,音频线接口贯穿铜套和塑料外壳,音频线接口与音频线插头配合,音频线插头安装在音频线接口内。
作为优选,端子和usb插头之间设置有传输线。
作为优选,端子设置有插头固定弹片,插头固定弹片安装在音频线接口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将一个整体部件拆分成多个零件,降低生产难度,便于冲压模具维修及保养,减少了生产成本,后期冲压及电镀制程造成端子变形的几率较小,不会影响后期自动化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音频转接器中端子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图2为一种音频转接器中端子、传输线、usb插头和音频线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突破标记分别为:音频线插头--1,端子--2,usb插头--3,铜套--5,塑料外壳--6,后盖--7,连接片--8,音频线接口--9,插头固定弹片--10,传输线--11,安装槽--13,安装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包括有音频线插头1、端子2、usb插头3,端子2与音频线插头1电性连接,端子2与usb插头3连接,端子2包括有铜套5、塑料外壳6和后盖7,铜套5安装在塑料外壳6顶端,塑料外壳6与后盖7通过连接片8连接,后盖7安装在塑料外壳6底端,将一个整体部件拆分成多个零件,简化了零件结构,降低生产难度,便于维护和保养。
本实施例中,塑料外壳6设置有安装槽13,后盖7设置有安装块14,安装槽13与安装块14连接,可以将后盖固定在塑料外壳6底端。
本实施例中,端子2设置有音频线接口9,音频线接口9贯穿铜套5和塑料外壳6,音频线接口9与音频线插头1配合,音频线插头1安装在音频线接口9内,端子2和usb插头3之间设置有传输线11,usb插头3通过传输线11将信号传输到端子2中,端子2通过音频线接口9将信号传输到音频线插头1中。
本实施例中,端子2设置有插头固定弹片10,插头固定弹片10安装在音频线接口9侧面,方便音频线插头1的插入与拔出。
本实施例中,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音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音频线插头(1)、端子(2)、usb插头(3),所述端子(2)与音频线插头(1)电性连接,端子(2)与usb插头(3)连接,所述端子(2)包括有铜套(5)、塑料外壳(6)和后盖(7),铜套(5)安装在塑料外壳(6)顶端,所述塑料外壳(6)与后盖(7)通过连接片(8)连接,后盖(7)安装在塑料外壳(6)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壳(6)设置有安装槽(13),后盖(7)设置有安装块(14),所述安装槽(13)与安装块(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设置有音频线接口(9),音频线接口(9)贯穿铜套(5)和塑料外壳(6),音频线接口(9)与音频线插头(1)配合,音频线插头(1)安装在音频线接口(9)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和usb插头(3)之间设置有传输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设置有插头固定弹片(10),所述插头固定弹片(10)安装在音频线接口(9)侧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