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座卡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1


本实用新型系与一种电连接器有关,尤指一种可应用于如板对线的连接座卡合结构。



背景技术:

按,传统有如板对线的连接器中,其母座在供公头插接后,为了提供公头能被稳固地固定在母座上,通常会提供对应的固定手段,以防止连接中的公头脱离母座。而在此类连接器中,以通过滑盖的滑动配合,使得插接于母座上的公头可被所述滑盖所固定者较为常见。

然而,上述采用滑盖的既有连接器,其在设计上仍多有限制。例如为避免公、母在接合上产生的反作用力过大而造成滑盖变形等问题,母座所采用的端子通常为闸刀式的片状端子,因而限制了公头所能插接的方向;虽亦有采用具有弹性端的弹片式端子,但此种设计将造成公头因受各端子弹性的反推力而将滑盖顶起,造成滑盖的变形而影响连接上的稳定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系通过滑盖的强化设计,形成足够的夹持与强化结构,从而不受端子类型的限制,皆能于连接上使滑盖提供良好的卡合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座卡合结构,包括一绝缘座体、以一滑盖,绝缘座体具有一插接部、以及分别由插接部二侧延伸的轨座部,并于二轨座部间形成一位于插接部上的开放空间,且插接部对应开放空间处设有多个端子,而滑盖具有一压制部、以及一由压制部二侧延伸的滑臂部,且二滑臂部分别活动配合于二轨座部上,以带动压制部于插接部上作相对于开放空间的滑移;其中,二滑臂部突出于压制部前缘形成夹持状,且压制部前缘向上弯折有一强化缘,所述强化缘介于二滑臂部之间内且突出于二滑臂部之间的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通过滑盖的强化设计,形成足够的夹持与强化结构,从而不受端子类型的限制,皆能于连接上使滑盖提供良好的卡合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缆线接头插接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缆线接头插接的作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供缆线接头插接的作动示意图(三)。

其中,附图标记:

1:绝缘座体

10:插接部

100:开放空间

11:轨座部

110:限位槽

12:端子

2:滑盖

20:压制部

200:导斜面

201:强化缘

21:滑臂部

210:限位缘

211:扣缘

3:主机

30:底壳部位

31:外壳部位

4:缆线接头

40:缆线

400:突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以及使用状态的局部剖示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座卡合结构,包括一绝缘座体1、以及一于该绝缘座体1上作滑动的滑盖2,并可用于设置在一主机3上,作为如外接电源或其它扩充所需者;其中:

该绝缘座体1可由如塑胶等绝缘材质所构成,并具有一插接部10、以及分别由该插接部10二侧延伸的轨座部11,以于该二轨座部11间形成一位于该插接部10上的开放空间100,且该插接部10对应所述开放空间100处设有多个端子12,该等端子12于二轨座部11之间作间隔排列,并可为具有弯折而构成弹性端的端子,以供一缆线接头4插入所述开放空间100后能与该等端子12作连接,从而提供外接电源或其它扩充等。

该滑盖2可由金属材质所构成,以对应上述绝缘座体1并依据绝缘座体1的二轨座部11作滑移。该滑盖2具有一压制部20、以及一由该压制部20二侧延伸的滑臂部21,二滑臂部21分别由压制部20二侧向下弯折,以由外向内包夹于二轨座部11上作活动配合,从而能带动该压制部20于绝缘座体1上作滑移,以供压制部20可滑移至所述开放空间100上、或是再经由反向滑动而远离所述开放空间100。更详细地,该二轨座部11上可分别设有一限位槽110,且于该二滑臂部21上分别设有一对应各限位槽110的限位缘210,所述限位缘210可由金属板向内冲压而构成的弹性薄片,以使限位缘210朝向限位槽110内弯折,如此可于滑盖2相对绝缘座体1作向后滑移时,通过该限位缘210抵顶限位槽110(即如图4所示)来防止滑盖2滑出绝缘座体1外。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于所述主机3内时,可根据该主机3如外壳的底壳部位30来安置,并配合其外壳部位31的形状而于压制部20上形成一向后倾斜延伸的导斜面200,所述导斜面200末缘向下延伸而贴靠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部10后端外,以达到造型上可完全内藏于主机3外壳部位31内的设计。

再者,上述滑盖2的压制部20前缘向上弯折有一强化缘201,所述强化缘201介于二滑臂部21之间内且突出于二滑臂部21之间的水平面上,以增加压制部20的结构强度而避免其易于弯曲或受力而变形。

是以,借由上述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连接座卡合结构。

据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供一缆线接头4插入,所述缆线接头4可具有一缆线40延伸至所欲连接的部位(图略)。而在该缆线接头4插入前,可先将上述滑盖2向后滑动,以露出所述开放空间100;此时,即可如图5所示,供该缆线接头4插入所述开放空间100内而作电性连接。

接着,如图6所示,为便于将该缆线接头4固定于绝缘座体1的开放空间100内,只需将该滑盖2朝向缆线接头4或开放空间100滑移,即可通过该滑盖2的压制部20抵压于缆线接头4上,并可通过滑盖2的二滑臂部21对缆线接头4提供由外向内的二侧夹持作用;其中,可于二滑臂部21突出于压制部20前缘的内缘处形成有凹入的扣缘211,而于缆线接头4相对处则设有相配合的突缘400,以供二滑臂部21可对缆线接头4提供夹持力而防止其退出开放空间100,借以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而所述扣缘211可由二滑臂部21前缘向内呈波浪状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实用新型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人的权利。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座体,具有一插接部、以及分别由该插接部二侧延伸的轨座部,并于该二轨座部间形成一位于该插接部上的开放空间,且该插接部对应所述开放空间处设有多个端子;以及

一滑盖,具有一压制部、以及一由该压制部二侧延伸的滑臂部,且该二滑臂部分别活动配合于该二轨座部上,以带动该压制部于该插接部上作相对于所述开放空间的滑移;

其中,该二滑臂部系突出于该压制部前缘形成夹持状,且该压制部前缘向上弯折有一强化缘,所述强化缘介于该二滑臂部之间内且突出于该二滑臂部之间的水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由绝缘材质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盖由金属材质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制部上形成一向后倾斜延伸的导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斜面末缘向下延伸而贴靠于该插接部后端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滑臂部突出于该压制部前缘的内缘处形成有凹入的扣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缘由该二滑臂部前缘向内呈波浪状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滑臂部由外向内包夹于该二轨座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轨座部上分别设有一限位槽,且于该二滑臂部上分别设有一对应各该限位槽的限位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座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缘由金属板向内冲压而构成的弹性薄片,并朝向所述限位槽内弯折。

技术总结
一种连接座卡合结构,包括一绝缘座体、以一滑盖,绝缘座体具有一插接部、以及分别由插接部二侧延伸的轨座部,并于二轨座部间形成一位于插接部上的开放空间,且插接部对应开放空间处设有多个端子,而滑盖具有一压制部、以及一由压制部二侧延伸的滑臂部,且二滑臂部分别活动配合于二轨座部上,以带动压制部于插接部上作相对于开放空间的滑移;其中,二滑臂部突出于压制部前缘形成夹持状,且压制部前缘向上弯折有一强化缘,所述强化缘介于二滑臂部之间内且突出于二滑臂部之间的水平面上。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成;谢贵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