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接线端子、电连接器和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型接线端子、电连接器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接线端子使用过程中,有时会用到三通接线端子。在现有的三通接线端子结构中,如果需要较大电流时,三通接线端子的电源线通常是独立设置的,使得整个三通接线端子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如此,现有三通接线端子的电连接部分和底座支架是相互分开的,需要使用时,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耗费针对两者的组装时间,降低三通接线端子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t型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另外一种结构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任一种电连接器的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t型接线端子,包括:

塑件本体;

盖板,与塑件本体相互配合组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插接端,具有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一信号连接件,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一信号连接件均设置在塑件本体和盖板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第二插接端,具有第二电性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第二电性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均设置在塑件本体和盖板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以及一个第三插接端,设置在塑件本体上,该第三插接端具有电性输出件和信号输出件;

其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第二电性连接件和电性输出件两两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第二信号连接件和信号输出件两两相互连接。

可选择地,在所述t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塑件本体的同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分别位于塑件本体的不同侧。

再改进地,在所述t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第三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水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三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第二插接端未同时位于水平面上。

改进地,在所述t型接线端子中,所述塑件本体上形成有:

第一开孔,放置有所述的第一电性连接件;

第二开孔,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件;

第三开孔,放置有所述的第二电性连接件;

第四开孔,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连接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t型接线端子中,所述塑件本体具有:

第一延伸端,形成于塑件本体上,具有所述的第三开孔,且该第一延伸端与第一开孔插接配合;

第二延伸端,形成于塑件本体上,具有所述的第四开孔,且该第二延伸端与第二开孔插接配合。

再改进地,在所述t型接线端子中,所述塑件本体内设置有:

第一电性夹持件,套设在第一电性连接件上且与第一电性连接件电接触;

第二电性夹持件,套设在第二电性连接件上且与第二电性连接件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所述t型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有:

第一输入端子,具有第一电性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入端;

以及第一输出端子,具有第一电性输出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三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连接电性输出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件。

改进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有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为整流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为pcb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所述t型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有:

第一输入端子,具有第一电性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入端;

以及第一输出端子,具有第一电性输出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输入端子和电性连接切换部件,第二输入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三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连接电性输出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件;

其中,所述电性连接切换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进行择一切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有任一种所述的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设备具有壳体,所述电连接器位于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t型接线端子的插接端的电性连接件和信号连接件同时独立地位于塑件本体上,且电性连接件和对应的信号连接件被同时整合在塑件本体上,外部的输入端子、输出端子通过插接的方式与t型接线端子上的对应插接端组装在一起,实现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使得该t型接线端子不仅整体结构加单,而且插接组装方便;

其次,t型接线端子的塑件本体与盖板采用一体式结构,这样在安装时不需要额外设置底板,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再者,通过设置两两相互连接的第一插接端、第二插接端和输出端子,可以使得t型接线端子实现“一进二出”的接线效果,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二进一出”的接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t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t型接线端子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t型接线端子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t型接线端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插接到t型接线端子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插接到t型接线端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与图6中的t型接线端子插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电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电气设备在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电气设备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号如下:

1-t型接线端子,11-塑件本体,12-盖板,131-第一电性连接件,132-第二电性连接件,141-第二电性连接件,142-第二信号连接件,15-第三插接端,151-电性输出件,152-信号输出件,101-第一开孔,102-第二开孔,103-第三开孔,104-第四开孔,111-第一延伸端,112-第二延伸端,161-第一电性夹持件,162-第二电性夹持件,2-输入端子,21-第一电性输入端,22-第一信号输入端,3-第一输出端子,31-第一电性输出端,32-第一信号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一种t型接线端子,包括:

塑件本体11,该塑件本体1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孔101和第二开孔102,塑件本体11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三开孔103和第四开孔104;

盖板12,与塑件本体11相互配合组装;例如,可以将塑件本体11与盖板12设计成一体式结构,样在安装时不需要额外设置底板,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第一插接端,具有第一电性连接件131和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位于第一开孔101内,第一信号连接件132位于第二开孔102内;其中,第一电性连接件131和第一信号连接件132均设置在塑件本体11和盖板12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第二插接端,具有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第二信号连接件142,第二电性连接件141位于第三开孔103内,第二信号连接件142位于第四开孔104内;其中,第二插接端和第一插接端分别位于塑件本体11的两侧,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第二信号连接件142均设置在塑件本体11和盖板12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第三插接端15,设置在塑件本体11上且垂直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所处的水平面,该第三插接端具有电性输出件151和信号输出件152;

其中,第一电性连接件131、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电性输出件151两两相互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二信号连接件142和信号输出件152两两相互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性连接件131和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可以设计成一体式结构。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将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设置在塑件本体11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另外,第三插接端15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成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水平面上。例如,第三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上下两个平行的水平面上。

为了方便将两个本实施例中的t型接线端子进行插接使用,参见图1~图3所示,还可以令塑件本体11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延伸端111和第二延伸端112,第一延伸端111具有所述的第三开孔103且该第一延伸端111与第一开孔101插接配合;第二延伸端112具有所述的第四开孔104且该第二延伸端112与第二开孔102插接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延伸端111与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开孔101插接配合,第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二延伸端112与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二开孔10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个t型接线端子与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和信号连接需要。再参见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塑件本体11内设置有:

第一电性夹持件161,套设在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上且与第一电性连接件131电接触;

第二电性夹持件162,套设在电性输出件151上且与第二电性连接件141电接触。

通过在t型接线端子内分别设置第一电性夹持件161和第二电性夹持件162,可以确保第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31被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电性夹持件161所夹持以及实现两者的电性接触、确保第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信号连接件132被另一个t型接线端子的第二电性夹持件162所夹持以及实现两者的信号连接,从而实现两个t型接线端子之间的拼合组装。

在使用该实施例中的t型接线端子时,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子由于均具有电性连接件和信号连接件,所以这两个插接端子均兼具电性输入输出以及信号输入输出的功能。当然,在使用时,当第一插接端作为t型接线端子的输入端时,第二插接端就变成t型接线端子的一个输出端;当第二插接端作为t型接线端子的输入端时,第一插接端就变成t型接线端子的一个输出端。因此,只需要将一个外部的输入端子对应地插入到该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插接端内,将一个输出端子对应地插入到该t型接线端子的第三插接端内,第二插接端不对应插入端子,就可以实现电能和信号从第一插接端进以及从第三插接端输出的效果。如果此时再在第二插接端也对应插入一个输出端子,则可以实现电能和信号从该t型接线端子的第一插接端输入,然后分别从第二插接端和第三插接端15输出的效果。

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两种结构的电连接器。其中,针对第一种结构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不仅具有该实施例的t型接线端子,而且还具有第一输入端子2和第一输出端子3,第一输入端子2为pcb板端子,第一输入端子2具有第一电性输入端21和第一信号输入端22,第一输出端子3为整流端子,第一输出端子3具有第一电性输出端31和第一信号输出端32。

根据需要,该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还具有第二输出端子(图中未示出),第二输出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141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142。参见图5和图6所示,第一输入端子2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21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22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一输出端子3与第三插接端15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31连接电性输出件151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32连接信号输出件152;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141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142。

另外,与第一种结构的电连接器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种结构的电连接器除了包括有上述的第一输入端子2和第一输出端子3外,其还包括有第二输入端子(图中未示出)和电性连接切换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二输入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一输入端子2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21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22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141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142;第一输出端子3与第三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连接电性输出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件;

其中,电性连接切换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进行择一切换。也就是说,在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均对应插接到t型接线端子的对应插接端内后,此处的电性连接切换装置可以根据实际的设置需要,选择令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连接,并且使得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断开连接;或者,电性连接切换装置选择令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断开连接,并且使得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连接,从而确保了“二进一出”的接线效果。

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有上述任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的电气设备,参见图8~10所示,该电气设备具有壳体5,电连接器位于壳体5内。


技术特征:

1.t型接线端子,包括:

塑件本体(11);

盖板(12),与塑件本体(11)相互配合组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插接端,具有第一电性连接件(131)和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一电性连接件(131)和第一信号连接件(132)均设置在塑件本体(11)和盖板(12)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第二插接端,具有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第二信号连接件(142),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第二信号连接件(142)均设置在塑件本体(11)和盖板(12)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以及一个第三插接端,设置在塑件本体(11)上,该第三插接端具有电性输出件(151)和信号输出件(152);

其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131)、第二电性连接件(141)和电性输出件(151)两两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132)、第二信号连接件(142)和信号输出件(152)两两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塑件本体(11)的同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分别位于塑件本体(11)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位于水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三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第二插接端未同时位于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件本体(11)上形成有:

第一开孔(101),放置有所述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31);

第二开孔(102),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件(132);

第三开孔(103),放置有所述的第二电性连接件(141);

第四开孔(104),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连接件(1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件本体(11)具有:

第一延伸端(111),形成于塑件本体(11)上,具有所述的第三开孔(103),且该第一延伸端(111)与第一开孔(101)插接配合;

第二延伸端(112),形成于塑件本体(11)上,具有所述的第四开孔(104),且该第二延伸端(112)与第二开孔(102)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塑件本体(11)内设置有:

第一电性夹持件(161),套设在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上且与第一电性连接件(131)电接触;

第二电性夹持件(162),套设在电性输出件(151)上且与第二电性连接件(141)电接触。

7.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t型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有:

第一输入端子(2),具有第一电性输入端(21)和第一信号输入端(22);

以及第一输出端子(3),具有第一电性输出端(31)和第一信号输出端(3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2)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21)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22)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132);所述第一输出端子(3)与第三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31)连接电性输出件(151)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32)连接信号输出件(1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

9.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t型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有:

第一输入端子(2),具有第一电性输入端(21)和第一信号输入端(22);

以及第一输出端子(3),具有第一电性输出端(31)和第一信号输出端(3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输入端子和电性连接切换部件,第二输入端子具有第二电性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子(2)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入端(21)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31)以及第一信号输入端(22)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132);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二电性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三插接端相互插接,使第一电性输出端连接电性输出件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件;

其中,所述电性连接切换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插接端的插接连接状态进行择一切换。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型接线端子、电连接器和电气设备,T型接线端子包括塑件本体和盖板,盖板与塑件本体相互配合组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接端、第二插接端和第三插接端,第一插接端具有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一信号连接件,第二插接端具有第二电性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第三插接端具有电性输出件和信号输出件,第一电性连接件、第二电性连接件和电性输出件两两连接,第一信号连接件、第二信号连接件和信号输出件两两连接。通过将T型接线端子的电性连接件和对应的信号连接件同时独立地设置在塑件本体上,以实现电性连接和信号连接在塑件本体上的整合,使得T型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加单,插接组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