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固定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栏杆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措施,在使用中起到分隔和导向的作用。构造栏杆的材料有木、石、混凝土、砖、瓦、竹、金属、有机玻璃和塑料等。当前,由于在对金属栏杆焊接加工的工作台上,没有对金属栏杆起到竖直支撑的装置,所以常见对金属栏杆的加工方式为将组成金属栏杆的各个金属杆摆放在工作台,然后根据金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依次焊接固定,形成金属栏杆。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由于金属栏杆体积较大,单侧焊接完毕后,需要两人共同搬运才能将金属栏杆转向另一侧,然后才能焊接金属栏杆的另一侧,从而使得人力成本增加。

2.金属栏杆的单侧焊接完成后,金属栏杆的温度较高,不便于立即移动,需要静置一段时间,等待金属栏杆冷却到人手适应的温度后,才能将金属栏杆转向至另一侧,对金属栏杆的另一侧进行焊接,由此,增加了金属栏杆的加工时长,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

3.对于已经焊接完成的金属栏杆,由于焊接过程中,金属栏杆的温度升高,不便于移动,导致下一件金属栏杆的焊接进程延后,同样也会导致金属栏杆的加工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便于焊接加工的金属栏杆在焊接完成后能够便于移动的装置,已解决等候金属栏杆温度下降,所导致的加工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如何能够让焊接加工的金属栏杆在焊接完成后能够便于移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基础方案如下:

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栏杆的固定机构,支撑杆下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机构。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支撑杆竖直设置,支撑杆的正面朝向工作台,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位于支撑杆的同侧,从而栏杆竖直放置工作台上时,处于支撑杆上端的固定机构能够对栏杆的上端进行固定,保持栏杆在工作台上竖直放置;夹持机构夹持工作台,即将本方案中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在工作台的边缘。从而:

1.工人对栏杆的单侧焊接加工完成后,可以直接走到工作台的另一侧,对栏杆的另一侧进行焊接加工,不再需要两个工人对栏杆搬动转向,也不需要等待栏杆的温度冷却,从而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金属栏杆的加工时长。

2.通过移动固定装置,可对焊接加工完成后的金属栏杆进行移动,缩短等待焊接加工后的金属栏杆上的温度降低的时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固定机构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便于拆卸更换适应不同形状栏杆的固定机构。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横杆和卡块组,横杆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卡块组包括两个卡块,两个卡块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横杆的正面上,两个卡块的相对面形成用于对栏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腔。

有益效果:限位腔用于对栏杆进行限位,使得对栏杆竖直方向的固定更加稳定,不易晃动,便于工人的加工。

进一步,两个卡块的正面均固设有用于将栏杆导入限位腔的导向块,导向块之间的相对面所在平面形成开口背向限位腔的夹角。

有益效果:导向块增大限位腔的开口,更加方便栏杆进入限位腔。

进一步,限位腔的表面和导向块的正面均固定设有柔滑棉层。

有益效果:柔滑棉层能够保护栏杆在导入固定机构固定的整个过程中,栏杆与固定机构所接触的部位不会被剐蹭,保护栏杆的质量。另外柔滑棉层使得导向块之间的相对面对栏杆更加顺滑,使得栏杆进入限位腔的过程更加顺利。

进一步,导向块与卡块连接处的夹角为圆角。

有益效果:导向块与卡块连接处的夹角为圆角,使得导向块与卡块之间的过渡更加平缓圆滑,从而栏杆在进入限位腔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导向块与卡块连接处夹角的磕碰,避免引起栏杆的质量问题。

进一步,支撑杆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横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插块,插块上开设有穿孔,插块插入凹槽内时,在与穿孔相对应凹槽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

有益效果:便于对固定机构从支撑杆上拆卸下来。

进一步,导向块的相对面所在平面形成开口背向限位腔的夹角为60度至150度的夹角。

有益效果:这个范围夹角的导向块的正面可形成锐角,便于栏杆进入,同时,这个范围的夹角可使导向块与卡块连接处圆角的过渡更加平稳。

进一步,卡块以支撑杆的伸长方向对称设置在横杆上。

有益效果:可使得在限位腔中的栏杆的重心位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从而使得多功能固定装置更加平稳。

进一步,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夹持组包括两个夹持座,两个夹持座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下端的正面上,两个夹持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腔。

有益效果:有利于夹持机构能够夹持住工作台。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为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实施例二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杆1、横杆2、卡块3、导向块4、夹持座5、凹槽6、插块7、穿孔8、定位孔9。

实施例一

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支撑杆1上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栏杆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横杆2和卡块组,横杆2与支撑杆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横杆2与支撑杆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和卡接。

卡块组包括两个卡块3,两个卡块3沿着横杆2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连接在横杆2的正面上,两个卡块3的相对面形成用于对栏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腔,本实施例中,卡块3以支撑杆1的伸长方向对称设置在横杆2上。

两个卡块3的正面均一体成型有用于将栏杆导入限位腔的导向块4,导向块4与卡块3连接处的夹角为圆角。导向块4之间的相对面所在平面形成开口背向限位腔的夹角,夹角为60度至18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中优先90度的夹角。限位腔的表面和导向块4的正面均固定设有柔滑棉层。

支撑杆1下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夹持组包括两个夹持座5,两个夹持座5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相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杆1下端的正面上,两个夹持座5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腔。

本方案中的支撑杆1、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不仅限于金属,还可以为木材和塑料。

具体使用过程:工人将夹持机构夹持在工作台的边缘,然后将所需加工的栏杆竖直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将栏杆沿着导向块4伸入限位腔中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实现将栏杆以竖直状态固定在工作台上,之后,工人可沿着工作台移动,对栏杆的两侧进行焊接加工。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支撑杆1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6,横杆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插块7,插块7上开设有穿孔8,插块7插入凹槽6内时,在与穿孔8相对应凹槽6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9。使用时,将插块7插入凹槽6中,此时凹槽6侧壁上的定位孔9与插块7上的穿孔8对准,此时用一根卡条沿着定位孔9插向穿孔8中,以此实现固定机构与支撑杆1的连接。当需要将固定机构从支撑杆1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卡条取出,即可将固定机构从支撑杆1上取出。可适用于对损坏固定机构的更换,以及不同尺寸限位腔的固定机构的更换,以此适用于对多种尺寸的栏杆进行限位固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栏杆的固定机构,支撑杆下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包括横杆和卡块组,横杆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卡块组包括两个卡块,两个卡块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横杆的正面上,两个卡块的相对面形成用于对栏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卡块的正面均固设有用于将栏杆导入限位腔的导向块,导向块之间的相对面所在平面形成开口背向限位腔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腔的表面和导向块的正面均固定设有柔滑棉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块与卡块连接处的夹角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横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插块,插块上开设有穿孔,插块插入凹槽内时,在与穿孔相对应凹槽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块的相对面所在平面形成开口背向限位腔的夹角为60度至180度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块以支撑杆的伸长方向对称设置在横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夹持组包括两个夹持座,两个夹持座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下端的正面上,两个夹持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固定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功能栏杆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栏杆的固定机构,支撑杆下端的正面设有用于夹持工作台的夹持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将栏杆竖直固定在工作台上,从而方便工人对栏杆的两侧进行焊接加工,缩短金属栏杆的加工时长。

技术研发人员:彭达云;田咸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新万斯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