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消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由于物品相互之间的摩擦、剥离、挤压、感应等使物体表面积存有不同性质的电荷。当此种电荷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吸附和放电现象。静电荷的积聚和放电对工业生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比如物体的粘附、排斥、静电击穿、人体电击、引发爆炸等。
在薄膜生产过程中若消除静电措施不当,随着静电荷不断积累,将导致局部电场强度极高、介质(空气)击穿、正负电荷中和、产生电火花,引燃或引爆有机溶剂气体,造成严重的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现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的静电消除设备,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体积较大的静电消除设备在对一些较小的产品进行静电消除时,往往使用起来不那么灵活,使用便携式设备处理较大的产品的话,通过设备自身的擦拭布清理产品表面积聚的大量的灰尘往往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包括主体、左下分体和右下分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接头,所述安装接头的中部设有入风口,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入风口设有导管连接至所述出风口,所述入风口的下方设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的下方设有静电棒,所述主体的底部两侧设有活动合页,所述左下分体和所述右下分体均通过所述活动合页连接所述主体,所述左下分体和所述右下分体均设有电荷排出槽,所述电荷排出槽均设有软管连接所述静电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接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中部设有圆台状的入风口,所述入风口的最大直径不得大于所述安装接头的最小直径的三分之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体的外壳中部设有电池开关装置和导管开关装置,电池开关装置连接电池腔,负责控制静电棒产生正负电荷,导管开关装置连接导管,负责控制设备风力的输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端面中心位置,所述软管对称分布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软管的一端连接电荷排除槽,另一端连接静电棒的正负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下分体的外部设有限位滑块,所述右下分体的外部设有限位卡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下分体和所述右下分体设有外盖,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状的顶盖。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静电棒的内部设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负极板位于所述正极板的旁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池腔使用标准五号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静电消除的过程中增加了风孔的设计,风孔可以清除薄膜表面的积灰,解决了静电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导致擦拭布积灰严重无法有效清理薄膜表面的问题,设备的顶端可以安装在配套机床上使用,使用时通过出风口和电荷排出槽分别对薄膜表面的积灰和静电进行清理和消除,如果机床出现故障或者要处理的产品较小,还可以将设备拆卸下来连接风机作为小型静电消除棒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左下分体、3右下分体、4安装接头、5入风口、6出风口、7导管、8电池腔、9静电棒、10活动合页、11电荷排出槽、12软管、13螺纹、14电池开关装置、15导管开关装置、16限位滑块、17限位卡槽、18外盖、19顶盖、20正极板、21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一种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包括主体1、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主体1的顶部设有安装接头4,安装接头4的中部设有入风口5,主体1的底部设有出风口6,入风口5设有导管7连接至出风口6,入风口5的下方设有电池腔8,电池腔8的下方设有静电棒9,主体1的底部两侧设有活动合页10,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均通过活动合页10连接主体1,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分别设有电荷排出槽11,电荷排出槽11均设有软管12连接至静电棒9。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接头4设有螺纹13,入风口5的直径不得大于安装接头4的直径的三分之一,目的在于保证设备的安装接头4和配套设施之间连接接头的稳固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体1的外壳中部设有电池开关装置14和导管开关装置15,电池开关装置14负责控制静电棒9产生电子,导管开关装置15负责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或者关闭导管7。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6位于主体1的底部端面中心位置,软管12对称分布在出风口6的两侧,出风口6与软管12之间互不干涉,结构上软管12对称分布,分别将电子输送到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的电荷排出槽11中。
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下分体2的外部设有限位滑块16,右下分体3的外部设有限位卡槽17,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之间处于开启状态,通过推动左下分体2外部的限位滑块16,将其卡止于右下分体3的限位卡槽17中,使得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的开启角度一致,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的电荷排出槽11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设有外盖18,主体(1)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状的顶盖19,外盖用于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中扣接闭合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顶盖18用于在设备非工作状态中,设备和配套机床处于拆卸状态时,扣接于主体1顶部的安装接头4上,保持安装接头4的清洁度。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静电棒9的内部设有正极板20和负极板21,用于产生正负电子,通过软管12进入电荷排出槽11,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腔8使用标准五号电池,更换方便的同时,增强了产品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的内部设有一根导管7连接着主体1顶部的入风口5和主体1底部的出风口6,主体1通过连接在配套的机床上或者是便携式风机上,使得气流通过入风口5进入导管7,到达导管开关装置15,在从导管开关装置15到达出风口处6,从出风口6喷出,达到清理薄膜表面灰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中,取下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的外盖18和主体1顶部的顶盖19,将主体1顶部的安装接头4接入配套机床中,然后打开主体1外壳中部的电池开关装置14和导管开关装置15,使设备进入到工作状态,然后通过配套机床的运转在薄膜表面的上下滑动,处理了薄膜表面的静电的同时还清理了薄膜表面的积灰。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的顶部的安装接头4除了可以连接在机床上使用外,还可以单独连接在便携式风机上使用,将主体1的顶部的安装接头4连接在便携式风机的软管的一端,打开风机后,再打开主体1表面的导管开关装置15和电池开关装置14,通过手持着主体1,在薄膜表面上下滑动,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包括主体(1)、左下分体(2)和右下分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有安装接头(4),所述安装接头(4)的中部设有入风口(5),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有出风口(6),所述入风口(5)设有导管(7)连接至所述出风口(6),所述入风口(5)的下方设有电池腔(8),所述电池腔(8)的下方设有静电棒(9),所述主体(1)的底部两侧设有活动合页(10),所述左下分体(2)和所述右下分体(3)均通过所述活动合页(10)连接所述主体(1),所述左下分体(2)和所述右下分体(3)均设有电荷排出槽(11),所述电荷排出槽(11)均设有软管(12)连接所述静电棒(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头(4)的外表面设有螺纹(13),所述入风口(5)的直径不得大于所述安装接头(4)的直径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表面中部设有电池开关装置(14)和导管开关装置(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6)位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端面中心位置,所述软管(12)对称分布在所述出风口(6)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分体(2)的外部设有限位滑块(16),所述右下分体(3)的外部设有限位卡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分体(2)和所述右下分体(3)设有外盖(18),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状的顶盖(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棒(9)的内部设有正极板(20)和负极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8)使用标准五号电池。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