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接插装置也叫连接器,用于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以实现传输电流或信号的目的。相关技术中的连接器,用户在使用时,误拉到线束时易将端子拉出。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和电气设备,旨在提高接线端子的连接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包括:插接主体,所述插接主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止退盖,所述止退盖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并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止退盖设有连通所述限位空间的至少一个穿线孔;及至少一个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相连接的导线和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用于与电极板连接,所述导线从所述穿线孔穿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邻近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止退盖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凸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凸台远离所述止退盖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主体面向所述止退盖的一侧凹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止退盖面向所述插接主体的一侧凸设有止退凸起,所述止退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适配卡接,并与所述限位台阶围合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止退盖包括止退壁和两个连接壁,两个所述连接壁对称连接于所述止退壁的两侧,所述止退壁与所述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止退壁设有所述穿线孔和所述止退凸起;每一所述连接壁开设有卡接孔,所述插接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分别凸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孔适配卡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主体背离所述止退盖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插接槽用于容纳电极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主体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卡爪,所述卡爪朝向所述插接主体凸设有卡勾;所述电极板凹设有卡板槽,所述电极板插入所述插接槽时,所述卡勾插入所述卡板槽,以对所述电极板限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主体的外侧壁凹设有卡位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卡位槽连通;其中,所述电极板插入所述插接槽时,所述卡板槽与所述卡位槽适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穿线孔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穿线孔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包括电极板和上述的电极接插装置,所述电极板与所述电极插接装置的插接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极板插入所述插接主体时,与所述端子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止退盖与安装槽形成限位空间,端子本体限位于限位空间内,止退盖对端子本体起到限位止退作用,提高端子本体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止退盖与插接主体为可拆卸连接,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取出和安装端子本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接插装置一实施例与电极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插接主体11安装槽111第一限位台阶112第二限位台阶12定位凹槽13卡接块14插接槽15卡位槽16卡爪161卡勾17分隔筋2止退盖21止退壁211穿线孔212止退凸起22连接壁221卡接孔3接线端子31导线32端子本体321接触部3211接触片322限位部3221连接板3222限位板3223限位凸台33线架200电极板201卡板槽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极接插装置,用于与电极板连接,实现传输电流和信号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包括插接主体1、止退盖2和至少一个接线端子3,所述插接主体1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11;所述止退盖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槽11的槽口,并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止退盖2设有连通所述限位空间的至少一个穿线孔211;所述接线端子3包括相连接的导线31和端子本体32,所述端子本体32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用于与电极板200连接,所述导线31从所述穿线孔211穿出。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为端子本体32提供安装基础,端子本体32用于与电极板200连接,导线31用于连接外部器件,实现电极板200和外部器件的电连接,传输电流和信号。将接线端子3的端子本体32插入安装槽11后,并将接线端子3的导线31穿过穿线孔211,再将止退盖2与插接主体1连接,使止退盖2和安装槽11围合形成限位空间,端子本体32限位于限位空间,即限位于安装槽11与止退盖2之间,止退盖2对端子本体32起到止退限位作用,避免误拉导线31时将端子本体32从安装槽11中拉出。本实施例通过止退盖2与安装槽11形成限位空间,端子本体32限位于限位空间内,止退盖2对端子本体32起到限位止退作用,提高端子本体32在安装槽11内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止退盖2与插接主体1为可拆卸连接,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取出和安装端子本体32。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穿线孔211的数量均为一个,每一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穿线孔21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32邻近所述导线31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3223,所述限位凸台3223与所述止退盖2抵接。本实施例中,端子本体32靠近止退盖2的部分凸设有限位凸台3223,通过限位凸台3223与止退盖2的抵接,实现限位凸台3223与止退盖2的硬接触,止退盖2对限位凸台3223限位抵接,使限位凸台3223稳定的限位于限位空间内,进而实现端子本体32稳定的限位于限位空间内的目的,避免端子本体32被拉出安装槽11。同时设置限位凸台3223增大了端子本体32与止退盖2的接触面积,提高止退盖2对端子本体32的限位稳定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增大了端子本体32受力面积,可以防止端子本体32因止退位不够而出现的端子本体32从安装槽11退出现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的槽壁凸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凸台3223远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槽11的槽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台阶111,第一限位台阶111对端子本体32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通过限位凸台3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台阶111和止退盖2抵接,使限位台阶夹设于第一限位台阶111和止退盖2之间,进而保证端子本体32稳定设于安装槽11内,不会发生转动和倾斜,提高端子本体32在安装槽11内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端子本体32包括连接的接触部321和限位部322,所述接触部321和所述限位部322均穿设于所述安装槽11,所述限位部322远离所述接触部321的一端与所述止退盖2抵接;所述导线31与所述接触部321电连接。其中,所述接触部321连接于所述限位部322远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所述限位部322凸设有所述限位凸台3223,所述限位凸台3223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止退盖2和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接触部321实现与电极板200的连接,实现传输电流和信号。通过限位部322与止退盖2的抵接,实现限位部322与止退盖2的硬接触,止退盖2对限位部322限位抵接,使限位部322稳定的限位于安装槽11内,避免限位部322被拉出,进而实现端子本体32稳定的限位于安装槽11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限位部322远离所述接触部321的一端设有线架33,所述线架33上固定有所述导线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槽11的槽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台阶112,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12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呈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322呈u型,所述限位部322包括连接板3221和两个与所述连接板3221连接的限位板3222,所述连接板3221远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112抵接;每一所述限位板3222远离所述连接板3221的一侧边凸设有一所述限位凸台3223;所述接触部321包括呈相对且设置的两个接触片3211,每一所述接触片3211与所述导线31电连接,两个所述接触片3211用于夹设所述电极板200;每一所述接触片3211与一所述限位板3222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台阶112,可以进一步提高端子本体32在安装槽11内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插接主体1面向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凹设有定位凹槽12,所述定位凹槽12的底壁设有所述安装槽11;所述止退盖2面向所述插接主体1的一侧凸设有止退凸起212,所述止退凸起212与所述定位凹槽12适配卡接,并与所述限位台阶围合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3223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凹槽12为止退盖2的安装提供定位基础,通过止退凸起212和定位凹槽12的适配卡接,实现止退盖2的快速安装。同时定位凹槽12与止退凸起212的适配卡接还可以防止止退凸起212发生偏移,实现止退凸起212对限位凸台3223的稳定限位。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所述止退凸起21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凹槽12的底壁平齐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22靠近所述止退凸起21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平齐设置,也就是说,所述限位部322靠近所述止退凸起21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凹槽12的底壁平齐设置,便于止退盖2的模具制作。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12的槽壁凸设有至少一个分隔筋17,所述分隔筋17位于相邻两个安装槽11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止退盖2包括止退壁21和两个连接壁22,两个所述连接壁22对称连接于所述止退壁21的两侧,所述止退壁21与所述安装槽11围合形成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止退壁21设有所述穿线孔211和所述止退凸起212;每一所述连接壁22开设有卡接孔221,所述插接主体1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分别凸设有卡接块13,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接孔221适配卡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卡接孔221和卡接块13的配合,实现止退盖2和插接主体1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止退盖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插接主体1背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槽14,所述插接槽14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插接槽14用于容纳电极板20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插接槽14用于插接电极板200,插接槽14设置在插接主体1背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便于电极板200的插接。本实施例中,插接槽14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插接槽14与一所述安装槽11连通,以使一所述端子本体32与一所述电极板200连接。为使电极板200稳定的插接于插接槽14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插接主体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卡爪16,所述卡爪16朝向所述插接主体1凸设有卡勾161;所述电极板200凹设有卡板槽201,所述电极板200插入所述插接槽14时,所述卡勾161插入所述卡板槽201,以对所述电极板200限位。本实施例中,电极板200插入插接槽14的过程中,推动卡勾161转动,当电极板200滑划过卡勾161后,卡勾161插入卡板槽201,使电极板200限位于插接槽14中,避免电极板200脱离。当需要拆卸电极板200时,转动卡爪16使卡勾161脱离卡板槽201,接触卡勾161对电极板200的限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主体1的外侧壁凹设有卡位槽15,所述插接槽14与所述卡位槽15连通;其中,所述电极板200插入所述插接槽14时,所述卡板槽201与所述卡位槽15适配。卡位槽15的设计使电极板200插入插接槽14的部分可以全部隐藏于插接槽14内,对电极板2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电极板200突出于插接主体1的外侧壁,导致易发生碰撞等问题。本实施例的装配过程为:将连接有导线31的端子本体32逐个插入安装槽11中,待插接主体1的安装槽11上均插好端子本体32后将导线31从止退盖2相应的穿线孔211中穿出,并将止退盖2扣在插接主体1上,然后按方向将插入电极板200上并通过卡勾161扣好电极板200即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电极板200和上述的电极接插装置,该电极接插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电极板200与所述电极插接装置的端子本体32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极板200插入所述插接主体1时,与所述端子本体32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插装置包括:
插接主体(1),所述插接主体(1)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11);
止退盖(2),所述止退盖(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槽(11)的槽口,并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止退盖(2)设有连通所述限位空间的至少一个穿线孔(211);及
至少一个接线端子(3),所述接线端子(3)包括相连接的导线(31)和端子本体(32),所述端子本体(32)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用于与电极板(200)连接,所述导线(31)从所述穿线孔(211)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32)邻近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3223),所述限位凸台(3223)与所述止退盖(2)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的槽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台阶(111),所述限位凸台(3223)远离所述止退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1)面向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凹设有定位凹槽(12),所述定位凹槽(12)的底壁设有所述安装槽(11);
所述止退盖(2)面向所述插接主体(1)的一侧凸设有止退凸起(212),所述止退凸起(212)与所述定位凹槽(12)适配卡接,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11)围合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3223)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盖(2)包括止退壁(21)和两个连接壁(22),两个所述连接壁(22)对称连接于所述止退壁(21)的两侧,所述止退壁(21)与所述安装槽(11)围合形成所述限位空间;所述止退壁(21)设有所述穿线孔(211)和所述止退凸起(212);每一所述连接壁(22)开设有卡接孔(221),所述插接主体(1)相对的两个外侧壁分别凸设有卡接块(13),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接孔(221)适配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1)背离所述止退盖(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槽(14),所述插接槽(14)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插接槽(14)用于容纳电极板(2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卡爪(16),所述卡爪(16)朝向所述插接主体(1)凸设有卡勾(161);
所述电极板(200)凹设有卡板槽(201),所述电极板(200)插入所述插接槽(14)时,所述卡勾(161)插入所述卡板槽(201),以对所述电极板(200)限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主体(1)的外侧壁凹设有卡位槽(15),所述插接槽(14)与所述卡位槽(15)连通;
其中,所述电极板(200)插入所述插接槽(14)时,所述卡板槽(201)与所述卡位槽(15)适配。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安装槽(11)和所述穿线孔(211)一一对应设置。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板(200)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接插装置,所述电极板(200)与所述电极接插装置的插接主体(1)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极接插装置和电气设备,该电极接插装置包括插接主体、止退盖和至少一个接线端子,插接主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止退盖可拆卸地盖合于安装槽的槽口,以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止退盖设有连通限位空间的至少一个穿线孔;接线端子包括连接的导线和端子本体,端子本体限位于限位空间内,并用于与电极板连接,导线从穿线孔穿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止退盖对端子本体起到限位止退作用,提高端子本体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止退盖与插接主体为可拆卸连接,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取出和安装端子本体。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彭太坤;林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