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面的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装饰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装饰施工形式。装配式装饰顾名思义,即是将装饰所需要使用的各个部品部件在工厂内实现生产完成,然后运输到装饰现场进行组合安装,免去了传统的装饰现场对各部品部件的测量、切割等作业,施工更为简单方便,可以极大地提高装饰现场的施工效率,并且施工现场更为整洁和美观,不会产生过多的装饰材料垃圾,是一种更为绿色环保的装饰施工形式。
在装配式墙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干挂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湿贴。墙面干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立柱形式的型材来固定墙板,使墙板表面不会晃动。但是传统的干挂连接结构,由于结构的缺陷,施工完毕后,墙板仍然会产生晃动现象,因此整体安装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结构紧凑,连接力度好,不会产生晃动现象,提高整体的安装质量,且安装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包括:
墙体;
调平件,其成排设置于墙体上;
横向型材,其连接调平件,每根横向型材对应一排调平件;
基层板单元,其设置为多个,基层板单元包括基层板和竖向型材,基层板位于横向型材的外侧,且连接调平件,竖向型材设置于基层板的两侧;
紧固件,其与相邻基层板单元的相邻竖向型材相卡接;
饰面板,其与竖向型材相卡接。
进一步地,上述竖向型材呈“u”型,其两个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均呈“l”型。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卡接边位于竖向型材的内侧,第二卡接边位于竖向型材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的弯折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相邻竖向型材相对设置,且连接后两第一卡接边相连接,两第二卡接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紧固件呈“c”型,且紧固件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地,上述紧固件中设置有“t”型连接槽。
进一步地,上述两第一卡接边连接后呈“t”型,紧固件卡接于两竖向型材内。
进一步地,上述两第二卡接边连接后呈“t”型,饰面板与第二卡接边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墙体、调平件、横向型材、基层板单元、紧固件以及饰面板,其中,基层板单元包括竖向型材和基层板,每个单元中,竖向型材设置于基层板的两侧,相邻基层板单元的相邻竖向型材通过紧固件进行卡接;调平件固定连接墙体后,多根横向型材与调平件连接,每根对应一排调平件,基层板与调平件连接后,饰面板再与竖向型材相卡接,即可完成饰面板的安装。
安装时,先用调平件在墙体上进行安装面的调平,再在调平件上安装横向型材进行加强,之后将竖向型材固定在基层板的两侧,并且将基层板安装在调平件上,以此类推,安装第二块基层板,放入紧固件进行卡接固定,直至所有基层板安装完毕;最后将饰面板安装于竖向型材上。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一、整个框架结构紧凑、牢固,整体安装效果好;
二、基层板安装完毕后,相邻基层板之间不会发生松动,提高基层板的安装效果;
三、由于基层板作为防护层,与饰面板具有紧密性连接,相邻竖向型材又通过塑料紧固件进行二次防护,按压饰面板后,不会产生异响或晃动现象;
四、现场安装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竖向型材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竖向型材的拼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和竖向型材的卡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包括:墙体1;调平件2,其成排设置于墙体1上;横向型材3,其连接调平件2,每根横向型材3对应一排调平件2;基层板单元,其设置为多个,基层板单元包括基层板4和竖向型材5,基层板4位于横向型材3的外侧,且连接调平件2,竖向型材5设置于基层板4的两侧;紧固件6,其与相邻基层板单元的相邻竖向型材5相卡接;饰面板7,其与竖向型材5相卡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墙体1、调平件2、横向型材3、基层板单元、紧固件6以及饰面板,其中,基层板单元包括竖向型材5和基层板4,每个单元中,竖向型材5设置于基层板4的两侧,相邻基层板单元的相邻竖向型材5通过紧固件6进行卡接;调平件2固定连接墙体1后,多根横向型材3与调平件2连接,每根对应一排调平件2,基层板4与调平件2连接后,饰面板再与竖向型材5相卡接,即可完成饰面板的安装。
安装时,先用调平件2在墙体1上进行安装面的调平,再在调平件2上安装横向型材3进行加强,之后将竖向型材5固定在基层板4的两侧,并且将基层板4安装在调平件2上,以此类推,安装第二块基层板4,放入紧固件6进行卡接固定,直至所有基层板4安装完毕;最后将饰面板安装于竖向型材5上。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一、整个框架结构紧凑、牢固,整体安装效果好;
二、基层板安装完毕后,相邻基层板之间不会发生松动,提高基层板的安装效果;
三、由于基层板作为防护层,与饰面板具有紧密性连接,相邻竖向型材又通过塑料紧固件进行二次防护,按压饰面板后,不会产生异响或晃动现象;
四、现场安装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4-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竖向型材5呈“u”型,其两个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边51和第二卡接边52;第一卡接边51和第二卡接边52均呈“l”型;第一卡接边51位于竖向型材5的内侧,第二卡接边52位于竖向型材5的外侧;第一卡接边51和第二卡接边52的弯折方向一致。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方便两个竖向型材5的卡接,还能实现饰面板与竖向型材5的卡接,连接更牢靠。
实施例三:
参见图5至图7,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紧固件6呈“c”型,且紧固件6的材质为塑料;紧固件6中设置有“t”型连接槽61;两第一卡接边51连接后呈“t”型,紧固件6卡接于两竖向型材5内;两第二卡接边52连接后呈“t”型,饰面板7与第二卡接边52相卡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采用塑料紧固件6将相邻两个竖向型材5进行卡接,不仅能够增加两者的连接力度,同时能够防止紧固件6和竖向型材5之间的摩擦所带来的异响,能够确保基层板4不会发生晃动现象,从而达到按压饰面板不会发生晃动现象,大大提高整体的装修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体(1);
调平件(2),其成排设置于所述墙体(1)上;
横向型材(3),其连接所述调平件(2),每根所述横向型材(3)对应一排所述调平件(2);
基层板单元,其设置为多个,所述基层板单元包括基层板(4)和竖向型材(5),所述基层板(4)位于横向型材(3)的外侧,且连接所述调平件(2),所述竖向型材(5)设置于所述基层板(4)的两侧;
紧固件(6),其与相邻所述基层板单元的相邻所述竖向型材(5)相卡接;
饰面板,其与所述竖向型材(5)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型材(5)呈“u”型,其两个自由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边(51)和第二卡接边(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边(51)和所述第二卡接边(52)均呈“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边(51)位于所述竖向型材(5)的内侧,所述第二卡接边(52)位于所述竖向型材(5)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边(51)和所述第二卡接边(52)的弯折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竖向型材(5)相对设置,且连接后两所述第一卡接边(51)相连接,两所述第二卡接边(5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6)呈“c”型,且所述紧固件(6)的材质为塑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6)中设置有“t”型连接槽(6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卡接边(51)连接后呈“t”型,所述紧固件(6)卡接于两所述竖向型材(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挂装墙面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卡接边(52)连接后呈“t”型,所述饰面板与所述第二卡接边(52)相卡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