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导线连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电器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便于电子电器之间的连接以及信号的传输,端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端子作为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可以随时实现两根导线之间的连接和断开,而不用将导线焊接或者缠绕在一起,方便快捷,适合大量导线之间的互联。
在相关技术中,拔插式端子是一种常见的接线端子,由相互配合卡接的公端子和母端子两部分组成,公端子一般包括一个塑料制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铜件,在公端子一端设置有穿线孔,背离穿线孔一端凸出设置有与铜件电连接的插针;在将导线和公端子内部铜件连接时,一般将导线插入穿线孔内,然后使用螺栓一一将导线固定在铜件上;在母端子上设置有与公端子配合的插入槽,完成导线与铜件之间的连接后,将公端子设置有插针的一端插入母端子的插入槽内。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技术缺陷:在将导线与公端子进行连接时,有时公端子上接线较多,此时使用螺栓一一将导线与公端子连接工作量大,导线与公端子的连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了导线与公端子的连接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包括互相公端子和与公端子配合的母端子;公端子包括一端设置有插入端的外壳,在插入端凸出设置有插针;母端子包括插座体,插座体上设置有与插入端适配的插入槽;插入端与插入槽插接配合;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安装槽,在外壳背离插入端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穿线孔;穿线孔位于安装槽槽口的上方,穿线孔底端与安装槽之间形成卡沿,穿线孔在安装槽上方形成容纳腔;在壳体上与安装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按压槽,在按压槽内设置有用于对导线在安装槽内位置进行限制的按压板,在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将按压板在安装槽内位置进行限制的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将导线与公端子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导线一端的绝缘皮剥除,然后将去除绝缘皮的导线从穿线孔中插入容纳腔中,然后向下按压按压板,按压板从按压槽进入容纳腔,将导线向下按压压入安装槽中,在卡接件的作用下按压板保持稳定,进而使导线在安装槽内保持稳定;通过设置按压板和卡接件,提高了导线与公端子的连接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弹性板;壳体朝向安装槽槽口的一面开口形成u形框结构;弹性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壳体开口的两侧,弹性板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弹性板朝向壳体内部翻折形成弯折部,两个弹性板的弯折部在壳体外部形成一个弹性夹口,弹性夹口的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板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按压按压板,按压板从按压槽进入容纳腔,在按压板的作用下将导线向下按压将导向从弹性夹口处压入卡接件中,弯折部向背翻折,弹性夹口和竖直张开,将导致压入壳体的底部时,弹性夹口将按压板夹紧固定,从而提高按压板在按压槽内的稳固性。
优选的,弯折部朝向壳体底部的一端朝向壳体底部延伸形成竖直部,竖直部背离弯折部的一端与壳体底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按压板朝向卡接件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弧形部,弧形部与竖直部朝向壳体底部的一侧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部与竖直部相互抵接配合,进一步提高按压板在卡接件内安装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弧形部与按压板之间形成内凹的弧面,在竖直部朝向壳体底部的一端且与弧形部相对应的一侧弧形过渡且与弧形部适配;当按压板完全插入卡接件时,竖直部与按压板板面贴合且竖直部底端朝向弧形部的一侧与弧形部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将导线与公端子进行连接时,向下按压按压板,按压板从按压槽进入容纳腔,在按压板端头的作用下将导线向下按压将导向从弹性夹口处压入卡接件中,弯折部向背翻折,弹性夹口和竖直部张开,将导致压入壳体的底部时,竖直部与按压板贴合,弧形部与竖直部底部贴合且卡接配合,配合处弧形过渡,导线在壳体内维持稳定;当需要对导向进行维修更换时,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向按压板背离铰接点的一端施力,将压板用力向上抬起,由于竖直部与按压板的卡接处呈弧形,此时竖直部和弹性夹口张开,按压板被拔出卡接件,然后将导线从穿线孔中用力拉出,更换新的导线完成导线的更换;在提高按压板在卡接件内稳固性的同时便于对导线进行更换。
优选的,在所述弧形部背离按压板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端头,端头背离弧形部的一面为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导线向卡接件内的按压。
优选的,所述按压板一端与外壳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按压板与卡接件配合的同时降低端子在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按压板丢失的可能。
优选的,在插入端内与安装槽一一对应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穿针孔;插针穿设于穿针孔中且与穿针孔滑移配合;所述插针与卡接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插针的更换。
优选的,在所述卡接件背离穿线孔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套,插针朝向穿线孔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与螺纹套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插针在卡接件上的安装。
优选的,在插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公端子与母端子固定的卡件;卡件包括设置于插入槽长边相对应两侧的卡板;卡板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与插座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插入端插入槽中时,卡板与公端子的外壳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端子安装完成后,用手将母端子上的卡板撑开,然后将公端子的插入端插进插入槽内,当插入端插进插入槽底部时,卡板与公端子夹紧,从而维持公母端子配合的稳固性。
优选的,在公端子的外壳上背离插针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朝向插针一端的内壁向外壳内翻折形成第一翻折部;在卡板背离插座体的一端朝向公端子的一面上凸出设置有与第一翻折部适配的第二翻折部;第一翻折部与第二翻折部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板位于容纳槽上方,在卡板自有弹性的作用下,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卡接配合,公母端子稳定配合;当需要对公母端子进行拆卸时,将卡板撑开,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脱离,将公端子从母端子中拔出;进一步提高公母端子配合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按压板和卡接件,提高了导线与公端子的连接的便捷性;
2.通过设置卡件,提高了公母端子配合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展示公端子内部结构所做的剖面图;
图3是为展示卡接件结构所做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0、安装槽;11、穿线孔;110、卡沿;111、容纳腔;12、按压槽;13、让位槽;14、容纳槽;140、第一翻折部;2、插针;3、卡接件;30、壳体;31、弹性板;310、弯折部;311、弹性夹口;312、竖直部;32、螺纹套;4、按压板;40、弧形部;41、端头;5、插入端;50、穿针孔;6、插座体;60、插入槽;7、卡件;70、卡板;71、第二翻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参照图1和图2,便于连接的端子包括互相公端子和与公端子配合的母端子;公端子包括外壳1、插针2、卡接件3和按压板4;在外壳1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槽10,在外壳1的一端与安装槽10一一对应开设有与安装槽10连通的穿线孔11,穿线孔11位于安装槽10槽口的上方,穿线孔11底端与安装槽10之间形成卡沿110,穿线孔11在安装槽10上方形成容纳腔111;在外壳1上与穿线孔11相对的另一端凸出设置有插入端5,在插入端5内与安装槽10一一对应开设有与安装槽10连通的穿针孔50;插针2穿设于穿针孔50中且与穿针孔50滑移配合;卡接件3一一对应设置于安装槽10内;在壳体30上与安装槽10相对应的位置一一对应开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按压槽12,按压板4设置于按压槽12中且与卡接件3配合对导线进行限位。
参照图3,卡接件3包括壳体30和设置于壳体30内的弹性板31;壳体30与安装槽10适配且朝向安装槽10槽口的一面开口形成u形框结构;弹性板31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壳体30开口的两侧,弹性板3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30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弹性板31朝向壳体30内部翻折形成弯折部310,两个弹性板31的弯折部310在壳体30外部形成一个弹性夹口311,在弯折部310朝向壳体30底部的一端朝向壳体30底部延伸形成竖直部312,竖直部312背离弯折部310的一端与壳体30底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按压板4的厚度大于弹性夹口311的开口宽度,按压板4朝向卡接件3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弧形部40,弧形部40与按压板4之间形成内凹的弧面,在弧形部40背离按压板4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端头41,端头41背离弧形部40的一面为平面;在竖直部312朝向壳体30底部地方一端与弧形部40相对应的一侧弧形过渡且与弧形部40适配,当按压板4完全插入卡接件3时,竖直部312与按压板4板面贴合且竖直部312底端朝向弧形部40的一侧与弧形部40贴合。
参照图2,卡接件3背离穿线孔1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套32,插针2朝向穿线孔1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与螺纹套32螺接;为了便于按压板4与卡接件3配合,降低端子在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按压板4丢失的可能,按压板4一端与壳体30铰接;在穿线孔11背离安装槽10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让位槽13,容纳槽14与让位槽13能更好地与导线配合。
参照图1和图2,母端子包括插座体6,在插座体6上设置有与公端子插入端5适配的插入槽60,插入端5与插入槽60插接配合;为了提高母端子与公端子配合的稳定性,在插座体6上设置有用于将公端子与母端子固定的卡件7;卡件7包括设置于插入槽60长边相对应两侧的卡板70;卡板70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与插座体6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插入端5插入槽60中时,卡板70与公端子的外壳1抵紧;为了进一步提高公母端子配合的稳固性,在公端子的外壳1上背离插针2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14,容纳槽14朝向插针2一端的内壁向外壳1内翻折形成第一翻折部140;在卡板70背离插座体6的一端朝向公端子的一面上凸出设置有与第一翻折部140适配的第二翻折部71;第一翻折部140与第二翻折部71卡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的实施原理为:在实际将导线与公端子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导线一端的绝缘皮剥除,然后将去除绝缘皮的导线从穿线孔11中插入容纳腔111中,此时导线带有绝缘皮的部分位于让位槽13中,然后向下按压按压板4,按压板4从按压槽12进入容纳腔111,在按压板4端头41的作用下将导线向下按压将导向从弹性夹口311处压入卡接件3中,弯折部310向背翻折,弹性夹口311和竖直部312张开,将导致压入壳体30的底部时,竖直部312与按压板4贴合,弧形部40与竖直部312底部贴合且卡接配合,配合处弧形过渡,导线在壳体30内维持稳定;当需要对导向进行维修更换时,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向按压板4背离铰接点的一端施力,将压板用力向上抬起,由于竖直部312与按压板4的卡接处呈弧形,此时竖直部312和弹性夹口311张开,按压板4被拔出卡接件3,然后将导线从穿线孔11中用力拉出,更换新的导线完成导线的更换;公端子安装完成后,用手将母端子上的卡板70撑开,然后将公端子的插入端5插进插入槽60内,当插入端5插进插入槽60底部时,卡板70位于容纳槽14上方,在卡板70自有弹性的作用下,第一翻折部140和第二翻折部71卡接配合,公母端子稳定配合;当需要对公母端子进行拆卸时,将卡板70撑开,第一翻折部140和第二翻折部71脱离,将公端子从母端子中拔出;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压板和卡接件3,提高了导线与公端子的连接的便捷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包括互相公端子和与公端子配合的母端子;公端子包括一端设置有插入端(5)的外壳(1),在插入端(5)凸出设置有插针(2);母端子包括插座体(6),插座体(6)上设置有与插入端(5)适配的插入槽(60);插入端(5)与插入槽(60)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安装槽(10),在外壳(1)背离插入端(5)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10)连通的穿线孔(11);穿线孔(11)位于安装槽(10)槽口的上方,穿线孔(11)底端与安装槽(10)之间形成卡沿(110),穿线孔(11)在安装槽(10)上方形成容纳腔(111);在壳体(30)上与安装槽(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按压槽(12),在按压槽(12)内设置有用于对导线在安装槽(10)内位置进行限制的按压板(4),在安装槽(10)内设置有用于将按压板(4)在安装槽(10)内位置进行限制的卡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3)包括壳体(30)和设置于壳体(30)内的弹性板(31);壳体(30)朝向安装槽(10)槽口的一面开口形成u形框结构;弹性板(31)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壳体(30)开口的两侧,弹性板(3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30)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弹性板(31)朝向壳体(30)内部翻折形成弯折部(310),两个弹性板(31)的弯折部(310)在壳体(30)外部形成一个弹性夹口(311),弹性夹口(311)的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弯折部(310)朝向壳体(30)底部的一端朝向壳体(30)底部延伸形成竖直部(312),竖直部(312)背离弯折部(310)的一端与壳体(30)底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按压板(4)朝向卡接件(3)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弧形部(40),弧形部(40)与竖直部(312)朝向壳体(30)底部的一侧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40)与按压板(4)之间形成内凹的弧面,在竖直部(312)朝向壳体(30)底部的一端且与弧形部(40)相对应的一侧弧形过渡且与弧形部(40)适配;当按压板(4)完全插入卡接件(3)时,竖直部(312)与按压板(4)板面贴合且竖直部(312)底端朝向弧形部(40)的一侧与弧形部(40)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部(40)背离按压板(4)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端头(41),端头(41)背离弧形部(40)的一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4)一端与外壳(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插入端(5)内与安装槽(10)一一对应开设有与安装槽(10)连通的穿针孔(50);插针(2)穿设于穿针孔(50)中且与穿针孔(50)滑移配合;所述插针(2)与卡接件(3)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件(3)背离穿线孔(1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套(32),插针(2)朝向穿线孔(1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与螺纹套(32)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插座体(6)上设置有用于将公端子与母端子固定的卡件(7);卡件(7)包括设置于插入槽(60)长边相对应两侧的卡板(70);卡板(70)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与插座体(6)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插入端(5)插入槽(60)中时,卡板(70)与公端子的外壳(1)抵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公端子的外壳(1)上背离插针(2)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14),容纳槽(14)朝向插针(2)一端的内壁向外壳(1)内翻折形成第一翻折部(140);在卡板(70)背离插座体(6)的一端朝向公端子的一面上凸出设置有与第一翻折部(140)适配的第二翻折部(71);第一翻折部(140)与第二翻折部(71)卡接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