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治具常见于电子工业。在种pcb焊接中广泛应用,就这行业而言主要做用是对集成电路板的定位,固定;从而实现方便的对集成电路板上元件,接线的焊接,因为是流水线作业要求能够快速实现定位,拿取方便,常使用快速夹压紧,同时由于电路板上元件较多,不允许压到元件,所以一般要避开元件,包括定位和压紧均是如此。否则容易造成电路功能不良,当然有些情况待焊元件也是一样的固定在治具上的,这就要求元件和电路板均固定好,相对位置正确。

现有的焊接装置大多需要人为输送焊接元件,较为费时费力,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输送焊接元件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包括:底座、凹槽、焊接装置和支架,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顶部位于凹槽两侧等距固定有支架,且支架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有焊接装置,所述底座内部位于凹槽处设有便于往复运动提供动能的往返运动机构,且底座内部位于往返运动机构上端等距设有便于输送物件的移位机构,所述往返运动机构与移位机构为传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位于移位机构两侧固定有输送板,且输送板表面上等距设有焊接元件,所述移位机构与焊接元件为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往返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半齿轮、齿条、固定框和连接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凹槽底部,且电机输出端固定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顶部设有固定框,且固定框两侧内壁固定有齿条,所述半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框顶部固定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位于凹槽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两侧固定有凸起条,且凸起条与滑槽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位机构包括l型杆、扭转弹簧和转轴,所述转轴底部固定在往返运动机构的连接板顶部,且转轴顶部转动连接有l型杆,所述转轴与l型杆连接处固定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l型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两侧内壁固定有滑动条,且焊接元件通过滑动条与输送板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l型杆采用软质橡胶材质制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在使用装置时,人为将焊接元件放置输送板上,开启电机,电机带动半齿轮转动,在半齿轮交替性和固定框两侧齿条啮合作用下,使固定框和连接板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在往返运动机构的运动下,使l型杆顶端不断与焊接元件接触,并推动焊接元件的移动,当l型杆顶端位于焊接元件左端时,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使其复位,重复推动焊接元件的工作,从而使焊接元件进入到焊接部位,开启焊接装置对其进行焊接,此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在往返运动机构和移位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焊接元件匀速的输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且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位机构与往返运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位机构与往返运动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往返运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11、凹槽;12、滑槽;2、焊接装置;3、输送板;31、滑动条;4、支架;5、焊接元件;6、移位机构;61、l型杆;62、扭转弹簧;63、转轴;7、往返运动机构;71、电机;72、半齿轮;73、齿条;74、固定框;75、连接板;751、凸起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位机构与往返运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位机构与往返运动机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往返运动机构结构示意图。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包括:底座1、凹槽11、焊接装置2和支架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凹槽11,且底座1顶部位于凹槽11两侧等距固定有支架4,且支架4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焊接装置2,焊接装置2与现有的接就是运用各种可熔的合金(焊锡)联接金属部件的进程。焊锡的熔点比被焊材料的低,这样部件就会在不被熔化的情况下,通过其表面发生分子间的联络结束焊接,焊接可以分为软焊接和硬焊接,软焊接温度低于450℃,硬焊接高于450℃。硬焊接通常用于银、金、钢、铜等金属,其焊接点比软焊接强健得多,抗剪强度为软焊接的20~30倍。以上两种热联接通常均运用焊接这一术语,因为两例中均为将熔融的焊锡写入到两个待装置的清洁且挨近的固体金属表面的细长缝隙中,焊接保证了金属的连续性。一方面,两种金属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联接或物理附着联络在一起,表现为一个强健的金属整体,但这种联接是不连续的,有时金属的表面如果有氧化物绝缘膜,则它们甚至对错物理接触的。机械联接与焊接比拟的另一个缺陷是接触面继续发生氧化作用而致使电阻的添加。另外,颤动和其他机械冲击也可以使接头松动。焊接则消除了这些难题,焊接部位不发生相对移动,接触面不会氧化,连续的导电方法得以坚持。焊接是两种金属间的融合进程,焊锡在熔融状态下,将溶解有些与之相接触的金属,而被焊接的金属表面则常常有一薄层焊锡不能溶解的氧化膜,助焊剂就是用来去掉这层氧化膜的。

参考图1所示,所述底座1内部位于凹槽11处设有便于往复运动提供动能的往返运动机构7,且底座1内部位于往返运动机构7上端等距设有便于输送物件的移位机构6,所述往返运动机构7与移位机构6为传动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位于移位机构6两侧固定有输送板3,且输送板3表面上等距设有焊接元件5,所述移位机构6与焊接元件5为滑动接触,在往返运动机构7和移位机构6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焊接元件5匀速的输送作用。

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往返运动机构7包括电机71、半齿轮72、齿条73、固定框74和连接板75,所述电机71固定安装在凹槽11底部,且电机71输出端固定有半齿轮72,所述半齿轮72顶部设有固定框74,且固定框74两侧内壁固定有齿条73,所述半齿轮72与齿条73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框74顶部固定有连接板75,电机71带动半齿轮72转动,在半齿轮72交替性和固定框74两侧齿条73啮合作用下,使固定框74和连接板75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参考图2所示,所述底座1位于凹槽11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2,所述连接板75两侧固定有凸起条751,且凸起条751与滑槽12为滑动连接,在凸起条751和滑槽12的作用下,使连接板75移动更加稳定。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移位机构6包括l型杆61、扭转弹簧62和转轴63,所述转轴63底部固定在往返运动机构7的连接板75顶部,且转轴63顶部转动连接有l型杆61,所述转轴63与l型杆61连接处固定有扭转弹簧62,所述扭转弹簧62的一端与转轴63固定连接,且扭转弹簧62的另一端与l型杆61固定连接,在往返运动机构7的运动下,使l型杆61顶端不断与焊接元件5接触,并推动焊接元件5的移动,当l型杆61顶端位于焊接元件5左端时,在扭转弹簧62的作用下,使其复位,重复推动焊接元件5的工作。

参考图3所示,所述输送板3两侧内壁固定有滑动条31,且焊接元件5通过滑动条31与输送板3为滑动连接,使焊接元件5在输送板3上滑动更加顺利。

参考图3所示,所述l型杆61采用软质橡胶材质制成,减小l型杆61与焊接元件5之间接触造成的损坏。

工作原理:在使用装置时,人为将焊接元件5放置输送板3上,开启电机71,电机71带动半齿轮72转动,在半齿轮72交替性和固定框74两侧齿条73啮合作用下,使固定框74和连接板75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在往返运动机构7的运动下,使l型杆61顶端不断与焊接元件5接触,并推动焊接元件5的移动,当l型杆61顶端位于焊接元件5左端时,在扭转弹簧62的作用下,使其复位,重复推动焊接元件5的工作,从而使焊接元件5进入到焊接部位,开启焊接装置2对其进行焊接,此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在往返运动机构7和移位机构6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焊接元件5匀速的输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且更容易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包括:底座(1)、凹槽(11)、焊接装置(2)和支架(4),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凹槽(11),且底座(1)顶部位于凹槽(11)两侧等距固定有支架(4),且支架(4)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焊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位于凹槽(11)处设有便于往复运动提供动能的往返运动机构(7),且底座(1)内部位于往返运动机构(7)上端等距设有便于输送物件的移位机构(6),所述往返运动机构(7)与移位机构(6)为传动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位于移位机构(6)两侧固定有输送板(3),且输送板(3)表面上等距设有焊接元件(5),所述移位机构(6)与焊接元件(5)为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返运动机构(7)包括电机(71)、半齿轮(72)、齿条(73)、固定框(74)和连接板(75),所述电机(71)固定安装在凹槽(11)底部,且电机(71)输出端固定有半齿轮(72),所述半齿轮(72)顶部设有固定框(74),且固定框(74)两侧内壁固定有齿条(73),所述半齿轮(72)与齿条(73)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框(74)顶部固定有连接板(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位于凹槽(11)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2),所述连接板(75)两侧固定有凸起条(751),且凸起条(751)与滑槽(12)为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6)包括l型杆(61)、扭转弹簧(62)和转轴(63),所述转轴(63)底部固定在往返运动机构(7)的连接板(75)顶部,且转轴(63)顶部转动连接有l型杆(61),所述转轴(63)与l型杆(61)连接处固定有扭转弹簧(62),所述扭转弹簧(62)的一端与转轴(63)固定连接,且扭转弹簧(62)的另一端与l型杆(6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板(3)两侧内壁固定有滑动条(31),且焊接元件(5)通过滑动条(31)与输送板(3)为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杆(61)采用软质橡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包括:底座、凹槽、焊接装置和支架,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底座顶部位于凹槽两侧等距固定有支架,且支架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有焊接装置,所述底座内部位于凹槽处设有便于往复运动提供动能的往返运动机构,且底座内部位于往返运动机构上端等距设有便于输送物件的移位机构,所述往返运动机构与移位机构为传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位于移位机构两侧固定有输送板,且输送板表面上等距设有焊接元件,所述移位机构与焊接元件为滑动接触,此种焊接治具的移位装置,在往返运动机构和移位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焊接元件匀速的输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方便且更容易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魏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高精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