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线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在将汽车上的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差速器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或制动蹄温传感器等与汽车的ecu连接时需要用到连接线。连接线包括两根芯线,每一芯线外均套接有保护外管20,每一芯线的一端均连接有一插针,插针用于与另一连接线、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差速器传感器、油温传感器、制动蹄温传感器以及汽车的ecu等进行插接以便于信息传递。为便于连接线的插针与外界插接以进行信息传递,插针外往往注塑成型插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在插针外注塑成型插接件时,由于两个插针之间没有绝缘材料,两个插针容易接触而导通,从而使得连接线不可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线以及汽车,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线,包括:至少两根芯线;至少两个保护外管,所述保护外管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保护外管包裹一所述芯线,并且,所述至少两根芯线的一端裸露;至少两个插针,所述插针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的一端与一所述芯线的一端连接;绝缘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插针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插针相互隔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插针包括连接部、缩颈部和插接部;所述缩颈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插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缩颈部的纵截面的面积小于连接部和插接部的纵截面的面积;一所述插针的连接部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芯线的一端连接,一所述插针的缩颈部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插针均设置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位于所述连接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防滑件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压痕。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绝缘支架朝每一所述定位槽均延伸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同一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并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插针。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至少所述两个定位槽的槽口均位于所述绝缘支架的同一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绝缘支架为柔性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连接线还包括外层套管,所述外层套管套接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并且,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的一端裸露。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连接线还包括至少两个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绝缘管套接于一所述保护外管的一端,所述绝缘管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所述绝缘管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时,所述绝缘管的另一端部分覆盖所述插针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连接线以及汽车,连接线包括至少两根芯线、至少两个保护外管、至少两个插针和绝缘支架。所述保护外管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保护外管包裹一所述芯线,并且,所述至少两根芯线的一端裸露。所述插针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的一端与一所述芯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绝缘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插针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插针相互隔离。通过所述绝缘支架将所述连接线的所述至少两个插针相互隔离,从而可避免所述至少两个插针,和/或,所述至少两根芯线之间相互接触而导通,进而可降低所述连接线的次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连接线100包括:至少两根芯线10、至少两个保护外管20、至少两个插针30、绝缘支架40、外层套管50和至少两个绝缘管60。所述保护外管2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保护外管20包裹一所述芯线10,并且,所述至少两根芯线10的一端裸露。所述插针3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30的一端与一所述芯线10的一端连接。所述绝缘支架40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插针3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30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相互隔离。所述外层套管50套接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20。所述绝缘管6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绝缘管60套接于一所述芯线10的一端,所述绝缘管60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50,所述绝缘管60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50时,所述绝缘管60的另一端部分覆盖所述插针30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支架40将所述连接线100的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相互隔离,从而可降低所述连接线100的次品率。
对于上述至少两个插针30,请参阅图2,所述插针30包括连接部301、缩颈部302、插接部303和防滑件304。所述缩颈部3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301的一端和插接部303的一端连接,所述缩颈部302的纵截面的面积小于连接部301和插接部303的纵截面的面积。一所述插针30的连接部301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芯线10的一端连接,一所述插针30的缩颈部302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防滑件304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301的压痕。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中,所述插针30铆接于所述芯线10上,所述插针30铆接于所述芯线10时形成所述压痕,即所述防滑件304。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防滑件304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所述防滑件304为所述插针30朝外延伸的凸起(图未示)。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连接部30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303用于与另一所述连接线100插接,或者,所述插接部303用于与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差速器传感器、油温传感器、制动蹄温传感器以及汽车的ecu等进行插接以便于信息传递。
对于上述绝缘支架40,请参阅图1和图3,绝缘支架40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绝缘支架40朝每一所述定位槽均延伸有第一限位件401和第二限位件402,同一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一限位件401和第二限位件402相对并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401和第二限位件402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插针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插针30设置缩颈部302时,所述第一限位件401和第二限位件402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插针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所述两个定位槽的槽口均位于所述绝缘支架40的一侧,至少所述两个定位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绝缘之间的一侧,则将所述插针30卡接于所述绝缘支架40方便。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40为柔性件,所述绝缘支架40为柔性件,则方便将所述插针30卡接于所述绝缘支架40。
需要说明的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插针30均卡接于多个所述绝缘支架40,则所述插针30的定位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过所述绝缘支架40卡接所述插针30,所述插针30露出所述绝缘支架40的另一端的长度相同,则便于所述插针30与另一所述连接线100,或者,与刹车磨损报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差速器传感器、油温传感器、制动蹄温传感器以及汽车的ecu等进行插接以便于信息传递。
对于上述外层套管50和至少两个绝缘管60,请参阅图2,所述外层套管50套接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20,并且,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20的一端裸露。所述绝缘管6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绝缘管60套接于一所述保护外管20的一端,所述绝缘管60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50,所述绝缘管60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50时,所述绝缘管60的另一端部分覆盖所述插针30的一端。通过设置所述绝缘管60,则可避免所述插针30与所述芯线10连接的连接处接触而导通,影响所述连接线100的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所述绝缘管60。由于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通过所述绝缘支架40相互隔离,因此,所述插针30与所述芯线10连接的连接处也具有一定的缝隙。然而,通过设置所述绝缘管60,则可避免所述连接处受外力挤压时接触而导通,影响所述连接线10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管60的数量也可少于所述芯线10的数量,例如,所述绝缘管60的数量比所述芯线10的数量少一个,或者,所述绝缘管60间隔设置于所芯线10,则所述绝缘管60的数量至少为所述芯线10的数量除以2之后再取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线100包括至少两根芯线10、至少两个保护外管20、至少两个插针30和绝缘支架40。所述保护外管2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保护外管20包裹一所述芯线10,并且,所述至少两根芯线10的一端裸露。所述插针30的数量与所述芯线1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30的一端与一所述芯线10的一端连接。所述绝缘支架40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插针30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30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相互隔离。通过所述绝缘支架40将所述连接线100的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相互隔离,从而可避免所述至少两个插针30,和/或,所述至少两根芯线10之间相互接触而导通,进而可降低所述连接线100的次品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实施例,所述汽车包括所述连接线100。对于连接线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根芯线;
至少两个保护外管,所述保护外管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保护外管包裹一所述芯线,并且,所述至少两根芯线的一端裸露;
至少两个插针,所述插针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的一端与一所述芯线的一端连接;
绝缘支架,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插针的数量相同,一所述插针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插针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连接部、缩颈部和插接部;
所述缩颈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插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缩颈部的纵截面的面积小于连接部和插接部的纵截面的面积;
一所述插针的连接部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芯线的一端连接,一所述插针的缩颈部卡接于一所述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均设置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位于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压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支架朝每一所述定位槽均延伸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同一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并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插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两个定位槽的槽口均位于所述绝缘支架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为柔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层套管,所述外层套管套接于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并且,所述至少两个保护外管的一端裸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数量与所述芯线的数量相同,一所述绝缘管套接于一所述保护外管的一端,所述绝缘管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所述绝缘管的一端抵接所述外层套管时,所述绝缘管的另一端部分覆盖所述插针的一端。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