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1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室内装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安装墙板随之出现,墙板用来安装软包,软包除了有美化空间的作用外,更重要是的它具有阻燃,吸音,隔音,防潮,防霉,抗菌,防水,防油,防尘,防污,防静电,防撞的功能。软包是采用粘贴或打钉方式安装固定的,将做好的软包板块固定在木基层板上,此方式固定后不能调整偏差,当软包出现损坏,需要对整个墙板进行拆除,才能进行软包更换,十分麻烦,并且浪费物料;因此,提出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解决现有的墙面安装板组装复杂,更换软包麻烦,更换时浪费物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包括底板、墙板、顶板和软包,所述墙板一表面阵列有若干卡柱,所述卡柱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墙板一表面还阵列有若干隔板,所述软包的一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一表面贯穿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凸起相适应,所述软包与卡柱卡装配合,所述墙板周侧面设置有装饰框,卡柱插入卡槽,凸起插入凹槽,隔板对软包进行限位,软包完成安装,该方式使软包可以进行独立安装拆卸,装饰板起到装饰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框底面设置有第一插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板槽,所述第一板槽的尺寸与第一插板相适应,所述第一插板与第一板槽相配合,第一插板插入第一板槽进行固定,底板对墙板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板一表面贯穿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底板一侧面贯穿有若干第一适应孔,所述第一适应孔的尺寸和位置均与第一螺孔相适应,所述第一适应孔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第一适应孔与第一螺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使墙板固定更稳,增加墙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框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周侧面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表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位置和尺寸均与固定槽相适应,转轴使转动柱转动,固定柱插入固定槽对墙板进行固定,极大地提升了墙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底面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固定柱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第一磁铁与第二磁体配合,使固定柱与固定槽配合地更稳定,固定柱不易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框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板槽,所述顶板底面设置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的尺寸与第二板槽相适应,所述第二插板与第二板槽相配合,第二插板插入第二板槽,第二插板对软包进行固定,使软包固定的更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槽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适应孔,所述顶板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贯穿第二插板,所述第二螺孔与第二适应孔螺纹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螺孔与第二适应孔固定,使顶板固定地更稳,并且方便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另一表面阵列有若干竖杆和若干横杆,竖杆和横杆增强墙板的支撑性,让该结构更牢固更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使软包在安装后不易受到摩擦,并且使软包固定的更稳且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第一插板和第一板槽,对墙板进行支撑,并且安装拆卸十分简单,方便工人的装配工作;通过设置第一适应孔和第一螺孔,使第一插板与第一板槽固定的更稳,增强了墙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槽、转动槽、转动柱和固定柱,极大地提升了墙板的稳定性,并且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工人装配;通过设置多组磁铁,使固定柱不易脱落;通过设置顶板、第二插板和第二板槽,使软包固定的更稳;通过设置卡住、凸起、卡槽和凹槽,让软包可以进行独立安装拆卸,更换起来更加简单;通过设置第二插板、第二插槽、第二螺孔和第二适应孔,使顶板固定地更稳,并且方便拆卸安装;通过设置横杆和竖杆,增强了该墙板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装置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软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墙板;3、装饰框;4、卡柱;5、凸起;6、隔板;7、第一插板;8、第一螺孔;9、第一板槽;10、第一适应孔;11、顶板;12、第二插板;13、第二板槽;14、第二螺孔;15、第二适应孔;16、转动槽;17、转轴;18、转动柱;19、固定柱;20、第一磁铁;21、固定槽;22、第二磁铁;23、软包;24、卡槽;25、凹槽;26、缓冲垫;27、竖杆;28、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包括底板1、墙板2、顶板11和软包23,墙板2一表面阵列有若干卡柱4,卡柱4上表面设置有凸起5,墙板2一表面还阵列有若干隔板6,软包23的一侧面设置有卡槽24,卡槽24一表面贯穿有凹槽25,凹槽25的尺寸与凸起5相适应,软包23与卡柱4卡装配合,墙板2周侧面设置有装饰框3,卡柱4插入卡槽24,凸起5插入凹槽25,隔板6对软包23进行限位,软包23完成安装,该方式使软包23可以进行独立安装拆卸,装饰板3起到装饰作用。

优选地,装饰框3底面设置有第一插板7,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板槽9,第一板槽9的尺寸与第一插板7相适应,第一插板7与第一板槽9相配合,第一插板7插入第一板槽9进行固定,底板1对墙板2进行支撑。

优选地,第一插板7一表面贯穿有若干第一螺孔8,底板1一侧面贯穿有若干第一适应孔10,第一适应孔10的尺寸和位置均与第一螺孔8相适应,第一适应孔10与第一螺孔8螺纹配合,第一适应孔10与第一螺孔8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使墙板2固定更稳,增加墙板2的稳定性。

优选地,装饰框3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槽21。

优选地,底板1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槽16,转动槽16内部设置有转轴17,转轴17周侧面设置有转动柱18,转动柱18一表面设置有固定柱19,固定柱19的位置和尺寸均与固定槽21相适应,转轴17使转动柱18转动,固定柱19插入固定槽21对墙板2进行固定,极大地提升了墙板的稳定性。

优选地,固定槽21底面设置有第二磁铁22,固定柱19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20,第一磁铁20与第二磁铁22相互吸引,第一磁铁20与第二磁体22配合,使固定柱19与固定槽21配合地更稳定,固定柱19不易脱落。

优选地,装饰框3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板槽13,顶板11底面设置有第二插板12,第二插板12的尺寸与第二板槽13相适应,第二插板12与第二板槽13相配合,第二插板12插入第二板槽13,第二插板12对软包23进行固定,使软包23固定的更稳。

优选地,第二板槽13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适应孔15,顶板1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螺孔14,第二螺孔14贯穿第二插板12,第二螺孔14与第二适应孔15螺纹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螺孔14与第二适应孔15固定,使顶板11固定地更稳,并且方便拆卸安装。

优选地,墙板2另一表面阵列有若干竖杆27和若干横杆28,竖杆27和横杆28增强墙板2的支撑性,让该结构更牢固更耐用。

优选地,软包23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垫26,缓冲垫26使软包23在安装后不易受到摩擦,并且使软包23固定的更稳且不易损坏。

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的使用方法:将第一插板7插入第一板槽9,在第一适应孔10与第一螺孔8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旋转转动柱18,将固定柱19插入固定槽21,第一磁铁20与第二磁铁22相互吸引;安装软包23,将卡柱4插入卡槽24,再将凸起5插入凹槽25,将软包23铺满墙板2,隔板6对软包23进行分隔,增强软包23的稳定性;再将第二插板12插入第二板槽13,通过螺栓将第二螺孔14与第二适应孔15固定;竖杆27和横杆28起到增强结构的作用;当软包23出现损坏时,拆下顶板11,找到对应位置的软包23,将软包23拿出更换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包括底板(1)、墙板(2)、顶板(11)和软包(2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2)一表面阵列有若干卡柱(4),所述卡柱(4)上表面设置有凸起(5),所述墙板(2)一表面还阵列有若干隔板(6),所述软包(23)的一侧面设置有卡槽(24),所述卡槽(24)一表面贯穿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的尺寸与凸起(5)相适应,所述软包(23)与卡柱(4)卡装配合,所述墙板(2)周侧面设置有装饰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框(3)底面设置有第一插板(7),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板槽(9),所述第一板槽(9)的尺寸与第一插板(7)相适应,所述第一插板(7)与第一板槽(9)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7)一表面贯穿有若干第一螺孔(8),所述底板(1)一侧面贯穿有若干第一适应孔(10),所述第一适应孔(10)的尺寸和位置均与第一螺孔(8)相适应,所述第一适应孔(10)与第一螺孔(8)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框(3)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槽(16),所述转动槽(16)内部设置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周侧面设置有转动柱(18),所述转动柱(18)一表面设置有固定柱(19),所述固定柱(19)的位置和尺寸均与固定槽(21)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21)底面设置有第二磁铁(22),所述固定柱(19)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20),所述第一磁铁(20)与第二磁铁(22)相互吸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框(3)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板槽(13),所述顶板(11)底面设置有第二插板(12),所述第二插板(12)的尺寸与第二板槽(13)相适应,所述第二插板(12)与第二板槽(13)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槽(13)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适应孔(15),所述顶板(1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螺孔(14),所述第二螺孔(14)贯穿第二插板(12),所述第二螺孔(14)与第二适应孔(15)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2)另一表面阵列有若干竖杆(27)和若干横杆(2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23)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缓冲垫(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板结构,涉及室内装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墙板、顶板和软包,墙板一表面阵列有若干卡柱,卡柱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墙板一表面还阵列有若干隔板,软包的一侧面设置有卡槽,卡槽一表面贯穿有凹槽,墙板周侧面设置有装饰框,装饰框底面设置有第一插板,底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板槽,装饰框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板槽,顶板底面设置有第二插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柱、凸起、凹槽、顶板和底板,让墙面安装板组装更简单,并且可以单独对软包进行更换,更换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李国川;孙青峰;汪群敏;周鹏强;王太行;陈志;魏小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