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全pin通流5a工作电流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顺应市扬需求,在现有单个连接器hdmi制造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个连接器并列的新产品,但是其制造精度及产品结构均不完善,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52008076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排插板式电连接器,包括五金外壳、绝缘本体和若干个导电端子,所述五金外壳具有一中空结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隔板,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排插槽,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排插槽,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五金外壳的中空结构中,所述导电端子相互错开排布成右、中、左三排插板式结构,且导电端子具有一弯折部,所述右、左排端子在弯折部呈直角弯折分别形成第一排导电端子和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排端子在弯折部交叉分配至第一排导电端子和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插入绝缘本体的第一排插槽,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插入绝缘本体的第二排插槽。
上述的三排插板式电连接器主要解决焊接时短路的技术问题,但其端子是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散热的技术问题,但存在使异物直接进入连接器内部、影响连接器性能或者造成连接器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连接器主体内设置多排折弯的pin脚,并在后端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连接器主体内,避免产生因异物影响连接器性能或导致连接器短路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pin针以及连接器后盖,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pin针的前端从pin针插槽接入连接器主体后pin针的后端向下呈90°折弯,所述连接器后盖从连接器主体以及pin针的后端下侧向上插接装配并与连接器主体相互固定,所述连接器后盖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所述pin针的后端穿过连接器后盖上的pin针插槽与外接连通。通过从连接器主体后端装配的连接器后盖密封连接器主体内部,能够避免外界的异物落入连接器内部,能够避免因异物导致连接器短路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主体以及连接器后盖上的pin针插槽的排数均为三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主体后端面上还包括逐步向其外侧方向延伸的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下侧,所述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以及连接器主体的后端面上,所述pin针包括上排pin针、中排pin针、下排pin针,所述上排pin针设置于第二阶梯面pin针插槽内,所述中排pin针设置于第一阶梯面pin针插槽内,所述下排pin针设置于连接器主体后端面pin针插槽内。
将连接器主体的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与连接器主体后端面上,各排的pin针并不相互接触,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的功能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能够保证长度较长的pin针能够顺利的插入pin针插槽内,同时保证pin针受压力时不后退,能够使pin针更好的插接固定于连接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阶梯面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排pin针的长度大于中排pin针,所述中排pin针的长度大于下排pin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端还包括第四阶梯面,所述第四阶梯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后端面的下端,其为一向连接器主体内侧方向凹入的卡槽,所述第四阶梯面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连接器后盖的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阶梯面相匹配,且其两侧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匹配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三凸起部相互卡扣连接。
当连接器后盖从连接器主体后端向上装配时,第二凸起部与连接器主体相接触,通过在上设置的第三凸起部与第四阶梯面侧端面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相互卡接固定,能够保证连接器主体与连接器后盖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连接器后盖的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后盖的两侧外壁以及后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内连通的排气槽。由于在连接器主体的后侧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通过设置的排气槽使得连接器内部与外界形成对流,便于连接器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主体下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引脚卡槽,所述引脚卡槽内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卡接固定的外接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连接器主体内设置多排折弯的pin脚,并在后端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异物落入连接器主体内,从而避免因异物导致连接器短路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将连接器主体的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与连接器主体后端面上,各排的pin针并不相互接触,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的功能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能够保证长度较长的pin针能够顺利的插入pin针插槽内,同时保证pin针受压力时不后退,能够使pin针更好的插接固定于连接器内。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由于在连接器主体的后侧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通过设置的排气槽使得连接器内部与外界形成对流,便于连接器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起到散热的作用,能够确保产品正常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连接器主体与pin针的后视图;
图3所示为图1中连接器主体与pin针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图1中连接器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连接器主体;2、连接器后盖;3、第一阶梯面;4、第二阶梯面;5、上排pin针;6、中排pin针;7、下排pin针;8、第四阶梯面;9、第一凸起部;10、第二凸起部;11、第三凸起部;12、凹槽;13、排气槽;14、外接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1、pin针以及连接器后盖2,所述连接器主体1上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pin针的前端从pin针插槽接入连接器主体后pin针的后端向下呈90°折弯,所述连接器后盖2从连接器主体1以及pin针的后端下侧向上插接装配并与连接器主体1相互固定,所述连接器后盖2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所述pin针的后端穿过连接器后盖2上的pin针插槽与外接连通。通过从连接器主体1后端装配的连接器后盖2密封连接器主体内部,能够避免外界的异物落入连接器内部,能够避免因异物导致连接器短路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主体1以及连接器后盖2上的pin针插槽的排数均为三排。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主体1后端面上还包括逐步向其外侧方向延伸的第一阶梯面3以及第二阶梯面4,所述第二阶梯面4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下侧,所述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以及连接器主体的后端面上,所述pin针包括上排pin针5、中排pin针6、下排pin针7,所述上排pin针5设置于第二阶梯面4pin针插槽内,所述中排pin针6设置于第一阶梯面3pin针插槽内,所述下排pin针7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后端面pin针插槽内。
将连接器主体1的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与连接器主体1后端面上,各排的pin针并不相互接触,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的功能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阶梯面3以及第二阶梯面4能够保证长度较长的pin针能够顺利的插入pin针插槽内,同时保证pin针受压力时不后退,能够使pin针更好的插接固定于连接器内。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第一阶梯面3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上排pin针5的长度大于中排pin针6,所述中排pin针6的长度大于下排pin针7。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后端还包括第四阶梯面8,所述第四阶梯面8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后端面的下端,其为一向连接器主体1内侧方向凹入的卡槽,所述第四阶梯面8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9,所述连接器后盖2的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凸起部10,所述第二凸起部10与所述第四阶梯面8相匹配,且其两侧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9匹配的第三凸起部11,所述第一凸起部9与第三凸起部11相互卡扣连接。
当连接器后盖2从连接器主体1后端向上装配时,第二凸起部10与连接器主体1相接触,通过在上设置的第三凸起部11与第四阶梯面8侧端面设置的第一凸起部9相互卡接固定,能够保证连接器主体1与连接器后盖2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连接器后盖2的脱落。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后盖2的两侧外壁以及后端面均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壁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1内连通的排气槽13。由于在连接器主体1的后侧加装连接器后盖2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通过设置的排气槽13使得连接器内部与外界形成对流,便于连接器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主体1下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引脚卡槽,所述引脚卡槽内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卡接固定的外接引脚14。
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的设计重点是:
1、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主体内设置多排折弯的pin脚,并在后端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异物落入连接器主体内,从而避免因异物进入导致影响连接器性能或者使连接器短路。
2、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将连接器主体的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与连接器主体后端面上,各排的pin针并不相互接触,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的功能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能够保证长度较长的pin针能够顺利的插入pin针插槽内,同时保证pin针受压力时不后退,能够使pin针更好的插接固定于连接器内。
3、本实施例中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由于在连接器主体的后侧加装连接器后盖使得连接器的内部形成封闭式环境,通过设置的排气槽使得连接器内部与外界形成对流,便于连接器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起到散热的作用,能够确保产品正常使用,延长产品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pin针以及连接器后盖,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pin针的前端从pin针插槽接入连接器主体后pin针的后端向下呈90°折弯,所述连接器后盖从连接器主体以及pin针的后端下侧向上插接装配并与连接器主体相互固定,所述连接器后盖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有多排pin针插槽,所述pin针的后端穿过连接器后盖上的pin针插槽与外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以及连接器后盖上的pin针插槽的排数均为三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后端面上还包括逐步向其外侧方向延伸的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下侧,所述pin针插槽设置于阶梯面以及连接器主体的后端面上,所述pin针包括上排pin针、中排pin针、下排pin针,所述上排pin针设置于第二阶梯面pin针插槽内,所述中排pin针设置于第一阶梯面pin针插槽内,所述下排pin针设置于连接器主体后端面pin针插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连接器主体上端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pin针的长度大于中排pin针,所述中排pin针的长度大于下排pin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端还包括第四阶梯面,所述第四阶梯面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后端面的下端,其为一向连接器主体内侧方向凹入的卡槽,所述第四阶梯面两侧端面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连接器后盖的前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阶梯面相匹配,且其两侧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匹配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三凸起部相互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后盖的两侧外壁以及后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内连通的排气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高效散热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下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引脚卡槽,所述引脚卡槽内设置有与连接器主体卡接固定的外接引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