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属于环焊机辅助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焊机是指针对环形缝隙进行焊接的机器设备,比如家用空调器压缩机上下盖与壳体接缝的焊缝就是环焊机焊接的,环焊机分为立式环焊机和卧式环焊机。在卧式环焊机焊接过程中,工件转动的稳定性关系到焊缝表面成形质量与内部质量;为了提升工件转动的稳定性,大多出卧式环焊机在工件下方放置托架进行支撑,但传统的托架构造单一,支撑稳定性较差,不能对工件起到有效支撑,而现有的托架虽然稳定性好,但不能根据工件直径大小进行调节,导致支撑范围受限,现在急需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进行左右调节和前后调节,支撑范围广,稳定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工件、环焊机主体、三爪卡盘、支撑腿、操作台、可调支撑机构、导轨座以及限位盘,所述操作台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环焊机主体,所述环焊机主体右端面设置有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右端面卡装有工件,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安装有导轨座,所述导轨座上侧焊接有限位盘,所述导轨座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所述操作台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所述可调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前滑座、第一滚筒、第一连接杆、立板、滚珠丝杆、支撑板、蜗杆、第二滚筒、后滑座、滑动板、定位板、轴承座、延伸辊以及卡头,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卡装有前滑座,所述前滑座内侧安装有第一滚筒,所述前滑座左端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啮合有蜗杆,所述前滑座后侧卡装有后滑座,所述后滑座内侧安装有第二滚筒,所述限位盘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延伸辊,所述延伸辊环形侧面右侧卡装有轴承座,所述限位盘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贴合有卡头,所述导轨座上侧焊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端面下侧贴合有定位板,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右侧焊接有立板,所述立板内部上侧啮合有滚珠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内部穿插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安装有两组,且两组支撑辊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限位滑座,且限位滑座与导轨座相匹配,所述限位滑座焊接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滑座规格相同,所述滑动板右端面焊接有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前端面焊接有转盘,所述蜗杆后档后侧卡装有后限位板,且后限位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端面后侧,所述蜗杆环形侧面前侧卡装有前限位板,且前限位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端面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滑座卡装有两组,且两组后滑座规格相同,所述两组后滑座之间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前滑座和后滑座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卡头安装有四组,且四组卡头规格相同,所述卡头右端面焊接有紧固螺栓,所述限位盘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槽均与紧固螺栓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支撑座、前滑座、第一滚筒、第一连接杆、立板、滚珠丝杆、支撑板、蜗杆、第二滚筒、后滑座、滑动板、定位板、轴承座、延伸辊以及卡头,该设计可以根据长短不同的工件进行夹持限位,并且方便对粗细不同的工件进行支撑,解决了原有工件在被环焊机焊接时不稳定,导致焊接质量变差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撑效果。
因第一滚筒内部穿插有支撑辊,支撑辊安装有两组,且两组支撑辊规格相同,两组支撑辊可以有效对第一滚筒进而第二滚筒进行支撑,因后滑座卡装有两组,且两组后滑座规格相同,两组后滑座之间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一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螺纹旋转方向相反,该设计在蜗杆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会同步异向移动,进而带动前滑座和后滑座同步异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进行左右调节和前后调节,支撑范围广,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中可调支撑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中可调支撑机构中支撑座的左视剖面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工件、2-环焊机主体、3-三爪卡盘、4-支撑腿、5-操作台、6-可调支撑机构、7-导轨座、8-限位盘、61-支撑座、62-前滑座、63-第一滚筒、64-第一连接杆、65-立板、66-滚珠丝杆、67-支撑板、68-蜗杆、69-第二滚筒、611-后滑座、612-滑动板、613-定位板、614-轴承座、615-延伸辊、616-卡头、631-支撑辊、661-连接板、681-转盘、682-后限位板、683-前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工件1、环焊机主体2、三爪卡盘3、支撑腿4、操作台5、可调支撑机构6、导轨座7以及限位盘8,操作台5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腿4,操作台5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环焊机主体2,环焊机主体2右端面设置有三爪卡盘3,三爪卡盘3右端面卡装有工件1,操作台5上端面左侧安装有导轨座7,导轨座7上侧焊接有限位盘8,导轨座7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6,操作台5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6。
可调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座61、前滑座62、第一滚筒63、第一连接杆64、立板65、滚珠丝杆66、支撑板67、蜗杆68、第二滚筒69、后滑座611、滑动板612、定位板613、轴承座614、延伸辊615以及卡头616,操作台5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撑座61,支撑座61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卡装有前滑座62,前滑座62内侧安装有第一滚筒63,前滑座62左端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杆64,第一连接杆64内部中间位置啮合有蜗杆68,前滑座62后侧卡装有后滑座611,后滑座611内侧安装有第二滚筒69,限位盘8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延伸辊615,延伸辊615环形侧面右侧卡装有轴承座614,限位盘8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贴合有卡头616,导轨座7上侧焊接有滑动板612,滑动板612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板67,支撑板67右端面下侧贴合有定位板613,操作台5上端面右侧焊接有立板65,立板65内部上侧啮合有滚珠丝杆66,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工件在被环焊机焊接时不稳定,导致焊接质量变差的问题。
第一滚筒63内部穿插有支撑辊631,支撑辊631安装有两组,且两组支撑辊631规格相同,两组支撑辊631可以有效对第一滚筒63进而第二滚筒69进行支撑,滑动板612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限位滑座,且限位滑座与导轨座7相匹配,限位滑座焊接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滑座规格相同,滑动板612右端面焊接有连接板661,该设计提高了滑动板612左右移动稳定性,连接板661方便滚珠丝杆66对滑动板612施加推拉力,蜗杆68前端面焊接有转盘681,蜗杆68后档后侧卡装有后限位板682,且后限位板68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61上端面后侧,蜗杆68环形侧面前侧卡装有前限位板683,且前限位板68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61上端面前侧,转盘681方便对蜗杆68进行转动调节,前限位板683和后限位板682提高了蜗杆68转动稳定性。
后滑座611卡装有两组,且两组后滑座611规格相同,两组后滑座611之间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一连接杆64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螺纹旋转方向相反,该设计在蜗杆68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杆64和第二连接杆会同步异向移动,进而带动前滑座62和后滑座611同步异向移动,支撑座61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前滑座62和后滑座611相匹配,该设计可以有效对前滑座62和后滑座611进行导向,卡头616安装有四组,且四组卡头616规格相同,卡头616右端面焊接有紧固螺栓,限位盘8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开设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槽均与紧固螺栓相匹配,紧固螺栓方便对卡头616进行定位,限位槽方便紧固螺栓在限位盘8内部进行移动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将一组工件1夹持固定在三爪卡盘3中,再把另一组工件1左端面与夹持固定后的工件1右端面相贴合,然后根据另一组工件1右端面与限位盘8左端面之间距离对限位盘8左右位置进行调节,先顺时针转动滚珠丝杆66,使滚珠丝杆66在立板65内部上侧啮合转动向左侧移动,此时滚珠丝杆66会通过连接板661对滑动板612施加推力,进而使滑动板612向左侧移动,而限位盘8会和滑动板612同步向左侧移动,同理,逆时针转动滚珠丝杆66便可以使限位盘8向右侧移动,当限位盘8左端面与另一组工件1左端面相贴合时便可以停止转动滚珠丝杆66,此时松开紧固螺栓对卡头616向内侧移动对另一组工件1进行夹持,而后借助外界扳手再将紧固螺栓进行拧紧,进而对卡头616进行定位,而定位板613和轴承座614方便对限位盘8高低位置进行调整,随后顺时针转动转盘681使蜗杆68转动啮合第一连接杆64和第二连接杆,进而使第一连接杆64和第二连接杆同步向内侧移动,而第一滚筒63和第二滚筒69会和第一连接杆64和第二连接杆同步移动,对另一组工件1环形侧面下侧进行贴合支撑,从而使另一组工件1在转动时稳定性更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工件、环焊机主体、三爪卡盘、支撑腿、操作台、可调支撑机构、导轨座以及限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装配有环焊机主体,所述环焊机主体右端面设置有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右端面卡装有工件,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安装有导轨座,所述导轨座上侧焊接有限位盘,所述导轨座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所述操作台上侧设置有可调支撑机构;
所述可调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前滑座、第一滚筒、第一连接杆、立板、滚珠丝杆、支撑板、蜗杆、第二滚筒、后滑座、滑动板、定位板、轴承座、延伸辊以及卡头,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左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卡装有前滑座,所述前滑座内侧安装有第一滚筒,所述前滑座左端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啮合有蜗杆,所述前滑座后侧卡装有后滑座,所述后滑座内侧安装有第二滚筒,所述限位盘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延伸辊,所述延伸辊环形侧面右侧卡装有轴承座,所述限位盘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贴合有卡头,所述导轨座上侧焊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端面下侧贴合有定位板,所述操作台上端面右侧焊接有立板,所述立板内部上侧啮合有滚珠丝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内部穿插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安装有两组,且两组支撑辊规格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限位滑座,且限位滑座与导轨座相匹配,所述限位滑座焊接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滑座规格相同,所述滑动板右端面焊接有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前端面焊接有转盘,所述蜗杆后档后侧卡装有后限位板,且后限位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端面后侧,所述蜗杆环形侧面前侧卡装有前限位板,且前限位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座上端面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座卡装有两组,且两组后滑座规格相同,所述两组后滑座之间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槽与前滑座和后滑座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环焊机工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安装有四组,且四组卡头规格相同,所述卡头右端面焊接有紧固螺栓,所述限位盘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有四组,且四组限位槽均与紧固螺栓相匹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