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各种电子器件常用的基本配件之一,电连接器主要包括塑胶及安装在塑胶上的导脚,现有技术中导脚的构造设计不合理,导脚与塑胶的固定不牢固,当电连接器与外界的对接连接器频繁插接时,导脚会相对塑胶移动而导致使用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电连接器,借助端子的固持部的构造设置,确保端子稳固固定在绝缘体上,在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过程中,避免端子相对绝缘体发生位置移动而使用不良,确保电连接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设置于绝缘体的多个端子,端子设有显露出绝缘体的接触部,接触部用于接触导通外界的插接连接器;端子具有设置于绝缘体内的固持部,接触部自固持部弯折而成,固持部的宽度大于接触部的宽度;多个端子的固持部平行设置。
其中,绝缘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与第一本体插接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设有用于容设外界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孔;第二本体设有平板部,所有端子的固持部均位于平板部内,接触部突伸出平板部并伸入插接孔内。
其中,所有端子的固持部形成多个固持排,多个固持排平行设置,多个固持排沿平板部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一固持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子的固持部。
其中,平板部包括第一舌板及与第一舌板贴设的第二舌板,固持排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第一个固持排的固持部位于第一舌板内,第二个固持排的固持部夹持在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之间,第三个固持排的固持部位于第二舌板内。
其中,第二本体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立板及设置于立板的隔板,平板部、隔板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平板部、立板均位于第一本体内,隔板位于第一本体外;端子还具有自固持部弯折的焊接部,固持部的宽度大于焊接部的宽度,焊接部设置于隔板并用于焊接外界的导体。
其中,隔板具有卡槽,焊接部容设在卡槽内,焊接部具有用于容设外界的导体的盲槽。
其中,所有端子的焊接部形成平行的两个焊接排,每一焊接排包括平行的多个焊接部,两个焊接排分别设置于隔板彼此远离的两侧。
其中,还包括包覆在绝缘体外侧的屏蔽壳,屏蔽壳设有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的焊脚,屏蔽壳设有显露绝缘体上的接触部的让位孔及位于让位孔内的两个弹性夹片,两个弹性夹片用于夹持外界的插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自固持部弯折而成,固持部的宽度大于接触部的宽度;多个端子的固持部平行设置;借助端子的固持部的构造设置,确保端子稳固固定在绝缘体上,在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过程中,避免端子相对绝缘体发生位置移动而使用不良,确保电连接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绝缘体2—端子3—接触部
4—固持部5—第一本体6—第二本体
7—第一舌板8—第二舌板9—立板
11—隔板12—焊接部13—卡槽
14—盲槽15—屏蔽壳16—焊脚
17—弹性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安装设置在绝缘体1上的多个端子2,端子2设有显露出绝缘体1的接触部3,接触部3用于接触导通外界的插接连接器。本实施例中,改良式电连接器为rj连接器,根据实际需要,rj连接器可以为rj45连接器,也可以为rj11连接器。
端子2具有固定设置在绝缘体1内的固持部4,接触部3自固持部4弯折而成,接触部3、固持部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固持部4的宽度大于接触部3的宽度,固持部4大致为矩形平板,接触部3大致为直线条;多个端子2的固持部4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电连接器的端子2的接触部3自固持部4弯折而成,固持部4的宽度大于接触部3的宽度;多个端子2的固持部4平行设置;借助端子2的固持部4的构造设置,确保端子2稳固固定在绝缘体1上,在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过程中,避免端子2相对绝缘体1发生位置移动而使用不良,确保电连接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绝缘体1包括第一本体5及与第一本体5插接固定的第二本体6,第一本体5设有用于容设外界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孔;将绝缘体1拆分成第一本体5、第二本体6两部分构成,简化绝缘体1的构造设计,当端子2的固持部4安装在第二本体6之后,再将端子2露出平板部的一端弯折形成接触部3,提升端子2的弯折良率,之后再将弯折后的端子2连通第二本体6一起装入第一本体5内。
第二本体6设有平板部,所有端子2的固持部4均位于平板部内,接触部3突伸出平板部并伸入插接孔内。借助平板部防护端子2的固持部4,一方面避免固持部4因外露受到碰触而使用不良,另一方面借助平板部的内表面抵触挡止固持部4,避免固持部4相对平板部移动而导致安装不良。
所有端子2的固持部4形成多个固持排,多个固持排平行设置,多个固持排沿平板部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一固持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子2的固持部4。经由多个固持部4的构造布局,避免同一固持排内相邻两个固持部4之间的距离过小而使用不良,确保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平板部包括第一舌板7及与第一舌板7贴设的第二舌板8,固持排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第一个固持排的固持部4位于第一舌板7内,第二个固持排的固持部4夹持在第一舌板7与第二舌板8之间,第三个固持排的固持部4位于第二舌板8内。借助两个舌板的设置,确保多个固持排稳固固定在平板部内,利用两个舌板的构造对多个固持排稳固限位,避免固持排的位置不准而导致制造不良,提升电连接器的制造良率。
第二本体6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立板9及设置在立板9上的隔板11,平板部、隔板11分别位于立板9的两侧,隔板11位于立板9的中部,平板部位于立板9的上部,平板部、立板9均位于第一本体5内,隔板11位于第一本体5外。
端子2还具有自固持部4弯折的焊接部12,固持部4的宽度大于焊接部12的宽度,焊接部12设置在隔板11上并用于焊接外界的导体。借助端子2的构造设计,确保端子2稳固固定在第二本体6上,利用隔板11对焊接部12的限位,避免焊接部12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而焊接不良,提升电连接器的制造良率。
隔板11具有卡槽13,焊接部12容设在卡槽13内,焊接部12具有用于容设外界的导体的盲槽14。借助卡槽13的内槽面挡止限位焊接部12,避免焊接部12相对隔板11移动而焊接不良。利用盲槽14容设外界的导体及容设外界的焊锡液,提升导体与焊接部12的焊接良率及焊接牢固性。
所有端子2的焊接部12形成平行的两个焊接排,每一焊接排包括平行的多个焊接部12,两个焊接排分别设置在隔板11彼此远离的两侧上。经由两个焊接排的构造布局,增大多个端子2的焊接部12之间的距离,避免多个端子2的焊接部12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粘连,提升焊接良率。
还包括包覆在绝缘体1外侧的屏蔽壳15,屏蔽壳15设有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的焊脚16,屏蔽壳15设有显露绝缘体1上的接触部3的让位孔及位于让位孔内的两个弹性夹片17,两个弹性夹片17用于夹持外界的插接连接器。
借助焊脚16与电路板的焊接,确保屏蔽壳15、绝缘体1稳固固定在外界的电路板上。借助屏蔽壳15提升电连接器的强度,降低电连接器受到碰触或挤压而损坏的几率。利用屏蔽壳15屏蔽防护电连接器,降低电连接器所受到的电磁干扰。借助两个弹性夹片17稳固夹持住对接连接器,提升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一种改良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设置于绝缘体的多个端子,端子设有显露出绝缘体的接触部,接触部用于接触导通外界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具有设置于绝缘体内的固持部,接触部自固持部弯折而成,固持部的宽度大于接触部的宽度;多个端子的固持部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与第一本体插接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设有用于容设外界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孔;第二本体设有平板部,所有端子的固持部均位于平板部内,接触部突伸出平板部并伸入插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端子的固持部形成多个固持排,多个固持排平行设置,多个固持排沿平板部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一固持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子的固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平板部包括第一舌板及与第一舌板贴设的第二舌板,固持排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第一个固持排的固持部位于第一舌板内,第二个固持排的固持部夹持在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之间,第三个固持排的固持部位于第二舌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本体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立板及设置于立板的隔板,平板部、隔板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平板部、立板均位于第一本体内,隔板位于第一本体外;端子还具有自固持部弯折的焊接部,固持部的宽度大于焊接部的宽度,焊接部设置于隔板并用于焊接外界的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隔板具有卡槽,焊接部容设在卡槽内,焊接部具有用于容设外界的导体的盲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端子的焊接部形成平行的两个焊接排,每一焊接排包括平行的多个焊接部,两个焊接排分别设置于隔板彼此远离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在绝缘体外侧的屏蔽壳,屏蔽壳设有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的焊脚,屏蔽壳设有显露绝缘体上的接触部的让位孔及位于让位孔内的两个弹性夹片,两个弹性夹片用于夹持外界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