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转换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实际使用中,因各种规格端子的存在,且各种机器上采用的端子座各部相同,因而可能使不同厂牌的机器之间产生转换的问题。各端子的电极端随不同针数而有各种不同的外形规格,针数越多,所占布板空间越大,端子通过锁螺丝的方式来完成接线工序,所需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端子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转换端子结构接线较为繁琐,所需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换端子结构,包括底座、pcb线路板、插座和多个弹片式端子,所述pcb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多个所述弹片式端子和所述插座均与所述pcb线路板连接,所述弹片式端子由多组接线机构组成,所述接线机构包括设有凸起的固定架、与所述凸起转动连接的压扣以及用于使所述压扣回位的弹性部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有进线孔,所述压扣位于所述进线孔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底座包括基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另一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为相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底部的插销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中部且与所述插销座适配的插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位于所述插销两侧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基板上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插销座包括两组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底端的l型插销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片式端子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片式端子有十组接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的pcb线路板设有与其连接的插座和多个弹片式端子,弹片式端子由多组接线机构组成,通过向下按压接线机构的压扣,压扣带动接线机构的弹性部件向下转动,使得固定架上的进线孔的缝隙变大,将连接线插入进线孔,松开压扣即完成接线工序,其接线工序简单易操作,降低所需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端子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端子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端子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换端子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底座;2-pcb线路板;3-插座;4-弹片式端子;5-凸起;6-固定架;7-压扣;8-弹性部件;9-进线孔;10-插孔;11-拉片;12-上凸片;13-下凸片;101-基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4-插销座;15-插销;16-凸台;17-l型插销片;18-凹槽;19-立板;20-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种转换端子结构,包括底座1、pcb线路板2、插座3和多个弹片式端子4,pcb线路板2设置在底座1上,多个弹片式端子4和插座3均与pcb线路板2连接,弹片式端子4由多组接线机构组成,接线机构包括设有凸起5的固定架6、与凸起5转动连接的压扣7以及用于使压扣7回位的弹性部件8,固定架6顶部设有进线孔9,压扣7位于所述进线孔9下方。
具体实施时,如图1-5所示,所述压扣7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起5适配的圆形通孔,所述压扣7一端通过该圆形通孔与所述凸起5转动连接,所述压扣7中部设有插孔10;所述弹性部件8一端与所述凸起5转动连接,所述弹性部件8上设有拉片11、上凸片12和下凸片13,所述拉片11一端与弹性部件8顶端连接,所述拉片11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插孔10下方的压扣底部连接,所述上凸片12位于所述插孔10中,所述下凸片13位于所述压扣7下方,所述上凸片12和下凸片13对所述压扣7进行限位作用;接线时,将所述压扣7下压,压扣7通过所述弹性部件8向下压开,此时将连接线插入所述进线孔9,然后松开所述压扣7,所述弹性部件8回位,带动所述压扣7将连接线压紧。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1上的pcb线路板2设有与其连接的插座3和多个弹片式端子4,弹片式端子4由多组接线机构组成,通过向下按压接线机构的压扣7,压扣7带动接线机构的弹性部件8向下转动,使得固定架6上的进线孔9的缝隙变大,将连接线插入进线孔9,松开压扣7即完成接线工序,其接线工序简单易操作,降低所需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基板101、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所述第一侧板102通过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101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03通过第二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101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为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01底部的插销座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2中部且与所述插销座14适配的插销1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2上且位于所述插销15两侧的凸台16。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侧板102与所述第二侧板1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02通过所述插销15两侧的凸台16快速定位,即两所述凸台16卡在所述插销座14两侧,使所述插销15能快速对准插销座14进行安装;同理,所述第二侧板103与所述第一侧板102的安装方式一致;安装完毕后,所述第一侧板102和所述第二侧板103再通过螺丝与所述基板101锁紧,结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插销座14包括两组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101底端的l型插销片17。具体实施时,所述l型插销片17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101底部,彼此不相连,当所述插销15插入所述插销座14时,所述插销座14受到挤压并向外撑开;所述插销座14的设计结构简单且便于所述插销15的插入,使所述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可快速与所述基板101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基板101上设有凹槽18。具体实施时,在基板101上设置凹槽18,并在所述基板101的立板19上、第一侧板102以及第二侧板103的等同位置上设有内槽20,便于pcb线路板2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弹片式端子4有四个;所述弹片式端子4有十组接线机构。具体实施时,所述弹片式端子4为10p弹片式端子4,且有四个,每两个10p弹片式端子4并列设置在pcb线路板2一侧,插座3设置在pcb线路板2另一侧,大大节省了布板空间;该插座3为40p牛角式插座3,即其四个10p弹片式端子4的针数总和与40p牛角式插座3上的针数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pcb线路板(2)、插座(3)和多个弹片式端子(4),所述pcb线路板(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多个所述弹片式端子(4)和所述插座(3)均与所述pcb线路板(2)连接,所述弹片式端子(4)由多组接线机构组成,所述接线机构包括设有凸起(5)的固定架(6)、与所述凸起(5)转动连接的压扣(7)以及用于使所述压扣(7)回位的弹性部件(8),所述固定架(6)顶部设有进线孔(9),所述压扣(7)位于所述进线孔(9)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基板(101)、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所述第一侧板(102)通过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101)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03)通过第二定位机构与所述基板(101)另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为相同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01)底部的插销座(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2)中部且与所述插销座(14)适配的插销(1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02)上且位于所述插销(15)两侧的凸台(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座(14)包括两组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101)底端的l型插销片(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上设有凹槽(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式端子(4)有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式端子(4)有十组接线机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