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对软硬包的安装还是沿用一套老式的制作方法:基层现场制作,将皮革或人造革与密度板按设计要求的分格,划块进行预裁,用海绵填充,将软包铺满密度板反扣压边20~30mm,用枪钉钉于密度板上,在将包好软包用枪钉固定于基层上照此类推完成整个软包面。
目前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对软硬的安装基层施工,主要是以基层龙骨加木基层板为主,软硬包与基层连接采用胶水,随时间推移,基层胶水和空气接触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面层脱落,使得安装之后稳定性不高,从而影响后期工程质量,其次木基层的施工工序复杂,木基层需要刷防火涂料三遍,必须达到消防的防火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软硬包,所述软硬包包括底层软硬包和上层软硬包,所述底层软硬包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底层软硬包和上呈软硬包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套筒一端与底层软硬包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套筒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套筒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套筒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滑槽和限位槽,所述底层软硬包内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所述限位块设置于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限位槽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底层软硬包内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套筒一端设置于竖板内侧,所述竖板内侧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贯穿第一支撑杆并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所述限位槽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横向龙骨和连接片,所述横向龙骨和连接片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u形,所述横向龙骨和连接片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横向龙骨通过螺钉与底层软硬包和上层软硬包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滑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横向龙骨之间。
优选的,所述底层软硬包内侧设置有竖轴,所述竖轴贯穿横向龙骨和连接片,所述竖轴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竖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底层软硬包和上层软硬包拐角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井字形。
优选的,所述底层软硬包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龙骨,所述上层软硬包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竖向龙骨,所述第一竖向龙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龙骨和第二竖向龙骨相对的一端均设置于连接件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龙骨和第二竖向龙骨均通过螺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挡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外侧靠近套筒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通过将滑轮置于滑槽内部,并且将限位块置于限位槽内部,从而将其初步置于安装板顶部,此时转动套筒可以带动第二支撑杆转动,并且还可以带动套筒和第二支撑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底端抵住限位槽内部底端,第二支撑杆转动可以带动限位块向上移动,从而对底层软硬包进行固定,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底层软硬包进行排列和固定,从而便于打好基础,为上层软硬包的安装提供便利,能够显著提高施工的效率,在实际操作时更加便捷和实用。
2、该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通过设置有连接件,当底层软硬包安装好之后可以将连接件放置在底层软硬包顶部两个拐角处,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竖向龙骨与连接件进行固定,然后将上层软硬包放置在连接件顶部,此时通过螺栓将连接件与第二竖向龙骨进行固定,从而将上层软硬包固定在底层软硬包顶部,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上层软硬包进行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
3、该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当上层软硬包安装好之后可以连接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横向龙骨之间,然后将竖轴贯穿横向龙骨与连接片,在通过锁紧螺母对连接皮进行固定,从而对上层软硬包与底层软硬包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有利于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安装板;2、底层软硬包;3、上层软硬包;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套筒;7、限位块;8、滑槽;9、限位槽;10、连接板;11、滑轮;12、竖板;13、横向龙骨;14、连接片;15、竖轴;16、连接件;17、第一竖向龙骨;18、第二竖向龙骨;19、紧固螺母;2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如图1-8所示,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顶部设置有软硬包,软硬包包括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拐角处设置有连接件16,连接件1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井字形,通过设置有连接件16可以方便快速地对上层软硬包3进行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
底层软硬包2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龙骨17,第一竖向龙骨17和第二竖向龙骨18均通过螺栓与连接件16固定连接,上层软硬包3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竖向龙骨18,第一竖向龙骨17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第一竖向龙骨17和第二竖向龙骨18相对的一端均设置于连接件16侧面,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上层软硬包3进行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
底层软硬包2包括支撑组件,底层软硬包2和上呈软硬包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套筒6,套筒6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第一支撑杆远离套筒6一端与底层软硬包2相铰接,底层软硬包2内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2,第一支撑杆4远离套筒6一端设置于竖板12内侧,竖板12内侧固定连接有销轴,销轴贯穿第一支撑杆4并与第一支撑杆4转动连接,限位槽9的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限位槽9倾斜设置,安装板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20,第一支撑杆4靠近套筒6一端与套筒6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杆4外侧靠近套筒6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套筒6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第二支撑杆5靠近套筒6一端与套筒6固定连接,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底层软硬包2进行排列和固定,从而便于打好基础。
第二支撑杆5远离套筒6一端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与第二支撑杆5螺纹连接,安装板1顶部设置有滑槽8和限位槽9,底层软硬包2内侧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挡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滑轮11转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挡板之间,连接板10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连接板10底端设置有滑轮11,滑轮11滑动连接于滑槽8内部,限位块7设置于限位槽9内部,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限位槽9的内径;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限位槽9的内径,因此当限位块7置于限位槽9内部时可以防止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5转动可以带动限位块7向上移动,有利于使限位块7抵住限位槽9顶部的内壁。
连接组件包括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u形,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横向龙骨13通过螺钉与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固定连接,连接片14滑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横向龙骨13之间,底层软硬包2内侧设置有竖轴15,竖轴15贯穿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竖轴15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竖轴15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9。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安装板1顶部设置有滑槽8和限位槽9,使用时将底层软硬包2置于安装板1顶部,将滑轮11置于滑槽8内部,并且将限位块7置于限位槽9内部,然后将底层软硬包2向一侧推动,从而将其初步置于安装板1顶部,此时转动套筒6,这里套筒6与第一支撑杆4螺纹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杆5与套筒6固定连接,因此转动套筒6时可以带动第二支撑杆5转动,并且还可以带动套筒6和第二支撑杆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5底端抵住限位槽9内部底端,这里限位块7与第二支撑杆5螺纹连接,并且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限位槽9的内径,因此当限位块7置于限位槽9内部时可以防止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5转动可以带动限位块7向上移动,有利于使限位块7抵住限位槽9顶部的内壁,此时通过第二支撑杆5和限位块7可以对第二支撑杆5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杆4对底层软硬包2进行固定,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底层软硬包2进行排列和固定,从而便于打好基础,为上层软硬包3的安装提供便利,能够显著提高施工的效率,在实际操作时更加便捷和实用;
通过设置有连接件16,当底层软硬包2安装好之后可以将连接件16放置在底层软硬包2顶部两个拐角处,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竖向龙骨17与连接件16进行固定,然后将上层软硬包3放置在连接件16顶部,此时通过螺栓将连接件16与第二竖向龙骨18进行固定,从而将上层软硬包3固定在底层软硬包2顶部,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对上层软硬包3进行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
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当上层软硬包3安装好之后可以连接片14设置于相邻两个横向龙骨13之间,然后将竖轴15贯穿横向龙骨13与连接片14,在通过锁紧螺母对连接皮进行固定,从而对上层软硬包3与底层软硬包2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有利于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工作原理:通过将滑轮11置于滑槽8内部,并且将限位块7置于限位槽9内部,然后将底层软硬包2向一侧推动,从而将其初步置于安装板1顶部,此时转动套筒6,使得第二支撑杆5底端抵住限位槽9内部底端,并且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限位槽9的内径,因此当限位块7置于限位槽9内部时可以防止其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杆5转动可以带动限位块7向上移动,通过第二支撑杆5和限位块7可以对第二支撑杆5进行固定,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杆4对底层软硬包2进行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顶部设置有软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包包括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所述底层软硬包(2)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底层软硬包(2)和上呈软硬包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套筒(6),所述套筒(6)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第一支撑杆远离套筒(6)一端与底层软硬包(2)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靠近套筒(6)一端与套筒(6)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靠近套筒(6)一端与套筒(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远离套筒(6)一端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与第二支撑杆(5)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1)顶部设置有滑槽(8)和限位槽(9),所述底层软硬包(2)内侧设置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底端设置有滑轮(11),所述滑轮(11)滑动连接于滑槽(8)内部,所述限位块(7)设置于限位槽(9)内部,所述限位块(7)的宽度大于限位槽(9)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软硬包(2)内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2),所述第一支撑杆(4)远离套筒(6)一端设置于竖板(12)内侧,所述竖板(12)内侧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贯穿第一支撑杆(4)并与第一支撑杆(4)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9)的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所述限位槽(9)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所述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u形,所述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横向龙骨(13)通过螺钉与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14)滑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横向龙骨(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软硬包(2)内侧设置有竖轴(15),所述竖轴(15)贯穿横向龙骨(13)和连接片(14),所述竖轴(15)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竖轴(15)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软硬包(2)和上层软硬包(3)拐角处设置有连接件(16),所述连接件(1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井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软硬包(2)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龙骨(17),所述上层软硬包(3)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竖向龙骨(18),所述第一竖向龙骨(17)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龙骨(17)和第二竖向龙骨(18)相对的一端均设置于连接件(16)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龙骨(17)和第二竖向龙骨(18)均通过螺栓与连接件(16)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滑轮(11)转动连接于相邻两个挡板之间,所述连接板(10)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面软硬包集成化装配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外侧靠近套筒(6)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6)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