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2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墙体装饰中,软包墙面因为其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及一定的防撞性能而被广泛运用与建筑安装中。

在一些寒冷地区由于供暖的需要,所以会在装配式软包墙面上安装散热装置,一般在软包墙面施工后再安装散热装置,使得散热装置在软包墙面的外侧,若散热装置较多,例如体育场馆中二排及三排挂墙设置,散热片几乎覆盖了整个软包墙面,进而使得软包墙面基本起不到防撞及吸音作用。

现有的软包墙面的结构为外皮层、背板层以及夹于两层之间的填充材料,其中填充材料常见的有海绵;海绵使用久了之后会发生缩变(发生形变后,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降低了软包墙面的防撞效果。

对软包墙面进行安装施工时,一般是将整个软包墙面利用多个螺钉固定,而打钉时,是通过人工扶住软包墙面,使其紧紧的靠在墙体上,然后再逐个打入螺钉,从而导致整个安装过程十分的繁琐且容易出现软包墙面安装错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外皮层,所述后板为中空结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外皮层之间均设有与后板固定连接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散热管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头,五个所述散热管的末端延伸至后板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后板顶面的中部开设有插孔,所述导气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通过插孔延伸至后板的外部,且进气管的外表面安装有与后板固定连接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外皮层的中部安装有隔板,所述外皮层与隔板之间设有填充材料,隔板起到分隔填充材料和缓冲机构的作用,使得在填充材料受到挤压时,隔板也可以跟随其一起发生形变而移动。

优选的,所述隔板由硬质橡胶制成,所述填充材料为海绵,橡胶制成的隔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隔板发生形变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填充材料为海绵,海绵具有很好的防撞性能及吸音效果,保证软包墙面的正常功能。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端部与后板固定连接,在隔板的下方设有贴合的缓冲机构,同时当填充材料收到挤压撞击时会对缓冲机构施加作用力,此时缓冲机构会提供二次缓冲,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性能。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尾端与后板固定连接,在压板挤压缓冲弹簧时,缓冲弹簧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不仅可以提供二次缓冲,同时也可以帮助填充材料复位。

优选的,所述填充材料的最大压缩位置与散热头的端部平齐,目的是为了在软质的外皮层带动填充材料形变时,此时散热头不会裸露出来,更进一步避免了散热头受到损坏,同时散热头为硬质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

优选的,所述后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耳,所述挂耳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挂耳分别位于后板的四角,四个所述挂耳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在后板的侧面安装有带有安装孔的挂耳,然后再利用螺钉进行二次固定,使得整体固定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后板的背面安装有胶条,先利用胶条进行初步安装,便于将后板与墙体进行连接,有利于后续的二次固定,节省了人力,使得固定更加的方便。

优选的,所述胶条呈“x”形分布在后板的背后,且x形胶条的中部为圆形,x形胶条可以在节约胶条使用量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可以保证粘接的稳定性,同时,中部为圆形保证了后板的中部被固定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两个外皮层之间设有散热管,同时散热管的顶部安装有散热头,通过将外部的散热装置与进气管连通,从而可以导入热空气,而导入的热空气经过进气管后会进入到横管的内部,流经导气管最后进入到各个散热管的内部,并通过散热头进行散热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散热装置无需安装在软包墙面的外侧,只要散热装置通过一根管道将热空气导入进气管中即可,然后软包墙面上即可散出热空气,使得软包墙面的施工更加自由方便,且不会影响软包墙面的防撞和吸音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皮层的下方设有填充材料即海绵,海绵可以提供一次缓冲作用,提高了防撞性能,同时在填充材料的下方设有隔板,而隔板由硬质橡胶制成,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同时在隔板的下方设有贴合的缓冲机构,同时当填充材料收到挤压撞击时会对缓冲机构施加作用力,此时缓冲机构会提供二次缓冲,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不会出现填充材料发生形变后而降低整个软包墙面的防撞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施工时将多个外皮层及内部结构装配安装在后板上,安装时可以将后板放倒后安装,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省力方便,然后即可将整个后板安装在墙体上,由于后板的背面设有x形胶条,先利用胶条进行初步安装,同时在后板的侧面安装有带有安装孔的挂耳,然后再利用螺钉进行二次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整个安装过程十分方便且不会发生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孔的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板;2、外皮层;3、隔板;4、填充材料;5、缓冲机构;501、压板;502、缓冲弹簧;6、输气管;7、散热管;8、散热头;9、导气管;10、横管;11、进气管;12、插孔;13、密封圈;14、挂耳;15、安装孔;16、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包括后板1,后板1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外皮层2,将多个外皮层2及内部结构装配安装在后板1上,安装时可以将后板1放倒后安装,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省力方便,然后即可将整个后板1安装在墙体上,由于后板1的背面设有x形胶条16,先利用胶条16进行初步安装,同时在后板1的侧面安装有带有安装孔15的挂耳14,然后再利用螺钉进行二次固定,后板1为中空结构,每两个相邻的外皮层2之间均设有与后板1固定连接的散热管7,每两个外皮层2之间设有散热管7,同时散热管7的顶部安装有散热头8,通过将外部的散热装置与进气管11连通,从而可以导入热空气,而导入的热空气经过进气管11后会进入到横管10的内部,流经导气管9最后进入到各个散热管7的内部,并通过散热头8进行散热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散热装置无需安装在软包墙面的外侧,只要散热装置通过一根管道将热空气导入进气管11中即可,然后软包墙面上即可散出热空气,散热管7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散热管7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头8,五个散热管7的末端延伸至后板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后板1顶面的中部开设有插孔12,导气管9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的顶端通过插孔12延伸至后板1的外部,且进气管11的外表面安装有与后板1固定连接的密封圈13。

其中,外皮层2的中部安装有隔板3,外皮层2与隔板3之间设有填充材料4,隔板3起到分隔填充材料4和缓冲机构5的作用,使得在填充材料4受到挤压时,隔板3也可以跟随其一起发生形变而移动。

其中,隔板3由硬质橡胶制成,填充材料4为海绵,橡胶制成的隔板3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隔板3发生形变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填充材料4为海绵,在外皮层2的下方设有填充材料4即海绵,海绵可以提供一次缓冲作用,提高了防撞性能,同时在填充材料4的下方设有隔板3,而隔板3由硬质橡胶制成,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同时在隔板3的下方设有贴合的缓冲机构5,同时当填充材料4收到挤压撞击时会对缓冲机构5施加作用力,此时缓冲机构5会提供二次缓冲,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性能,海绵具有很好的防撞性能及吸音效果,保证软包墙面的正常功能。

其中,隔板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的端部与后板1固定连接,在隔板3的下方设有贴合的缓冲机构5,同时当填充材料4收到挤压撞击时会对缓冲机构5施加作用力,此时缓冲机构5会提供二次缓冲,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撞性能。

其中,缓冲机构5包括压板501,压板5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502,缓冲弹簧502的尾端与后板1固定连接,在压板501挤压缓冲弹簧502时,缓冲弹簧502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不仅可以提供二次缓冲,同时也可以帮助填充材料4复位。

其中,填充材料4的最大压缩位置与散热头8的端部平齐,目的是为了在软质的外皮层2带动填充材料4形变时,此时散热头8不会裸露出来,更进一步避免了散热头8受到损坏,同时散热头8为硬质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中,后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耳14,挂耳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挂耳14分别位于后板1的四角,四个挂耳14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15,在后板1的侧面安装有带有安装孔15的挂耳14,然后再利用螺钉进行二次固定,使得整体固定效果更好。

其中,后板1的背面安装有胶条16,先利用胶条16进行初步安装,便于将后板1与墙体进行连接,有利于后续的二次固定,节省了人力,使得固定更加的方便。

其中,胶条16呈“x”形分布在后板1的背后,且x形胶条16的中部为圆形,x形胶条可以在节约胶条16使用量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可以保证粘接的稳定性,同时,中部为圆形保证了后板1的中部被固定稳定。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时,首先将多个外皮层2及内部结构装配安装在后板1上,然后在后板1的背后安装有胶条16,接着将整个后板1利用胶条16安装在墙体上,然后利用钉子将挂耳14与墙体安装在一起完成整个软包墙面的安装,当需要散热时,将外部的散热装置与进气管11的端部,最终热气会通过散热头8散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1),所述后板(1)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外皮层(2),所述后板(1)为中空结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外皮层(2)之间均设有与后板(1)固定连接的散热管(7),所述散热管(7)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散热管(7)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头(8),五个所述散热管(7)的末端延伸至后板(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所述后板(1)顶面的中部开设有插孔(12),所述导气管(9)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的顶端通过插孔(12)延伸至后板(1)的外部,且进气管(11)的外表面安装有与后板(1)固定连接的密封圈(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层(2)的中部安装有隔板(3),所述外皮层(2)与隔板(3)之间设有填充材料(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由硬质橡胶制成,所述填充材料(4)为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的端部与后板(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压板(501),所述压板(5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502),所述缓冲弹簧(502)的尾端与后板(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4)的最大压缩位置与散热头(8)的端部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耳(14),所述挂耳(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挂耳(14)分别位于后板(1)的四角,四个所述挂耳(14)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的背面安装有胶条(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16)呈“x”形分布在后板(1)的背后,且x形胶条(16)的中部为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装配式软包墙面,包括后板,所述后板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外皮层,所述后板为中空结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外皮层之间均设有与后板固定连接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散热管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头,五个所述散热管的末端延伸至后板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流经导气管最后进入到各个散热管的内部,并通过散热头进行散热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散热装置无需安装在软包墙面的外侧,只要散热装置通过一根管道将热空气导入进气管中即可,然后软包墙面上即可散出热空气,使得软包墙面的施工更加自由方便,且不会影响软包墙面的防撞和吸音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周晨;刘龙;宋勇丰;冯余爽;马慧玲;丁晨生;段景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