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26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迅猛。隧道建设数量越来越多,里程数也在不断增长,由于隧道处于地下,自然会受到水的影响;在已建成的隧道中,大多都发生隧道渗漏水这一病害,而且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渗漏水病害轻则降低工程的服务水平,重则危及运营安全。工程经验表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自然成为渗漏水的多发部位。对于施工缝处的防水设施,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是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前者设置于衬砌结构的背面,后者设置与衬砌结构中部,但是并未得到理想的防水效果。

此外,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分布广泛,自然就会出现另一必须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硬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化合物结晶析出堵塞排水管这一病害,排水管被堵住以后,隧道排水系统失效,会造成地下水位升高,衬砌承受的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衬砌的承载能力时,衬砌自然会发生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处,包括卡槽、绒毛层、半圆软管和土工布,所述卡槽固定在隧道施工缝内的隧道前一板二衬与后一板二衬之间,卡槽的开口端朝上且卡槽的底部位于隧道施工缝的下端面上且卡槽的中心线与隧道施工缝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绒毛层植绒于半圆软管内表面,所述半圆软管固定在卡槽内且半圆软管顶端和卡槽的顶端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土工布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且完全覆盖住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卡槽顶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上锚固板;所述卡槽底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下锚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两侧壁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上锚固板和下锚固板上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状突起等间距排列,所述上锚固板上的齿状突起呈阶梯状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锚固板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端面之间有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状突起端部有横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此装置,可以改变以前施工缝处只防水不排水的施工逻辑,不仅将水隔绝在外,还将水流引导排走,一举两得;

2、通过此装置,可以预防岩溶坏境中钙离子、镁离子等结晶析出堵塞排水管的问题,避免在后期因排水管堵塞造成二衬破坏的影响;

3、通过此装置,可以省去背贴式止水带和中埋式止水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4、通过此装置,可以解决原本防水板安装时的工人经验不足而引起的防水板失效的情况;

5、通过此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状突起;101、横肋;2、卡槽;3、土工布;4、绒毛层;5、半圆软管;6、上锚固板;7、下锚固板;8、隧道施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安装在隧道施工缝8处,包括卡槽2、绒毛层4、半圆软管5和土工布3,所述卡槽2固定在隧道施工缝8内的隧道前一板二衬与后一板二衬之间,卡槽2的开口端朝上且卡槽2的底部位于隧道施工缝8的下端面上且卡槽2的中心线与隧道施工缝8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绒毛层4植绒于半圆软管5内表面,即绒毛垂直于半圆软管5的内表面且在内表面(迎水面)等间距排列,所述半圆软管5固定在卡槽2内且半圆软管5顶端和卡槽2的顶端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土工布3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且完全覆盖住卡槽2。

通过将本实施例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内,土工布3可以将水隔绝在施工缝8外,防止隧道上方土壤中的水进入隧道施工缝8内,提高了隧道施工缝处的防水能力;而由于设置了卡槽2、绒毛层4、半圆软管5,地下水透过隧道防水板到达防水板与二衬间的间隙后,通过该半圆软管5流入隧道排水系统,排出隧道外,提高了隧道施工缝8处的排水能力;绒毛层4析出的结晶不会停留过长,从而预防堵塞半圆软管5的问题出现,避免在后期因半圆软管5堵塞造成二衬破坏的影响。

如图1、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卡槽2顶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上锚固板6;所述卡槽2底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下锚固板7,下锚固板7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端面之间有夹角;卡槽2两侧壁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1,齿状突起1端部有横肋101。上锚固板6和下锚固板7上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1。齿状突起1等间距排列,所述上锚固板6上的齿状突起1呈阶梯状排列。上锚固板6、下锚固板7和齿状突起1的设置都是为了使卡槽2更好地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防止整个装置发生位移。

使用时,如图3、图4所示,首先将卡槽2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内,然后通过上锚固板6、下锚固板7和齿状突起1将卡槽2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再将涂覆有绒毛层4的半圆软管5固定到卡槽2内,最后盖上土工布3,并将土工布3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上端面使其完全覆盖住卡槽2,土工布3可以将水隔绝在施工缝外,防止隧道上方土壤中的水进入隧道施工缝内,提高了隧道施工缝处的防水能力;而由于设置了卡槽2、绒毛层4、半圆软管5,地下水透过隧道防水板到达防水板与二衬间的间隙后,通过该半圆软管5流入隧道排水系统,排出隧道外,提高了隧道施工缝处的排水能力;绒毛层4析出的结晶不会停留过长,避免在后期因半圆软管5堵塞造成二衬破坏的影响;而且本实施例省去背贴式止水带和中埋式止水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槽(2)、绒毛层(4)、半圆软管(5)和土工布(3),所述卡槽(2)固定在隧道施工缝内的隧道前一板二衬与后一板二衬之间,卡槽(2)的开口端朝上且卡槽(2)的底部位于隧道施工缝的下端面上且卡槽(2)的中心线与隧道施工缝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绒毛层(4)植绒于半圆软管(5)内表面,所述半圆软管(5)固定在卡槽(2)内且半圆软管(5)顶端和卡槽(2)的顶端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土工布(3)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且完全覆盖住卡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顶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上锚固板(6);所述卡槽(2)底端两侧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下锚固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两侧壁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板(6)和下锚固板(7)上设有用于锚固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内的齿状突起(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两侧壁的齿状突起(1)等间距排列,所述上锚固板上的齿状突起(1)呈阶梯状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锚固板(7)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端面之间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突起(1)端部有横肋(1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缝处的预防结晶堵管的防排水装置,安装在隧道施工缝处,包括卡槽、绒毛层、半圆软管和土工布,卡槽固定在隧道施工缝内的隧道前一板二衬与后一板二衬之间,卡槽的开口端朝上且卡槽的底部位于隧道施工缝的下端面上且卡槽的中心线与隧道施工缝的中心线对齐,绒毛层附着于半圆软管内表面,半圆软管固定在卡槽内且半圆软管顶端和卡槽的顶端与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土工布固定在隧道前一板二衬和后一板二衬的上端面且完全覆盖住卡槽。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提高了二衬接缝处防排水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川;许泽琪;周元辅;刘真;董志明;历永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邦建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国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