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接线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输送的普及,线缆及光缆已经极大地应用,而随着线缆线路的大量应用,并且电力线缆的传输线路非常长,因而线缆具有大量的接线端头,同时长距离的输线需要保持线缆一定的张紧度。线缆的连接可以使用线缆接头盒,但是现有的接线盒无法在两段线缆连接后,通过调节进而保持两段线缆连接后张紧的状态,进而增加了线缆在连接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难度。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一种能够可调节式的线缆的辅助连接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线缆端部连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两段线缆连接难度大,且不能调节线缆张紧程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此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和接线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弓形架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弓形架,而所述弓形架连接于线缆的端部,且所述弓形架呈弓形;接线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内,其包括压线件和接线盒,所述压线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接线盒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弓形架包括限位环、弓形杆和限位栓,所述限位环和限位栓分别位于所述弓形杆的两侧,而所述限位环固定于所述线缆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环、弓形杆和限位栓内均设置有匹配所述线缆的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栓包括栓管和紧固帽,所述紧固帽螺纹配合在所述栓管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栓管的管体外侧壁上具有螺纹,而其径向侧壁中均匀开设有分割槽,沿其管体的轴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杆成对设置,其包括螺纹杆和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螺纹杆的中部,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各自配合于所述弓形杆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线件包括压线耳柄和压盖,所述压线耳柄和压盖配合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线耳柄连接于所述接线盒的入线端和出线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盖远离所述压线耳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线缆的线缆铜芯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线盒的顶部通过线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架可简单高效的连接在线缆的端部,而与调节杆配合可方便调节两段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最佳的线缆连接距离,而接线组件位于两连接架之间,能够获得稳定的连接环境;本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弓形架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的整体平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此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100和接线组件200,其中,连接组件100,包括弓形架101和调节杆102,调节杆10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弓形架101,而弓形架101连接于线缆a的端部,且弓形架101呈弓形;接线组件200,设置于连接组件100内,其包括压线件201和接线盒202,压线件201配合设置于接线盒202的端部。

其中,连接组件100用于连接在两根线缆的端部外壁上,将需要连接的两根线缆限位在便于接线的范围内,其中弓形架101用于与线缆的端部相连,而调节杆102的两端各自能够与一根线缆相连的弓形架101相连,调节杆102用于限定两弓形架101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需要连接的两根线缆的张紧程度,弓形架101呈弓形,两弓形架101之间形成的区域用于安装接线组件200;而接线组件200则用于线缆铜芯的连接,压线件201连接在接线盒202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用于限定伸入接线盒202内的线缆铜芯保持连接稳定,而需要相连的线缆铜芯则在接线盒202内进行连接及防护。

实施例2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弓形架101包括限位环101a、弓形杆101b和限位栓101c,限位环101a和限位栓101c分别位于弓形杆101b的两侧,而限位环101a固定于线缆a的端部。

限位环101a、弓形杆101b和限位栓101c内均设置有匹配线缆a的通槽。

限位栓101c包括栓管101c-1和紧固帽101c-2,紧固帽101c-2螺纹配合在栓管101c-1的外壁上。

栓管101c-1的管体外侧壁上具有螺纹,而其径向侧壁中均匀开设有分割槽s,沿其管体的轴向延伸。

调节杆102成对设置,其包括螺纹杆102a和手柄102b,手柄102b位于螺纹杆102a的中部,螺纹杆102a的两端各自配合于弓形架101b的端部。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弓形架101中的限位环101a固定安装在线缆连接端的端部,用于限定线缆与弓形杆101b的连接稳定性;而弓形杆101b为弓形架101的主体支架部分,整体呈弓形,成对使用的弓形杆101b的弓形内腔相互远离;限位栓101c则配合限位环101a实现线缆与弓形架101的稳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附图2和3中所示,限位栓101c位于弓形杆101b的弓形凸起侧的中部,其内部贯通,且贯穿弓形杆101b的杆体,限位环101a固定安装在线缆的连接端,且自限位栓101c穿向弓形杆101b的弓形内凹侧;在限位栓101c中的栓管101c-1内侧壁上,具有防滑垫,需要说明的是,防滑垫靠近弓形杆101b的一端大于远离弓形杆101b一端的厚度,以配合紧固帽101c-2实现限位栓101c包覆线缆的紧固程度;而在栓管101c-1的管体侧壁中设置有分割槽s,分割槽s沿栓管101c-1的径向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栓管101c-1的外侧壁上具有外螺纹,可配合紧固帽101c-2内的内螺纹配合相连。

更进一步的,调节杆102位于弓形杆101b的上、下两端,且各设置一个,其主体为带有螺纹的螺纹杆102a,螺纹杆102a的中部具有手柄102b,需要说明的是,杆上螺纹对称分布在手柄102b的两端,且螺纹方向相反。在装配时,螺纹杆102a的两端各自穿过一个弓形杆101b,当需要调节两弓形杆101b之间的间距时,只需要朝一侧转动手柄102b,即可实现。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2和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压线件201包括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配合相连。

压线耳柄201a连接于接线盒202的入线端和出线端。

压盖201b远离压线耳柄201a的一端连接在线缆a的线缆铜芯端。

接线盒202的顶部通过线夹x连接于螺纹杆102a上。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压线件201中的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配合相连,用于限定在线缆连接端的线缆铜芯位置的稳定。使得线缆铜芯位于接线盒202内能够方便连接且连接稳定。接线盒202在完成线缆铜芯的连接后,通过外部的线夹将其固定在于弓形杆101b和调节杆102之间。不仅保持连接处的美观,还可以多收纳部分线缆或线缆铜芯,以备后期的维护修复使用。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结合附图1~3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将两段需要相连的线缆的端部靠近,并将线缆的连接端沿限位栓101c穿接在弓形杆101b的中部,将限位环101a固定在线缆外部的铝线侧壁上,栓管101c-1和紧固帽101c-2再旋拧紧固帽101c-2使其朝栓管101c-1远离弓形杆101b的一端移动,由于栓管101c-1的内腔侧壁中具有厚度不一的防滑垫,因此在朝向另一端移动过程中,栓管101c-1可紧紧包覆在线缆的外壁上,从而通过限位栓101c结构与线缆紧固相连。两弓形杆101b在安装完成后,再将螺纹杆102a穿过两弓形杆101b的端部,通过旋拧手柄102b使得弓形杆101b相互靠近,使得两线缆之间具有合适的连接距离。而后,在两弓形杆101b之间,将两线缆延伸出的线缆铜芯与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相连,并将线缆铜芯中的光单元插入接线盒202中相连,使得两线缆连通;而后,转动手柄102b,使得两线缆在连接完成后保持张紧的状态,最后再将多余的线缆及线缆铜芯整理呈圈或绕设在接线盒202的外部,通过线夹x连接在螺纹杆102a的杆体上。

整体的结构简单,连接及安装都很方便,线缆和线缆铜芯都可留有余量,以便后期的维护和修复,并且连接处张紧,美观且实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100),包括弓形架(101)和调节杆(102),所述调节杆(10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弓形架(101),而所述弓形架(101)连接于线缆(a)的端部,且所述弓形架(101)呈弓形;

接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100)内,其包括压线件(201)和接线盒(202),所述压线件(201)配合设置于所述接线盒(202)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架(101)包括限位环(101a)、弓形杆(101b)和限位栓(101c),所述限位环(101a)和限位栓(101c)分别位于所述弓形杆(101b)的两侧,而所述限位环(101a)固定于所述线缆(a)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01a)、弓形杆(101b)和限位栓(101c)内均设置有匹配所述线缆(a)的通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栓(101c)包括栓管(101c-1)和紧固帽(101c-2),所述紧固帽(101c-2)螺纹配合在所述栓管(101c-1)的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管(101c-1)的管体外侧壁上具有螺纹,而其径向侧壁中均匀开设有分割槽(s),沿其管体的轴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02)成对设置,其包括螺纹杆(102a)和手柄(102b),所述手柄(102b)位于所述螺纹杆(102a)的中部,所述螺纹杆(102a)的两端各自配合于所述弓形杆(101b)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件(201)包括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所述压线耳柄(201a)和压盖(201b)配合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耳柄(201a)连接于所述接线盒(202)的入线端和出线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01b)远离所述压线耳柄(201a)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线缆(a)的线缆铜芯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202)的顶部通过线夹(x)连接于所述螺纹杆(102a)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端部的张紧式连接器,此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和接线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弓形架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所述弓形架,而所述弓形架连接于线缆的端部,且所述弓形架呈弓形;接线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内,其包括压线件和接线盒,所述压线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接线盒的端部;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架可简单高效的连接在线缆的端部,而与调节杆配合可方便调节两段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最佳的光纤连接距离,而接线组件位于两连接架之间,能够获得稳定的连接环境;本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蒲宏志;余显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