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可以分为拔插式接线端子、轨道式接线端子和栅栏式接线端子等,其中的轨道式接线端子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中使用接线需求不同的线数端子时拆卸不方便,轨道式接线端子接线线数多少可以通过轨道式接线端子的个数增减来实现,由于不同线数组装方便,从而方便了不同接线需求。

常用的轨道式接线端子,其下端会设置一个或者几个卡扣,用于将接线端子卡在轨道上。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拆卸是其中的一项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不同的轨道的运用导致轨道尺寸不统一及存在制造误差,比如有些轨道两侧的折耳略微上翘,且末端有锋利的毛刺(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常见的轨道式接线端子无法很好地适配上述轨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其中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如图2所示),卡轨道时主要是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的横向变形,卡轨道时尖刺刮伤塑件,卡轨道力量很大,轨道式接线端子无法适配此类型的轨道;

现有另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如图3所示),卡轨道时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的纵向变形过大,导致产品最下端和别的产品干涉,轨道卡不进。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轨道式接线端子进行改进,以期提升轨道式接线端子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不节约空间、适配性差、掏料孔深度过长或过短导致的卡轨道力量过大、卡不上轨道或很难卡、不易操作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对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在卡扣的转角处采用l型掏料孔设计,掏料孔最深处与转角处的倒圆角相切,使得卡扣结构不再是单一的横向变形,而是横向和围绕转角处的转动变形,弹性更好,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轨道,明显提升了产品的适配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的纵向力臂较短,在同样的卡轨道力量下,产品占用空间减小,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一端用于与轨道卡接的卡扣,所述卡扣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二卡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朝向所述轨道的转角处设有倒角;所述转角处相邻的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部设置第一掏料孔;所述第一掏料孔大体呈l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掏料孔包括水平部、以及与所述水平部一端连通的弯折部;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的末端倒角设置,与所述转角处的倒角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倒角为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部设置第二掏料孔;所述第二掏料孔与所述弯折部一端的末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掏料孔与所述第二掏料孔之间设置第三掏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侧设置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设置第三卡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口的侧壁形成止挡面。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面设置第三卡口;所述第三卡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卡口的侧壁设置第四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接部的内部设置第四掏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部设置掏料槽。

进一步地,顶部的所述卡扣的塑件厚度为0.5~3mm。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的深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部朝向所述轨道的转角处的转角半径为0~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在卡扣的转角处采用l型掏料孔设计,掏料孔最深处与转角处的倒圆角相切,使得卡扣结构不再是单一的横向变形,而是横向和围绕转角处的转动变形,弹性更好,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轨道,明显提升了产品的适配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的纵向力臂较短,在同样的卡轨道力量下,产品占用空间减小,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其中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另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轨道式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轨道式接线端子中的第一掏料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组装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组装过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拆卸过程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

1-绝缘壳体;2-卡扣;21-第一卡接部;211-第一卡口;212-掏料槽;22-第二卡接部;221-第二卡口;222-第一掏料孔;2221-水平部;2222-弯折部;223-第二掏料孔;224-第三掏料孔;225-凹槽;23-第三卡接部;231-止挡面;232-第三卡口;233-第四卡口;234-第四掏料孔;3-轨道;31-轨道体;32-折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容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动或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如图4~6所示,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一端用于与轨道3卡接的卡扣2,所述卡扣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21及第二卡接部22;所述第一卡接部21设置第一卡口211,所述第二卡接部22设置第二卡口221;所述第一卡口211与所述第二卡口2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22朝向所述轨道3的转角处设有倒角;所述转角处相邻的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内部设置第一掏料孔222;所述第一掏料孔222大体呈l型。

所述第一掏料孔222包括水平部2221、以及与所述水平部2221一端连通的弯折部2222所述水平部2221的另一端的末端倒角设置,与所述转角处的倒角相切。

所述倒角为倒圆角。

由水平部2221及弯折部2222组成的大体呈l型的第一掏料孔222,其水平部2221与水平面平行或略成一个角度,水平部2221与弯折部2222之间的夹角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90°;另外,水平部2221的长度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弯折部2222的长度,水平部2221的宽度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弯折部2222的宽度。

本实施例对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在卡扣的转角处采用l型掏料孔设计,掏料孔最深处与转角处的倒圆角相切,使得卡扣结构不再是单一的横向变形,而是横向和围绕转角处的转动变形,弹性更好,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轨道,明显提升了产品的适配性;同时,本实施例轨道式接线端子的卡扣结构的纵向力臂较短,在同样的卡轨道力量下,产品占用空间减小,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内部设置第二掏料孔223;所述第二掏料孔223与所述弯折部2222一端的末端连通。

所述第一掏料孔222与所述第二掏料孔223之间设置第三掏料孔224。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外侧设置凹槽225,在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3拆卸时可用于插接螺丝刀,形成外力,便于拆卸。

所述第一卡接部2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22之间设置第三卡接部23。

所述第三卡接部23朝向所述第一卡口211的侧壁形成止挡面231,可定位轨道3一侧的折耳32,使得轨道3与第一卡口211更稳固的固定。

所述止挡面231设置第三卡口232;所述第三卡接部23朝向所述第二卡口221的侧壁设置第四卡口233。

通过设置第三卡接部23,以及第三卡口232及第四卡口233,第三卡接部23可与另一种轨道3卡接,提升了轨道式接线端子的适配性。

所述第三卡接部23的内部设置第四掏料孔234。

所述第一卡接部21的内部设置掏料槽212。

第一掏料孔222、第二掏料孔223、第三掏料孔224、第四掏料孔234为通孔,掏料槽212为凹槽,通过如上设置,可减少塑料用量,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顶部的所述卡扣2的塑件厚度为0.5~3mm;所述水平部2221的深度为0~5mm(取值不为0);所述第二卡接部22朝向所述轨道3的转角处的转角半径r为0~4mm(取值不为0)。

所述轨道3包括凹字型的轨道体31、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体31两侧的折耳32。

本实施例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的组装及拆卸方法如下:

本实施例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的组装过程如图7所示:

首先将轨道3固定,将轨道式接线端子放置在轨道3上,接着将轨道3一侧的折耳32与轨道式接线端子中的第一卡口211进行卡接,然后以第一卡口211为轴心,手动按压第二卡口221一侧的绝缘壳体1的顶部,使得轨道式接线端子绕轴转动,然后将轨道3另一侧的折耳32与第二卡口221进行卡接,最后将导线插入轨道式接线端子并锁紧即可完成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的组装过程。

本实施例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的拆卸过程如图8所示:

首先将轨道式接线端子中的导线拆除,将轨道3固定,接着将螺丝刀插入轨道式接线端子中的第二卡接部22外侧的凹槽225中,然后朝轨道式接线端子中的第二卡口221的方向用力翘动螺丝刀,使得轨道3一侧的折耳32脱离第二卡口221,最后以第一卡口211为轴心转动,将轨道3另一侧的折耳32手动脱离第一卡口211即可完成轨道式接线端子与轨道的拆卸过程。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1)一端用于与轨道(3)卡接的卡扣(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21)及第二卡接部(22);所述第一卡接部(21)设置第一卡口(211),所述第二卡接部(22)设置第二卡口(221);所述第一卡口(211)与所述第二卡口(2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22)朝向所述轨道(3)的转角处设有倒角;所述转角处相邻的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内部设置第一掏料孔(222);所述第一掏料孔(222)大体呈l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掏料孔(222)包括水平部(2221)、以及与所述水平部(2221)一端连通的弯折部(2222);所述水平部(2221)的另一端的末端倒角设置,与所述转角处的倒角相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内部设置第二掏料孔(223);所述第二掏料孔(223)与所述弯折部(2222)一端的末端连通;所述第一掏料孔(222)与所述第二掏料孔(223)之间设置第三掏料孔(2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2)的外侧设置凹槽(2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22)之间设置第三卡接部(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3)朝向所述第一卡口(211)的侧壁形成止挡面(231);所述止挡面(231)设置第三卡口(232);所述第三卡接部(23)朝向所述第二卡口(221)的侧壁设置第四卡口(233);所述第三卡接部(23)的内部设置第四掏料孔(23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的内部设置掏料槽(2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顶部的所述卡扣(2)的塑件厚度为0.5~3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2221)的深度为0~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2)朝向所述轨道(3)的转角处的转角半径为0~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一端用于与轨道卡接的卡扣,所述卡扣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二卡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朝向所述轨道的转角处设有倒角;所述转角处相邻的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部设置第一掏料孔;所述第一掏料孔大体呈L型。本实用新型在卡扣的转角处采用L型掏料孔设计,掏料孔最深处与转角处的倒圆角相切,使得卡扣结构不再是单一的横向变形,而是横向和围绕转角处的转动变形,弹性更好,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轨道,提升了产品的适配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李营;龚耀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