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浇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是一种天然的淡水资源,对雨水进行收集是以一种补充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雨水可从城市道路、屋顶等硬质面汇入,屋顶雨水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使用收集后的屋顶雨水用于浇灌也是其较常见的用途。但雨水中经常会混有垃圾、砂石等杂质,而用于浇灌的喷头孔径较小,易被垃圾、砂石等杂质堵塞,因此需要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
目前用于雨水过滤的过滤模块或过滤装置的过滤层或过滤网设置在过滤模块或过滤装置的内部,在长期使用后,堆积有较多垃圾,若需要清理,则需要清理人员进入过滤装置或过滤模块的内部,垃圾清理工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旨在解决过滤模块内垃圾清理工作较为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过滤箱、与所述过滤箱上下侧和中部内壁相贴合的过滤网、与所述过滤箱相连通的位于所述过滤网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于所述过滤箱底部的垃圾暂存部以及设置于垃圾暂存部底部的密闭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屋顶雨水经过收集后汇入进水管从而进入过滤箱,通过过滤箱的过滤网,雨水中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无法通过过滤网,经过过滤后的雨水经出水管排出,出水管与一蓄水池相连,雨水在蓄水池中贮留,蓄水池与浇灌装置相连,在需对绿植等进行浇灌时,通过浇灌装置对绿植进行浇灌;而雨水中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一部分黏附于过滤网,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垃圾暂存部,打开密闭门,将落入垃圾暂存部内的垃圾清理出去,对于黏附于过滤网上的垃圾,可使用长条形的清洁工具,如毛刷,将清洁工具通过打开的密闭门伸入至过滤箱内进行清理。其中,通过设置垃圾暂存部和密闭门,雨水中的重量较重的垃圾自动落入垃圾暂存部,另一部分重量轻、黏附于过滤网的垃圾可通过从密闭门伸入的清洁工具得以清理,不需要人员进入过滤箱内部,清理垃圾操作十分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雨水收集为常规的技术手段,蓄水池和浇灌装置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暂存部内设置有可分离的存垃圾网袋,所述存垃圾网袋开设有袋口,所述袋口设置有与所述袋口相配合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袋口一相对两侧边的直线形的第一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袋口另一相对两侧边的可弯折的第二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垃圾暂存部两相对的内壁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中较重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存垃圾网袋内,在需要清理垃圾暂存部内的垃圾时,打开密闭门,将存垃圾网袋中的垃圾清理出即可。其中,设置了存垃圾网袋,使落入垃圾暂存部的垃圾进入存垃圾网袋,而清理垃圾时垃圾中的水分自动被滤除掉,而不需要人工进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合的侧门,所述侧门的周缘与所述过滤网的周缘相齐平或在所述过滤网的周缘的外侧,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过滤网的侧部相连,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过滤箱的内壁相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网破损或老旧,或失去过滤作用需对其进行更换时,打开过滤箱的侧门(给侧门打开和人员操作留有足够的空间),将与过滤箱内壁相贴合的支撑架取出,再将与支撑架相连的过滤网进行相应的更换即可,不需要人员进入过滤箱内部,操作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呈s形的支撑挂钩,所述过滤网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挂钩可穿过的支撑孔,所述支撑挂钩与所述支撑孔的内壁相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更换或安装过滤网时,将支撑孔与支撑挂钩分离,即将过滤网从支撑架上取下,将支撑挂钩穿过支撑孔,即将过滤网安装至支撑架上,更换或安装过滤网的操作十分简单,并且支撑挂钩呈欧姆形,过滤网安装至支撑架上位置较稳定,不易从支撑架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限位环的固定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更换或安装过滤网时,首先打开侧门,再将装有过滤网的支撑架从过滤箱中取出,将固定件与限位环分离,即可将支撑架从过滤箱中取出,之后再进行更换过滤网的操作,更换完成后,将装有过滤网的支撑架放置于过滤箱内,并使固定件与限位环相连,即可将支撑架在过滤箱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过滤箱两相对内壁相贴合的一字形的第一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第二支撑架,所述支撑挂钩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挂钩穿过设置于过滤网的侧部的支撑孔内,过滤网即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支撑架与过滤箱的上下两侧内壁均贴合,进一步对过滤网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过滤操作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设置有三层,离所述进水管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大于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离所述出水管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的孔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同体积的垃圾分别被截留至不同层的滤网上,较大体积的垃圾被截留至离进水管近的一层过滤网,中等体积的垃圾被截留至中间一层过滤网,较小体积的垃圾截留至离出水管近的一层过滤网,之后不同体积的垃圾被分离至不同的垃圾暂存部,经三层过滤网过滤的屋顶雨水过滤较为充分,水质更为洁净,同时不同体积的垃圾得以较好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暂存部与所述过滤箱相连通的端部铰接设置有单向门,所述单向门与所述过滤箱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单向门的顶部和所述过滤箱的内壁开设有相连通的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件槽;
所述单向门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单向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单向门的周缘与所述垃圾暂存部和所述过滤箱相连通的端部相齐平;
当所述单向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单向门位于所述垃圾暂存部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法通过过滤网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中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在这一部分垃圾的重力作用下,单向门处于第二状态,单向门位于垃圾暂存部的内部,即单向门向垃圾暂存部打开,随后这一部分垃圾进入垃圾暂存部;当雨水中已无较重的垃圾时,单向门处于第一状态,单向门的周缘与垃圾暂存部和过滤箱相连通的端部相齐平,单向门使垃圾暂存部和过滤箱隔开,已经进入垃圾暂存部的垃圾无法进入过滤箱。其中,通过设置单向门,使进入垃圾暂存部的垃圾的位置限制于垃圾暂存部中,从而使这部分垃圾得以较好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门的顶部呈光滑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一部分垃圾重力作用下,单向门向垃圾暂存部打开,单向门的顶部呈光滑状,其摩擦力较小,这一部分垃圾更易从单向门的顶部滑下至垃圾暂存部内,使这部分垃圾得以更好的收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垃圾暂存部和密闭门,雨水中的重量较重的垃圾自动落入垃圾暂存部,另一部分重量轻、黏附于过滤网的垃圾可通过从密闭门伸入的清洁工具得以清理,不需要人员进入过滤箱内部,清理垃圾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中存垃圾网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中支撑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中过滤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模块;2、过滤箱;3、过滤网;4、进水管;5、出水管;6、垃圾暂存部;7、密闭门;8、单向门;9、弹性件;10、存垃圾网袋;11、支架;12、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固定件;15、侧门;16、支撑架;17、支撑挂钩;18、支撑孔;19、限位环;20、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袋口;23、弹性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包括过滤模块1,所述过滤模块1包括过滤箱2、与所述过滤箱2上下侧和中部内壁相贴合的过滤网3、与所述过滤箱2相连通的位于所述过滤网3两侧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设置于所述过滤箱2底部的垃圾暂存部6以及设置于垃圾暂存部6底部的密闭门7。
过滤模块1的工作过程为:屋顶雨水经过收集后汇入进水管4从而进入过滤箱2,通过过滤箱2的过滤网3,雨水中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无法通过过滤网3,经过过滤后的雨水经出水管5排出,出水管5与一蓄水池相连,雨水在蓄水池中贮留,蓄水池与浇灌装置相连,在需对绿植等进行浇灌时,通过浇灌装置对绿植进行浇灌;而雨水中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一部分黏附于过滤网3,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垃圾暂存部6,打开密闭门7,将落入垃圾暂存部6内的垃圾清理出去,对于黏附于过滤网3上的垃圾,可使用长条形的清洁工具,如毛刷,将清洁工具通过打开的密闭门7伸入至过滤箱2内进行清理。其中,通过设置垃圾暂存部6和密闭门7,雨水中的重量较重的垃圾自动落入垃圾暂存部6,另一部分重量轻、黏附于过滤网3的垃圾可通过从密闭门7伸入的清洁工具得以清理,不需要人员进入过滤箱2内部,清理垃圾操作十分方便。
所述垃圾暂存部6内设置有可分离的存垃圾网袋10,所述存垃圾网袋10开设有袋口22,所述袋口22设置有与所述袋口22相配合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包括设置于所述袋口22一相对两侧边的直线形的第一支架12以及设置于所述袋口22另一相对两侧边的可弯折的第二支架13,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2分别与所述垃圾暂存部6两相对的内壁相连,这样当雨水中较重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存垃圾网袋10内,在需要清理垃圾暂存部6内的垃圾时,打开密闭门7,将存垃圾网袋10中的垃圾清理出即可,而垃圾中的水分自动被滤除掉,而不需要人工进行分离。
所述过滤箱2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合的侧门15,所述侧门15的周缘与所述过滤网3的周缘相齐平或在所述过滤网3的周缘的外侧,还包括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与所述过滤网3的侧部相连,所述支撑架16与所述过滤箱2的内壁相贴合,在过滤网3破损或老旧,或失去过滤作用需对其进行更换时,打开过滤箱2的侧门15(给侧门15打开和人员操作留有足够的空间),将与过滤箱2内壁相贴合的支撑架16取出,再将与支撑架16相连的过滤网3进行相应的更换即可,不需要人员进入过滤箱2内部,操作十分方便。
所述支撑架16上设置有若干个呈s形的支撑挂钩17,所述过滤网3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挂钩17可穿过的支撑孔18,所述支撑挂钩17与所述支撑孔18的内壁相贴合,在需更换或安装过滤网3时,将支撑孔18与支撑挂钩17分离,即将过滤网3从支撑架16上取下,将支撑挂钩17穿过支撑孔18,即将过滤网3安装至支撑架16上,更换或安装过滤网3的操作十分简单,并且支撑挂钩17呈欧姆形,过滤网3安装至支撑架16上位置较稳定,不易从支撑架16上脱落。
所述过滤箱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9,所述支撑架16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限位环19的固定件14,在需更换或安装过滤网3时,首先打开侧门15,再将装有过滤网3的支撑架16从过滤箱2中取出,将固定件14与限位环19分离,即可将支撑架16从过滤箱2中取出,之后再进行更换过滤网3的操作,更换完成后,将装有过滤网3的支撑架16放置于过滤箱2内,并使固定件14与限位环19相连,即可将支撑架16在过滤箱2的位置固定。
所述支撑架16包括与所述过滤箱2两相对内壁相贴合的一字形的第一支撑架2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之间的第二支撑架21,所述支撑挂钩17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上,支撑挂钩17穿过设置于过滤网3的侧部的支撑孔18内,过滤网3即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0上,将装有过滤网3的第一支撑架20往过滤箱3内推进(第一支撑架20呈薄片状,且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设置在过滤箱3内壁的限位环19不会阻挡第一支撑架20的进入,且进入后,过滤网3与过滤箱2内壁仍能保持贴合),推至过滤箱3中部,对过滤网3的位置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过滤操作更为稳定。
所述过滤网3设置有三层,离所述进水管4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大于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大于离所述出水管5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不同体积的垃圾分别被截留至不同层的滤网上,之后不同体积的垃圾被分离至不同的垃圾暂存部6,经三层过滤网3过滤的屋顶雨水过滤较为充分,水质更为洁净,同时不同体积的垃圾得以较好的分离。
所述垃圾暂存部6与所述过滤箱2相连通的端部铰接设置有单向门8,所述单向门8与所述过滤箱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9,所述单向门8的顶部和所述过滤箱2的内壁开设有相连通的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9的弹性件槽24;
所述单向门8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单向门8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单向门8的周缘与所述垃圾暂存部6和所述过滤箱2相连通的端部相齐平;
当所述单向门8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单向门8位于所述垃圾暂存部6的内部。
单向门8的工作过程为:无法通过过滤网3的落叶、砂石、杂质等垃圾中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在这一部分垃圾的重力作用下,单向门8处于第二状态,单向门8位于垃圾暂存部6的内部,即单向门8向垃圾暂存部6打开,随后这一部分垃圾进入垃圾暂存部6;当雨水中已无较重的垃圾时,单向门8处于第一状态,单向门8的周缘与垃圾暂存部6和过滤箱2相连通的端部相齐平,单向门8使垃圾暂存部6和过滤箱2隔开,已经进入垃圾暂存部6的垃圾无法进入过滤箱2。其中,通过设置单向门8,使进入垃圾暂存部6的垃圾的位置限制于垃圾暂存部6中,从而使这部分垃圾得以较好的收集。
所述单向门8的顶部呈光滑状,在一部分垃圾重力作用下,单向门8向垃圾暂存部6打开,单向门8的顶部呈光滑状,其摩擦力较小,这一部分垃圾更易从单向门8与过滤箱2贴近的一面上滑下至垃圾暂存部6内,使这部分垃圾得以更好的收集。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1.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包括过滤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1)包括过滤箱(2)、与所述过滤箱(2)上下侧和中部内壁相抵触的过滤网(3)、与所述过滤箱(2)相连通的位于所述过滤网(3)两侧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与所述过滤箱(2)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过滤网(3)底部的垃圾暂存部(6)以及设置于垃圾暂存部(6)底部的密闭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暂存部(6)内设置有可分离的存垃圾网袋(10),所述存垃圾网袋(10)开设有袋口(22),所述袋口(22)设置有与所述袋口(22)相配合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包括设置于所述袋口(22)一相对两侧边的直线形的第一支架(12)以及设置于所述袋口(22)另一相对两侧边的可弯折的第二支架(13),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2)分别与所述垃圾暂存部(6)两相对的内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2)的侧部设置有可开合的侧门(15),所述侧门(15)的周缘与所述过滤网(3)的周缘相齐平或在所述过滤网(3)的周缘的外侧,还包括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与所述过滤网(3)的侧部相连,所述支撑架(16)与所述过滤箱(2)的内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6)上设置有若干个呈s形的支撑挂钩(17),所述过滤网(3)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挂钩(17)穿过的支撑孔(18),所述支撑挂钩(17)与所述支撑孔(18)的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9),所述支撑架(16)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限位环(19)的固定件(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6)包括与所述过滤箱(2)两相对内壁相贴合的一字形的第一支撑架(20)以及设置于两所述第一支撑架(20)之间的第二支撑架(21),所述支撑挂钩(17)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设置有三层,离所述进水管(4)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大于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中间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大于离所述出水管(5)近的一层所述过滤网(3)的孔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