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通信组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天线反射板作为通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其结构比较复杂,需求量大,在5g网络快速铺设的驱动下,降低成本变得越加迫切,大量的需求使得关于如何制造出有竞争力的天线反射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大多数天线反射板普遍采用传统的机加工方式进行制造,机加工在浪费材料的同时加工效率很低,在加工薄板材料时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造成变形,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后处理,成本高,不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包括: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同一面钎焊连接;

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侧壁之间插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底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通过外侧壁并排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金属板,所述第四金属板为u型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四金属板的数量总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第四金属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侧壁交叉排列钎焊连接;

所述第四金属板的外底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底部均钎焊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同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且所述复合钎料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u型结构的外侧壁和外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钎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三金属板和所述第四金属板上均设有孔洞;所述第二金属板和所述第三金属板均为平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效率高,且可以在大批量生产时依然可以在保证制造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了天线反射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第三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制作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效率高,且可以在大批量生产时依然可以在保证制造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了天线反射板的成本。

参照图1-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一面钎焊连接,此时,第二金属板2远离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三金属板3的一面钎焊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金属板2的作用是充当整个反射板的骨架结构,起支撑连接第一金属板1和第三金属板3的作用;第三金属板3起加强整块连接板刚度的作用。

外加说明的是,第一金属板1的结构可为平面结构或u型结构等。

当第一金属板1的结构可为平面结构,且第一金属板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此时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钎焊连接;并且,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侧壁之间插设有竖直板,竖直板与第一金属板1钎焊连接,即竖直板钎焊连接于此侧壁之间。

当第一金属板1的结构为u型结构时,第一金属板1的外底部与第二金属板2的一面钎焊连接,u型板为反射板主要结构,u型结构可以让第一金属板1的刚度得到加强。其中,当第一金属板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通过外侧壁并排钎焊连接,这些第一金属板1的外底部均钎焊连接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且第一金属板1的外底部要钎焊连接布满与第二金属板2钎焊连接的那一面。同时为了保证钎焊连接的质量,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0.2mm。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金属板,第四金属板为u型结构;

第一金属板1和第四金属板的数量总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四金属板的外侧壁与第一金属板1的外侧壁交叉排列钎焊连接;

第四金属板的外底部与第一金属板1的外底部均钎焊连接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金属板的外侧壁与第一金属板1的外侧壁交叉排列钎焊连接,是指在第四金属板和第一金属板1均为u型结构的前提下,相邻的两个金属板排布分别呈现为,第一金属板1的一外侧钎焊连接的是第四金属板的一外侧,第四金属板的另一外侧钎焊连接的是另一个第一金属板1的一外侧,以此交叉的方式排列钎焊连接下去;同时为了保证钎焊连接的质量,相邻的第四金属板与第一金属板1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0.2mm。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金属板1的结构为u型结构,且第一金属板1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时,此时复合钎料位于第一金属板1的u型结构的外侧壁和外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金属板1的结构不是u型结构,但第一金属板1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时,第一金属板1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一面钎焊连接。同时,第三金属板3也可以设为是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4的金属板5,且第二金属板2远离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三金属板3设有复合钎料4的一面钎焊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第三金属板3和第四金属板上均设有孔洞,这主要是通过过孔螺栓和孔洞的适配连接,将反射板与其他大零部件相连接或将其他细小零件安装于反射板上;同时,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可以均为平板结构。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的制作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第一金属板1;

s2、制作第二金属板2;

s3、制作第三金属板3;

s4、对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进行组装连接。

具体的,在步骤s1制作第一金属板1中,根据加工需求,将第一金属原料板进行裁切,得出需要的长度和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金属板需设计为u型结构,则将裁切好后的第一金属原料板进行加热,后进行弯折处理,且将第一金属原料板弯折成u型结构,其中,这里的加热方式可为,将待加热的第一金属原料板插入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并在限定弯折位置进行局部加热。u型板为反射板主要结构,u型结构可以增加一定刚度;将弯折后的第一金属原料板自然冷却,并对其进行冲孔作业,在相应的位置得出需要的孔洞大小及数量,即可得出u型结构的第一金属板1。

当第一金属板需设计为平板结构时,则将裁切好后的第一金属原料板进行抛光打磨等处理,其后其进行冲孔作业,在相应的位置得出需要的孔洞大小及数量,即可得出平板结构的第一金属板1。

在步骤s2制作第二金属板2中,根据加工需求,将第二金属原料板进行裁切,得出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将裁切后的第二金属原料板进行冲孔处理后,得出所述的第二金属板2;

在步骤s3制作第三金属板3中,根据加工需求,将第三金属原料板进行裁切,得出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将裁切后的第三金属原料板进行冲孔处理,得出的第三金属板3;

在步骤s4制作第一金属板1中,将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进行组合连接中,连接方式主要是钎焊连接,即组合焊接。组合焊接前先将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3进行位置上的组装固定,形成天线反射板框架雏形,并在第一金属板1与第二金属板2的组装间隙处、第二金属板2与第三金属板3之间的组装间隙处均放置焊接钎料;后将天线反射板框架雏形放入钎焊炉内进行加热,焊接钎料融化后填充到金属板间的间隙内,完成钎焊连接的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金属板1为平面结构时,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一面钎焊连接,且可以根据需求,当第一金属板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钎焊连接,且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侧壁之间插设有竖直板,竖直板与第一金属板1钎焊连接,这里的钎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用焊枪进行钎焊,或者是在竖直板与第一金属板1侧壁之间的待钎焊连接处填充钎料,而后放入钎焊炉内进行钎焊连接。

而且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冲孔作业可以是在制作金属板部件的时候进行;也可以在组合焊接完成好后,再在各个已经固定了位置的金属板的相应位置上进行打孔作业。

同时,为了保证连接质量,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之间的最大组装间隙小于或等于0.2mm,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之间的最大组装间隙小于或等于0.2mm。

外加说明的是,步骤s4中的组装固定是指位置上的组装,金属板之间依然是松动的,只有当把天线反射板框架雏形放入钎焊炉内进行加热,其中的钎料溶解填充到金属板间,并且钎料冷却使得各个金属板钎焊连接固定后,各个金属板才会位置固定。

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金属板1为u型结构,且第一金属板1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下,此时在进行组合连接时,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均通过外侧壁钎焊连接,且它们的外底部均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钎焊连接;其中,在进行组装固定时,会在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之间放置钎料,且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外侧壁的最大间隙小于0.2mm。

同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设有第四金属板。第四金属板为u型结构,第四金属板的外侧壁与第一金属板1的外侧壁交叉排列钎焊连接,这里是指在第四金属板和第一金属板1均为u型结构且它们的数量总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下,相邻的两个金属板排布分别呈现为第一金属板1的一外侧钎焊连接的是第四金属板的一外侧,第四金属板的另一外侧钎焊连接的是另一个第一金属板1的一外侧,以此交叉的方式排列钎焊连接下去;同时为了保证钎焊连接的质量,在进行组装固定时,会在两相邻的第四金属板和第一金属板1之间放置钎料,且相邻的第四金属板与第一金属板1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0.2mm。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进行组装固定,提高效率和保证连接质量,第一金属板1可为复合型金属板,其一侧面是复合钎料,而为了保证连接质量,复合钎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

当第一金属板1为平板结构时,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一面贴合连接;外加可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当第一金属板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与第二金属板2的同一面贴合连接,且两两相邻的第一金属板1的侧壁之间插设有竖直板,竖直板与第一金属板1钎焊连接,这里的钎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用焊枪进行钎焊,或者是在竖直板与第一金属板1侧壁之间的待钎焊连接处填充钎料,而后放入钎焊炉内进行钎焊连接;

当第一金属板1为u型结构时,对第一金属板1进行加工过程中,会对没有复合钎料的一面进行u型结构冲压,使得有复合钎料的一侧面暴露在金属板的外侧面和外底部;此时设有复合钎料的外底部与第二金属板2贴合连接。

为了方便进行组装固定和保证连接质量,第三金属板3也采用一种复合型金属板,这种复合型金属板为一侧面设有复合钎料4的金属板5,此复合钎料4面在进行组装固定时与第二金属板2远离第一金属板1的一面贴合,其中,复合钎料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

为了方便进行组装固定和保证连接质量,第四金属板也可以为一种复合型的金属板,这种金属板的一侧面也设有复合钎料,其中,复合钎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对第四金属板进行加工过程中,会对没有复合钎料的一面进行u型结构冲压,使得有复合钎料的一侧面暴露在金属板的外侧面和外底部;此时设有复合钎料的外底部与第二金属板2贴合连接,而其外侧壁也会与u型结构的第一金属板1的外侧壁贴合。

其中要说明的是,反射板中涉及到的金属板的材料可以是铜、银、金、铝、硬质合金等;其中由于金属板材料的不同,涉及到的钎料和复合钎料均会不同,但是钎料和复合钎料的一个共同点则是它们的熔点都会比在焊接过程中接触到的金属板的熔点低,且能与金属板相融;

在各个金属板上打孔主要是通过过孔螺栓和孔洞的适配连接,将反射板与其他大零部件相连接或将其他细小零件安装于反射板上;

同时,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大多采用平板结构,因为第二金属板2的作用是充当整个反射板的骨架结构,起支撑连接第一金属板1和第三金属板3的作用;第三金属板3起加强整块连接板刚度的作用;平板结构能让它们更好的起到各自需要起到的作用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同一面钎焊连接;

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侧壁之间插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与所述第一金属板钎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底部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通过外侧壁并排钎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金属板,所述第四金属板为u型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四金属板的数量总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第四金属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侧壁交叉排列钎焊连接;

所述第四金属板的外底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底部均钎焊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同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且所述复合钎料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u型结构的外侧壁和外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板为一侧面复合有复合钎料的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设有复合钎料的一面钎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三金属板和所述第四金属板上均设有孔洞;所述第二金属板和所述第三金属板均为平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钎焊工艺的天线反射板,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三金属板的一面钎焊连接。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效率高,且可以在大批量生产时依然可以在保证制造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了天线反射板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覃振星;彭典明;黄虹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