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



背景技术:

卫生间、厨房排水主管道,作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此装置必不可少。平屋面排水主管道,为了排放管道内的浊气和平衡管道压力,必须伸出屋面外不少于300mm。平屋面管道需要伸出屋面外主要是因为平屋面没有通风间层,只能伸出屋面外;即便有隔热层,也无法有效排出到外界。二是因为平屋面要上人,浊气排放必须高于人体高度。

本发明中的隐蔽式出屋面管道,适用于有通风间层的坡屋面,这类屋面瓦下的空气会从檐口向屋脊流动,而且屋面无法上人,所以就能实现出屋面管道隐蔽于瓦下,浊气会顺通风间层,从屋脊排出(如图1所示)。

原来的坡屋面出屋面管道,施工和应用中存在若干缺陷和问题:

1、管道根部和自身与坡屋面之间的防水非常难处理,渗漏情况经常出现;

2、出屋面后,与屋面瓦之间收口存在较大难度,造成观感很差;通常用砂浆收口,然后涂刷同瓦颜色一致的涂料,但砂浆收口,很容易污染瓦面,而且容易开裂;施工时,需要将屋面瓦切割出圆形孔,施工难度大,瓦自身的防水性能挡水性能因此而变得不牢靠;

3、通常屋面瓦施工时,出屋面的管道,是套管,后期室内给排水施工时,排水管道需要穿过套管伸出屋面,施工人员需要在室外瓦屋面上,做管道密封施工。此时建筑施工外架已经拆除,施工危险性极大,而且很容易踩坏屋面瓦;

4、后期给排水施工,出屋面管道与套管之间若密封不好,会造成雨水顺管道和套管之间渗漏到室内;

5、由于此处防水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速度便很慢,一个熟练技工,做一个完整的出屋面管道的防水处理和收口处理,至少需要2-3个小时;而且材料用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若干缺陷和问题。

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坡屋面从下往上依次为屋面板、找平层、保温层、防水板、挂瓦条和屋面瓦,包括套管,套管贯穿屋面板、找平层和保温层,套管上端与保温层平齐,套管上端管口斜切,套管经丁基胶带缠绕并与找平层进行密封连接,套管上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封盖,封盖经扭簧固定在套管斜面靠上一侧,封盖尺寸大于套管尺寸,封盖上均布有多个通风孔,套管内套接有出屋面管。

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埋出屋面套管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配套的套管,套管上端与找平层上表面平齐,并且斜切管口,斜切角度同屋面坡度;

s2、找平层施工

采用1:2.5水泥砂浆为原料,对找平层进行施工,厚度为20mm;

s3、建筑密封胶密封管根

找平层终凝上强度后,在套管管根周边剔凿一条深20mm,宽20mm的槽,在槽内使用建筑结构胶或建筑密封胶密封;

s4、套管管根防水处理

密封胶初凝后,用带褶皱的丁基胶带包裹套管,再展开胶带褶皱,同时压实在找平层上,密封套管管根并防水;

s5、保温层施工

铺装保温层之前,需要将套管的迎水面尖角切掉,切割尺寸同盖板的安装尺寸,以便扭簧安装;

然后从檐口处开始铺设保温层,到管根处,需将保温层开孔,孔径同出屋面套管,确保盖板安装完成后,与保温层上表面平齐;

s6、安装封盖

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将扭簧卡入套管内,扣上盖板即可;

s7、防水板、挂瓦条和屋面瓦施工

在保温层上方依次进行防水板、挂瓦条和屋面瓦的施工;

s8、室内排水安装

需要将出屋面管切割成斜口,斜口角度同坡屋面坡度,高度不能超过套管高度,出屋面管安装完成后,需要在出屋面管和套管之间,灌注聚氨酯防水发泡胶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管道根部和自身与坡屋面之间的防水变得很简单,减少了屋面瓦与管道之间的防水处理,只需简单密封管道与结构板之间的节点即可;

2、由于管道无需伸出瓦外,屋面瓦外部没有管道,屋面变得干净整齐,观感大幅度提升;屋面瓦也无需切割,施工简单,屋面瓦的防水因此而更牢靠;

3、后期给排水施工时,施工人员无需在室外瓦屋面上作业,安全性大大增加,屋面瓦也不会被破坏;

4、由于出屋面管和套管,均隐蔽在屋面瓦下,雨水在瓦上排走,没有雨水进入管道和套管,消除了渗漏隐患,由于设计合理、防止倒虹吸雨水现象的发生;

5、有特殊施工工艺和配套零部件,做一个完整的出屋面管道的防水和收口处理,最多只需要15分钟时间,效率大幅度提升;而且材料用量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有通风间层的坡屋面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封盖在不同角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可知,本实用新型以波形沥青防水板瓦屋面系统为例,其他干挂方式施工的带有通风间层的瓦屋面的施工方法相同。

在进行施工时,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新的施工工艺以及配套部件,配套的部件为封盖9和扭簧10,结构如图4-7所示,盖板15可以任意折弯,适用于所有坡度的瓦屋面,不同角度状态下的结构如图8所示。

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坡屋面从下往上依次为屋面板1、找平层2、保温层3、防水板4、挂瓦条5和屋面瓦6,包括套管7,套管7贯穿屋面板1、找平层2和保温层3,套管7上端与保温层3平齐,套管7上端管口斜切,套管7经丁基胶带8缠绕并与找平层2进行密封连接,套管7上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封盖9,封盖9经扭簧10固定在套管7斜面靠上一侧,封盖9尺寸大于套管7尺寸,封盖9上均布有多个通风孔11,套管7内套接有出屋面管12。

所述的套管7与找平层2之间使用建筑密封胶13进行密封。

所述的保温层3上开设有位于扭簧10位置的开槽14,开槽14为10mm×10mm,用于通风间层排水。

所述的封盖9包括盖板15和连接板16,盖板15和连接板16一体成型,连接板16上端设有挡水折边17,盖板15采用1mm厚度钢板加工而成,盖板15宽150mm,长190mm,通风孔11位于盖板15上,通风孔11直径2mm,间距3mm,连接板16长50mm,挡水折边17高出盖板15上方5mm。

所述的盖板15上在扭簧10左侧位置设有折角压痕18,折角压痕18宽2mm,此处为盖板15折弯处,根据屋面坡度进行折弯,

所述的盖板15左端设有折边19,折边19宽度为5mm。

所述的扭簧10采用φ1.5mm不锈钢钢丝弯曲而成,扭簧10经拉铆钉20固定在连接板16上,扭簧10的活动端卡接在套管7内侧将封盖9固定,扭簧10固定在连接板16中间位置,拉铆钉20的间距为12mm,拉铆钉20将扭簧10一侧压紧固定在连接板16上,扭簧10活动端长35mm,扭簧10活动端下端设有v型内折弯,v型内折弯压紧在套管7内侧将封盖9固定在套管7顶部。

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埋出屋面套管7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配套的套管7,套管7上端与找平层2上表面平齐,并且斜切管口,斜切角度同屋面坡度;此处的施工方法同传统套管7施工方法相同,但长度不同,在保温层3上表面平齐位置斜切;

s2、找平层2施工

采用1:2.5水泥砂浆为原料,对找平层2进行施工,厚度为20mm;施工工艺同传统做法;

s3、建筑密封胶13密封管根

找平层2终凝上强度后,在套管7管根周边剔凿一条深20mm,宽20mm的槽,在槽内使用建筑结构胶或建筑密封胶13密封,将套管7进行固定;

s4、套管7管根防水处理

密封胶初凝后,用带褶皱的丁基胶带8包裹套管7,再展开胶带褶皱,同时压实在找平层2上,密封套管7管根并防水;

s5、保温层3施工

铺装保温层3之前,需要将套管7的迎水面尖角切掉,切割尺寸同盖板15的安装尺寸,以便扭簧10安装;

然后从檐口处开始铺设保温层3,到管根处,需将保温层3开孔,孔径同出屋面套管7,确保盖板15安装完成后,与保温层3上表面平齐;

施工时,可用保温层3材料在套管7上按压出压痕,然后用同一直径的薄壁管将保温层3穿孔即可在保温层3上开出与套管7相同孔径的孔;

保温层3的迎水面,需要留出封盖9的安装间隙,同时在保温层3上切出一条宽10mm,深10mm的开槽14,用于排水;

s6、安装封盖9

保温层3施工完成后,将扭簧10卡入套管7内,扣上盖板15即可,要确保扭簧10卡入套管7内部;

s7、防水板4、挂瓦条5和屋面瓦6施工

在保温层3上方依次进行防水板4、挂瓦条5和屋面瓦6的施工;该施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同;

s8、室内排水安装

需要将出屋面管12切割成斜口,斜口角度同坡屋面坡度,高度不能超过套管7高度,出屋面管12安装完成后,需要在出屋面管12和套管7之间,灌注聚氨酯防水发泡胶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管道根部和自身与坡屋面之间的防水变得很简单,减少了屋面瓦与管道之间的防水处理,只需简单密封管道与结构板之间的节点即可;

7、由于管道无需伸出瓦外,屋面瓦外部没有管道,屋面变得干净整齐,观感大幅度提升;屋面瓦也无需切割,施工简单,屋面瓦的防水因此而更牢靠;

8、后期给排水施工时,施工人员无需在室外瓦屋面上作业,安全性大大增加,屋面瓦也不会被破坏;

9、由于出屋面管和套管,均隐蔽在屋面瓦下,雨水在瓦上排走,没有雨水进入管道和套管,消除了渗漏隐患,由于设计合理、防止倒虹吸雨水现象的发生;

10、有特殊施工工艺和配套零部件,做一个完整的出屋面管道的防水和收口处理,最多只需要15分钟时间,效率大幅度提升;而且材料用量较少。


技术特征:

1.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坡屋面从下往上依次为屋面板(1)、找平层(2)、保温层(3)、防水板(4)、挂瓦条(5)和屋面瓦(6),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7),套管(7)贯穿屋面板(1)、找平层(2)和保温层(3),套管(7)上端与保温层(3)平齐,套管(7)上端管口斜切,套管(7)经丁基胶带(8)缠绕并与找平层(2)进行密封连接,套管(7)上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封盖(9),封盖(9)经扭簧(10)固定在套管(7)斜面靠上一侧,封盖(9)尺寸大于套管(7)尺寸,封盖(9)上均布有多个通风孔(11),套管(7)内套接有出屋面管(12);

所述的封盖(9)包括盖板(15)和连接板(16),盖板(15)和连接板(16)一体成型,连接板(16)上端设有挡水折边(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7)与找平层(2)之间使用建筑密封胶(13)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3)上开设有位于扭簧(10)位置的开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15)上在扭簧(10)左侧位置设有折角压痕(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15)左端设有折边(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10)采用φ1.5mm不锈钢钢丝弯曲而成,扭簧(10)经拉铆钉(20)固定在连接板(16)上,扭簧(10)的活动端卡接在套管(7)内侧将封盖(9)固定。

技术总结
一种坡屋面隐蔽式出屋面管道,包括套管,套管贯穿屋面板、找平层和保温层,套管上端与保温层平齐,套管上端管口斜切,套管经丁基胶带缠绕并与找平层进行密封连接,套管上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封盖,封盖经扭簧固定在套管斜面靠上一侧,封盖尺寸大于套管尺寸,封盖上均布有多个通风孔,套管内套接有出屋面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施工难度大幅降低,屋面瓦不被破坏,防水更牢靠,结构更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米星;刘建国;司书坚;朱巍;李伟;王达;宋连亮;刘海军;王宇;金增华;王建丰;刘栋;李俊中;聂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金鑫雅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