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露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凝露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凝露瓦。



背景技术:

瓦,或称屋瓦、瓦片,为屋顶上加盖陶瓷片状物的建筑风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顶,常见于亚洲和欧洲。

建筑瓦面、设备机箱和设备间等,在湿度较大情况下易存在凝露现象,凝露聚集过大,超过液体表面张力后就会坠落,形成水滴,对建筑的使用者造成很大困扰,滴落的水珠会损坏下方的机械电气设备和物品及污染地面环境等。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防凝露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瓦,通过在瓦面间贴合一层高吸水阻燃吸水发热纤维层,在瓦面达到凝露条件后,使用弧面板有效的引导水被吸水发热纤维层的纤维缝隙吸附并传导,均匀分布到整个瓦面,使用下瓦片设置的聚水槽进一步防止了水滴的滑落并将水滴引导给吸水发热纤维层,使凝露产生的水滴不再滴落,同时在凝露条件时蓄积的水,在度过凝露期后,随着温度升高,水开始蒸发,水在纤维内的分布也增加了水的表面积,促进水分蒸发更加迅速,吸水发热纤维层重新恢复干燥,保证再次吸水的能力,经过周而复始的吸收蒸发,可以彻底解决中度以下的凝露滴水问题,改善重度凝露的绝大部分滴水情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凝露瓦,包括上瓦片、下瓦片和吸水发热纤维层,所述上瓦片的上端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弧面板,所述上瓦片的内部设置有集水腔,所述弧面板的底部通过入水口与集水腔相接通,所述集水腔的底部通过排水口与吸水发热纤维层相接通,所述下瓦片的上端开设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的底部通过放水口与聚水腔相接通,所述聚水腔的上部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上插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

优选的,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包括有吸水发热纤维柱、吸水发热纤维块、吸水发热纤维条,所述吸水发热纤维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块的一端通过吸水发热纤维条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的内部开设有圆形的吸水发热纤维通孔,且所述吸水发热纤维通孔设置有十组。

优选的,所述上瓦片和下瓦片设置为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上瓦片的底部表面长度与吸水发热纤维层的表面长度设置相同。

优选的,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的下部底面中心与下瓦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瓦面间贴合一层高吸水阻燃吸水发热纤维层,在瓦面达到凝露条件后,使用弧面板有效的引导水被吸水发热纤维层的纤维缝隙吸附并传导,均匀分布到整个瓦面,使用下瓦片设置的聚水槽进一步防止了水滴的滑落并将水滴引导给吸水发热纤维层,使凝露产生的水滴不再滴落,同时在凝露条件时蓄积的水,在度过凝露期后,随着温度升高,水开始蒸发,水在纤维内的分布也增加了水的表面积,促进水分蒸发更加迅速,吸水发热纤维层重新恢复干燥,保证再次吸水的能力,经过周而复始的吸收蒸发,可以彻底解决中度以下的凝露滴水问题,改善重度凝露的绝大部分滴水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倾斜放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水平放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放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放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瓦片;2、下瓦片;3、吸水发热纤维层;4、聚水槽;5、集水腔;6、弧面板;7、入水口;8、排水口;9、吸水发热纤维块;10、吸水发热纤维条;11、放水口;12、吸水发热纤维通孔;13、吸水发热纤维柱;14、聚水腔;15、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凝露瓦,包括上瓦片1、下瓦片2和吸水发热纤维层3,上瓦片1的上端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弧面板6,上瓦片1的内部设置有集水腔5,弧面板6的底部通过入水口7与集水腔5相接通,集水腔5的底部通过排水口8与吸水发热纤维层3相接通,下瓦片2的上端开设有聚水槽4,聚水槽4的底部通过放水口11与聚水腔14相接通,聚水腔14的上部开设有通口15,通口15上插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9。

在实际实施时:吸水发热纤维层3包括有吸水发热纤维柱13、吸水发热纤维块9、吸水发热纤维条10,吸水发热纤维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9,吸水发热纤维块9的一端通过吸水发热纤维条10相互固定连接,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内部开设有圆形的吸水发热纤维通孔12,且吸水发热纤维通孔12设置有十组,有利于吸水发热纤维层3吸收并蒸发水滴,上瓦片1和下瓦片2设置为厚度相同,上瓦片1的底部表面长度与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表面长度设置为相同,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下部底面中心与下瓦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利提高防凝露瓦的实用性。

具体使用说明如下:上瓦片1上设置有弧面板6,弧面板6底部接通有集水腔5,在凝露形成水滴时进行引导入吸水发热纤维层3内,可以减少水滴的滑落,下瓦片2上设置有聚水槽4和聚水腔14,在有些水滴从上瓦片1滑落时,聚水槽4和聚水腔14可以对水滴进行收集并将引导入吸水发热纤维层3设置的吸水发热纤维块9内,以此来改善水滴的滴落情况,同时在凝露条件时蓄积的水,在度过凝露期后,随着温度升高,水开始蒸发,水在纤维内的分布也增加了水的表面积,促进水分蒸发更加迅速,吸水发热纤维层3重新恢复干燥,保证再次吸水的能力,经过周而复始的吸收蒸发,可以彻底解决中度以下的凝露滴水问题,改善重度凝露的绝大部分滴水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凝露瓦,包括上瓦片(1)、下瓦片(2)和吸水发热纤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瓦片(1)的上端表面一体化设置有弧面板(6),所述上瓦片(1)的内部设置有集水腔(5),所述弧面板(6)的底部通过入水口(7)与集水腔(5)相接通,所述集水腔(5)的底部通过排水口(8)与吸水发热纤维层(3)相接通,所述下瓦片(2)的上端开设有聚水槽(4),所述聚水槽(4)的底部通过放水口(11)与聚水腔(14)相接通,所述聚水腔(14)的上部开设有通口(15),所述通口(15)上插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3)包括有吸水发热纤维柱(13)、吸水发热纤维块(9)、吸水发热纤维条(10),所述吸水发热纤维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9),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块(9)的一端通过吸水发热纤维条(10)相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内部开设有圆形的吸水发热纤维通孔(12),且所述吸水发热纤维通孔(12)设置有十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瓦片(1)和下瓦片(2)设置为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瓦片(1)的底部表面长度与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表面长度设置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发热纤维层(3)的下部底面中心与下瓦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凝露瓦,包括上瓦片、下瓦片和吸水发热纤维层,所述上瓦片的上端一体化设置有弧面板,所述上瓦片内设置有集水腔,所述弧面板通过入水口与集水腔接通,所述集水腔通过排水口与吸水发热纤维层接通,所述下瓦片的上端开设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通过放水口与聚水腔接通,所述聚水腔的上部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上插接有吸水发热纤维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水发热纤维层,当瓦面达到凝露条件后,使用弧面板和聚水槽对水滴进行聚集引导给吸水发热纤维层,使凝露产生的水滴不再滴落,同时随着温度升高,吸水发热纤维层可以进行周而复始的蒸发和吸收水滴,可以解决中度以下的凝露滴水问题,改善重度凝露的绝大部分滴水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林圣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阳明格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