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109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其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钢梁的腹板两侧设置腰筋,并通过拉筋将腰筋与钢梁固定连接,现有的做法是在钢梁上焊接连接板,进而将拉筋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拉筋的另一端与腰筋固定连接,这种做法实际操作时,拉筋只能设置于有连接板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整,且需要频繁焊接,施工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解决了拉筋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可根据实际工况自由调节拉筋的位置,且固定方式更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腰筋平行设置于钢梁的两侧,该连接结构包括:

对应腰筋固定于钢梁的侧部且沿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

固定于连接板且沿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筋,该固定筋与钢梁的侧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及

供连接腰筋和固定筋的拉筋,该拉筋的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该拉筋的弯折部分别勾住固定筋和腰筋,使得腰筋连接于钢梁。

本实用新型采用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钢梁的侧部安装连接板,进而在连接板上安装固定筋,且固定筋与钢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再利用拉筋对应勾住固定筋和腰筋,使得腰筋连接于钢梁,且由于固定筋与钢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因此拉筋可沿固定筋来回滑动,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整位置,另外仅通过拉筋的端部分别勾住腰筋和固定筋即可完成两节,解决了拉筋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可根据实际工况自由调节拉筋的位置,且固定方式更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梁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

该连接板间隔固定于腹板的两侧,且该固定筋与腹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固定筋置于连接板上,并焊接固定于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拉筋弯折呈u形。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干连接板焊接固定于钢梁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梁的每一侧设置有三道腰筋;

该固定筋对应腰筋设置有三道。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设定间距大于固定筋的直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其中省略了拉筋和位于下方的一根固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钢梁的侧部安装连接板,进而在连接板上安装固定筋,且固定筋与钢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再利用拉筋对应勾住固定筋和腰筋,使得腰筋连接于钢梁,且由于固定筋与钢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因此拉筋可沿固定筋来回滑动,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整位置,另外仅通过拉筋的端部分别勾住腰筋和固定筋即可完成两节,解决了拉筋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可根据实际工况自由调节拉筋的位置,且固定方式更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腰筋22平行设置于钢梁21的两侧,该连接结构包括:

对应腰筋22固定于钢梁21的侧部且沿钢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11;

固定于连接板11且沿钢梁2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筋12,该固定筋12与钢梁21的侧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及

供连接腰筋22和固定筋12的拉筋13,该拉筋13的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该拉筋13的弯折部分别勾住固定筋12和腰筋22,使得腰筋22连接于钢梁21。

具体的,该设定间距大于固定筋12的直径,使得拉筋13勾住固定筋12后能够沿固定筋12来回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该钢梁21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

该连接板11间隔固定于腹板的两侧,且该固定筋与腹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具体的,该固定筋12置于连接板11上,并焊接固定于连接板11。

较佳地,该拉筋13弯折呈u形。

具体的,若干连接板11焊接固定于钢梁21的侧部。

较佳地,该钢梁21的每一侧设置有三道腰筋22;

该固定筋12对应腰筋22设置有三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钢梁21的腹板侧部对应腰筋22的位置且沿所述钢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若干连接板11;

将固定筋12置于连接板11上,此时固定筋12与钢梁21的腹板相平行,调整固定筋12的位置,使得固定筋12与钢梁21的腹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且该设定间距略大于拉筋13的直径,将固定筋12焊接固定于连接板11上;

将拉筋13弯折呈u形,且拉筋13的端部形成弯折部,将拉筋13一端的弯折部勾住固定筋12,另一端的弯折部勾住腰筋22,根据实际工况沿固定筋12来回移动拉筋13,以灵活调整拉筋13的设置位置,此时腰筋22通过拉筋13连接于钢梁21;

由于拉筋13能够沿固定筋12来回移动,因此能够灵活调整拉筋13的设置位置,另外只需要将拉筋13的弯折部对应勾住固定筋12和腰筋22即可完成腰筋22和钢梁21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简便,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腰筋平行设置于钢梁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对应所述腰筋固定于所述钢梁的侧部且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

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且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所述钢梁的侧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及

供连接腰筋和所述固定筋的拉筋,所述拉筋的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所述拉筋的弯折部分别勾住所述固定筋和所述腰筋,使得所述腰筋连接于所述钢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截面呈h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腹板;

所述连接板间隔固定于所述腹板的两侧,且所述固定筋与所述腹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置于所述连接板上,并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弯折呈u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板焊接固定于所述钢梁的侧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的每一侧设置有三道腰筋;

所述固定筋对应所述腰筋设置有三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间距大于所述固定筋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梁和腰筋的连接结构,包括:对应腰筋固定于钢梁的侧部且沿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固定于连接板且沿钢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筋,该固定筋与钢梁的侧部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及供连接腰筋和固定筋的拉筋,该拉筋的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该弯折部对应勾住固定筋和腰筋,使得腰筋连接于钢梁。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拉筋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可根据实际工况自由调节拉筋的位置,且固定方式更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龙;谭建国;陈晓伟;吴琼;刘原;伍康逸;苗青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