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地下室的使用功能被赋予了多样性的用途,这必然会对地下室外墙防渗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地下室外墙防水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或迎土面保护层厚度,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对防水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层垫块、施工工艺普遍存在常见的缺点,如:垫块尺寸不足、垫块的固定方法不可靠、且无法同时满足,既能保证地下室外墙迎水面或迎土面保护层厚度,又能对较厚的保护层中附加的抗裂钢丝网进行准确定位,还能使垫块的最外侧不形成渗漏点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所述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垫块不能对较厚的保护层中附加的抗裂钢丝网进行准确定位,且不能保证较厚保护层的厚度和会对墙体形成渗漏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用以定位墙体保护层,该墙体保护层内设有钢丝网,包括用以连接墙外侧钢筋的固定装置和与该固定装置连接且可抵顶至墙外侧模板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定位块,该定位杆的第一端与该固定装置连接、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该定位块,该定位杆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以拦挡钢丝网的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定位块上设有供该定位杆的第二端插设的第一插槽。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定位块远离第一插槽的一侧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限位件包括用以与定位杆固定的连接部以及分别固定于该连接部的两端部的两插接部,该插接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另一端穿过该钢丝网并连接至该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限位件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该限位件交叉固定于该定位杆上。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定位块上对应于该插接部的位置设有供该插接部插设的第三插槽。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卡接钢筋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供该定位杆的第一端插设连接的第二插槽。
本实用新型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组合型垫块的数量为多个,用以分散布设于钢丝网上。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垫块不能对较厚的保护层中附加的抗裂钢丝网进行准确定位,且不能保证较厚保护层的厚度和会对墙体形成渗漏点的问题,可以提高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验收合格率,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小了地下室外墙外侧面层的开裂、避免了地下室外墙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有非混凝土材质(如钢筋、砂浆垫块、塑料垫块等)外露带来的渗漏隐患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的限位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的限位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的定位块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8,用以定位墙体保护层,该墙体保护层内设有钢丝网7,包括用以连接墙外侧钢筋5的固定装置和与该固定装置连接且可抵顶至墙外侧模板1的定位装置2,该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杆6和定位块4,该定位杆6的第一端与该固定装置连接、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该定位块4,该定位杆6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以拦挡钢丝网7的限位件3。
地下室外墙迎水面或迎土面的施工过程中,因迎水面与迎土面受外力的作用较大,且长期受雨水的侵蚀,所以地下室外墙的保护层厚度相对比较厚,且保护层内还需要设置钢丝网7,以增强外墙保护层强度的同时,增加保护层的抗裂性。该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8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和定位装置2控制外墙保护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厚度的保护层而更换合适长度的定位杆6,通过限位件3固定钢丝网7,避免钢丝网7在保护层浇筑时移位。定位装置2采用与外墙防水混凝土同标号、同抗渗级别的细石混凝土预制。
优选的,如图5所示,该定位块4上设有供该定位杆6的第二端插设的第一插槽12。
所述定位杆6的外径与第一插槽12的内径相适配,使定位杆6插设牢固。
优选的,如图1所示,该定位块4远离第一插槽12的一侧为弧形面。
定位块4的弧形面在拆除外墙模板1后最大限度地减小其露出外墙混凝土表面的面积,起到防渗漏作用。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该限位件3包括用以与定位杆6固定的连接部9以及分别固定于该连接部9的两端部的两插接部10,该插接部10的一端与连接部9固定、另一端穿过该钢丝网7并连接至该定位块4。
该限位件3可防止模板1支设、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的钢丝网7移位从而造成保护层面层开裂现象;定位块4其靠近限位件3的一侧紧贴限位件3,与限位件3一起将钢丝网7固定,使钢丝网7处在距离保护层最外侧25mm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优的抗裂效果,该限位件3可采用钢丝制成。
优选的,如图4所示,该限位件3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该限位件3交叉固定于该定位杆6上。
具体地,该限位件3由钢丝制成,该定位杆6上沿定位杆6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各限位件3对应插设的通孔,使多个限位件呈发射状的交叉固定于定位杆6上;多个限位件3也可通过其连接部9缠绕在定位杆6上的方式实现交叉固定。其目的是使各插接部10经由钢丝网7上的不同网眼处穿过,使钢丝网7固定地更加牢固。
优选的,如图5所示,该定位块4上对应于该限位件3的位置设有供该插接部10插设的第三插槽11。
所述插接部10的外径与第三插槽11的内径相适配,使插接部10插设牢固。
优选的,如图1所示,该固定装置包括卡接钢筋5的卡槽。
该固定装置卡住钢筋5的卡槽尺寸要与外墙钢筋5外径相适配,从而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牢牢固定在地下室外墙竖向纵筋上不产生移位、晃动。
优选的,该固定装置还包括供该定位杆6的第一端插设连接的第二插槽。
所述定位杆6的外径与第二插槽的内径相适配,使定位杆6插设牢固。
优选的,如图2所示,该组合型垫块的数量为多个,用以分散布设于钢丝网7上。
采用多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均匀装设于钢丝网7上,使其受力均匀,以达到最好的抗裂和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垫块与墙体钢筋之间的固定方式不牢固,易在支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变形或移位甚至破坏、且现有技术中的垫块无固定抗裂钢丝网的位置的功能、且现有技术中的垫块存在非混凝土材质露出外墙外侧保护层表面形成渗漏隐患点的问题,可以提高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验收合格率,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小了地下室外墙外侧面层的开裂、避免了地下室外墙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有非混凝土材质(如钢筋、砂浆垫块、塑料垫块等)外露带来的渗漏隐患的隐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用以定位墙体保护层,所述墙体保护层内设有钢丝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连接墙外侧钢筋的固定装置和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且可抵顶至墙外侧模板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定位块,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块,所述定位杆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有用以拦挡所述钢丝网的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杆的第二端插设的第一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远离第一插槽的一侧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用以与定位杆固定的连接部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部的两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钢丝网并连接至所述定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限位件交叉固定于所述定位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上对应于所述插接部的位置设有供所述插接部插设的第三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接钢筋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供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插设连接的第二插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保护层组合型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型垫块的数量为多个,用以分散布设于钢丝网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