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96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叠合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一般的预制叠合楼板多为采用60mm厚的钢筋桁架预制板加上70mm厚的现浇混凝土层组合而成。为了防止叠合板在脱模、吊装、运输时开裂,叠合板在生产时放置多排钢筋桁架,而钢筋桁架的高度一般都是高于预制板的厚度,同时不能高过叠合楼板的总厚度。根据现有技术的实际使用经验,这种钢筋桁架叠合板存在如下诸多问题:一般情况下,电气管线都要预埋在楼板内部,由于底部60mm厚的预制板无法穿管线,这样电气管线只能预埋在预制板上面的现浇层内;而由于钢筋桁架高度有限,机电管线穿过钢筋桁架就比较困难,甚至有的机电管线需要交叉的时候,更是无法穿过,这就给现场机电安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机电安装工人为了将管线穿过,甚至用工具将钢筋桁架砸掉,这会对叠合板造成破坏,甚至会引起叠合板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以解决了机电管线穿管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包括至少两组均匀分布的腹筋(3),每组腹筋(3)的数量为两个,腹筋(3)为向上凸起的弧形弯折筋,每组的两个腹筋(3)在顶部弯折结构处相交叉;每组的两个腹筋(3)的交叉处分别连接有钢套管(4),所述钢筋桁架的顶部设置有上弦筋(2),上弦筋(2)依次穿过每个钢套管(4);腹筋(3)的下端伸入到预制混凝土板(1)内、且与预制混凝土板(1)内置的下弦筋(5)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的作为上弦筋的顶部腹筋的可拆卸结构,给机电管线安装提供空间,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线无法穿过的问题,具有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其解决了现场机电管线安装困难的问题,避免现场施工出现因为管线无法安装去砸钢筋桁架的情况,从而使得叠合板避免出现因为外力作用引起板开裂的风险隐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的腹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预制混凝土板,2为腹筋,3为上弦筋,4为钢套管,5为下弦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请见图1至图3,包括至少两组均匀分布的腹筋3,每组腹筋3的数量为两个,请见图4,腹筋3为向上凸起的弧形弯折筋,每组的两个腹筋3在顶部弯折结构处相交叉;每组的两个腹筋3的交叉处分别连接有钢套管4,所述钢筋桁架的顶部设置有上弦筋2,上弦筋2依次穿过每个钢套管4;腹筋3的下端伸入到预制混凝土板1内、且与预制混凝土板1内置的下弦筋5连接。

本实施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通过在钢筋桁架1两侧的腹筋3相交位置连接钢套管4,腹筋3在交叉相交处与钢套管4可以为焊接连接,钢套管4直径大于钢筋桁架的上弦筋2的直径,这样,在构件脱模、运输、吊装时,上弦筋2从钢套管4内穿入,形成抵抗弯矩的桁架。等吊装完成后,开始进行机电管线安装作业时,将上弦筋2从钢套管4内抽出,给管线提供空间,从而解决机电管线穿管困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在生产时,在腹筋3相交点位置焊接钢套管4,钢套管4直径于上弦筋2直径,将上弦筋2从钢套管4内穿入,形成钢筋桁架,在预制叠合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吊装完成之后,再将钢筋桁架的上弦筋2从钢套管4内抽出。

实施例2

实施例1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还可以具体的,钢套管4为圆形套管,上弦筋2为圆形钢筋,钢套管4的内径大于上弦筋2的外径。钢套管4为多边形套管。如钢套管4为方形套管。上弦筋2与下弦筋5平行。且上弦筋2位于下弦筋5的正上方。

还可以进一步的,钢套管4为圆形套管时,其长度优选为20mm,壁厚为0.5mm,外径优选为10mm,可根据实际上弦筋2的钢筋直径对钢套管4的直径进行调整,且可以是钢套管4的外径比上弦筋2的直径大2mm。上弦筋2的直径优选为8mm,也可以是10mm,其可以为三级钢筋。钢筋桁架上每组的腹筋3弯起节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0mm,腹筋3与下弦筋5可以为焊接连接结构。每组的两个腹筋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90°,以方便在每组的两个腹筋2的顶部交叉点位置处连接钢套管4。上弦筋2位于腹筋2的上面,以方便上弦筋2插入钢套管4,或从钢套管4中抽出。上弦筋2、下弦筋5和钢套管4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腹筋2所在的平面与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面垂直,且上弦筋2、下弦筋5和钢套管4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面垂直,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牢固稳定性。下弦筋5可以为圆形钢筋。腹筋2的横向截面为圆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包括至少两组均匀分布的腹筋(3),其特征在于,每组腹筋(3)的数量为两个,腹筋(3)为向上凸起的弧形弯折筋,每组的两个腹筋(3)在顶部弯折结构处相交叉;每组的两个腹筋(3)的交叉处分别连接有钢套管(4),所述钢筋桁架的顶部设置有上弦筋(2),上弦筋(2)依次穿过每个钢套管(4);腹筋(3)的下端伸入到预制混凝土板(1)内、且与预制混凝土板(1)内置的下弦筋(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钢套管(4)为圆形套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钢套管(4)的内径大于上弦筋(2)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钢套管(4)为多边形套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钢套管(4)为方形套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叠合板用钢筋桁架,包括至少两组均匀分布的腹筋,每组腹筋的数量为两个,腹筋为向上凸起的弧形弯折筋,每组的两个腹筋在顶部弯折结构处相交叉;每组的两个腹筋的交叉处分别连接有钢套管,所述钢筋桁架的顶部设置有上弦筋,上弦筋依次穿过每个钢套管;腹筋的下端伸入到预制混凝土板内、且与预制混凝土板内置的下弦筋连接,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的作为上弦筋的顶部腹筋的可拆卸结构,给机电管线安装提供空间,避免现场施工出现因为管线无法安装去砸钢筋桁架的情况,从而使得叠合板避免出现因为外力作用引起板开裂的风险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颜磊;苏禹竹;杜艳艳;荆丽梅;李兴奇;王雪萌;陈珊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