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天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128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天线。



背景技术:

汽车天线又称车载天线,是指设计安装在车辆上的移动通讯天线,现有的外置汽车天线一般为鲨鱼鳍式结构的汽车天线,鲨鱼鳍式结构的汽车天线包括两个电路板,其中一个电路板平行于车顶且设置有导航天线,使得导航天线面对天空以便于接收卫星信号;另一个电路板垂直于车顶且设置有其它天线(5g天线等),使得其它天线远离金属材质的车身,防止金属材质的车身对其它天线造成干扰,由此可见,难以将导航天线和其它天线设置于同一电路板,同时既保证导航天线面对天空,又保证其它天线远离车身设置,因此,这种鲨鱼鳍式结构的汽车天线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天线的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天线,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对应扰流板底下的车身钣金上,所述汽车天线包括:

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的固定结构;

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以及

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导航天线以及5g天线;所述5g天线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的边缘,并与所述电路板为一体成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沉槽,所述电路板部分嵌设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的底面设有固定部,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所述电路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汽车天线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夹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阻隔壁,所述阻隔壁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环绕所述沉槽设置,所述阻隔壁的自由端抵接于所述底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航天线设于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底座一侧的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天线还包括馈线,所述馈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座后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所述汽车天线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航天线包括gps天线和gnns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5g天线包括第一5g天线和第二5g天线,所述第一5g天线和所述第二5g天线呈正交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5g天线和所述第二5g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对侧边缘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还一体设有v2x天线、am天线以及fm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天线安装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后,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天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线通过将导航天线以及5g天线同时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并使底座的固定结构安装在车身内部的对应扰流板底下的车身钣金上,使得电路板平行于路面设置,保证电路板上的导航天线面对天空以便于接收卫星信号;与此同时,5g天线设于电路板的远离底座的一侧的边缘,使得5g天线远离车身钣金设置,防止车身钣金对5g天线造成干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线仅设置一个电路板,有效简化了结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天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天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天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0-底座;111-沉槽;112-固定部;1121-夹板;113-台阶;114-通孔;120-壳体;121-阻隔壁;122-螺孔;130-容置腔;140-电路板;141-导航天线;142-5g天线;1421-第一5g天线;1422-第二5g天线;143-v2x天线;150-馈线;200-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与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天线,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对应扰流板200底下的车身钣金上,汽车天线包括底座110、壳体120以及电路板140,其中,底座110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固定结构,结合图4和图5来看,壳体120罩设于底座110上且与底座110围合形成容置腔130,电路板140设于容置腔130内,电路板140上设有导航天线141以及5g天线142;5g天线142设于电路板140的远离底座110的一侧的边缘,并与电路板140为一体成型件。在该实施例中,导航天线141包括gps天线和gnns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天线在安装于车身钣金上后,电路板140平行设置,使得电路板140上的导航天线141面对天空以便于接收卫星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天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天线通过将导航天线141以及5g天线142同时设置于同一电路板140上,并使底座110的固定结构安装在车身内部的对应扰流板200底下的车身钣金上,使得电路板140平行于路面设置,保证电路板140上的导航天线141面对天空以便于接收卫星信号;与此同时,5g天线142设于电路板140的远离底座110的一侧的边缘,使得5g天线142远离车身钣金设置,防止车身钣金对5g天线142造成干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天线仅设置一个电路板140,有效简化了结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电路板140且与底座110垂直设置,此结构下,使得5g天线142远离底座110设置,可以更好地防止车身钣金对5g天线142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导航天线141设于电路板140的靠近底座110的一侧的边缘,此结构下,可以合理利用电路板140的空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底座110上对应电路板140开设有沉槽111,电路板140部分嵌设于沉槽111内。此结构下,电路板140设于底座110和壳体120之间,由于电路板140的下端嵌设于沉槽111内,使得壳体120的顶端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相应地减少,有利于降低汽车天线的整体高度,且还能使得汽车天线的整体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沉槽111的底面设有固定部112,电路板140固定于固定部112上,从而将电路板140固定于容置腔130内。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电路板140也可以固定在壳体120上,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部1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1121,电路板140夹设于两个夹板1121之间,从而将电路板140设置于固定部112上。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固定部112的结构也可以作适当修改,只要保证固定部112能够固定电路板140即可,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汽车天线还包括锁紧件(图未示),锁紧件用于将电路板140固定于夹板1121上,防止电路板140从两个夹板1121之间脱出。在该实施例中,锁紧件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螺丝,螺丝的螺杆穿过两个夹板1121和电路板140后与螺母连接,从而将电路板140固定于夹板1121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壳体120上设有阻隔壁121,阻隔壁121设于容置腔130内且环绕沉槽111设置,阻隔壁121的自由端抵接于底座110上。此结构下,可以提高壳体120的机械强度,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壳体120变形而压伤电路板140。在该实施例中,阻隔壁121垂直于底座110设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阻隔壁121与底座110也可以呈其它角度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底座110的边缘对应壳体120设有台阶113,壳体120的一端套设于台阶113上。此结构下,在壳体120与底座110装配的过程中,台阶113可以起到防呆效果,有效提高壳体120与底座11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底座1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4,壳体120上分别对应多个通孔114开设有螺孔122,通过采用螺丝穿过通孔114后螺纹连接于螺孔122,从而使得底座110与壳体120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10的固定结构可以为通孔114,此结构下,可以采用螺丝穿过车身钣金和通孔114后螺纹连接于螺孔122,既将汽车天线安装于车身钣金上,又将使得底座110与壳体120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5所示,导航天线141还包括馈线150,馈线150的一端穿过底座110后与电路板140电性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汽车天线的外部,以便于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5g天线142包括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呈正交分布,有效保证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之间的隔离度,避免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相互干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分别设置在电路板140的一对侧边缘处,使得二者具有更大的隔离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电路板140上还一体设有v2x天线143、am天线(图未示)以及fm天线(图未示)等天线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路板140上还设有v2x天线143,v2x天线143设于电路板140的远离底座110的一侧的边缘,且第一5g天线1421和第二5g天线1422分别设于v2x天线143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天线,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对应扰流板底下的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天线包括:

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的固定结构;

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以及

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导航天线以及5g天线;所述5g天线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的边缘,并与所述电路板为一体成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沉槽,所述电路板部分嵌设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的底面设有固定部,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所述电路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汽车天线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夹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阻隔壁,所述阻隔壁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环绕所述沉槽设置,所述阻隔壁的自由端抵接于所述底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天线设于所述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底座一侧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天线还包括馈线,所述馈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座后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所述汽车天线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天线包括gps天线和gnns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5g天线包括第一5g天线和第二5g天线,所述第一5g天线和所述第二5g天线呈正交分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5g天线和所述第二5g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对侧边缘处。

11.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一体设有v2x天线、am天线以及fm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天线安装于所述车身钣金上后,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天线,用于安装在车身内部的对应扰流板底下的车身钣金上,汽车天线包括底座、罩设于底座上且与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的壳体以及设于容置腔内的电路板,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固定结构,电路板上设有导航天线以及5G天线;5G天线设于电路板的远离底座的一侧的边缘,并与电路板为一体成型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线仅设置一个电路板,有效简化了结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波;张旭;王文彬;陈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