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下连续墙常应用于地质情况复杂,止水支护要求高的工程,尤其用作地下室外墙结构的“两墙合一”形式地连墙,因此,地下连续墙对墙身的施工缝要求非常高,施工缝对地连墙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起极大的作用。因而,设置合理的钢筋笼接头形式,才能确保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好的地连墙施工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能够确保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在每个槽段的施工缝,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包括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用于安置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相邻单元槽段之间,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的一期钢筋笼或二期钢筋笼的笼体依地下连续墙的走势呈“八”字型;所述一期钢筋笼的接头固接工字钢,工字钢的腹板对该接头封口,两个翼板侧凸形成凹槽;所述二期钢筋笼的接头固接成对的封口筋,而呈现侧凸的可插接进入上述凹槽内的三角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呈“八”字型的笼体在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两侧的两段为对称设置。
所述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的笼体沿地下连续墙,每隔3-5m设有一段纵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间隔优选为4m。
所述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的笼体上设有吊耳。所述呈“八”字型的笼体上的吊耳为对称设于笼体的两段上的两列,同列的吊耳之间的间距为8-10m。所述同列的吊耳之间的间距优选为9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八”字型的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确保了钢筋笼能够应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然后通过对一期钢筋笼用工字钢封口,对二期钢筋笼用封口筋进行封口,一期钢筋笼和二期钢筋笼对接时,二期钢筋笼的接头能够插接进入工字钢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后,确保了两段墙体直接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墙体之间的施工缝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期钢筋笼或二期钢筋笼的笼体的立体图。
图中:1、一期钢筋笼;2、二期钢筋笼;3、工字钢;4、封口筋;5、加强筋;6、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包括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用于安置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相邻单元槽段之间。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的一期钢筋笼1或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依地下连续墙的走势呈“八”字型;直线处的笼体则保持平直外形。“八”字型笼体的夹角依转角的角度可以为直角或其他角度。一期钢筋笼1的接头固接工字钢3,工字钢3的腹板对该接头封口,两个翼板侧凸形成凹槽。二期钢筋笼2的接头固接成对的封口筋4,而呈现侧凸的可插接进入上述凹槽内的三角状。
呈“八”字型的笼体在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两侧的两段为对称设置。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沿地下连续墙,每隔4m设有一段纵向的加强筋5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上设有吊耳6。呈“八”字型的笼体上的吊耳6为对称设于笼体的两段上的两列,同列的吊耳6之间的间距为9m。吊耳6用于将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吊装进入连续墙施工时的挖设的相应槽段内。
1.一种用于折线形不规则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用于安置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相邻单元槽段之间,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的一期钢筋笼(1)或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依地下连续墙的走势呈“八”字型;所述一期钢筋笼(1)的接头固接工字钢(3),工字钢(3)的腹板对该接头封口,两个翼板侧凸形成凹槽;所述二期钢筋笼(2)的接头固接成对的封口筋(4),而呈现侧凸的可插接进入上述凹槽内的三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上述呈“八”字型的笼体在地下连续墙转角折线处两侧的两段为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沿地下连续墙,每隔3-5m设有一段纵向的加强筋(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5)的间隔为4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期钢筋笼(1)和二期钢筋笼(2)的笼体上设有吊耳(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呈“八”字型的笼体上的吊耳(6)为对称设于笼体的两段上的两列,同列的吊耳(6)之间的间距为8-1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列的吊耳(6)之间的间距为9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