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5g通讯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5g天线大都采用塑料振子,塑料振子是经由注塑成型后再经电镀后形成天线振子,电镀好的天线振子再与反射板(通常为铝合金板材经冲孔折弯获得)用铆钉或热熔连接在一起,其中天线振子接地电镀层需要与反射板完全接触,以保证天线振子线路接地充分。但因为天线振子经由注塑成型,电镀工艺后,会有一定的变形量,这会导致在天线振子与反射板组装时经常出现天线振子电镀层与反射板不能切实接触的问题,从而造成天线振子出现接地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一种可以避免天线振子接地不良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是在天线振子与反射板之间增加一个弹性连接片,组装时弹片先放着振子的定位柱上,然后再组装反射板,因为弹片与反射板设计为干涉配合,会有0.6~1mm的预压量,在铆接或热熔反射板与天线振子时,弹片被压平,因为弹片的弹性变形,弹片会与天线振子及反射板充分接触,从而保证天线振子的接地可靠性。本设计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振子与反射板组装时经常出现天线振子电镀层与反射板不能切实接触的问题,从而造成天线振子出现接地不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包括反射板和天线振子,所述天线振子内设置有电镀层,所述反射板和天线振子通过铆钉和螺钉连接,所述反射板和天线振子的相对面设置有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弹脚,所述第一弹脚的底部设置有凸点,所述第一弹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弹脚的顶部固定有增压臂,所述增压臂的端部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反射板和天线振子上皆开设有铆钉孔和螺钉孔,所述天线振子的底部设置有增压机构。

优选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在天线振子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弹簧安装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在增压臂的端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三弹脚。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二弹脚,所述第二弹脚和第三弹脚的端部皆设置有第二弧形部。

优选的,所述铆钉孔与螺钉孔的相对面内皆开设有沉头槽,所述沉头槽,所述沉头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反射板与天线振子的边缘处皆设置有第一橡胶条,所述第一橡胶条为环形。

优选的,所述反射板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等大小。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橡胶条,所述第二橡胶条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反射板在下压的过程中,弹片先与与反射板接触,弹片的弹脚与天线振子上的电镀层先行接触,反射板继续下压,弹片的弹脚会产生弹性变形并保持与天线振子电镀层接触,直至反射板与天线振子贴合。其中弹片因弹性变形始终会保持与反射板及电镀层接触,从而实现天线振子与反射板的有效接地。

2:本实用新型中反射板与天线振子连接后,第一橡胶条可增加密封性,防止有灰尘进入,损坏其内的元器件,弹性组件可以增加接地弹片的弹力性,增加接地弹片的接地面积,使天线振子与反射板接触面积更大,在一方损坏时,另一方可以接替工作,使其工作性能更加稳定、长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增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铆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第二橡胶条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铆钉、2反射板、3天线振子、4螺钉、5接地弹片、51第一弹脚、52凸点、53第一弧形部、54增压臂、55弹性组件、551连接板、552第二弹脚、553第三弹脚、554第二弧形部、6电镀层、7螺钉孔、8第一橡胶条、9固定板、10铆钉孔、11第一通孔、12第二橡胶条、13第二通孔、14沉头槽、15第一凹槽、16弹簧、17第二凹槽、1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8,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包括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其特征在于,天线振子3内设置有电镀层6,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通过铆钉1和螺钉4连接,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的相对面设置有接地弹片5,接地弹片5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弹脚51,第一弹脚51的底部设置有凸点52,第一弹脚5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部53,第一弹脚51的顶部固定有增压臂54,增压臂54的端部设置有弹性组件55,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上皆开设有铆钉孔10和螺钉孔7,天线振子3的底部设置有增压机构。

增压机构包括弹簧16,弹簧16的顶部固定在天线振子3的底部,弹簧16的底部固定有底板18,天线振子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5,底板18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7,弹簧16安装在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7内。

弹性组件55包括连接板551,连接板551的侧面固定在增压臂54的端部,连接板55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三弹脚553,连接板551的底部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二弹脚552,第二弹脚552和第三弹脚553的端部皆设置有第二弧形部。

铆钉孔10与螺钉孔7的相对面内皆开设有沉头槽14,沉头槽14,沉头槽14内设置有密封圈,反射板2与天线振子3的边缘处皆设置有第一橡胶条8,第一橡胶条8为环形,反射板2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天线振子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与第一通孔11同等大小,天线振子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橡胶条12,第二橡胶条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工作原理:在反射板2与天线振子3的组装在过程中,先将接地弹片5放在天线振子3上,通过铆钉1和螺钉4将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连接起来,反射板2在下压的过程中,接地弹片5先与反射板2接触,接地弹片5的第一弹脚51与天线振子3上的电镀层6先行接触,反射板2继续下压,接地弹片5的第一弹脚会51产生弹性变形并保持与天线振子3的电镀层6接触,直至反射板2与天线振子3贴合,其中接地弹片5因弹性变形始终会保持与反射板2及电镀层6接触,从而实现天线振子3与反射板2的有效接地,反射板2与天线振子3连接后,第一橡胶条8可增加密封性,防止有灰尘进入,损坏其内的元器件,弹性组件可以增加接地弹片5的弹力性,增加接地弹片5的接地面积,使天线振子3与反射板2接触面积更大,在一方损坏时,另一方可以接替工作,使其工作性能更加稳定、长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包括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3)内设置有电镀层(6),所述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通过铆钉(1)和螺钉(4)连接,所述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的相对面设置有接地弹片(5),所述接地弹片(5)的两侧皆固定有第一弹脚(51),所述第一弹脚(51)的底部设置有凸点(52),所述第一弹脚(5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部(53),所述第一弹脚(51)的顶部固定有增压臂(54),所述增压臂(54)的端部设置有弹性组件(55),所述反射板(2)和天线振子(3)上皆开设有铆钉孔(10)和螺钉孔(7),所述天线振子(3)的底部设置有增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构包括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顶部固定在天线振子(3)的底部,所述弹簧(16)的底部固定有底板(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5),所述底板(18)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弹簧(16)安装在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55)包括连接板(551),所述连接板(551)的侧面固定在增压臂(54)的端部,所述连接板(55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三弹脚(5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51)的底部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二弹脚(552),所述第二弹脚(552)和第三弹脚(553)的端部皆设置有第二弧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孔(10)与螺钉孔(7)的相对面内皆开设有沉头槽(14),所述沉头槽(14),所述沉头槽(14)内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2)与天线振子(3)的边缘处皆设置有第一橡胶条(8),所述第一橡胶条(8)为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2)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与第一通孔(11)同等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橡胶条(12),所述第二橡胶条(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振子与反射板连接结构,包括反射板和天线振子,所述天线振子内设置有电镀层,所述反射板和天线振子通过铆钉和螺钉连接,所述反射板和天线振子的相对面设置有接地弹片。本实用新型中反射板在下压的过程中,弹片先与与反射板接触,弹片的弹脚与天线振子上的电镀层先行接触,反射板继续下压,弹片的弹脚会产生弹性变形并保持与天线振子电镀层接触,直至反射板与天线振子贴合。其中弹片因弹性变形始终会保持与反射板及电镀层接触,从而实现天线振子与反射板的有效接地,反射板与天线振子连接后,第一橡胶条可增加密封性,防止有灰尘进入。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超;唐荣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