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不断普及,而普及应用需要有大规模的基站作为基础。通信基站的建设也和之前的基站有明显不同。
通信基站包括通信天线支架和安装在通信天线支架上的通信天线。在城市中,地面架设天线会占用公共面积,安装难度大,成本较高,需要将通信天线支架设置在楼面上,这样就需要先将通信天线支架安装在楼顶屋面,再安装通信天线组成基站。通信天线支架安装在屋面会伸出屋顶围墙。伸出的通信天线支架上安装的天线会影响楼层美观。现有通信天线支架的安装结构复杂,不容易装配。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天线支架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天线支架,该通信天线支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防护罩和第一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均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
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围合形成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罩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多个杆件,多个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
可选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所述支撑臂,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立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二防护罩和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三立杆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
第二立杆、第三立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围合形成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杆和第二辅助支杆,所述第一辅助支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支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一端与第三立杆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该通信天线支架结构简单,容易安装,第一防护罩对第一安装部形成防护和隐藏作用,避免安装在第一安装部的天线露出影响楼面外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天线支架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立杆,12-第二立杆,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31-支撑臂,4-第一防护罩,51-杆件,6-辅助支杆,7-屋顶面板,8-房屋外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天线支架,如图1,图2所示,该通信天线支架包括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第一防护罩4和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二立杆12均用于与房屋面板7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21与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二立杆12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1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二立杆12连接;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围合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4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罩4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立杆11和第二立杆12与房屋面板7连接,作为整个通信天线支架的主要支撑结构。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在第一立杆11与第二立杆12上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安装部,通信天线安装在第一安装部。该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第一防护罩4与第一安装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安装在第一安装部的通信天线位于该安装空间内。安装时,将第一防护罩4面向房屋外侧,第一防护罩4对通信天线起到隐蔽作用,例如,第一防护罩4为栅格结构,形成与外墙面类似的结构,从而避免通信天线支架和通信天线影响楼面美观。
例如,该通信天线支架可用于安装5g通信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天线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围合形成的第一安装部为一个矩形的框结构。安装通信天线时,需要安装到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或第二横杆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部设置了第一安装件,提供了安装通信天线的位置,使安装变得更容易。将通信天线安装到第一安装件不会占用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上的空间。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多个杆件51,多个杆件51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21和所述第二横杆22连接。
多个杆件51连接在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形成安装通信天线的第一安装件。根据安装的通信天线具体结构设置杆件51的数量和位置。例如图1中,将两个杆件51分别与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固定,使两个杆件51平行。通信天线安装到杆件51上能够沿杆件51调整安装位置,例如使通信天线位于第一安装部的中部,从而使第一防护罩4对通信天线形成有效的防护和遮挡。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臂31,多个所述支撑臂31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臂31将第一防护罩4连接到第一安装部上,以使第一防护罩4在第一安装部的一侧形成防护。
例如,支撑臂31的一侧与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一横杆21或第二横杆22连接,另一侧与第一防护罩4连接,从而使第一防护罩4位于与第一安装部相对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所述支撑臂31,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臂31与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一防护罩4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支撑臂31与所述第二立杆12和所述第一防护罩4连接。
第一立杆11和第二低杆12固定在房屋面板7上,其结构稳定,是通信天线支架的主要支撑部件。四个支撑臂31在第一防护罩4与第一安装部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支撑臂31与第一立杆11和第二立杆12连接,提高了第一防护罩4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罩4的表面与房屋外墙面8平行。
第一防护罩4相对于第一安装部靠向房屋外墙,从而对通信天线起到防护和隐蔽的作用。第一防护罩4的表面与房屋外墙面8平行,使第一防护罩4与房屋外墙面8在视觉上融合在一起,避免通信天线支架和通信天线影响房屋的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21与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二立杆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2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11和所述第二立杆12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横杆21以及第二横杆22可拆卸连接使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更加灵活。更具实际安装的天线调整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的位置,从而能够在该通信天线支架上安装不同型号的天线,提高了通信天线支架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天线支架还包括第三立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二防护罩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三立杆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12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12连接;第二立杆12、第三立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围合形成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借助第二立杆12的结构,增加第三立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形成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通信天线。该通信天线支架减少了形成两个安装通信天线的支架所需要的材料,简化了结构。第二防护罩对第二安装部上安装的通信天线形成防护和隐蔽。
例如,第二防护罩的表面与房屋外墙面8平行。根据房屋面板7和房屋外墙面的结构,具体设置第一防护罩4和第二防护罩。使通信天线能够有效隐藏。例如,第一防护罩4和第二防护罩均与同一房屋外墙面8平行。
可选地,根据实际需要安装的通信天线数量和位置,增加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形成更多的天线安装位置。例如新增的结构形成如第二安装部的结构,并设置有对应的防护罩。例如,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三横杆21、第四横杆22、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防护罩4组成一个安装单元。新增第三立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防护罩与原有的第二立杆12组成第二个安装单元。以此类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新增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通信天线支架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杆6和第二辅助支杆,所述第一辅助支杆6的一端与第一立杆11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支杆6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7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一端与第三立杆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7连接。
第一辅助支杆6在第一立杆11与房屋面板7之间形成加固结构,第二辅助支杆在第三立杆与房屋面板7之间形成加固结构。第一辅助支杆6和第二辅助支杆提高了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强度。
例如,还可以在第二立杆12上设置第三辅助支杆进行加固,进一步增加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护罩的表面与房屋外墙面8平行。第二防护罩的与房屋外墙面8平行能够有效隐藏第二安装部的通信天线和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12可拆卸连接。
第三横杆以及第四横杆的可拆卸连接使通信天线支架的结构更加灵活。更具实际安装的天线调整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的位置,从而能够在该通信天线支架上安装不同型号的天线,提高了通信天线支架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以及第三立杆上设置能够相对于对应立杆移动且能够定位在不同位置的结构。例如,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与对应的立杆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例如是u形扣。各横杆对应设置连接件,例如第二立杆1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三立杆上对应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三横杆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四横杆分别与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对应的卡扣调节对应的连接件与对应的立杆之间的角度,能够调整第二安装部所在的安装单元与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安装单元之间的位置以及角度关系,从而使通信天线支架适应不同的安装场地,提高了适用性。
例如,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立杆连接,第一卡扣用于调节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立杆之间的角度。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二立杆连接,第二卡扣用于调节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立杆之间的角度。第三连接件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三立杆连接,第三卡扣用于调节第三连接件与第三立杆之间的角度。第四连接件通过第四卡扣与第三立杆连接,第四卡扣用于调节第四连接件与第三立杆之间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11与所述第二立杆12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立杆12与所述第三立杆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天线支架形成了两个安装单元,两个安装单元成90°夹角。例如将该通信天线支架设置在墙角位置时,能够使通信天线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相邻的两个不同墙面上。第一防护罩4与第二防护罩在不同墙面位置对通信天线进行防护和隐藏,并且形成类似外墙面的墙角结构,更不容易从外部看到通信天线支架,进一步减小了通信天线支架对房屋顶部美观的影响。
可选地,根据不同房屋结构或安装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调整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1.一种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防护罩和第一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均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
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围合形成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罩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多个杆件,多个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所述支撑臂,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立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二防护罩和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三立杆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四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连接;
第二立杆、第三立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围合形成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罩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杆和第二辅助支杆,所述第一辅助支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支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一端与第三立杆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房屋面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