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及采用该空心块组装成的装配式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因此其二次结构填充墙的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填充墙以石膏空心块为主,建筑标准jc/t698-2010中提到,石膏空心块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和干燥制成的轻质建筑石膏制品,其外形为长方体,纵横边缘分别设有榫头和榫槽。
公开号为cn21056294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用石膏空心块,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由多个加强肋形成若干空腔,所述加强肋顶部与侧壁顶部平齐,加强肋底部与侧壁底部平齐,所述两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水平固定板条槽,所述石膏空心块两端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槽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凸起分别设置在空心块的两端。
其缺点是:常见的石膏空心块的常规尺寸为长600mm,高度为250mm,宽度为200mm。以这一尺寸为例,尽管,该专利技术没有限定加强肋的数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如果空心块只设有三加强肋形成两空腔,其侧壁就要做的很厚,而侧壁的长度远大于空心块的宽度,造成空心块的重量偏大。申请人通过市场了解和技术检索,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只设置两个空腔的石膏空心块的先例。
申请人按照该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5个加强肋数量制成的长600mm、高度为250mm、宽度为200mm的空心块,最中间的加强肋与端部加强肋只设一个加强肋的情况,其容重也在670kg/m³以上,整体重量也比较大。申请人还发现每个空腔的横截面的长度只有105毫米,而在实际拼接墙的时候,由于施工总是有误差,在若干空心块组装成墙体需要在空腔内垂向成型钢筋混凝土时,一旦出现对接不准确,钢筋会插不进去,混凝土浇筑不进去。即使能够准确的在很小误差内竖向对接,可以成型截面的面积也不大,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偏小,会造成钢筋混凝土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也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组成的墙体强度偏低,不具备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在空心块在空心块的左、右两侧设置了对接结构,如果在空心块左、右两侧直接采用该对接结构对接,不容易保证墙体纵向的连接强度。特别是如果在空心块左、右两侧用布设浆料,而空心块的长度只有600mm,其对接结构尺寸只有几十毫米,对接结构会影响浆料布设且不容易发挥作用。另外,在过口的时候,这种空心块会与门口或窗口造成缺角,施工难度增加。
申请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空心块整体比较重,不好抓取空心块,不便于搬运,同时在空心块组装成墙时容易挤伤操作者的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解决现有技术中石膏空心块存在重量大、用料多、不便于布设浆料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空心块整体比较重,不好抓取空心块,不便于搬运,同时在空心块组装成墙时容易挤伤操作者的手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空心块组成的装配式墙体,解决现有技术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偏小,不便于钢筋混凝土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组成的墙体强度偏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包括前后对称设置两块体侧壁;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后侧壁的顶端、位于后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壁的顶端分别设有顶加固板;两顶加固板的顶面与两块体侧壁的顶面平齐;各块体侧壁顶面上横向设有钢筋槽;
两块体侧壁之间设有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各加强肋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顶加固板、块体侧壁相连从而形成两空腔;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与其左、右两侧加强肋板的间距均不小于两块体侧壁的间距的2倍;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左侧面平齐;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右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右侧面平齐;
各块体侧壁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的下方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条,各加强肋条的顶端与所述位顶加固板连接;各加强肋条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的底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各块体侧壁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的下方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条,各加强肋条的顶端与所述位顶加固板连接;各加强肋条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的底面平齐,相当于给顶加固板设置了支撑,顶加固板的垂直向强度得到了加固。
2、只设有三个块体侧壁,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五加强肋的600mm*200mm*250mm的石膏空心块,每立方空心块重量从670公斤/立方米降低到510公斤/立方米,降低约23.8%的重量。空心块重量减轻带来三个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人工搬运起来更方便;二是制成的非承重墙体重量轻,减少了对建筑物横梁的压力,节省建筑物横梁钢筋用量;三是,节省了空心块的材料。
3、各加强肋条与顶加固板从垂向、横向两个方向对块体侧壁进行了加固,在降低块体侧壁厚度的基础上,块体侧壁的挠度没有降低,为两块体侧壁之间只设有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创造了条件。
4、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与其左、右两侧加强肋板的间距均不小于两块体侧壁的间距的2倍。在若干空心块组装成墙体需要在空腔内垂向成型钢筋混凝土时,以型号为600mm*200mm*250mm标准石膏空心快为例,其两个空腔的横向长度可以达到237mm,相比现有技术内部加强肋与端部加强肋只设一个内部加强肋的型号为600mm*200mm*250mm的的5个加强肋的标准石膏空心块,其空腔长度提高了130%,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大幅度增加。错缝组装成墙,垂直方向相邻两空心块中,位于上方的空心块的左、右两端中有一端位于位于下方的空心块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上,上、下两空心块对接要求误差对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空腔影响小,既利于混凝土浇筑,又增加了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和刚度,组成的墙体强度高。
5、空心块的左、右两侧为平面,由于不存在技术中空心块的小厚度的对接结构,布设浆料时浆料容易发挥作用,制成的墙体强度高。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右两侧的加强肋板的底端均设有手抓槽。由于空心块整体比较轻,且在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右两侧的加强肋板设有手抓槽,抓取空心块方便,便于搬运,在空心块组装成墙时不容易挤伤操作者的手。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手抓槽的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截面为梯形或弧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手指头插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手抓槽的底部宽度不小于50mm,高度不小于30mm。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手指头插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底端设有与手抓槽底部平齐的管线槽。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手指头插入,同时,也方便在空心块手抓槽内横向布设管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与后方的块体侧壁相连的各加强肋条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小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与前方的块体侧壁相连的各加强肋条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大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制备空心块时容易脱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对接拐角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对接拐角处分别设有加固肋条;加固肋条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的底面平齐;各加固肋条的正上方的顶加固板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加强肋板与块体侧壁1对接刚度得到加强。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加固肋条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制备空心块时容易脱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三加强肋板间距相等。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块体侧壁与其所连接的顶加固板的拐角处设有横向加固条,横向加固条的纵截面呈三角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顶加固板与块体侧壁对接刚度得到加强,制备空心块时容易脱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横向厚度不小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右侧的加强肋板的横向厚度之和。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对接时成型的墙体强度高。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各部为浇筑成型的一个整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为石膏砌块国家标准jc/t698-2010所述原料制成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
一种装配式墙,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非承重墙用空心块上、下层错缝组装而成,所述钢筋槽内设置拉筋,块体侧壁顶部及钢筋槽表面涂布胶浆。采用这一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偏小,不便于钢筋混凝土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组成的墙体强度偏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仰视图。
图6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后视图。
图9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b-b’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b-b’线切割以后去掉后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半个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所示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f-f’线切掉前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2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2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h-h’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2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h-h’线切割以后去掉后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2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e-e’线切割以后去掉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半个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正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后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j-j’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后视图。
图26是图24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k-k’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l-l’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m-m’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沿n-n’线切割以后去掉前半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块体侧壁-1;顶加固板-2;横向加固条-3;加强肋板-4;钢筋槽-5;加强肋条-6;加固肋条-7;手抓槽-8;管线槽-81;空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11所示,一种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对称设置两块体侧壁1;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1的后侧壁的顶端、位于后方的块体侧壁1的前侧壁的顶端分别设有顶加固板2;两顶加固板2的顶面与两块体侧壁1的顶面平齐;各块体侧壁1顶面上横向设有钢筋槽5;
两块体侧壁1之间设有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1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4;各加强肋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顶加固板2、块体侧壁1相连从而形成两空腔9;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与其左、右两侧加强肋板的间距均不小于两块体侧壁1的间距的2倍;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1的左侧面平齐;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右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1的右侧面平齐;
各块体侧壁1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2的下方分别设有两加强肋条6,各加强肋条6的顶端与所述位顶加固板2连接;各加强肋条6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4的底面平齐;三加强肋板4间距相等。两加强肋条设置在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两侧。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左、右两侧的加强肋板4的底端均设有手抓槽8。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的横向厚度不小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左侧的加强肋板、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右侧的加强肋板的横向厚度之和。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各部为浇筑成型的一个整体。
手抓槽8的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1的前侧面的截面为梯形。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的底端设有与手抓槽8底部平齐的管线槽81。
本实施例采用jc/t698-2010中提到石膏原料制成,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各部为浇筑成型的一个整体。空心块的长度600mm,宽度200mm,高度250mm,块体侧壁厚度30mm。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厚度为66mm,其余两加强肋板的厚度33mm。两空腔9的横截面长度为237.5mm。
各块体侧壁1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的下方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条6,各加强肋条6的顶端与所述位顶加固板3连接;各加强肋条6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5的底面平齐,相当于给顶加固板2设置了支撑,顶加固板2的垂直向强度得到了加固。
各加强肋条6与顶加固板6从垂向空心块高度方向、横向空心块长度方向两个方向对块体侧壁进行了加固,块体侧壁的厚度可比现有技术降低,块体侧壁的挠度没有降低,为两块体侧壁之间只设有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创造了条件。本实施例采用建筑标准jc/t698-2010中提到石膏原料制成。本实施例只设有三个块体侧壁1,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中间的五个加强肋的600mm*200mm*250mm石膏空心块,每立方空心块重量从670公斤/立方米降低到510公斤/立方米,有效减少了每立方米用料的数量。空心块重量减轻带来三个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人工搬运起来更方便;二是制成的非承重墙体重量轻,减少了对建筑物横梁的压力,节省建筑物横梁钢筋用量;三是,节省了空心块的材料。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与其左、右两侧加强肋板4的间距均不小于两块体侧壁1的间距的2倍。在若干空心块组装成墙体需要在空腔内垂向成型钢筋混凝土时,以600mm*200mm*250mm标准石膏空心快为例,其两个空腔9的横向长度可以达到230mm以上,相比现有技术五个加强肋的600mm*200mm*250mm标准石膏空心块,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大幅度增加。错缝组装成墙,垂直方向相邻两空心块中,位于上方的空心块的左、右两端中有一端位于位于下方的空心块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上,上、下两空心块对接要求误差对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空腔影响小,既利于混凝土浇筑,又增加了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刚度和宽度,组成的墙体强度高。
空心块的左、右两侧为平面,由于不存在技术中空心块的小厚度的对接结构,布设浆料时浆料容易发挥作用,制成的墙体强度高。
由于空心块整体比较轻,且在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右两侧的加强肋板均设有手抓槽,抓取空心块方便,便于搬运。手抓槽宽度84mm,手抓槽高度32mm。便于操作者手指头插入。现有技术中,没有这么大尺寸的手抓槽,不便于操作者手指头插入,也容易挤手。由于手抓槽8的截面面积比较大,通过管线没有问题,手抓槽8同时起到了通过管线的作用,方便在空心块手抓槽8、管线槽81内横向布设管线。
本实施例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由两块体侧壁1、两顶加固板2、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4组成一个具有两空腔9的空心结构;各块体侧壁顶面上设有钢筋槽,顶加固板的下方设有若干加强肋条。在不降低空心块强度的基础上相比现有技术降低重量约23.8%,具有节省物料、节省建筑物梁的配筋、便于运输搬运的特点,解决现有技术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积偏小,不便于钢筋混凝土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组成的墙体强度偏低的问题。
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墙,使用实施例1所述装配式非承重墙用空心块上、下层错缝组装而成,垂直方向相邻两空心块中,位于上方的空心块的左、右两端中有一端位于位于下方的空心块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上;所述钢筋槽内设置拉筋,块体侧壁顶部及钢筋槽表面涂布胶浆。
实施例3。如图12-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与后方的块体侧壁1相连的各加强肋条6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小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与前方的块体侧壁1相连的各加强肋条6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大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1的对接拐角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1的对接拐角处分别设有加固肋条7;加固肋条7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4的底面平齐;各加固肋条7的正上方的顶加固板2相连。
加固肋条7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各块体侧壁1与其所连接的顶加固板2的拐角处设有横向加固条3,横向加固条3的纵截面呈三角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顶加固板2、加强肋板4与块体侧壁1对接刚度得到加强。
实施例4。如图21-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的底部不设有管线槽81。本实施例适用于不需要布设管线的场合。
实施例5。如图24-2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的底部不设有管线槽81。手抓槽8的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1的前侧面的截面为弧形。本实施例适用于不需要布设管线的场合。
实施例6。如图27-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各块体侧壁1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上的顶加固板2的下方分别设有四加强肋条6。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两侧各设两加强肋条。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顶加固板2与块体侧壁1对接刚度得到加强。
实施例7。如图29-3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各块体侧壁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的下方分别设有四加强肋条6。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两侧各设两加强肋条。手抓槽8的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1的前侧面的截面为弧形。
实施例8。如图31-3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4的底部不设有管线槽81。位于左、右两端的加强肋板4的底端均不设有手抓槽。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1.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对称设置两块体侧壁;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后侧壁的顶端、位于后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壁的顶端分别设有顶加固板;两顶加固板的顶面与两块体侧壁的顶面平齐;各块体侧壁顶面上横向设有钢筋槽;
两块体侧壁之间设有三个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加强肋板;各加强肋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顶加固板、块体侧壁相连从而形成两空腔;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与其左、右两侧加强肋板的间距均不小于两块体侧壁的间距的2倍;
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左侧面平齐;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右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右侧面平齐;
各块体侧壁的靠近另一块体侧壁侧顶加固板的下方分别设有若干加强肋条,各加强肋条的顶端与所述位顶加固板连接;各加强肋条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的底面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右两侧的加强肋板的底端均设有手抓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手抓槽的垂直于位于前方的块体侧壁的前侧面的截面为梯形或弧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手抓槽的底部宽度不小于50mm,高度不小于3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底端设有与手抓槽底部平齐的管线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与后方的块体侧壁相连的各加强肋条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小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与前方的块体侧壁相连的各加强肋条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大于其后侧面的左、右两端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右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对接拐角处、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的左侧面与两块体侧壁的对接拐角处分别设有加固肋条;加固肋条的底面与各加强肋板的底面平齐;各加固肋条的正上方的顶加固板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加固肋条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三加强肋板间距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各块体侧壁与其所连接的顶加固板的拐角处设有横向加固条,横向加固条的纵截面呈三角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的横向厚度不小于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左侧的加强肋板、位于中间的加强肋板右侧的加强肋板的横向厚度之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的各部为浇筑成型的一个整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为石膏砌块国家标准jc/t698-2010所述原料制成的装配式墙体用空心块。
14.装配式墙,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非承重墙用空心块上、下层错缝组装而成,所述钢筋槽内设置拉筋,块体侧壁顶部及钢筋槽表面涂布胶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