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



背景技术:

为了颈枕能够实现热敷功能,颈枕上通常设置有发热膜,发热膜上设置有发热丝,颈枕使用时需将发热膜贴合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从而发热丝发出的热量传递至发热膜并由发热膜最终传递至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从而实现热敷功能。由于使用时发热膜需贴合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即发热膜需弯折成适配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形状,因此,如何设置发热丝以使发热丝能够适配发热膜的弯折以适配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形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发热组件弯折至适配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形状时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贴合的贴合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为柔性载体,所述载体形成为片状且至少可弯折;以及

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于所述载体,所述发热丝具有依次首尾相连且彼此电连接的多段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两侧,所述发热丝具有第一穿设段和第二穿设段,所述第一穿设段自所述载体的一侧伸入所述载体且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段所述弯折段相连,所述第二穿设段与最后一段所述弯折段相连,且所述第二穿设段在所述载体中自所述载体的另一侧向所述载体的所述一侧延伸并自所述载体的所述一侧伸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所述多段弯折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载体上的投影形状为直线,所述第三部分呈直线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边缘设有缺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两侧,至少所述缺口距离所述载体的所述两侧的距离相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的投影为u形、v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缝设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载体上形成有缝纫线,所述缝纫线沿所述发热丝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芯,所述枕芯包括枕芯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于所述枕芯主体的用于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发热丝的多段所述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的排布方向为所述枕芯主体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枕,所述颈枕包括枕套以及如上所述的枕芯,所述枕套套设于所述枕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中的发热丝,通过将多段弯折段沿平行于载体的弯折方向排布,由于弯折段沿着载体的弯折方向排布,在载体弯折时可以顺着载体的弯折方向一并弯折,从而可以降低载体在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在按预定方向弯折时载体表面不易起皱,从而使得载体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贴合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以及载体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弯折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发热组件;1-载体;11-第一侧;12-第二侧;13-第三侧;14-第四侧;15-缺口;2-发热丝;21-弯折段;22-第一穿设段;23-第二穿设段;24-第一部分;25-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20-枕芯主体;100-枕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发热组件弯折至适配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形状时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贴合的贴合性。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10,应用于按摩颈枕以实现按摩颈枕的热敷功能。发热组件10包括载体1和发热丝2,载体1为柔性载体1,载体1形成为片状且至少可弯折,发热丝2设于载体1,发热丝2具有依次首尾相连且彼此电连接的多段弯折段21,多段弯折段21在同一方向依次排布,其中,多段弯折段在载体上的排布方向为按摩颈枕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如图1所示。

其中,载体1可沿任意方向发生弯折和形变,图1示出了载体1和发热丝2处于初始未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载体1和发热丝2沿绕人体颈部的方向弯折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方案的发热组件10应用于颈枕时,载体1和发热丝2可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弯折至适配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形状。具体的,载体1可贴设于颈枕的用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从而发热丝2发出的热量传递至载体1并由载体1最终传递至用户的颈部和头部,实现颈枕的热敷功能。

考虑到若将发热丝2的多段弯折段21沿垂直于载体1的弯折方向排布,载体1在弯折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容易导致载体1的表面起皱,从而会导致载体1表面的平整度较差、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的贴合性较差,进而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以及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而本方案中的发热丝2,通过将多段弯折段21沿平行于载体1的弯折方向排布,由于弯折段21沿着载体1的弯折方向排布,在载体21弯折时可以顺着载体1的弯折方向一并弯折,从而可以降低载体1在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1按预定方向弯折时表面不易起皱,从而使得载体1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具有较好的贴合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以及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

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载体1贴设于颈枕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以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用户的颈部和头部,又因为人体颈部的形状近似于圆柱形,人体头部的形状近似于圆形,载体1优选采用形状长方形的片状载体1,以尽可能增大载体1与人体颈部和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颈枕的热敷效果更佳。示例性的,载体1为长方形片状,载体1的长度方向与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相同,载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可以理解的是,载体1还可以为正方形、菱形的片状载体1或圆形的片状载体1等,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载体1包括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以及围合设置在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的第三侧13和第四侧14。其中,载体1可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弯折,即是指载体1的第一侧11可相对于载体1的第二侧12弯折以及载体1的第二侧12可相对于载体1的第一侧11弯折。并且,载体1的第一侧11相对于载体1的第二侧12弯折或载体1的第二侧12相对于载体1的第一侧11弯折时,载体1的第三侧13和载体1的第四侧14也随之发生弯折变形。

可选地,考虑到载体1用于将发热丝2的发出的热量传递至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为了避免发热丝2的温度较高时载体1的温度升高至燃点发生自燃,载体1优选采用耐高温的阻燃材质,使得载体1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从而降低载体1发生自燃的风险。示例性地,载体1的材质具体可为石墨烯材质或硅胶材质等耐热性较好、导电的柔性材质,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载体1的第一侧11相对于载体1的第二侧12弯折或载体1的第二侧12相对于载体1的第一侧11弯折时,载体1的弯折处可能会受到挤压力的作用而产生轻微褶皱,为此,载体1的第三侧13的边缘和/或载体1的第四侧14的边缘设有开口方向垂直于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的缺口15。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设于第三侧13和/或第四侧14的缺口15释放弯折处的挤压作用,可以方便载体1的折弯变形,从而减少载体1弯折时产生的褶皱。

其中,载体1的第三侧13的边缘和/或载体1的第四侧14的边缘设有开口方向垂直于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的缺口15具体可包括:载体1的第三侧13上的缺口15可为一个或多个,当缺口15为一个时,缺口15可设于第三侧13的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上的任意位置(如图3中的a部分所示)。当缺口15为多个时,多个缺口15可在第三侧13上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间隔设置(如图3中的b部分所示)。载体1的第四侧14上的缺口15可为一个或多个,当缺口15为一个时,缺口15可设于第四侧14的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上的任意位置(如图3中的c部分所示);当缺口15为多个时,多个缺口15可在第四侧14上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间隔设置(如图3中的d部分所示)。载体1的第一侧13和第四侧14上的缺口15可同时为一个或多个,当载体1的第一侧13和第四侧14上的缺口15可同时为一个时,缺口15可设于第一侧13和第四侧14的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上的任意位置(如图3中的e部分所示);当缺口15为多个时,多个缺口15可在第一侧13和第四侧14上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间隔设置(如图3中的f部分所示)。

本实施例仅以载体1的第三侧13和第四侧14上均设有一个缺口15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缺口15还可以为上述其他几种设计方式,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考虑到载体1的第一侧11相对于载体1的第二侧12弯折或载体1的第二侧12相对于载体1的第一侧11弯折时,载体1位于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之间的中部区域的弯曲变形量最大,即在弯折时载体1的中部区域最易产生褶皱。缺口15优选采用设于载体1的中部区域的设计方式,即第三侧13的中点位置和第四侧14的中点位置设有缺口15,以使缺口15距离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的距离相等,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产生褶皱的概率。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缺口15与发热丝2相互干涉,缺口15与发热丝2隔开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还可以避免裁剪出缺口15时剪断发热丝21或线路。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用户的颈部和头部可以均匀受热,发热丝2具有第一穿设段22和第二穿设段23,第一穿设段22自载体1的第一侧11伸入载体1且与第一段弯折21段相连,第二穿设段23与最后一段弯折段21相连,且第二穿设段23在载体1中自载体1的第二侧12向载体1的第一侧11延伸并自载体1的第一侧11伸出。其中,图2中发热丝2对应虚线y至虚线z之间的位置为第一穿设段21,图2中发热丝2对应虚线y至虚线k之间的位置为第一穿设段21,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一方面,整段发热丝2几乎沿载体1的长度方向成回路形设计,因此可以增长发热丝2的总长度,提高发热丝2的发热量。另一方面,由于发热丝2由载体1的第一侧11延伸至第二侧12,可以使得发热丝2在载体1的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上均匀分布,使得载体1的受热更均匀。又一方面,由于发热丝2在载体1的同一侧伸入和穿出,可以缩短发热丝2的接电线路,方便发热丝2的接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穿设段22还可以自载体1的第二侧12伸入载体1且与第一段弯折21段相连,第二穿设段23与最后一段弯折段21相连,且第二穿设段23在载体1中自载体1的第一侧11向载体1的第二侧12延伸并自载体1的第二侧12伸出。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同样具备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丝2具体可包括第一部分24、第二部分25以及第三部分26,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间隔设置,且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分别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延伸设置,即,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沿载体1的第一侧11延伸至载体1的第二侧12,第三部分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其中,图4中发热丝2对应虚线y至虚线z之间的位置为第一部分24,图4中发热丝2对应虚线y至虚线k之间位置为第二部分25,图4中发热丝2对应虚线z至虚线k之间的位置为第三部分26。

(如图4中的a部分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24和第三部分26在载体1上的投影为直线,第二部分25具有多段弯折段21。此时,第一部分24和第三部分26共同构成第二穿设段23,第一穿设段22与弯折段21共同构成第二部分25。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降低载体1的第三侧13相对于载体1的第四侧14弯折或载体1的第四侧14相对于载体1的第三侧13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1的第三侧13相对于载体1的第四侧14弯折或需要载体1的第四侧14相对于载体1的第三侧13弯折时不易起褶皱。

(如图4中的b部分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24具有多段弯折段21,第二部分25和第三部分26在载体1上的投影为直线。此时,第二部分25和第三部分26共同构成第二穿设段23,第一穿设段22与弯折段21共同构成第一部分24。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降低载体1的第三侧13相对于载体1的第四侧14弯折或载体1的第四侧14相对于载体1的第三侧13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1的第三侧13相对于载体1的第四侧14弯折或需要载体1的第四侧14相对于载体1的第三侧13弯折时不易起褶皱。

(如图4中的c部分所示)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均具有多段弯折段21,第三部分26在载体1上的投影为直线,此时,第一穿设段22和部分弯折段21共同构成第二部分25,第二穿设段23和弯折段共同构成第一部分24。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5均具有多段弯折段21,可以进一步增长发热丝2的总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热丝2的发热量。

本方案优选采用第一部分24、第三部分26在载体1上的投影为直线,第二部分25具有多段弯折段21的设计方式。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段21在载体1上的投影可为u形、v形或弧形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图5示出了弯折段21在载体1上的投影为分别u形、v形或弧形的示意图。示例性,弯折段21为u形,多段弯折段21依次首尾相连即多段u形的弯折段21首尾相连(如图5中的a部分所示)。弯折段21为v形,此时,多段弯折段21依次首尾相连即多段v形的弯折段21首尾相连(如图5中的b部分所示)。弯折段21为弧形,此时,多段弯折段21依次首尾相连即多段弧形的弯折段21首尾相连(如图5中的c部分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弯折段21还可以为u形+v形、u形+弧形或v形+弧形,在此不对其进行一一例举。

本实施例以弯折段21为u形进行示例。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发热丝2在载体1上发生移位,发热丝2缝设于载体1上,从而将发热丝2固定于载体1上。采用缝纫线将发热丝2固定于载体1的方式,由于发热丝2的固定结构为缝纫线,缝纫线较为柔软,不会影响载体1的弯折,从而可以避免发热丝2的固定结构对载体1的弯折带来影响。

进一步地,考虑到发热丝2为长条状结构,为了发热丝2能够温度固定于载体1,可选地,缝纫线沿发热丝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发热丝2沿自身长度方向上可以均匀受到缝纫线的固定,从而使得发热丝2在载体1上的固定稳定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热组件10,通过将发热丝2上的多段弯折段21沿平行于载体1的弯折方向排布,由于弯折段21沿着载体1的弯折方向排布,在载体21弯折时可以顺着载体1的弯折方向一并弯折,从而可以降低载体1在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1按预定方向弯折时表面不易起皱,从而使得载体1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具有较好的贴合性,进而提高载体1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另外,载体1的第三侧13的边缘和/或第四侧14的边缘设有开口方向y垂直于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x的缺口15,通过设于第三侧13和/或第四侧14的缺口15释放载体1的弯折处的挤压作用力,从而方便载体1的弯折变形,减少载体1弯折时载体1上的褶皱。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芯100,枕芯100包括枕芯主体20以及实施例一的发热组件10,发热组件10设于枕芯主体20的用于朝向人体的一侧,发热丝的多段弯折段在载体上的排布方向为枕芯主体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以使载体沿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可弯折。

此外,对于发热组件10的具体设计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枕芯100,通过在枕芯主体20上设置平整度较好且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贴合性较佳的发热组件10,以提高枕芯主体20的热敷按摩处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性,从而提高载体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枕,颈枕包括枕套以及实施例二的枕芯,枕套套设于枕芯。

此外,对于枕芯的具体设计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枕,通过在颈枕上设置平整度较好且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贴合性较佳的发热组件,以提高颈枕的热敷按摩处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性,从而提高发热组件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以及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为柔性载体,所述载体形成为片状且至少可弯折;以及

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于所述载体,所述发热丝具有依次首尾相连且彼此电连接的多段弯折段,多段所述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两侧,所述发热丝具有第一穿设段和第二穿设段,所述第一穿设段自所述载体的一侧伸入所述载体且与位于所述载体的一侧的第一段所述弯折段相连,所述第二穿设段与最后一段所述弯折段相连,且所述第二穿设段在所述载体中自所述载体的另一侧向所述载体的所述一侧延伸并自所述载体的所述一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所述多段弯折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载体上的投影形状为直线,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所述多段弯折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边缘设有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距离所述载体的两侧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的投影为u形、v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缝设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载体上形成有缝纫线,所述缝纫线沿所述发热丝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9.一种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包括枕芯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于所述枕芯主体的用于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发热丝的多段所述弯折段在所述载体上的排布方向为所述枕芯主体环绕人体颈部的方向。

10.一种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包括枕套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枕芯,所述枕套套设于所述枕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枕芯及颈枕,包括载体和发热丝,载体为柔性载体,载体形成为片状且至少弯折,发热丝设于载体,发热丝具有依次首尾相连且彼此电连接的多段弯折段,多段弯折段在载体上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布。本方案中的发热丝,将多段弯折段沿平行于载体的弯折方向排布,可以降低载体在弯折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载体按预定方向弯折时载体表面不易起皱,从而使得载体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以及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贴合的贴合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以及载体与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之间的传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黄利兴;苏昭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04.html